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金匮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首页 新编金匮方论
◀上一篇 ·张仲景 下一篇▶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1]: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2]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3]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4]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人,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肺[5],风含于肺[6],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7]。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畜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8]可捄[9],脓成则死[10]。○上气[11]面浮[12]肿,肩息[13],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上气喘而躁者[14],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15]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巳[16]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伍[17]合,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18],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法[19]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苑款冬花各三两[20]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21],一法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逆上气,时时唾[22]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苑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㕮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23]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色黄,捣丸如弹丸大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亦治血痹

桔梗二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脾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24]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25]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26],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27]:

外台》炙甘草汤[28]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

千金》甘草汤[29]

甘草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30]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31]

治肺痿,吐涎洙。

桂枝生姜各三两[32]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皂荚一枚[33],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外台》桔梗白散[34]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千金》苇茎汤[35]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升,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肺痈,胸满胀[36],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亭历[37]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方见咳嗽门中。



  1. 赵开美本“师曰”前有“○”。
  2. 快药:指大黄一类的攻下药。
  3. 浊唾涎沫:浊唾,稠黏痰。涎沫,稀痰。丹波元坚金匮玉函要略述义》谓:“该言稠痰白沫。”
  4. 辟辟:象声词。如手指弹石之声。《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王冰注:“辟辟如弹石,言促又坚也。”
  5. 热伤血肺:吴迁本作“热伤血脉”。
  6. 风含于肺:吴迁本作“风舍于肺”。
  7. 振寒:寒战。
  8. 始萌:病的开始阶段。
  9. 捄:通“救”。援助,拯救。
  10. 脓成则死:《千金要方》卷十七作“脓已成则难治”。
  11. 上气:指气逆上壅的证候。
  12. 浮:《诸病源候论·上气候》作“胕”字。
  13. 肩息:指气喘抬肩呼吸,即呼吸极端困难的表现。亦称“息高”,或“息贲”。
  14. 喘而躁者:《千金要方》卷十七、《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作“躁而喘者”。
  15. 上虚:指肺气虚寒。
  16. 巳:赵开美本为“已”。
  17. 伍:赵开美本为“五”。
  18. 水鸡声:“水鸡”即田鸡,形容喉间痰鸣连连不断,好像田鸡的叫声。
  19. 一法:赵开美本为“一云”。
  20. 各三两:赵开美本无“各”,前二药后分别标明“三两”。
  21. 洗八枚:赵开美本为“八枚洗”。
  22. 唾:赵开美本为“吐”。徐镕本、俞桥本为“唾”。
  23. 二两:赵开美本为“三两”。
  24. 小青龙加石膏:赵开美本为“小青龙加石膏汤”。
  25.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大肠腑·咳嗽第五》:“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胁下痛引缺盆。设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石膏、干姜、桂心、细辛各二两),麻黄(四两),芍药、甘草(各三两),五味子(一升),半夏(半升)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下药,煮取二升半。强人服一升,羸人减之。小儿四合。(仲景用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外台》同)。”又:未经宋臣校改的《孙真人千金方》本卷佚。
  26. 去上沫:赵开美本为“去沫”。
  27. 附:赵开美本为“附方”。
  28. 王焘外台秘要方·卷第十·肺痿方一十首》:“又疗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炙甘 草汤方”
  29.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七肺藏·肺痿第六》:“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甘草汤方(《千金翼》名温液汤):甘草二两,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又:未经宋臣校改的《孙真人千金方》本卷佚。
  30.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七肺藏·肺痿第六》:“治肺痰,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生姜甘草汤方:生姜(五两),甘草(四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右四昧,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未经宋臣校改的《孙真人千金方》本卷佚。
  3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七肺藏·肺痿第六》:“治肺痿,吐涎沫不止,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皂荚(一挺),大枣(十二枚)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未经宋臣校改的《孙真人千金方》本卷佚。
  32. 各三两: 赵开美本无“各”,为“桂枝三两,生姜三两”。
  33. 一枚:赵开美本为“二枚”。
  34. 王焘外台秘要方·卷第十·肺痈方九首》:“仲景《伤寒论》咳胸中满,而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肺痈也,桔梗白散主之方:桔梗(三分),贝母(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研作脂)。右三味,捣筛,强人饮服半钱匕,羸人减之。若病在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若利不止者,饮冷水一杯则定。 忌猪肉、芦荀等(出第十八卷中)。”
  35.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七肺藏·肺痈第七》:“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汤方……又方:苇茎(切,二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人(半升),瓜瓣(半升),桃人(三十枚)右四味,㕮咀,纳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未经宋臣校改的《孙真人千金方》本卷佚。
  36. 胸满胀:《千金要方》卷十七作“胸胁胀”。
  37. 亭历:赵开美本为“葶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