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daohang|《[[金匮要略方]]》|[[汉]]·[[张仲景]]|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daohang|《[[金匮要略方]]》|[[汉]]·[[张仲景]]|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图书排版}}
{{图书排版}}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ref>奔豚:[[邓珍]]本作“奔㹠”;脉证并治:[[邓珍]]本无“并”字。</ref>==
{{TOCright}}
论二首 方三首
'''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师曰'''[[奔豚]]病者<ref>者:[[邓珍]]本无。</ref>,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方: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方<ref>方:[[邓珍]]本作“奔豚汤方”。</ref>


====奔豚汤方<ref name=bt>此标题为整理者所加,原书无。</ref>====
甘草炙 芎藭藭 当归 各二两 半夏四两,洗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切 甘李根白皮切,一升
[[甘草]]<sub>炙<ref name=zhi>炙:[[邓珍]]本无。</ref></sub>、[[芎藭]]、[[当归]]<sub>各二两</sub>,[[半夏]]<sub>四两,洗<ref name=xi>洗:[[邓珍]]本无。</ref></sub>,[[黄芩]]<sub>二两</sub>,[[生葛]]<sub>五两</sub>,[[芍药]]<sub>二两</sub>,[[生姜]]<sub>四两,切<ref name=qie>切:[[邓珍]]本无。</ref></sub>,[[甘李根白皮]]<sub>切<ref name=qie />,一升</sub>


九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九味,㕮咀<ref name=fz>㕮咀:[[邓珍]]本无。</ref>,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ref name=qz>去滓:[[邓珍]]本无。</ref>,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方:
烧针令其汗<ref>烧针令其汗:[[邓珍]]本此句前有“发汗后”三字。</ref>,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ref name=bent>奔豚:[[邓珍]]本作“贲豚”。</ref>,气从少腹上冲心者<ref>气从少腹上冲心者:[[邓珍]]本作“气从小腹上至心”。</ref>,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ref>与桂枝加桂汤:[[邓珍]]本“汤”下有“主之”二字。</ref>。方<ref>方:[[邓珍]]本作“桂枝加桂汤方”。</ref>


====桂枝加桂汤方<ref name=bt />====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桂枝]]<sub>五两,去皮<ref name=qp>去皮:[[邓珍]]本无。</ref></sub>,[[芍药]]<sub>三两</sub>,[[生姜]]<ref>生姜:[[邓珍]]本此下三味的顺序为甘草、生姜、大枣。</ref><sub>三两,切<ref name=qie /></sub>,[[甘草]]<sub>二两,炙</sub>,[[大枣]]<sub>十五枚,擘<ref name=bai>擘:[[邓珍]]本无。</ref></sub>


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五味,㕮咀<ref name=fz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ref>煮取三升:[[邓珍]]本此句前有“微火”二字。</ref>,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ref>以能泄奔豚气也:自“本云桂枝汤”至此,[[邓珍]]本无。</ref>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方:
发汗后,其人<ref>其人:[[邓珍]]本无。</ref>脐下悸者,欲作[[奔豚]]<ref name=bent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方<ref>方:[[邓珍]]本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ref>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ref name=bt />====
[[茯苓]]<sub>半斤</sub>,[[桂枝]]<ref>桂枝:[[邓珍]]本此下三味的顺序为甘草、大枣、桂枝。</ref><sub>四两,去皮<ref name=qp /></sub>,[[甘草]]<sub>一两,炙</sub>,[[大枣]]<sub>十五枚,擘<ref name=bai /></sub>


四味,㕮咀,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味,㕮咀<ref name=fz />,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ref>作甘澜水法:[[邓珍]]本无“作”字。又:[[邓珍]]本自“甘澜水法”以下至篇末,皆为小注,其中“五七千颗”作“五六千颗”。</ref>:
作甘澜水法:


取水三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七千颗相逐,取用之。
取水三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七千颗相逐,取用之。
第36行: 第40行:


<gallery >
<gallery >
File:新编金匮方论3.jpg|
File:吴迁本金匮要略049.jpg
File:吴迁本金匮要略方050.jpg
File:吴迁本金匮要略方051.jpg
</gallery>
</gallery>
{{daohang-f|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daohang-f|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2023年2月14日 (二) 11:26的最新版本

首页 金匮要略方
◀上一篇 ·张仲景 下一篇▶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1]

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者[2],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方[3]

奔豚汤方[4]

甘草[5]芎藭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洗[6]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切[7]甘李根白皮[7],一升

右九味,㕮咀[8],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9],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烧针令其汗[10],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11],气从少腹上冲心者[12],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13]。方[14]

桂枝加桂汤方[4]

桂枝五两,去皮[15]芍药三两生姜[16]三两,切[7]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17]

右五味,㕮咀[8],以水七升,煮取三升[18],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19]

发汗后,其人[20]脐下悸者,欲作奔豚[1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方[21]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4]

茯苓半斤桂枝[22]四两,去皮[15]甘草一两,炙大枣十五枚,擘[17]

右四味,㕮咀[8],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法[23]

取水三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七千颗相逐,取用之。



  1. 奔豚:邓珍本作“奔㹠”;脉证并治:邓珍本无“并”字。
  2. 者:邓珍本无。
  3. 方:邓珍本作“奔豚汤方”。
  4. 4.0 4.1 4.2 此标题为整理者所加,原书无。
  5. 炙:邓珍本无。
  6. 洗:邓珍本无。
  7. 7.0 7.1 7.2 切:邓珍本无。
  8. 8.0 8.1 8.2 㕮咀:邓珍本无。
  9. 去滓:邓珍本无。
  10. 烧针令其汗:邓珍本此句前有“发汗后”三字。
  11. 11.0 11.1 奔豚:邓珍本作“贲豚”。
  12.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邓珍本作“气从小腹上至心”。
  13. 与桂枝加桂汤:邓珍本“汤”下有“主之”二字。
  14. 方:邓珍本作“桂枝加桂汤方”。
  15. 15.0 15.1 去皮:邓珍本无。
  16. 生姜:邓珍本此下三味的顺序为甘草、生姜、大枣。
  17. 17.0 17.1 擘:邓珍本无。
  18. 煮取三升:邓珍本此句前有“微火”二字。
  19. 以能泄奔豚气也:自“本云桂枝汤”至此,邓珍本无。
  20. 其人:邓珍本无。
  21. 方:邓珍本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22. 桂枝:邓珍本此下三味的顺序为甘草、大枣、桂枝。
  23. 作甘澜水法:邓珍本无“作”字。又:邓珍本自“甘澜水法”以下至篇末,皆为小注,其中“五七千颗”作“五六千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