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金匮方论: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1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书籍 |
{{infobox 书籍 |
||
|书名=《新编金匮方论》 |
|书名=《新编金匮方论》 |
||
|图片=新编金匮方论.jpg |
|图片=File:新编金匮方论.jpg |
||
|图片说明=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 |
|图片说明=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 |
||
|作者=[[张仲景]] |
|作者=[[张仲景]] |
||
|别名=《[[金匮要略 |
|别名=《[[金匮要略]]》 |
||
|类型=[[:分类:金匮要略本文|金匮要略本文]] |
|类型=[[:分类:金匮要略本文|金匮要略本文]] |
||
|成书年代=[[东汉]] |
|成书年代=[[东汉]] |
||
|卷数=三卷 |
|卷数=三卷 |
||
|篇数=二十五篇 |
|||
|版本=元后至元六年(1340)邓珍本 |
|版本=元后至元六年(1340)邓珍本 |
||
}} |
}} |
||
《[[新编金匮方论]]》全三卷二册,属《[[金匮要略]]》流传版本之一。作者汉·[[张仲景]],编者元·[[邓珍]],属现存最早的《[[金匮要略]]》版本,亦为大字版系统之最善本。此书系元·后至元六年序刊、明·嘉靖间修刻重印本,为日本学者真柳诚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中医学院留学时发现,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ref>梁永宣校注.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9:K-L.</ref>。 |
|||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9:K-L.</ref>。 |
|||
==简介== |
==简介== |
||
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分 |
[[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分三卷,缀为二册,第一册有[[邓珍]]序二叶、宋臣序(后付小序)一叶,目录二十叶,卷上二十九叶,第二册卷中二十六叶,卷下二十叶。据[[邓珍]]序可知,出身于福建南平的[[邓珍]]从位于邻地的江西抚洲丘氏处得到了当时久未通行的《[[金匮方论]]》,并加以刊行。原序作于元·后至元六年(1340),但北京大学藏本卷上第三、四叶匡郭略大,字体显示为明·嘉靖间新安修刻,可能是因原版木破损后又新雕而成。如实表述则该本为元·后至元六年序刊、明·嘉靖间修刻重印本<ref name="t1">真柳诚,梁永宣,段逸山,邹西礼.《金匮要略》的成书与现存版本问题[J].中华医史杂志,2009(06):363,封4.</ref>。 |
||
卷上末页余白,有杨守敬自笔墨书识语:“金匮要略,以明赵开美仿宋本为最佳,次则俞桥本,然皆流传绝少。医统本则脱误至多。此元刊本与赵本悉合,尤为希有之籍。光绪丁酉三月,得見于上海寄观阁,因记。宜都杨守敬。”即此本为清末藏书家杨守敬旧藏,入手于上海寄观阁。杨氏鉴定此本为元刊本,但遗漏了其中属明中期修刻、重印部分。且将赵开美本误认为仿宋版,故很可能未理解邓珍版与赵本的关系。邓珍版共有 |
卷上末页余白,有杨守敬自笔墨书识语:“金匮要略,以明[[赵开美]]仿宋本为最佳,次则[[俞桥]]本,然皆流传绝少。医统本则脱误至多。此元刊本与赵本悉合,尤为希有之籍。光绪丁酉三月,得見于上海寄观阁,因记。宜都杨守敬。”即此本为清末藏书家杨守敬旧藏,入手于上海寄观阁。杨氏鉴定此本为元刊本,但遗漏了其中属明中期修刻、重印部分。且将[[赵开美]]本误认为仿宋版,故很可能未理解邓珍版与赵本的关系。邓珍版共有二十二颗藏书印记,可知经袁廷梼→孙从添→寄观阁→杨守敬→李盛铎→李滂之手流传二百多年后,最终藏于北京大学之由。 |
||
==版本特点== |
==版本特点== |
||
邓珍版保留了之前所见各版中未见的宋版本旧态,如书名前冠有“新编”二字;由林亿序文中可见有对“国家”、“主上”、“太子”三词的敬畏书写方式;如前所述与葛洪相关未记撰者的小序等,这些均可考虑为书中残留了部分宋版线索,原是依底本 |
[[邓珍]]版保留了之前所见各版中未见的宋版本旧态,如书名前冠有“新编”二字;由林亿序文中可见有对“国家”、“主上”、“太子”三词的敬畏书写方式;如前所述与[[葛洪]]相关未记撰者的小序等,这些均可考虑为书中残留了部分宋版线索,原是依底本《[[金匮玉函要略方]]》而成;且此本各卷起始处编著人员顺序依次为[[林亿]]、[[王叔和]]、[[张仲景]],与其它通行本完全相反。从[[邓珍]]版部分书写方式,可推测出底本《[[金匮玉函要略方]]》原文与宋改补填文字之别。以上特征说明,邓珍版保存了宋版大字本之古态。 |
||
宋大字本、小字本及金初通行本的书名记录均为《金匮要略》,而邓珍 |
宋大字本、小字本及金初通行本的书名记录均为《[[金匮要略]]》,而[[邓珍]]本书名无“要略”二字,故推测可能系邓氏个人所为或因传承变化所致。另经与[[吴迁]]本对比可知,[[邓珍]]版“论”部分原改行文章头部加“○”与前行接续,意似在节约纸张成本。北京大学本属[[邓珍]]本刊行二百年后修刻重印,故多处可见版木磨损及裂纹而致印刷不清文字,但未见后诸版所见的明显改文及误字、脱文。邓珍版在现存大字本系统中为最善本<ref name="t1" />。 |
||
==争议== |
|||
有研究认为[[邓珍]]本对《[[金匮要略]]》官刻做了全方位修改,属于元代民间重编本。因此,邓珍本及其衍生的各传本都已失去宋版原貌,不应再继续称之为大字本系统。亦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宋修《[[金匮要略]]》大字本和小字本有重大的文本差别,因而[[吴迁]]小字本与[[邓珍]]本的诸多差别其实不能视为小字本和大字本的差别;同理,也就不宜继续以大、小字本来区分《[[金匮要略]]》的版本,建议今后以官刻本、新编本概括之。官刻本系统现存仅[[吴迁]]本,新编本系统则包括以[[邓珍]]本为代表的多个传本<ref>张承坤,赵雅琛,沈澍农.《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对比研究[J].中医药文化,2019,0(1):88-96</ref>。 |
|||
==出版== |
==出版== |
||
1988年10月,日本东京燎原书店影印出版了邓珍版《[[新编金匮方论]]》;2002年中国正式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于2005年12月亦在金元编子部收入同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2009年5月,日本东洋医学会将邓珍本、吴迁本及后述的赵开美第二版《宋 |
1988年10月,日本东京燎原书店影印出版了[[邓珍]]版《[[新编金匮方论]]》;2002年中国正式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于2005年12月亦在金元编子部收入同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2009年5月,日本东洋医学会将[[邓珍]]本、[[吴迁]]本及后述的[[赵开美]]第二版《宋版伤寒论》以影印加相同格式排印方式出版。 |
||
==参看== |
|||
* [[吴迁]]本《[[金匮要略方]]》 |
|||
* [[仲景全书 (赵开美)]]本《[[金匮要略方论]]》 |
|||
==全文阅读== |
==全文阅读== |
2023年10月7日 (六) 19:36的最新版本
《新编金匮方论》 | |
---|---|
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 | |
基本信息 | |
别名 | 《金匮要略》 |
作者 | 张仲景 |
类型 | 金匮要略本文 |
成书年代 | 东汉 |
篇卷数 | 篇数:二十五篇 卷数:三卷 |
版本 | 元后至元六年(1340)邓珍本 |
《新编金匮方论》全三卷二册,属《金匮要略》流传版本之一。作者汉·张仲景,编者元·邓珍,属现存最早的《金匮要略》版本,亦为大字版系统之最善本。此书系元·后至元六年序刊、明·嘉靖间修刻重印本,为日本学者真柳诚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中医学院留学时发现,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1]。
简介
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分三卷,缀为二册,第一册有邓珍序二叶、宋臣序(后付小序)一叶,目录二十叶,卷上二十九叶,第二册卷中二十六叶,卷下二十叶。据邓珍序可知,出身于福建南平的邓珍从位于邻地的江西抚洲丘氏处得到了当时久未通行的《金匮方论》,并加以刊行。原序作于元·后至元六年(1340),但北京大学藏本卷上第三、四叶匡郭略大,字体显示为明·嘉靖间新安修刻,可能是因原版木破损后又新雕而成。如实表述则该本为元·后至元六年序刊、明·嘉靖间修刻重印本[2]。
卷上末页余白,有杨守敬自笔墨书识语:“金匮要略,以明赵开美仿宋本为最佳,次则俞桥本,然皆流传绝少。医统本则脱误至多。此元刊本与赵本悉合,尤为希有之籍。光绪丁酉三月,得見于上海寄观阁,因记。宜都杨守敬。”即此本为清末藏书家杨守敬旧藏,入手于上海寄观阁。杨氏鉴定此本为元刊本,但遗漏了其中属明中期修刻、重印部分。且将赵开美本误认为仿宋版,故很可能未理解邓珍版与赵本的关系。邓珍版共有二十二颗藏书印记,可知经袁廷梼→孙从添→寄观阁→杨守敬→李盛铎→李滂之手流传二百多年后,最终藏于北京大学之由。
版本特点
邓珍版保留了之前所见各版中未见的宋版本旧态,如书名前冠有“新编”二字;由林亿序文中可见有对“国家”、“主上”、“太子”三词的敬畏书写方式;如前所述与葛洪相关未记撰者的小序等,这些均可考虑为书中残留了部分宋版线索,原是依底本《金匮玉函要略方》而成;且此本各卷起始处编著人员顺序依次为林亿、王叔和、张仲景,与其它通行本完全相反。从邓珍版部分书写方式,可推测出底本《金匮玉函要略方》原文与宋改补填文字之别。以上特征说明,邓珍版保存了宋版大字本之古态。
宋大字本、小字本及金初通行本的书名记录均为《金匮要略》,而邓珍本书名无“要略”二字,故推测可能系邓氏个人所为或因传承变化所致。另经与吴迁本对比可知,邓珍版“论”部分原改行文章头部加“○”与前行接续,意似在节约纸张成本。北京大学本属邓珍本刊行二百年后修刻重印,故多处可见版木磨损及裂纹而致印刷不清文字,但未见后诸版所见的明显改文及误字、脱文。邓珍版在现存大字本系统中为最善本[2]。
争议
有研究认为邓珍本对《金匮要略》官刻做了全方位修改,属于元代民间重编本。因此,邓珍本及其衍生的各传本都已失去宋版原貌,不应再继续称之为大字本系统。亦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宋修《金匮要略》大字本和小字本有重大的文本差别,因而吴迁小字本与邓珍本的诸多差别其实不能视为小字本和大字本的差别;同理,也就不宜继续以大、小字本来区分《金匮要略》的版本,建议今后以官刻本、新编本概括之。官刻本系统现存仅吴迁本,新编本系统则包括以邓珍本为代表的多个传本[3]。
出版
1988年10月,日本东京燎原书店影印出版了邓珍版《新编金匮方论》;2002年中国正式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于2005年12月亦在金元编子部收入同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2009年5月,日本东洋医学会将邓珍本、吴迁本及后述的赵开美第二版《宋版伤寒论》以影印加相同格式排印方式出版。
参看
- 吴迁本《金匮要略方》
- 仲景全书 (赵开美)本《金匮要略方论》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