新编金匮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首页 新编金匮方论
◀上一篇 ·张仲景 下一篇▶

[1]血痹[2]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3]:夫尊荣人[4],骨弱肌肤盛,重因[5]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6]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7],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8],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耆桂枝五物汤方

黄耆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夫男子平人[9],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面色薄[10]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11],脉浮者,里虚[12]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13]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14]精自出,酸削[15]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泠”。○夫失精家[16],少腹弦急,阴头寒[17],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18],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虛羸[19]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20]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盜汗也。○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21],苦肠鸣,马刀侠瘿[22]者,皆为劳得之。○脉沉小迟,名脱气[23],其人疾行则喘喝[24],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25],男子则亡血失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26]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二两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痠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脣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耆建中汤,又有人参二两[27]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耆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耆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妻,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虚劳诸不足,风气[28]百疾,薯蓣丸主之。

薯蓣丸方

署蓣[29]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30]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芎䓖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䓖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31],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

大黄蜃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蝱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䗪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32]

千金翼》炙甘草汤[33]

一云: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桂枝生姜各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34]

治冷劳[35],又主鬼疰[36],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1. ○:赵开美本前无“○”。
  2. 血痹:是由于营卫气血的不足,血行凝滞,或微风外侵,引起肢体麻木不仁。《灵枢·五脏生成》:“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3. 师曰:赵开美本前有“○”。
  4. 尊荣:指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
  5. 因:赵开美本为“困”。
  6. 脉自微涩:自,本来的意思。微,卫阳不足。涩,血行涩滞。
  7. 阴阳俱微:指病机,即气血营卫皆虚。
  8. 小紧:指脉搏微现紧象。
  9. 平人:指从外形看来好像无病,其实内脏气血已经虚损。即《难经》所云:“脉病行不病。”
  10. 面色薄:面色淡白而无华。
  11. 卒喘悸:指病人稍一动作,即突然气喘,心悸。卒,同“猝”。
  12. 里虚:指气血虚。
  13. 目瞑:即目眩,瞑、眩通用。一释“目瞑”为病人畏光,时常要闭上眼睛。
  14. 阴寒:“阴”指前阴,“寒”应作“虚”字解。
  15. 酸削:指两腿酸痛之极。
  16. 失精家:指经常梦遗、滑精之人。
  17. 阴头寒:指前阴寒冷。
  18. 梦交:夜梦性交。
  19. 虛羸:赵开美本为虚弱。
  20. 龙骨,牡蛎:药后无剂量,赵开美本同。
  21. 痹侠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22. 马刀侠瘿:“瘰疬”症。其生于腋下,形如马刀的名为“马刀”,又称“马刀疮”;生于颈旁如贯珠的名为“侠瘿”。语出《灵枢·经脉篇》。
  23. 脱气:指病机,阳气虚衰。
  24. 喘喝:气喘有声。
  25. 漏下:指非月经期间下血,淋漓不断。
  26. 痠:赵开美本为“酸”。
  27.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九肾藏·补肾第八》:“凡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慢,或少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千唇燥,而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优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削,五藏气竭,则难可复振,治之以小建中汤方:甘草(一两),桂心(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胶饴(一升)右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一服一升,日三。间三日,复作-剂,后可将诸丸散。(仲景云:呕家不可服,《肘后》云:加黄耆、人参各二两为佳。若患痰满及溏泄,可除胶饴。《胡洽方》有半夏六两,黄耆三两。《古今录验》名芍药汤)。”又:未经宋臣校改的《孙真人千金方》本卷佚。
  28. 风气:泛指病邪,因风为百病之长,邪入人体,能引起多种疾病。
  29. 署:赵开美本为“薯”。
  30. 干地黄:赵开美本此药在“曲”前。
  31. 甲错:即皮肤枯燥如鱼鳞交错之状。
  32. 附:赵开美本为“附方”。
  33.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五·五藏气虚第五》:“复脉汤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 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二十一日死方:生地黄(壹斤细切),生姜(叁两切),麦门冬(去心)、麻子仁(各叁两),阿胶(叁两炙),大枣(叁拾枚擘),人参、桂心(各贰两),甘草(肆两炙)右玖昧,㕮咀,以水壹斗煮取陆升,去滓分陆服,日三夜三。若脉未复,隔日又服一剂,力弱者三日一剂,乃至五剂十剂,以脉复为度,宜取汗。越公杨索因患失脉,七日服五剂而复(仲景名炙甘草汤,一方以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见伤寒中)”。
  34. ①参葛洪肘后救急方·卷一·治尸注鬼注方第七》:“尸注鬼注病者,葛云:即是五屍之中尸注,又挟诸鬼邪为害……方:獭肝一具,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一具未差,更作。姚云:神良。”
  35. 冷劳:属寒性虚劳证。
  36. 鬼疰:一人死,一人复得,交相移易,交相灌注。,因其病邪隐僻难见,似有鬼邪作祟,故名。疰,病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