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首頁 金匱要略方
◀上一篇 ·張仲景 下一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1]

問曰:病人有氣色現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青色[2],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色[3]。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不治。

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

師曰:病人語聲寂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4]細而長者,頭中病。一作痛。

師曰: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

師曰:吸而微數,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

師曰:寸口脈動者,因其王時而動,假令肝王色青,四時各隨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時色脈,皆當病。

問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過,何謂也?師曰:冬至之後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陰之時陽始生[5],天得溫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溫和,此為末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此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也。

師曰: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後,其病在里,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恐[6]

問曰:《經》雲「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為有陽無陰,故稱厥陽。

師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髒即死,入府即愈,此為卒厥,何謂也?師曰:唇口青,身冷,為入髒即死;如[7]身和,汗自出,為入府,即愈。

問曰:脈脫入髒即死,入腑自愈[8],何謂也?師曰:非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諸[9]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問曰[10]: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咳、上氣、、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五臟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榖飪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於前,寒中於暮,濕傷於下,霧傷於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食傷脾胃,極寒傷經,極熱傷絡。

問曰:病有急當救里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

師曰:五臟病各有得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

夫諸病在髒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他[11]皆仿此。



  1. 鄧珍本此篇名下有「論十三首,脈證二條」八字。
  2. 青色:鄧珍本作「色青」。
  3. 血色:鄧珍本作「血也」。
  4. 啾啾:鄧珍本「啾啾」下有「然」字。
  5. 當行天頭硃筆附箋:「少陰之時陽始生:『陰』字誤,當作『陽』。」
  6. 恐:鄧珍本作「也」,當是。
  7. 如:鄧珍本作「知」,誤。
  8. 自愈:鄧珍本作「即愈」。
  9. 諸:鄧珍本無。
  10. 問曰:鄧珍本無。
  11. 他:鄧珍本作「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