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匱要略方》 | |
◀上一篇 | 漢·張仲景 | 下一篇▶ |
驚悸衄吐[1]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2]第十六
脈證一十二條[3] 方五首
師曰:尺脈浮,目睛[5]暈黃,衄必未止[6];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又曰:從春至夏發[7]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
衄家不可發[7]汗,汗出必額上促急緊[8],直視不能眴眴,不得眠。
病人面無色[9],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者,死。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摶[10],此即名為革[11],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
亡血不可攻其表[12],汗出則寒粟而振。
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其人但欲漱水[13]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狀,是瘀血也,當下之。
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方[14]: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15]
桂枝去皮[16]、生薑[17]切[18]、蜀漆洗,去腥,各三兩[19],甘草二兩,炙,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大棗十二枚,擘[20]
右七味,㕮咀[21],以水八升[22],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桂枝湯,今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23]。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方[24]:
半夏麻黃丸方[15]
右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小豆大[27],飲服三丸,日三服。
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方[28]:
柏葉湯方[15]
右三味,㕮咀[32],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去滓[33],分溫再服。
下血,先見血,後見便,此近血也;先見便,後見血[34],此遠血也。遠血[35],黃土湯主之。方[36]:亦主吐血、衄血。
黃土湯方[15]
甘草炙[37]、干地黃、白朮、附子炮,去皮,破八片[38]、阿膠、黃芩各三兩,灶中黃土半斤
右七味,㕮咀[32],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33],分溫二服。
近血[39],赤小豆當歸散主之。方見狐惑中。
附方[40]:
治心氣不足[41],吐血、衄血,瀉心湯[42]。方[43]:
瀉心湯方[15]
右三味,㕮咀[32],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44]。亦治霍亂[45]。《傷寒論》以麻沸湯漬服之,見《千金》[46]
- ↑ 衄吐:鄧珍本作「吐衄」。
- ↑ 脈證並治:鄧珍本無「並」字。
- ↑ 一十二條:鄧珍本作「十二條」。
- ↑ 動則為驚:鄧珍本「則」作「即」。
- ↑ 目睛:鄧珍本作「目晴」,誤。
- ↑ 衄必未止:鄧珍本無「必」字。
- ↑ 7.0 7.1 發:鄧珍本無。
- ↑ 額上促急緊:鄧珍本作「額上陷脈急緊」。當行天頭硃筆附箋:「汗出必額上促,『促』字誤,當作『陷』,下句並落一『脈』字。」
- ↑ 病人面無色:當行天頭硃筆附箋:「病人面無色,『色』字上落一『血』字。」
- ↑ 寒虛相摶:鄧珍本作「寒虛相擊」。
- ↑ 寒虛相摶:鄧珍本作「此名曰革」。
- ↑ 攻其表:鄧珍本作「發其表」。
- ↑ 其人但欲漱水:鄧珍本無「其人」二字。
- ↑ 方:鄧珍本作「桂枝救逆湯方」。
- ↑ 15.0 15.1 15.2 15.3 15.4 此標題為整理者所加,原書無。
- ↑ 去皮:鄧珍本作「三兩去皮」。
- ↑ 生薑:鄧珍本此下六味的順序為甘草、生薑、牡蠣、龍骨、大棗、蜀漆。
- ↑ 切:鄧珍本作「三兩」。
- ↑ 洗,去腥,各三兩:鄧珍本作「三兩,洗去腥」。
- ↑ 擘:鄧珍本無。
- ↑ 右七味,㕮咀:鄧珍本作「右為末」。
- ↑ 以水八升:鄧珍本作「以水一斗二升」。
- ↑ 「本雲」以下十六字,鄧珍本無。
- ↑ 方:鄧珍本作「半夏麻黃丸方」
- ↑ 洗:鄧珍本無。
- ↑ 去節:鄧珍本無。
- ↑ 如小豆大:鄧珍本無「如」字。
- ↑ 方:鄧珍本作「柏葉湯方」。
- ↑ 三兩:鄧珍本無。
- ↑ 艾:鄧珍本此下兩味的順序為乾薑、艾。
- ↑ 三兩:鄧珍本作「各三兩」。
- ↑ 32.0 32.1 32.2 㕮咀:鄧珍本無。
- ↑ 33.0 33.1 去滓:鄧珍本無。
- ↑ 「先見血」至此十六字,鄧珍本作「先便後血」。
- ↑ 遠血:鄧珍本無。
- ↑ 方:鄧珍本作「黃土湯方」。
- ↑ 炙:鄧珍本無。
- ↑ 去皮,破八片:鄧珍本無。
- ↑ 近血:鄧珍本作「下血,先血後便,此近血也」。
- ↑ 附方:鄧珍本無。
- ↑ 治心氣不足:鄧珍本無。
- ↑ 瀉心湯:鄧珍本「湯」下有「主之」二字。
- ↑ 方:鄧珍本作「瀉心湯方」,「方」下又有小注「亦治霍亂」四字。
- ↑ 頓服:鄧珍本作「頓服之」。
- ↑ 亦治霍亂:鄧珍本無。
- ↑ 《傷寒論》以麻沸湯漬服之,見《千金》:鄧珍本無此小注。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