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果部
首頁 | 《湯液本草》 | |
◀上一篇 | 元·王好古 | 下一篇▶ |
大棗
氣溫,味甘,氣厚,陽也。無毒。
《珍》云:味甘,補經不足,以緩陰血。
《液》云:主養脾氣,補津液,強志。三年陳者,核中仁,主腹痛,惡氣卒疰忤,治心懸。經云:助十二經脈,治心腹邪氣,和百藥,通九竅,補不足氣。生者多食,令人腹脹注泄。蒸熟食,補腸胃,肥中益氣。中滿者勿食甘,甘者令人中滿,故大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飴、棗,與甘草同例。
生棗
味甘、辛。
多食,令人多寒熱,羸瘦者不可食。葉,覆麻黃能令出汗。生河東平澤,殺烏頭毒。
陳皮
氣溫,味微苦。辛而苦,味厚,陰也。無毒。
《象》云:能益氣,加青皮,減半,去滯氣,推陳致新。若補脾胃,不去白;若調理胸中肺氣,須去白。
《心》云:導胸中滯氣,除客氣。有白朮,則補脾胃;無白朮,則瀉脾胃。然勿多用也。
本草云:主胸中痰熱、逆氣,利水谷。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沖胸中,吐逆霍亂。止瀉,去寸白蟲。能除痰,解酒毒。海藏治酒毒,葛根陳皮茯苓甘草生薑湯。手太陰氣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順之。陳皮、白檀為之使。其芳香之氣,清奇之味,可以奪橙也。
青皮
氣溫,味辛。苦而辛,性寒,氣厚,陰也。足厥陰經引經藥,又入手少陽經。
《象》云:主氣滯,消食,破積結膈氣。去穰。
《心》云:厥陰經引經藥也。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
《液》云: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或雲與陳皮一種。青皮小而未成熟,成熟而大者橘也,色紅故名紅皮,日久者佳,故名陳皮。如枳實、枳殼一種,「實」小而青,未穰;「殼」大而黃紫色,已穰。故殼高而治胸膈;實低而治心下。與陳皮治高,青皮治低同意。又云:陳皮、青皮二種,枳實、枳殼亦有二種。
桃仁
氣溫,味苦、甘、性平,苦重於甘,陰中陽也。無毒。入手、足厥陰經。
《象》云:治大便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七宣丸中,專治血結,破血。以湯浸,去皮尖,研如泥用。
《心》云: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須用。又去血中之熱。
本草云: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殺小蟲,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除卒暴擊血,通月水,止痛破血。入手足厥陰。
《衍義》云:老人虛秘,與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熔白蠟,和丸如桐子大。以少黃丹湯下。仲景治中焦畜血用之。
杏仁
氣溫,味甘、苦,冷利。有小毒。入手太陰經。
《象》云:除肺燥,治風燥在胸膈間。麩炒,去皮尖用。
《心》云:散結潤燥,散肺之風及熱,是以風熱嗽者用之。
本草云: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驚癇,心下煩熱,風氣往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破氣,入手太陰。王朝奉治傷寒,氣上喘,沖逆者,麻黃湯內加杏仁、陳皮;若氣不喘,沖逆者,減杏仁、陳皮。知其能瀉肺也。
《東垣》云:杏仁下喘,用治氣也。桃仁療狂,用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秘,當以氣血分之。晝則難便,行陽氣也;夜則難便,行陰血也。大腸雖屬庚,為白腸[1],以[2]晝夜言之,氣血不可不分也。年虛人大便燥秘、不可過泄者,脈浮在氣,杏仁、陳皮;脈沉在血,桃仁、陳皮。所以俱用陳皮者,以其手陽明病,與手太陰俱為表里也。賁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
烏梅
氣平,味酸。酸溫,陽也。無毒。
《象》云: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調中,治痢止渴。以鹽為白梅,亦入除痰藥。去核用。
《心》云:收肺氣。
本草云:主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疾,止下痢,好唾口乾,去骨間熱。又方,治一切惡瘡肉出,以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仲景治吐蛔下利,烏梅丸。
木瓜
氣溫,味酸。入手足太陰經。
本草云:治腳氣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益肺而去濕,和胃而滋脾。
《衍義》云:木瓜得木之正,故入筋。以鉛白霜塗之,則失酸味,受金制也。此物入肝,故益筋與血。病腰腎腳膝無力,此物不可缺也。
《東垣》云:氣脫則能收,氣滯則能和。
《雷公》云:調榮衛,助谷氣是也。
甘李根白皮
《時習》云: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煩,氣逆奔豚。仲景奔豚湯中用之。
◀上一篇 | 下一篇▶ |
|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