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金匱方論/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2年10月8日 (六) 16:42 由 入我相思门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首頁 新編金匱方論
◀上一篇 ·張仲景 下一篇▶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證二條 方六首

師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下之差;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發汗針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1]也,以飲食消息[2]止之。[3]

病瘧[4],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5]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如何[6]?師曰:此結[7]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丸。

鱉甲煎丸方

鱉甲十二分,炙烏扇三分,燒黃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婦三分,熬乾薑三分大黃三分芍藥五分桂枝三分葶藶乙分[8],熬石韋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麥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參一分䗪蟲五分,熬附膠[9]三分,炙蜂窠四分,熬[10]赤消十二分蜣蜋六分,熬桃仁二分

右二十三味,為末,取鍛灶下灰[11]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12],絞取汁,內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千金方》用鱉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䗪蟲五分,無鼠婦、赤消二味,以鱉甲煎和諸藥為丸。[13]

師曰:陰氣孤絕,陽氣獨發[14],則熱而少氣煩寃[15],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16],若但[17]熱不寒者,邪氣內藏於心,外舍分肉之間,令人消鑠脫肉。

溫瘧者,其脈如平[18],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19],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白虎加桂枝湯方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乙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兩

右剉,每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愈。

瘧多寒者,名曰牡瘧[20],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燒去腥雲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

右三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溫[21]瘧加蜀漆半分,臨發時服一錢匕。一方「雲母」作「雲實」。

附:《外台秘要方

牡蠣湯[22]

牡瘧

牡蠣四兩,熬麻黃去節,四兩甘草二兩蜀漆三兩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 若吐則勿更服。

柴胡去半夏加括萎湯[23]

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24]括蔞根四兩生薑二兩[25]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桂薑湯[26][27]

治瘧寒[28]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括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29]



  1. 風發:比喻迅疾。《資治通鑑·晉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胡三省註:「風發,言其速也。」
  2. 消息:消長,增減;盛衰之義。
  3. 止之:此後趙開美本未分段。
  4. 病瘧:此二字前趙開美本有○。
  5. 十五日:農曆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即十五日。
  6. 當如何:趙開美本為「當云何」。
  7. 結:《脈經》卷八上有「瘧疾」二字。
  8. 乙分:趙開美本為「一分」。本篇中藥量凡見「乙」者,趙開美本均為「一」。
  9. 附:趙開美本為「阿」。
  10. 熬:趙開美本為「炙」。
  11. 鍛灶下灰:指鍛鐵灶下的灰,又叫爐灰。
  12. 膠漆:形容藥物熬至稠黏的狀態。
  13.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傷寒方下·溫瘧第六》:「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也,今不愈,當云何?師曰:此病結為癥瘕,名日瘧母,急當治之,鱉甲煎丸方:成死鱉(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作鱉甲三兩),半夏、人參、大戟(各八銖),瞿麥、阿膠、紫葳(一作紫菀)、牡丹皮、石韋、乾薑、大黃、厚朴、桂心、海藻(《要略》作赤硝)、葶藶、蜣螂(各十二銖),蜂窠、桃人、芍藥(各一兩),烏羽 (燒,一作烏扇)、黃芩(各十八銖),廑蟲、虻蟲(各三十銖,《要略》作鼠婦),柴胡(一兩半)右二十四味,末之,取鍛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漬灰,去灰取酒,著鱉其中,煮鱉盡爛,泯泯如漆,絞去滓,下諸藥煎,為丸如梧子。未食服七丸,三(仲景方無大戟、海藻)」。又:未經宋臣校改的《孫真人千金方》本卷佚。
  14. 陰氣孤絕,陽氣獨發:指陰津(液)不足,熱邪過盛。
  15. 煩寃:胸中煩悶不舒的感覺。《千金要方》卷十、《外台秘要》卷五作「煩悶」。
  16. 曰癉瘧:此三字模糊不清,據趙開美本補入。
  17. 若但:此二字模糊不清,據趙開美本補入。
  18. 如平:《千金要方》卷十作「如平人」。
  19. 千金要方》卷十上有「病六七日,但有熱也」。
  20. 牡瘧:以寒為主的一種瘧病。趙開美本「牡」作「牝」字。
  21. 溫:《張氏醫通·寒熱門》作「濕」。
  22. 牡蠣湯:參王燾外台秘要·卷五·牡瘧方二首》:「仲景《傷寒論》牡瘧多寒者名牡瘧,牡蠣湯主之方:牡蠣(四兩熬),麻黃(四兩去節),甘草 (三兩炙),蜀漆(三兩若無, 用常山代之)右四味,切,以水先洗蜀漆三遍,去腥,以水八升,煮蜀漆及麻黃,去沫,取六升,內二物,更煎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即吐,勿更服,則愈。忌海藻,菘菜。」
  23. 柴胡去半夏加括萎湯:趙開美本此方名前加有○。參王燾外台秘要·卷第五·療瘧方二十一首》:「又瘧發渴者,與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方:柴胡(八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栝樓根(四兩)右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並出第十五卷中。忌海藻、菘菜(《經心錄》療勞瘧)。」
  24. 各三兩:趙開美本無「各」字,在三藥前分別標明劑量三兩。
  25. 二兩:《外台秘要》卷五作「三兩」。
  26. 柴胡桂薑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作「柴胡桂枝幹薑湯」。
  27. 柴胡桂薑湯:參王燾外台秘要·卷第一·崔氏方一十五首》:「又小前胡湯……(仲景方用柴胡,不用前胡,今詳此方治寒疝腹痛,恐性涼耳,合用仲景柴胡桂薑湯)」。卷第二·傷寒小便不利方:「仲景《傷寒論》……又傷寒六七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未解也,屬小柴胡桂薑湯主之方。」
  28. 治瘧寒:《三因方》卷六作「治牡瘧」
  29. 汗出便愈:趙以德金匱方論衍義》作「汗出頃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