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金匱方論/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首頁 新編金匱方論
◀上一篇 ·張仲景 下一篇▶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論一首 證一首 方十首

師日:夫脈當取太過不及[1],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2]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括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括蔞薤白白酒湯方

括蔞實一枚,搗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括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括蔞薤白半夏湯方

括蔞實一枚薤白三兩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3],留氣結在胸[4],胸滿,脅下逆搶心[5],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厚朴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括蔞一枚,搗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薑湯方

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肘後》、《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唾燥沫。[6][7]

胸痹緩急[8]者,薏苡仁附子散[9]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諸逆[10],心懸痛[11],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桂姜枳實湯方[12]

桂枝生薑各三兩[13]枳實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兩,一法:二分烏頭一分,炮附子半兩,炮,一法:一分乾薑一兩,一法:一分赤石脂一兩,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九痛丸

九種心痛[14]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一兩,炙香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參乾薑吳茱萸各一兩

右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15]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16],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17],並冷腫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1. 太過不及:指脈象改變,盛於正常的為太過,不足於正常的為不及,太過主邪盛,如浮、大、弦、滑、數等脈象;不及主正虛,如沉、遲、微、弱、澀等脈象。
  2. 極虛:指陽氣虛疲,不足。
  3. 心中痞:指胃脘部滿悶不舒,痞塞不通而痛的感覺。痞,《說文解字》:「痛也。」又指氣隔不通,與「脴」同。《釋名·釋疾病》:「脴,否也,氣否結也。」
  4. 留氣結在胸:指胸部痞塞不通的病機。因寒飲羈留,阻滯氣機,具體表現為胸滿症狀顯著。
  5. 逆搶心:氣逆向上衝撞心胸。
  6. 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未見此文,但《外台秘要·卷第十二·胸痹噎塞方二首》載:「仲景傷寒論》:胸痹之病,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唾沫是也,橘皮枳實湯主之方:橘皮(半斤),枳實(四枚,炙),生薑(半斤)右三味切,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肘後》、《小品》、《文仲》、《深師》、《范汪》、《古今錄驗》《經心錄》、《千金》同。出第十五卷中。」
  7.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三心藏·胸痹方第七》:「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唾沫,宜此方:橘皮(一斤),枳實(四枚),生薑(半斤)右三味, 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未經宋臣校改的《孫真人干金方·卷第十三心藏·胸痹方第七》:「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堅痞急痛,肌中若痹,絞急如刺,不得俛仰,其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癢,喉中乾燥,時欲嘔吐。」
  8. 緩急:偏義複詞,其義偏在急字。古義為危困、急迫。
  9. 薏苡仁附子散:趙開美本為「薏苡附子散」。
  10. 諸逆:指停留於心下的水飲或寒邪向上沖逆。一說泛指上逆之證,如氣逆搶心、乾嘔等,亦可參。
  11. 心懸痛:指心窩部牽引疼痛。懸,即「弦」,弦引,牽引。
  12. 桂姜枳實湯方:趙開美本為「桂枝枳實湯方」。
  13. 各三兩:趙開美本無「各」字,為「桂枝三兩,生薑三兩」。
  14. 痛:趙開美本缺。
  15. 梧:趙開美本為「桐」,下同。
  16. 卒中惡:卒,通「猝」。卒中惡,指感受外來邪氣而突然發作的疾病。
  17. 流注心胸痛:指心胸部疼痛,有時移動集中在這裡,有時流動集中在那裡。流,是移動;注,是集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