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木部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2年7月7日 (四) 10:19 由 入我相思门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首頁 湯液本草
◀上一篇 ·王好古 下一篇▶

桂心肉桂桂枝

氣熱[1],味甘辛。有小毒。入手少陰經。桂枝,入足太陽經。

本草云: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能墮胎,堅骨節、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桂陽,二月、八月、十月采皮,陰乾。有菌桂牡桂木桂筒桂肉桂板桂桂心官桂之類。用者罕有分別。《衍義》所言,不知何緣而得官之名。予考本草有出觀、賓、宜、韶、欽諸州者,佳。世人以筆畫多而懶書之,故只作官也。如寫黃檗黃柏,姜作姜同意。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木桂生桂陽。從嶺至海盡有桂樹,惟柳州、象州最多。本草所說菌桂牡桂板桂,厚薄不同。大抵細薄者為枝、為嫩,厚脂者為肉、為老,處其身者為中也。不必黃色為桂心,但不用皮與里,止用其身中者為桂心。不經水而味薄者,亦名柳桂。易老用此,以治虛人,使不生熱也。《衍義》謂桂大熱。《素問》謂辛甘發散為陽,故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是專用辛甘之意也。又云:療寒以熱。故知三種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蓋此二種性止溫而已,不可以治風寒之病。獨有一字桂,《本經》謂甘辛大熱,正合[2]素問》辛甘發散為陽之說,尤知菌桂牡桂不及也。然《本經》止言桂,而仲景又言桂枝者,蓋亦取其枝上皮也,其本身粗厚處亦不中用。諸家之說,但各執一己見,終無證據。今又謂之官桂,不知何緣而立名,慮後世以為別物,故於此書之。又有桂心,此則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別說交廣商人所販者,及醫家見用,惟陳藏器之說最是。然筒桂厚實,氣味厚重者,宜入治髒及下焦藥。輕薄者,宜入治眼目發散藥。《本經》以菌桂養精神,以牡桂利關節。仲景傷寒發汗用桂枝桂枝者,桂條也,非身干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一種柳桂,乃小嫩枝條也,尤宜入上焦藥。仲景湯液用桂枝發表,用肉桂補腎,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理之自然,性分之所不可移也。一有差易,為效彌遠。歲月既久,習以成弊,宜後世之不及古也。桂心通神,不可言之,至於諸桂數等,皆大小老壯之不同。觀,作官也。本草所言有小毒,或雲久服神仙不老。雖雲小毒[3],亦從類化。與黃芩黃連為使,小毒何施;與烏、附為使,止是全得熱性;若與有毒者同用,則小毒既去,大毒轉甚;與人參麥門冬甘草同用,能調中益氣,則可久服。可知此藥能護榮氣而實衛氣,則在足太陽經也。桂心,入心,則在手少陰也。若指榮字立說,止是血藥,故經言通血脈也。若與巴豆硇砂乾漆穿山甲水蛭虻蟲如此有毒之類同用,則小毒化為大毒,其類化可知矣。湯液發汗用桂枝,補腎用肉桂,小柴胡只雲加桂何也。《藥象》謂肉桂大辛,補下焦熱火不足,治沉寒痼冷,及治表虛自汗。春夏二時為禁藥。

》云:秋冬治下部腹痛,非不能止也。

》云:桂枝氣味俱輕,故能上行,發散於表;內寒,則肉桂;補陽,則柳桂。桂,辛熱散經寒,引導陽氣。若正氣虛者,以辛潤之。散寒邪,治奔豚。

柏子仁

氣平,味甘、辛。無毒。

本草云:主安五臟,除風濕痹,益氣血。能長生,令人潤澤,美顏色,耳目聰明。用之則潤,腎之藥也。

藥性論》云:柏子仁,君。惡菊花,畏羊蹄草。能治腰腎中冷,膀胱冷膿宿水;興陽道,益壽;去頭風,治百邪鬼魅,主小兒驚癇柏子仁,古方十精丸用之。

側柏葉

氣微溫,味苦。無毒。

本草云:主吐血、衄血及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

藥性論》云:側柏葉苦辛,性澀,治冷風歷節疼痛,止尿血,與酒相宜。

柏皮

本草黑字,柏白皮主火灼爛瘡,長毛髮。

槐實

味苦、酸、咸,寒。無毒。

》云:與桃仁治證同。

藥性論》云:臣。治大熱難產。皮煮汁,治[4]淋,陰囊墜腫,氣瘤。又:槐白皮,治口齒風疳。

日華子》云:槐子,治丈夫、女人陰瘡濕癢;催生吞七粒。皮治中風皮膚不仁,喉痹;洗五痔,產門癢痛,及湯火瘡。煎膏,止痛,長肉,消癰腫。

別錄》云:八月斷槐大枝使生嫩櫱,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痹甚效[5]。槐耳,主五痔心痛,女人陰中瘡痛,景天為之使。槐花,味苦,無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髒蟲及熱。治皮膚風,腸風瀉血,赤白痢。槐膠,主一切風,化痰,治肝臟風,筋脈抽掣,急風口噤,四肢不收,頑痹或毒風,周身如蟲行,或破傷風口眼偏斜,腰膝強硬。槐葉,平,無毒,煎湯,洗小兒驚疳[6]壯熱,疥癬疔瘡,皮莖同用良。

槐花

苦薄,陰也。

》云:涼大腸熱。

蔓荊子

氣清,味辛溫苦、甘,陽中之陰。太陽經藥。

》云:治太陽經頭痛,頭昏悶,除目暗,散風邪藥,胃虛人勿服,恐生痰疾。揀淨,杵碎用。

》云:涼諸經血,止頭痛,主目睛內痛。

本草云:惡烏頭石膏

大腹子

氣微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並以姜、鹽同煎。《時習》謂是氣藥也。

孫真人云:先酒洗,後大豆汁洗。仲景用。

日華子》云: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中。

酸棗

氣平,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疼濕痹,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血轉久泄,虛汗煩渴;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生薑酸棗仁六物煮服。

聖惠方》:膽虛不眠,寒也。酸棗仁炒香,竹葉湯調服。

濟眾方》:膽實多睡,熱也。酸棗仁生用,末,茶、薑汁調服。

胡椒

氣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向陽者為胡椒,向陰者為蓽澄茄。胡椒多服損肺。味辛辣,力大於漢椒

衍義》云: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驗。過劑則走氣。大腸寒滑亦用,須各以他藥佐之。

川椒

氣熱溫,味大辛。辛溫,大熱。有毒。

》云:主邪氣,溫中,除寒痹;堅齒發,明目,利五臟。須炒去汗。

》云:去汗,辛熱,以潤心寒。

本草云: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除六腑寒冷,傷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心腹留飲,宿食,腸澼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風邪瘕結水腫,黃疸鬼疰蠱毒,耐寒暑,開腠理。閉口者,殺人。惡栝蔞。畏雌黃

吳茱萸

氣熱,味辛、苦,氣味俱厚,陽中陰也。辛溫大熱。有小毒。入足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

》云:食則令人口開目瞪,寒邪所隔,氣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滿膨脹,下利寒氣,諸藥不可代也。洗去苦味,日干,杵碎用。

》云:去胸中逆氣。不宜多用,辛熱恐損元氣。

》云:溫中下氣,溫胃。

本草云: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入足太陰、少陰、厥陰,震坤合見,其色綠。

仲景云: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大溫脾湯,及脾胃藥,皆用此也。

衍義》云:此物下氣最速,腸虛人服之愈甚。蓼實為之使。惡丹參硝石白堊。畏紫石英

山茱萸

氣平微溫,味酸。無毒。入足厥陰經、少陰經。

本草云:主溫中,逐寒濕痹,強陰益精,通九竅,止小便。入足少陰、厥陰。

聖濟經》云: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仲景八味丸用為君主,如何[7]澀劑以通九竅。

雷公》云:用之去核,一斤取肉四兩,緩火熬用,能壯元氣秘精。核能滑精,故去之。

》云:溫肝。

本經》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可[8]觀八味丸用為君主,其性味可知矣。

藥性論》亦云:補腎添精。

日華子》亦云:暖腰膝,助水髒也。

益智

氣熱,味大辛。辛溫。無毒。主君相二火。入手足太陰經,足少陰經,本是脾經藥。

》云: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氣,治多唾,當於補中藥內兼用之,勿多服。去皮用。

本草云:主遺精虛漏,小便遺瀝,益氣安神。補不足,安三焦,調諸氣。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鹽同煎服,有神效。

》云: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陰,足少陰,本是脾藥。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子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脾、肺、腎,互有子母相關。

厚朴

氣溫,味辛,陽中之陰。苦而辛,無毒。

》云:能治腹脹,若虛弱,雖腹脹皆[9]斟酌用之。寒脹,是大熱藥中兼用。結者散之,神藥。誤用脫人元氣,切禁之。紫色者佳。去皮,薑汁制,微炒。

》云:去腹脹,厚腸胃。

》云:味厚,陰也。專去腹脹滿,去邪氣。

本草云: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厚腸胃。

本經》云:治中風傷寒頭痛,溫中益氣,消痰下氣,厚腸胃,去腹脹滿。果泄氣乎?果益氣乎?若與枳實大黃同用則能泄實滿,《本經》謂消痰下氣者是也;若與橘皮蒼朮同用,則能除濕滿,《本經》謂溫中益氣者是也;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痢藥同用,則厚腸胃。大抵苦溫,用苦則泄,用溫則補。

衍義》云:平胃散中用之,最調中,至今盛行。既能溫脾胃,又能走冷氣。

海藏云:加減隨證,如五積散治療同。

本草又云:乾薑為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丁香

氣溫,味辛,純陽。無毒。入手太陰經、足陽明經、少陰經

》云:溫脾胃,止霍亂,消痃癖,氣脹反胃,腹內冷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

》云:去胃中之寒。

本草云:主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毒諸腫,牙齒疳䘌。能發諸香。能療反胃,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消痃癖,除冷勞。

》云:與五味子廣術同用,亦治奔豚之氣,能泄肺,能補胃,大能療腎。

沉香

氣微溫,陽也。

本草云:治風水毒腫,去惡氣;能調中壯陽,暖腰膝;破症癖,冷風麻痹,骨節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止轉筋吐瀉。

東垣云:能養諸氣,上而至天,下而至泉。用為使,最相宜。

》云:補右命門。

乳香

苦,陽。

》云:定諸經之痛。

藿香

氣微溫,味甘、辛,陽也。甘苦,純陽。無毒。入手足太陰經。

》云:治風水,去惡氣,治脾胃,吐逆,霍亂,心痛。去枝、梗,用葉。

》云:芳馨之氣,助脾開胃,止嘔。

》云:補衛氣,益胃進食。

本草云:主脾胃嘔逆,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溫中快氣;治[10]口臭,上焦壅,煎湯漱口。入手足太陰。入順氣烏藥湯則補肺;入黃芪四君子湯,則補脾。

檀香

氣溫,味辛、熱。無毒。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通行陽明經藥。

本草云: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又云:治腎氣諸痛,腹痛,消熱腫。《東垣》云:能調氣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將以葛根豆蔻縮砂益智,通行陽明之經。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中,同為理氣之藥。

》云:主心腹,霍亂中惡;引胃氣上升,進食。

蘇合香

味甘,溫。無毒。

本草云: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痓,去三蟲,除邪,令人無夢魘。久服,通神明、輕身、長年。生中台川谷。

禹錫》云:按《梁書》云:中天竺國出蘇合香,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檳榔

氣溫,味辛、苦,味厚氣輕,陰中陽也。純陽,無毒。

》云:治後重如神。性如鐵石之沉重,能墜諸藥至於下極。杵細用。

》云: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

》云:破滯氣,泄胸中至高之氣。

本草云:主消谷逐水,除痰癖,下三蟲,去伏屍,療寸白蟲。

梔子

氣寒,味微苦。味苦,性大寒,味薄,陰中陽也。無毒。入手太陰經。

》云:治心煩,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杵細用。

》云:去心中客熱,除煩躁,與同用。

》云:止渴,去心懊憹煩躁。

本草云: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疱渣鼻,白癩、赤癩,瘡瘍。療目熱赤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

仲景梔子治煩,胸為至高之分也。故易老云:輕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瀉肺中之火。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為吐藥。梔子本非吐藥,為邪氣在上,拒而不下[11],故令上吐,邪因得以出。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謂也。或用梔子利小便,實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氣清而化,膀胱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氣化而出也。《本經》謂治大小腸熱,辛與庚合,又與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入手太陰。梔子豉湯治煩躁,煩者,氣也,躁者,血也。氣主肺,血主腎。故用梔子,以治肺煩;用香豉,以治腎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少氣、虛滿者,加甘草;若噦嘔者,加生薑橘皮。下後,腹滿而煩,梔子厚朴枳實湯;下後,身熱微煩,梔子甘草乾薑湯梔子大而長者,染色,不堪入藥。皮薄而圓,七稜至九稜者,名山梔子,所謂越桃者是也。

衍義》云:仲景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以梔子豉湯治虛煩。故不用大黃,以有寒毒故也。梔子雖寒無毒,治胃中熱氣。既亡血,亡津液,臟腑無潤養,內生虛熱,非此不可除。又,治心經留熱,小便赤澀,去皮山梔子(火煨),大黃連翹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錢匕,服之者無不效。

仲景傷寒論》及古今諸名醫,治發黃皆用梔子茵陳香豉甘草四物,等分,作湯飲之。又治大病起,勞復,皆用梔子鼠矢等湯,並利小便而愈。其方極多,不可悉載。用仁,去心胸中熱,用皮,去肌表熱。

黃柏

氣寒,味苦。苦厚微辛,陰中之陽,降也。無毒。足[12]太陽經引經藥,足少陰經之劑。

》云: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腳膝無力,於黃芪湯中少加用之,使兩膝中氣力湧出,痿即去矣。蜜炒此一味,為細末,治口瘡如神。癱瘓必用之藥。

》云:瀉膀胱之熱,利下竅。

》云:太陽經引經藥,瀉膀胱經火,補本經及腎不足。苦寒安蛔,療下焦虛,堅腎。經曰:苦以堅之。

本草云: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療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

》云:足少陰劑,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柏入腎,燥濕所歸,各從其類也。《活人書》解毒湯,上下內外通治之。惡乾漆。

枳實

氣寒,味苦、酸、咸,純陽。無毒。

》云:除寒熱,破結實,消痰癖,治心下痞,逆氣脅痛。麩炒用。

》云:潔古用去脾經積血。故能去心下痞,脾無積血,則心下不痞。治心下痞,散氣消宿食。苦寒,炙用,破水積,以泄里除氣。

》云:去胃中濕。

本草云: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除胸脅痰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脅風痛。安胃氣,止溏泄,明目。生河內川澤,商州者,佳。益氣,則佐之以人參乾薑白朮。破氣,則佐之以大黃牽牛芒硝。此《本經》所以言益氣,而復言消痞也。非白朮,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除痞。殼主高而實主下。高者主氣;下者主血。主氣者,在胸膈;主血者,在心腹。仲景治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枳實白朮湯主之。枳實七枚,三兩,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消。

衍義》云: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即性酷而速,大則性詳而緩。故仲景治傷寒倉卒之病,承氣湯中用枳實,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決泄,破結實之意。他方但導敗風壅之氣,可常用者,故用枳殼。故胸中痞,有桔梗枳殼湯;心下痞,有枳實白朮湯。高低之分,易老詳定為的也。

枳殼

氣寒,味苦。苦而酸,微寒,味薄氣厚,陽也。陰中微陽。無毒。

》云:治脾胃痞塞,泄肺氣。麩炒用。

》云:利胸中氣,勝濕化痰。勿多用,損胸中至高之氣。

》云:破氣。

本草云:主風癢麻痹,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藥性論》云:枳殼,使。味苦、辛。治遍身風疹,肌中如麻豆,惡癢。殼,高,主皮毛、胸膈之病;實,低,主心胃之病。其主治大同小異。

牡丹皮

氣寒,味苦、辛。陰中微陽。辛苦微寒。無毒。手厥陰經,足少陰經。

》云:治腸胃積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藥。

》云:涼骨蒸。

本草云:主寒熱,中風,瘛瘲,痓[13]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之氣,腰痛,風噤,癲疾。

易老》云: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14]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仲景八味丸用之。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首。葉為陽,發生;花為陰,成實;丹為赤,即火。故能瀉陰中之火。牡丹皮,手厥陰,足少陰,治無汗骨蒸;地骨皮,足少陰,手少陽,治有汗骨蒸也。

地骨皮

氣寒,味苦,陰也。大寒。無毒。足少陰經,手少陽經。

》云:解骨蒸、肌熱,主風濕痹,消渴。堅筋骨。去骨,用根皮。

》云:去肌熱及骨中之熱。

》云:涼血、涼骨。

本草云: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

藥性論》云:根皮細銼,面拌,熟煮吞之。主腎家[15]風,益精氣。

衍義》云:枸杞當用梗皮,地骨當用根皮。枸杞子當用其紅實。實,微寒;皮,寒;根,大寒。

豬苓

氣平,味甘、苦,甘寒。甘苦而淡,甘重於苦,陽也。無毒。入足太陽經、少陰經。

》云:除濕。比[16]諸淡滲藥大燥,亡津液,無濕證勿服。去皮用。

》云:苦以泄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

》云:利小便。

本草云:主痎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能療妊娠淋,又治從腳上至腹腫,小便不利。仲景,少陰渴者豬苓湯。入足太陽、少陰。

衍義》云: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果欲久服者,更[17]宜詳審。

茯苓

氣平,味淡。味甘而淡,陽也。無毒。

白者,入手太陰經、足太陽經,少陽經;赤者,入足太陰經、手太陽經、少陰經。

》云: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為主。治小便不通,溺黃或[18]赤或不利。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大損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損真氣,夭人壽。醫雲赤瀉白補,上古無此說。去皮用。

》云: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濕淫所勝,小便不利。淡味滲,泄陽也。治水緩脾,生津[19]導氣。

》云:甘,純陽。滲泄止渴。

本草云: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好唾,大腹淋瀝,消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髒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

》云:入足少陰,手足太陽。色白者,入辛壬癸;赤者,入丙丁。伐腎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酒浸,與光明硃砂同用,能秘真。味甘、平,如何是利小便。

茯神

陽也,味甘。無毒。

》云:治風眩心虛,非此不能安。

藥性論》云:君,主驚癇,安神定志,補虛乏[20]。主心下急痛堅滿,人虛而小便不利者。

烏藥

氣溫,味辛。無毒。入足陽明經、少陰經。

本草云:主中噁心腹痛,蠱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又云:去貓涎極妙。烏藥葉及根,嫩時采,作茶片炙碾煎服,能補中益氣,偏止小便滑數。

乾漆

氣溫、平,味辛。無毒。有毒。

本草云: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臟。治五緩六急,風寒濕痹。療咳嗽,消瘀血痞結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腸,去蛔蟲。生漆,去長蟲,半夏為之使。畏雞子。忌油脂。

皂莢

氣溫,味辛、咸。有小毒。引入厥陰經藥。

本草云: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療腹脹滿,消谷,除咳嗽。治囊縮,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為沐藥,不入湯。

日華子》云:通關節,除頭風,消痰,殺勞蟲,治骨蒸,開胃,破堅瘕,腹中痛,能墮胎。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仲景治咳逆上氣,唾濁,但坐不得臥,皂莢丸主之。杵末,一物蜜丸桐子大,用棗湯服一丸,日三夜一。

活人書》云:治陰毒,正陽散內用皂莢,引入厥陰也。用之有蜜炙、酥炙、燒灰之異,等分依方。

竹葉

氣平,味辛。又苦大寒,辛平。無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蟲。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仲景竹葉湯用淡竹葉。

》云:除煩熱,緩皮而益氣。

》云:陰中微陽,涼心經。

竹茹

氣微寒,味苦。

本草云:主嘔噦、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

淡竹葉

氣寒,味辛、平。

本草云: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藥性論》云:淡竹葉主吐血,熱毒風,壓丹石藥毒,止渴。

日華子》云:淡竹及根,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孕婦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速[21]悶,小兒驚癇天吊。莖葉同用。見《局方本草》。今錄附於此。

茗苦茶

氣微寒,味苦、甘。無毒。入手足厥陰經。

》云:臘茶是也。清頭目,利小便,消熱渴,下氣消食,令人少睡。中風昏憒,多睡不醒宜用此。入手足厥陰。茗苦茶,苦、甘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渴,治陰證湯藥內,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大意相似。茶苦,經云:苦以泄之,其體下行,如何是清頭目。

秦皮

氣寒,味苦。無毒。

》云:主熱利下重,下焦虛。經云:以苦堅之。故用白頭翁黃柏秦皮,苦之劑也。治風寒濕痹,目中青翳白膜,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驚癇,宜作湯洗目,俗呼為白樳木。取皮漬水,浸出青藍色,與紫草同用,以增光暈尤佳。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

桑白皮

氣寒,味苦、酸,甘而辛,甘厚辛薄。無毒。

入手太陰經。

》云:主傷中、五勞羸瘦,補虛益氣,除肺氣,止唾血、熱渴,消水腫,利水道。

》云:甘以固元氣,辛以瀉肺氣之有餘。

本草云: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去肺中水氣,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可縫金瘡。出土者,殺人。續斷麻子桂心為之使。忌鐵鉛。

梓白皮

氣寒,味苦。無毒。

本草云:主熱,去三蟲,治目中疾。生河內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梧桐。

紫葳

凌霄花。氣微寒,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莖、葉味苦,無毒,主痿蹶,益氣。

日華子》云:根,治熱風身癢,游風風疹。治瘀血帶下,花、葉功用同。又云:凌霄花,治酒齄,熱毒風刺,婦人血膈、游風,崩中帶下。

衍義》云:木也,紫葳花是也。畏鹵咸。

訶黎勒

氣溫,味苦。苦而酸,性平,味厚,陰也,降也。苦重酸輕。無毒。

》云:主腹脹滿,不下飲食;消痰下氣,通利津液,破胸膈結氣;治久痢赤白,腸風。去核,搗細用。

》云: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補之。苦重瀉氣,酸輕不能補肺,故嗽藥中不用。俗名訶子、隨風子。

本草云:主冷氣,心腹滿,下食。仲景治氣痢,以訶黎勒十枚,面裹,煻灰火中煨之。令面黃熟,去核,細研為末,和粥飲頓服。

衍義》云: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此物能澀腸而又泄氣,蓋其味苦澀故爾。其子未熟時,風飄墮者,謂之隨風子。

杜仲

味辛、甘,平、溫,無毒。陽也,降也。

本草云: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濕癢,小便餘瀝,腳中酸疼,不欲踐地。久服,輕身、耐老。惡蛇蛻皮玄參

日華子》云:暖,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琥珀

氣平,味甘,陽也。

》云:利小便,清肺。

本草云: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杵細用。

藥性論》云:君。治產後血疹痛。

日華子》云:療蠱毒,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破癥結。

郁李仁

味苦、辛,陰中之陽。辛、苦,陰也。

》云:破血潤燥。

本草云:郁李根主齒齦腫,齲齒;堅齒,去毒蟲。

藥性論》云:根,治齒痛,宣[22]結氣,破積聚。

日華子》云:根,涼,無毒,治小兒發熱,作湯浴。風蚛牙,濃煎含之。

巴豆

氣溫,味辛,生溫、熟寒。有大毒。

本草云: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蕩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㿗。殺斑蝥毒,健脾開胃。

易老云:斬關奪門之將,大宜詳悉,不可輕用。

雷公》云:得火則良,若急治為水谷道路之劑,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緩治,為消堅磨積之劑,炒煙去,令紫黑,研用。可以通腸,可以止泄,世所不知也。仲景治百病客忤,備急圓主之。巴豆杏仁例,及加減寒熱佐使,五色並余例,並見《元戎》。

》云:去胃中寒濕。

芫花

氣溫,味辛、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喉鳴喘急,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癰腫疝瘕[23]。殺蟲魚。消胸中痰水,喜(聲去)唾,水腫,五水在五臟、皮膚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虛。仲景治太陽中風,脅下痛,嘔逆者,可攻,十棗湯主之。

》云:胡洽治痰癖飲,加以大黃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治之大略,水者,肺、腎、胃三經所主,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而頭,中而四肢,下而腰臍,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內而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異,不可輕瀉,當知病在何經何髒,誤用則害深。然大意泄濕,內雲五物者,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黃甘草也。

蘇木

氣平,味甘、咸。甘而酸、辛,性平。甘勝於酸辛,陽中之陰。無毒。

本草云:主破血,產後血脹悶欲死者。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婦人月水不調及血暈口噤。

》云:性平,甘勝於酸辛。去風,與防風同用。

》云:破死血。

川楝子

氣寒,味苦、平。有小毒。

本草云:治傷寒大熱煩躁,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杵細用。

》云:入心,主上下部腹痛。

金鈴子

酸苦,陰中之陽。

》云:心暴痛,非此不能除。即川楝子也。

沒藥

味苦、平。無毒。

本草云:主破血止痛,療金瘡杖瘡,諸惡瘡,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暈痛,膚赤。生波斯國,似安息香,其塊大小不定,黑色。

梧桐淚

味咸。

》云:瘰癧,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味咸、苦、大寒。無毒。主大毒熱,心腹煩滿,水和服之取吐。又主牛馬急黃,黑汗,水研三、二兩,灌之,立瘥。

日華子》云:治風蚛牙齒痛,殺火毒並面毒。

海藥》云:主風疳䘌,齒牙疼痛,骨槽風勞。能軟一切物。多服,令人吐也。又為金銀焊藥。

桑東南根

時習》云:根暖,無毒。研汁,治小兒天吊驚癇客忤,及敷鵝口瘡,大效。


  1. 熱:東垣十書本作「溫」。
  2. 合:四庫本作「謂」。
  3. 或雲久服神仙不老,雖雲小毒:此二句原無,據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補。
  4. 治:此字原脫,據東垣十書本補。
  5. 效:東垣十書本作「妙」。
  6. 疳:四庫本作「癇」。
  7. 如何:四庫本作「知是」。
  8. 可: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作「也」。
  9. 皆: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作「宜」。
  10. 治:原作「酒」,據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改。
  11. 下: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作「納」。
  12. 足:東垣十書本作「人」。
  13. 痓:東垣十書本作「痙」。
  14. 少:四庫本作「厥」
  15. 家:四庫本作「消」。
  16. 比:原作「此」,據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改。
  17. 更:原作「便」,據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改。
  18. 或:東垣十書本作「而」。
  19. 津:東垣十書本作「精」。
  20. 乏:原作「之」,據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改。
  21. 速:四庫本作「迷」。
  22. 宣:東垣十書本作「宜」。
  23. 瘕:東垣十書本作「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