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祖方:修订间差异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6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daohang|《[[张氏医通]]》|[[清]]·[[张璐]]|专方(三)|附 张介宾八略总论||}}
{{daohang|《[[张氏医通]]》|[[清]]·[[张璐]]|专方(三)|附 张介宾八略总论||}}
{{图书排版}}
{{图书排版}}
夫字有字母,方有方祖,自伊尹汤液,一脉相传,与释氏传灯无异,苟能推源于此,自然心手合辙,谅非时师所能测识也。
夫字有字母,方有方祖,自[[伊尹]][[汤液经|汤液]],一脉相传,与释氏传灯无异,苟能推源于此,自然心手合辙,谅非时师所能测识也。
{{TOCright}}
{{TOCright}}
==[[桂枝汤]]《玉函》==
==[[桂枝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风伤卫气,脉浮缓,发热自汗,营卫不和。
治风伤卫气,脉浮缓,发热自汗,营卫不和。


[[桂枝]]<sub>三钱</sub>,[[白芍]]<sub>三钱</sub>,[[甘草]]<sub>炙,二钱</sub>,[[生姜]]<sub>五片</sub>,[[大枣]]<sub>四枚,擘</sub>
[[桂枝]]<sub>三钱</sub>,[[白芍]]<sub>三钱</sub>,[[甘草]]<sub>炙,二钱</sub>,[[生姜]]<sub>五片</sub>,[[大枣]]<sub>四枚,擘</sub>


上五味,水煎温服,啜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覆暖取微汗效。不汗,少顷再服。
上五味,水煎温服,啜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覆暖取微汗效。不汗,少顷再服。


小建中汤《玉函》 治风木乘脾。寒热腹痛。
====[[小建中汤]]<small>[[玉函]]</small>====
治风木乘脾,寒热腹痛。


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三钱。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芍药]],[[胶饴]]三钱。


建中汤《金匮》 治虚劳感寒。发热自汗。
====[[建中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治虚劳感寒,发热自汗。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黄芪]]钱半,胶饴一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多[[人参]]二钱。
桂枝汤加黄 钱半。胶饴一合。 千金。多人参二钱。 桂枝汤和营表药。倍芍药加胶饴。便能创建中气。以芍药之酸。敛护营血。胶饴之甘。培养中土。更加黄 以实卫气。营卫脏腑俱和。而受益多矣。千金于小建中方加入当归。名曰内补建中。其调和中外之力可知。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和营表药,倍[[芍药]]加[[胶饴]],便能创建中气,以[[芍药]]之酸,敛护营血,[[胶饴]]之甘,培养中土,更加黄芪以实卫气,营卫脏腑俱和,而受益多矣。《[[备急千金要方|千金]]》于小建中方加入[[当归]],名曰内补建中,其调和中外之力可知。
阳旦汤《千金》 治冬温脉浮发热。项强头痛。


====[[阳旦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桂枝汤加黄芩钱半。
治冬温脉浮发热,项强头痛。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黄芩]]钱半。
阴旦汤《千金》 治冬温内寒外热。肢节疼痛。中挟寒食。


====[[阴旦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桂枝汤加黄芩钱半。干姜五分。 阴霾四塞。非平旦之气。无以打开阳和。桂枝汤原名阳旦。打开阳邪之药也。千金于中加入黄芩之苦寒性轻。以治冬温在表之邪热。仍以阳旦称之。若兼挟寒食。再加干姜之辛温散结。以治中土之停滞。遂因之曰阴旦。与经络之阴阳。风马牛不相涉也。千金独活汤 治风懿奄忽不知人。咽中闭塞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 曳。
治冬温内寒外热,肢节疼痛,中挟寒食。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黄芩]]钱半,[[干姜]]五分。
桂枝汤桂枝易桂心。去大枣加独活、栝蒌根、生葛发其汗。不得汗。去独活、栝蒌根、生姜。加防己、防风、麻黄。喑哑不语。并皆治之。


阴霾四塞,非平旦之气,无以开启阳和。[[桂枝汤]]原名阳旦,开启阳邪之药也,《[[备急千金要方|千金]]》于中加入[[黄芩]]之苦寒性轻,以治冬温在表之邪热,仍以阳旦称之。若兼挟寒食,再加[[干姜]]之辛温散结,以治中土之停滞,遂因之曰阴旦,与经络之阴阳,风马牛不相涉也。
当归四逆汤《玉函》 治阳邪入犯厥阴。四肢厥逆。


====[[独活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三钱。细辛、通草各一钱。 邪犯厥阴之界。有入无出。虽有热邪。势必从阴而后厥逆。故厥阴篇中。有厥深热深之例。以振发传经之变端。病邪至此。最为紧迫。医者苟无成识于胸中。临病将何措指。南阳先师乃毫不以厥逆为意。仍取太阳例中桂枝汤方。加入当归协济芍药。以护厥阴之营。细辛引领桂枝。以为厥阴向导。通草通利膀胱。以疏厥阴出路。与桂枝平分力量。为分解之快捷方式。虽厥阴与太阳两经接壤。邪既入阴。断无复传阳经之理。先辈六经例有不罢再传之说。大可喷饭。而桂枝方中。独去生姜者。恐辛辣性暴。不待气味入阴。便从太阳开发。转虚其卫。再有何力以振驱邪之任欤。由是广推大小青龙。大小柴胡。和解营卫两歧。表里交界之邪。必用姜、枣为一定之法。若麻黄汤则专主寒伤营证。便与生姜无预。逮至三阴等治。从无一方泛用生姜者。生姜为手头常用之物。尚尔若此之慎。况有不察厥深热深之旨。一见四肢厥冷。漫投姜、附、四逆。于此能无戚戚乎。
治风懿奄忽不知人,咽中闭塞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亸曳。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桂枝]]易[[桂心]],去[[大枣]]加[[独活]]、[[栝蒌根]]、[[生葛]]发其汗;不得汗,去[[独活]]、[[栝蒌根]]、[[生姜]],加[[防己]]、[[防风]]、[[麻黄]],喑哑不语,并皆治之。
内补当归建中汤《玉函》 治产后血虚。虚羸不足。腹中刺痛。少腹中急。或感寒发热。


====[[当归四逆汤]]<small>《[[玉函]]》</small>====
桂枝汤桂枝易肉桂。加当归二钱。胶饴六钱。 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钱。阿胶二钱。产后一月服四五剂。令人强壮。
治阳邪入犯厥阴,四肢厥逆。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三钱,[[细辛]]、[[通草]]各一钱。
桂枝龙骨牡蛎汤《玉函》 治虚劳梦泄。恶寒发热。


邪犯厥阴之界,有入无出,虽有热邪,势必从阴而后厥逆,故厥阴篇中,有厥深热深之例,以振发传经之变端。病邪至此,最为紧迫,医者苟无成识于胸中,临病将何措指?南阳先师乃毫不以厥逆为意,仍取太阳例中[[桂枝汤]]方,加入[[当归]]协济[[芍药]],以护厥阴之营;[[细辛]]引领桂枝,以为厥阴向导;[[通草]]通利膀胱,以疏厥阴出路,与[[桂枝]]平分力量,为分解之捷径。虽厥阴与太阳两经接壤,邪既入阴,断无复传阳经之理,先辈六经例有不罢再传之说,大可喷饭。而桂枝方中,独去生姜者,恐辛辣性暴,不待气味入阴,便从太阳开发,转虚其卫,再有何力以振驱邪之任欤?由是广推大小青龙,大小柴胡,和解营卫两歧、表里交界之邪,必用姜、枣为一定之法,若[[麻黄汤]]则专主寒伤营证,便与[[生姜]]无预,逮至三阴等治,从无一方泛用[[生姜]]者。[[生姜]]为手头常用之物,尚尔若此之慎,况有不察厥深热深之旨,一见四肢厥冷,漫投姜、附、四逆,于此能无戚戚乎。
桂枝汤加龙骨( ) 牡蛎(熬) 各钱半。


====[[内补当归建中汤]]<small>《[[玉函]]》</small>====
桂枝大黄汤《玉函》 治太阴中风误下。引邪入内。腹满痛。
治产后血虚,虚羸不足,腹中刺痛,少腹中急,或感寒发热。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桂枝]]易[[肉桂]],加[[当归]]二钱,[[胶饴]]六钱。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钱,[[阿胶]]二钱,产后一月服四五剂,令人强壮。
桂枝汤加大黄一钱。 桂枝汤表药也。以其误下。引邪内贼而腹满痛。浑是表邪在内不解之故。故仍用桂枝汤。略加大黄。因势利导。病既变。则药亦不得不随之而变也。


桂枝葛根汤《玉函》 治太阳经柔痉。自汗脉浮。
====[[桂枝龙骨牡蛎]]<small>[[玉函]]</small>====
治虚劳梦泄,恶寒发热。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龙骨]](煅)、[[牡蛎]](熬)各钱半。
桂枝汤加葛根二钱。


====[[桂枝大黄汤]]<small>《[[玉函]]》</small>====
栝蒌桂枝汤《金匮》 治痉太阳证备。身体强KT KT 然。脉沉迟。桂枝汤加栝蒌根二钱。桂枝加附子汤《玉函》 治亡阳漏风。肢体屈伸不和。
治太阴中风误下,引邪入内,腹满痛。


桂枝汤加熟附子一钱。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大黄]]一钱。


[[桂枝汤]]表药也,以其误下,引邪内贼而腹满痛,浑是表邪在内不解之故,故仍用[[桂枝汤]],略加[[大黄]],因势利导,病既变,则药亦不得不随之而变也。
桂枝加黄 汤《金匮》 治黄汗发热胫冷。腰以上汗出。下无汗。


====[[桂枝葛根汤]]<small>《[[玉函]]》</small>====
桂枝汤加黄 二钱。
治太阳经柔痉,自汗脉浮。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葛根]]二钱。
芍桂酒汤《金匮》 治汗如柏汁。肢体肿。发热汗出而渴。


====[[栝蒌桂枝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桂枝汤去甘草、姜、枣。加黄 五钱。苦酒和水煎。
治痉太阳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


桂枝五物汤《金匮 治血痹。身体不仁。如风状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栝蒌根]]二钱


====[[桂枝加附子汤]]<small>《[[玉函]]》</small>====
桂枝汤去甘草。加黄 等分。 千金桂枝易桂心。加人参名黄 汤。
治亡阳漏风,肢体屈伸不和。


茯苓甘草汤《玉函》 治风邪入犯膀胱气分。小便不利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熟附子]]一钱


====[[桂枝加黄芪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桂枝汤去芍药、大枣。加茯苓二钱。苓桂术甘汤《玉函》 治心下有支饮。胸腹支满。目眩。
治[[黄汗]]发热胫冷,腰以上汗出,下无汗。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黄芪]]二钱。
桂枝汤去芍药、姜、枣。加茯苓二钱。白术一钱。 此仅用桂枝汤之半。以流动中外之支满。兼四君子之半。以营运在里之痰气也。


====[[芪芍桂酒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金匮》 治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治汗如柏汁,肢体肿,发热汗出而渴。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甘草]]、姜、枣。加[[黄芪]]五钱,[[苦酒]]和水煎。
桂枝汤去芍药加皂荚一枚。(去皮核。酥炙)


====[[黄芪桂枝五物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金匮》 治气分。心下如盘。
治[[血痹]],身体不仁,如风状。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等分。
桂枝汤去芍药。加麻黄、附子各一钱。细辛半钱。 病在气分。非麻桂不能分解。病气盘错。非辛、附不能破结。去芍药者。恶其酸收也。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桂枝]]易[[桂心]]。加[[人参]]名[[黄芪汤]]。
小青龙汤《玉函》 治溢饮喘咳。自利发热。当发其汗。


====[[茯苓甘草汤]]<small>《[[玉函]]》</small>====
桂枝汤去姜、枣。加麻黄三钱。半夏二钱。炮姜、细辛、五味子各半钱。
治风邪入犯膀胱气分,小便不利。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芍药]]、[[大枣]],加[[茯苓]]二钱。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 治喘咳上气烦躁。心下有水气。


====[[苓桂术甘汤]]<small>《[[玉函]]》</small>====
小青龙汤加石膏鸡子大一枚。(碎)
治心下有[[支饮]],胸腹支满,目眩。


桂枝麻黄各半汤《玉函》 治太阳证脉微恶寒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芍药]]、姜、枣。加[[茯苓]]二钱,[[白术]]一钱


此仅用[[桂枝汤]]之半,以流动中外之支满,兼四君子之半,以营运在里之痰气也。
桂枝汤加麻黄、杏仁。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桂枝二越婢一汤《玉函》 治营卫俱伤。风多寒少而烦满。
治[[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芍药]]加[[皂荚]]一枚<sub>去皮核,酥炙</sub>。
桂枝汤本方各二钱。加麻黄二钱。石膏三钱。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 治肢节痛。脚肿如脱。桂枝汤去大枣。加麻黄二钱。白术半两。知母、防风各四钱。熟附子二钱。
治气分,心下如盘。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芍药]],加[[麻黄]]、[[附子]]各一钱,[[细辛]]半钱。
炙甘草汤《玉函》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及肺痿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虚劳不足。汗出而闷。


病在气分,非麻桂不能分解;病气盘错,非辛、附不能破结。去[[芍药]]者,恶其酸收也。
桂枝汤去芍药倍甘草。加人参二钱。生地三钱。麦门冬二钱。麻子仁一钱。阿胶二钱。


====[[小青龙汤]]<small>《[[玉函]]》</small>====
浑是清润调补药中。但用桂枝一味以流动经脉之滞。麻仁一味以滋润肠胃之结。而脉虚结代。心虚动悸。一切虚劳不足。得以荣养。则脉虚自复。心悸自宁矣。
治[[溢饮]]喘咳,自利发热,当发其汗。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姜、枣。加[[麻黄]]三钱,[[半夏]]二钱,[[炮姜]]、[[细辛]]、[[五味子]]各半钱。
芍药甘草汤《玉函》 治营血受伤。热不止。


====[[小青龙加石膏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桂枝汤去桂枝、姜、枣。
治喘咳上气烦躁,心下有水气。


[[小青龙汤]]加[[石膏]]鸡子大一枚<sub>碎</sub>。
芍药甘草附子汤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及疮家发汗成痉。


====[[桂枝麻黄各半汤]]<small>《[[玉函]]》</small>====
桂枝汤去桂枝、姜、枣。加附子一钱。(炮)
治太阳证脉微恶寒。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加[[麻黄]]、[[杏仁]]。
黄芩汤(玉函一名黄芩芍药汤) 治伏气发温。太阳少阳合病自利。


====[[桂枝二越婢一汤]]<small>《[[玉函]]》</small>====
桂枝汤去桂枝、生姜。加黄芩三钱。
治营卫俱伤,风多寒少而烦满。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本方各二钱,加[[麻黄]]二钱,[[石膏]]三钱。
黄芩加半夏汤(玉函 金匮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治伏气发温。内挟痰饮痞满咳逆。


====[[桂枝芍药知母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桂枝汤去桂枝。加黄芩三钱。半夏二钱。
治肢节痛,脚肿如脱。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大枣]],加[[麻黄]]二钱,[[白术]]半两,[[知母]]、[[防风]]各四钱,[[熟附子]]二钱。
黄芩汤本治春夏温热。热自内发。故于桂枝汤中。除去桂枝、生姜之辛温。易以黄芩之苦燥。转温散为凉解。大匠运斤妙用。不可思议。后世借以治下利身热。亦不出此。其黄芩加半夏汤。治自利而呕。与夏秋下利白沫。若合符节。异病同治。总不出南阳之绳墨也。


==麻黄汤《玉函》==
====[[炙甘草]]<small>[[玉函]]</small>====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及[[肺痿]]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虚劳不足。汗出而闷。
治寒伤营气。脉浮发热。无汗而喘。骨节痛。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芍药]]倍[[甘草]],加[[人参]]二钱,[[生地]]三钱,[[麦门冬]]二钱,[[麻子仁]]一钱,[[阿胶]]二钱。
麻黄(去节。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炙。一钱) 杏仁(二十枚。泡。去皮尖。碎)


浑是清润调补药中,但用[[桂枝]]一味以流动经脉之滞,[[麻仁]]一味以滋润肠胃之结,而脉虚结代,心虚动悸,一切虚劳不足,得以荣养,则脉虚自复,心悸自宁矣。
上四味。水煎温服。暖覆取微汗。不须啜粥。以寒邪入伤营气。营气起于中焦。恐谷气反助邪热也。


====[[芍药甘草汤]]<small>《[[玉函]]》</small>====
麻黄加术汤《金匮》 治湿家身体烦疼。日晡发热。
治营血受伤,热不止。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桂枝]]、姜、枣。
黄麻汤加白术四钱。 湿家身疼烦热。浑是躯壳受伤。即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从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古今录验橘皮汤《金匮》 治寒邪伤肺。咳嗽吐血。
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及疮家发汗成[[痉]]。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桂枝]]、姜、枣。加[[附子]]一钱<sub>炮</sub>。
麻黄汤换肉桂加橘皮、当归、紫菀、黄芩。


====[[黄芩汤]]<small>《[[玉函]]》</small>====
麻杏甘石汤《玉函》 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一名[[黄芩芍药汤]]


治伏气发温,太阳少阳合病自利。
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半两。 此麻黄汤去桂。而兼越婢之意。专祛上焦湿热痰气。与苓桂术甘汤互发。彼藉苓、术。专祛心下之支饮。此藉石膏。专祛膈上之湿热也。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桂枝]]、[[生姜]],加[[黄芩]]三钱。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玉函》 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黄芩加半夏汤]]<small>《[[玉函]]》</small>====
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半两。
《[[金匮要略|金匮]]》[[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治伏气发温,内挟痰饮痞满咳逆。
杏子汤治风水虚胀脉浮。发其汗即已。


[[#桂枝汤《玉函》|桂枝汤]]去[[桂枝]],加[[黄芩]]三钱,[[半夏]]二钱。
麻黄汤去桂枝。(又易简杏子汤。用小青龙加人参杏子仁)


[[黄芩汤]]本治春夏温热,热自内发,故于[[桂枝汤]]中,除去[[桂枝]]、[[生姜]]之辛温,易以[[黄芩]]之苦燥,转温散为凉解,大匠运斤妙用,不可思议!后世借以治下利身热,亦不出此。其[[黄芩加半夏汤]],治自利而呕,与夏秋下利白沫,若合符节,异病同治,总不出南阳之绳墨也。
甘草麻黄汤《金匮》 亦治里水。麻黄汤去桂枝、杏仁。方用甘草二钱。麻黄四钱。


==[[麻黄汤]]<small>《[[玉函]]》</small>==
葛根汤《玉函》 治太阳阳明合病自利。或发热无汗。喘满不食。
治寒伤营气,脉浮发热,无汗而喘,骨节痛。


[[麻黄]]<sub>去节,三钱</sub>,[[桂枝]]<sub>三钱</sub>,[[甘草]]<sub>炙,一钱</sub>,[[杏仁]]<sub>二十枚,泡,去皮尖,碎</sub>
麻黄汤去杏仁。增桂枝一钱。加葛根四钱。芍药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此即麻黄、桂枝二汤合用。于中但去杏仁。增葛根。为阳明经证之专药。以其能辅麻黄。大开肌肉也。去杏仁者。既开肌肉于外。不当复泄肺气于内也。圣人立法。一方一味。各有斟酌。非刻意研求。焉能测识其微而为苍生司命哉。


上四味,水煎温服,暖覆取微汗,不须啜粥,以寒邪入伤营气,营气起于中焦,恐谷气反助邪热也。
三拗汤(局方) 治风寒伤肺而咳。误行敛肺。而壅嗽喘急。


====[[麻黄加术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麻黄汤去桂枝。用麻黄、(不去节。) 甘草、(生) 杏仁(连皮尖) 等分。更加桔梗、荆芥。名加味三拗汤。
治湿家身体烦疼,日晡发热。


麻黄附子细辛汤《玉函》 治少阴病。脉沉发热。及水肿喘咳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加[[白术]]四钱


湿家身疼烦热,浑是躯壳受伤,即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从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麻黄汤去桂枝、杏仁、甘草。加附子一钱。细辛半钱。


====《[[古今录验]]》[[橘皮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千金附子散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 僻。
治寒邪伤肺,咳嗽吐血。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换[[肉桂]],加[[橘皮]]、[[当归]]、[[紫菀]]、[[黄芩]]。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桂心、人参、防风、芎 、羚羊角。为散水煎。加竹沥。日服一剂效。


====[[麻杏甘石汤]]<small>《[[玉函]]》</small>====
仓公当归汤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成痉。
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半两。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当归、防风独活。水酒和煎。口不开者。格口内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此[[麻黄汤]]去桂,而兼[[越婢汤|越婢]]之意,专祛上焦湿热痰气,与[[苓桂术甘汤]]互发,彼藉苓、术,专祛心下之[[支饮]],此藉[[石膏]],专祛膈上之湿热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玉函 金匮名麻黄附子汤) 治少阴病脉沉发热。二三日无里证。及水肿脉沉。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small>《[[玉函]]》</small>====
麻黄汤去桂枝、杏仁。加附子一钱。
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半两。
千金大枣汤治历节疼痛。


====[[杏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黄 、姜、枣。日三服汗之。 发表重剂。莫如麻黄。温经峻药。首推附子.表里补泻。功用天渊。仲景于少阴病脉沉发热。二味合用。单刀直破坚垒。而建补天浴日之功。在一二日间。势难叵测。则用细辛以助其锐。二三日无里证。则用甘草以缓其治。各有权度。金匮于水肿治例。亦用二汤。喘嗽则兼细辛以开肺气之壅。脉沉则兼甘草以缓肾气之逆。与初起防变。二三日无里证互发。而仓公乃于麻附细辛方中。加当归、防、独以疗贼风口噤发痉。千金复以麻附甘草汤内加黄 、姜、枣以治历节疼痛。总赖麻黄、附子。彻外彻内。迅扫其邪。杲日当阳。何有阴霾之患乎。
治风水虚胀脉浮,发其汗即已。


麻黄升麻汤《玉函》 治冬温误行汗下。下部脉不至。咽候不利。唾脓血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


麻黄汤去杏仁。用麻黄二钱。桂枝、甘草各八分。加升麻、当归各一钱。知母、黄芩、葳蕤各二钱。天门冬、芍药、干姜、白术、茯苓、石膏各八分。此方专主阳热陷于厥阴。经脉为邪气所遏。故下部脉不至。而证见咽喉不利。唾脓血也。邪遏经脉。非兼麻黄、桂枝之制。不能开发肌表以泄外热。非取白虎、越婢之法。不能清润肺胃以化里热。更以芍药甘草参黄芩汤寒因寒用。谓之应敌。甘草干姜合肾着汤热因热用。谓之向导。以病气庞杂。不得不以逆顺兼治也。


《[[易简方|易简]]》杏子汤,用[[小青龙汤|小青龙]]加[[人参]]、[[杏子仁]]。
华盖散(局方) 治肺受风寒。咳嗽声重。烦满昏眩。脉浮数。


====[[甘草麻黄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麻黄汤去桂枝。方用麻黄、杏仁各一钱。甘草五分。加苏子、赤茯苓、橘红、桑根皮各一钱。生姜二片。红枣一枚。
亦治[[里水]]。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杏仁]],方用[[甘草]]二钱,[[麻黄]]四钱。
九宝汤治经年久嗽不愈。脉浮起于外感者。


====[[葛根汤]]<small>《[[玉函]]》</small>====
麻黄汤加紫苏、薄荷、橘红、桑白皮、大腹皮等分。生姜三片。乌梅肉半个。
治太阳阳明合病自利,或发热无汗,喘满不食。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杏仁]],增[[桂枝]]一钱,加[[葛根]]四钱,[[芍药]]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玉函》 治湿热发黄。


此即[[麻黄]]、[[桂枝]]二汤合用,于中但去[[杏仁]],增[[葛根]],为阳明经证之专药,以其能辅[[麻黄]],大开肌肉也。去[[杏仁]]者,既开肌肉于外,不当复泄肺气于内也。圣人立法,一方一味,各有斟酌,非刻意研求,焉能测识其微而为苍生司命哉。
麻黄汤去桂枝减麻黄一钱。加连轺(即连翘。)二钱赤小豆一合。生梓白皮一两。生姜三片。大枣四枚。水煎。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三拗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越婢汤《金匮》 治风水恶寒。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治风寒伤肺而咳,误行敛肺,而壅嗽喘急。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用[[麻黄]]不去节、[[甘草]]生、[[杏仁]]连皮尖等分。更加桔梗、荆芥,名加味三拗汤。
麻黄汤去桂枝、杏仁倍麻黄。加石膏八钱。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温分三服。 越婢者。发越湿土之邪气也。水湿之气。因风流播中外。两相激搏。势难分解。不得不藉麻黄祛之从表而越。石膏清之从里而化。内经开鬼门法也。本方加术以助腠理开汗大泄。于加术方中更加附子.以治脚痹恶风。开中寓阖。信手合辙。其大青龙、小续命、麻杏甘石汤。或加桂枝以和营。或加参、归以鼓气。或加杏仁以泄满。总以此方为枢局也。或问表无大热。何得轻用麻黄。内无烦渴。何得轻用石膏。盖恶寒身肿自汗。浑是湿气郁着。非风以播之。不能解散。麻黄在寒伤营剂中。则为正治。在开痹湿门中。则为导引。石膏在白虎汤中。则为正治。在越婢、青龙、续命方中。则为导引。不可以此碍彼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small>《[[玉函]]》</small>====
越婢加术汤《金匮》 治内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越婢汤加白术四钱。
治少阴病,脉沉发热,及水肿喘咳。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杏仁]]、[[甘草]],加[[附子]]一钱,[[细辛]]半钱。
越婢加术附汤《金匮》 治脚痹恶风。


====[[附子散]]<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越婢汤加白术四钱。附子一钱。
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㖞僻。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桂心]]、[[人参]]、[[防风]]、[[芎䓖]]、[[羚羊角]],为散水煎,加[[竹沥]],日服一剂,效。
越婢加半夏汤《金匮》 治肺胀咳而上气。


====[[仓公当归汤]]====
越婢汤加半夏半两。
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成痉。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当归]]、[[防风]]、[[独活]],水酒和煎。口不开者,格口内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大青龙汤《玉函》 治营卫俱伤。脉浮紧。汗不得出而烦躁。


====[[麻黄附子甘草汤]]<small>《[[玉函]]》</small>====
越婢加杏仁十四枚。(去皮尖) 桂枝二钱。
《[[金匮要略|金匮]]》名[[麻黄附子汤]]


治少阴病脉沉发热,二三日无里证,及水肿脉沉。
文蛤汤《金匮》 治吐后渴饮不止。脉紧头痛。越婢汤麻黄减半。盖文蛤半两。杏仁十五枚。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杏仁]],加[[附子]]一钱。
==续命汤(金匮名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大枣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麻黄 桂枝(千金。局方。俱作桂心)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甘草(炙。各三钱) 芎 (一钱) 杏仁(三十枚。千金。作白术)
治历节疼痛。


[[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黄芪]]、[[姜]]、[[枣]]。日三服汗之。
上九味。水煎。温服。当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发表重剂,莫如[[麻黄]],温经峻药,首推[[附子]],表里补泻,功用天渊。仲景于少阴病脉沉发热,二味合用,单刀直破坚垒,而建补天浴日之功。在一二日间,势难叵测,则用[[细辛]]以助其锐;二三日无里证,则用[[甘草]]以缓其治,各有权度。《[[金匮要略|金匮]]》于水肿治例,亦用二汤,喘嗽则兼[[细辛]]以开肺气之壅,脉沉则兼[[甘草]]以缓肾气之逆,与初起防变,二三日无里证互发,而[[仓公医案|仓公]]乃于麻附细辛方中,加[[当归]]、[[防风|防]]、[[独活|独]]以疗贼风口噤发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复以麻附甘草汤内加[[黄芪]]、姜、枣以治历节疼痛,总赖[[麻黄]]、[[附子]],彻外彻内,迅扫其邪,杲日当阳,何有阴霾之患乎?
千金续命汤无人参。有防风、黄芩、芍药。 续命风引汤。多防己、防风、独活、附子。治中风癫眩不知人。狂言舌肿出。千金根据源续命汤。多白术、茯苓、大枣为十二味。


====[[麻黄升麻汤]]<small>《[[玉函]]》</small>====
小续命汤《千金》 治中风外显六经形证。
治冬温误行汗下,下部脉不至,咽候不利,唾脓血。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杏仁]]。用[[麻黄]]二钱,[[桂枝]]、[[甘草]]各八分,加[[升麻]]、[[当归]]各一钱,[[知母]]、[[黄芩]]、[[葳蕤]]各二钱,[[天门冬]]、[[芍药]]、[[干姜]]、[[白术]]、[[茯苓]]、[[石膏]]各八分。
续命汤去石膏。加芍药、防风、黄芩各一钱四分。防己一钱。熟附子七分。生姜五片。大枣一枚。(崔氏。外台。不用防己大枣)


此方专主阳热陷于厥阴,经脉为邪气所遏,故下部脉不至,而证见咽喉不利,唾脓血也。邪遏经脉,非兼[[麻黄]]、[[桂枝]]之制,不能开发肌表以泄外热;非取[[白虎汤|白虎]]、[[越婢汤|越婢]]之法,不能清润肺胃以化里热。更以芍药甘草人参黄芩汤[[寒因寒用]],谓之应敌;甘草干姜合[[肾着汤]][[热因热用]],谓之向导。以病气庞杂,不得不以逆顺兼治也。
无汗恶寒。倍麻黄、杏仁。有汗恶风。倍桂枝、芍药。无汗身热不恶寒。去附子倍甘草加石膏、知母。有汗身热不恶风。倍桂枝、黄芩加葛根。无汗身凉脉沉细。倍附子加干姜。有汗无热畏寒脉沉。倍桂枝、附子、甘草。肢节挛痛。麻木不仁。脉缓。加羌活、连翘。(上易老加减法)


====[[华盖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张景岳曰。按历代相传。治中风之方。皆以续命等汤为主。考其所自。则始于金匮要略。附方中有古今录验续命汤。然此必宋时校正之所增。而非仲景本方也。此自隋唐以来。则孙氏千金方。乃有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排风等汤。故后世宗之。无不以此为中风主治矣。夫续命汤以麻黄为君。而与姜、桂并用。本发散外邪之方。至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等汤。则复加黄芩以兼桂、附。虽曰相制。而水火冰炭。道本不同。即有神妙。终非余之心服者。其他无论。独怪乎河间东垣丹溪三子者。既于中风门。皆言此病非风矣。何于本门并首列小续命汤。而附以加减之法。又何前后之言不相应耶。
治肺受风寒,咳嗽声重,烦满昏眩,脉浮数。


麻黄汤去桂枝,方用麻黄、杏仁各一钱,甘草五分,加苏子、赤茯苓、橘红、桑根皮各一钱,生姜二片,红枣一枚。
千金大续命汤治中风肥盛。多痰多渴。肢体不遂。


====[[九宝汤]]====
续命汤去人参。加黄芩、荆沥(一作竹沥)
治经年久嗽不愈,脉浮起于外感者。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加[[紫苏]]、[[薄荷]]、[[橘红]]、[[桑白皮]]、[[大腹皮]]等分,[[生姜]]三片,[[乌梅肉]]半个。
西州续命汤《千金》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不能转侧。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small>《[[玉函]]》</small>====
大续命汤去荆沥。
治湿热发黄。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减[[麻黄]]一钱,加[[连轺]](即[[连翘]])二钱,[[赤小豆]]一合,[[生梓白皮]]一两,[[生姜]]三片,[[大枣]]四枚,水煎,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千金八风续命汤治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拘急。


====[[越婢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续命汤去麻黄、芎 加独活、黄芩。水煎。温服覆汗。不得汗。倍麻黄。
治风水恶寒,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汤《玉函》|麻黄汤]]去[[桂枝]]、[[杏仁]]倍[[麻黄]],加[[石膏]]八钱,[[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温分三服。
千金排风汤治中风肢体烦疼。皮肤不仁。


越婢者,发越湿土之邪气也。水湿之气,因风流播中外,两相激搏,势难分解,不得不藉[[麻黄]]祛之从表而越,石膏清之从里而化,《[[内经]]》[[开鬼门]]法也。本方加术以助腠理开汗大泄,于加术方中更加[[附子]],以治脚痹恶风,开中寓阖,信手合辙。其大青龙、小续命、[[麻杏甘石汤]],或加[[桂枝]]以和营,或加参、归以鼓气,或加[[杏仁]]以泄满,总以此方为枢局也。或问表无大热,何得轻用[[麻黄]]?内无烦渴。何得轻用[[石膏]]?盖恶寒身肿自汗,浑是湿气郁着,非风以播之,不能解散,[[麻黄]]在寒伤营剂中,则为正治;在开痹湿门中,则为导引。[[石膏]]在[[白虎汤]]中,则为正治;在越婢、青龙、续命方中,则为导引。不可以此碍彼也。
续命汤去人参、石膏、干姜。加防风、芍药、白术、茯苓、独活、白鲜皮、生姜。


====[[越婢加术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升麻汤(一名升麻葛根汤)==
治内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治阳明经邪发热。及痘疹初起。


[[越婢汤]]加[[白术]]四钱。
升麻(一钱) 葛根 白芍(各钱半) 甘草(炙。八分)


====[[越婢加术附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上四味。水煎。温服。 升、葛为阳明经之向导。阳明专主肌肉。恐开泄太过。即以白芍敛护营血。甘草调和中气。所以解利本经邪热及时行痘疹。皆为专药。然在起胀后禁用。
治[[脚痹]]恶风。


[[越婢汤]]加[[白术]]四钱,[[附子]]一钱。
秦艽升麻汤治中风口目 斜。


====[[越婢加半夏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升麻汤加秦艽、人参、桂枝、白芷、防风、葱白。
治[[肺胀]]咳而上气。


[[越婢汤]]加[[半夏]]半两。
升阳散火汤治胃虚过食寒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中。畏寒发热。火郁则发之也。


====[[大青龙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升麻汤加羌活、独活、人参、柴胡、防风。用生甘草。
治营卫俱伤,脉浮紧,汗不得出而烦躁。


[[越婢汤|越婢]]加[[杏仁]]十四枚去皮尖,[[桂枝]]二钱。
火郁汤治火郁不舒。凛凛恶寒不止。升麻汤用生甘草加柴胡、防风、葱白。 按此即升阳散火汤去羌活、独活、人参。加葱白。


====[[文蛤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内经所谓恶寒非寒。火郁则发之也。
治吐后渴饮不止,脉紧头痛。


[[越婢汤]][[麻黄]]减半,加[[文蛤]]半两,[[杏仁]]十五枚。
冲和顺气汤治内伤脾气。恶寒发热。食少便溏。


==[[续命汤]]</small>==
升麻汤加人参、羌活、防风、苍术、白术、姜、枣。
《[[金匮要略|金匮]]》名《[[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麻黄]]、[[桂枝]]<sub>《[[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俱作[[桂心]]</sub>、[[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sub>炙,各三钱</sub>,[[芎䓖]]<sub>一钱</sub>,[[杏仁]]<sub>三十枚《[[备急千金要方|千金]]》作[[白水]]</sub>。
升阳补气汤治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时发热。早饭后烦闷。须要眠睡。五心烦热。


上九味,水煎,温服。当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升麻汤去葛根。加羌活、独活、防风、柴胡、浓朴、泽泻、姜、枣。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续命汤无[[人参]],有[[防风]]、[[黄芩]]、[[芍药]]。[[续命风引汤]],多[[防己]]、[[防风]]、[[独活]]、[[附子]],治中风癫眩不知人,狂言舌肿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依源麻黄续命汤|依源续命汤]],多[[白术]]、[[茯苓]]、[[大枣]]为十二味。
和解汤治痘三日前后。起发迟。


====[[小续命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升麻汤加人参、川芎、羌活、防风。
治[[中风]]外显六经形证。


[[#续命汤|续命汤]]去[[石膏]],加[[芍药]]、[[防风]]、[[黄芩]]各一钱四分,[[防己]]一钱,[[熟附子]]七分,[[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连翘升麻汤治痘发太多。凉内解毒。


《[[崔氏]]》、《[[外台秘要方|外台]]》,不用[[防己]]、[[大枣]]。无汗恶寒,倍[[麻黄]]、[[杏仁]];有汗恶风,倍[[桂枝]]、[[芍药]];无汗身热不恶寒,去[[附子]]倍[[甘草]]加[[石膏]]、[[知母]];有汗身热不恶风,倍[[桂枝]]、[[黄芩]]加[[葛根]];无汗身凉脉沉细,倍[[附子]]加[[干姜]];有汗无热畏寒脉沉,倍[[桂枝]]、[[附子]]、[[甘草]];肢节挛痛,麻木不仁,脉缓,加[[羌活]]、[[连翘]]。上[[易老]]加减法。
升麻汤加连翘、桔梗、牛蒡、木通、薄荷、灯心、竹叶。


[[张景岳]]曰:按历代相传,治中风之方,皆以续命等汤为主,考其所自,则始于《[[金匮要略]]》。附方中有《[[古今录验]]》[[续命汤]],然此必宋时校正之所增,而非[[仲景]]本方也。此自隋唐以来,则孙氏《[[千金方]]》,乃有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排风等汤,故后世宗之,无不以此为中风主治矣。夫续命汤以[[麻黄]]为君,而与姜、桂并用,本发散外邪之方,至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等汤,则复加[[黄芩]]以兼桂、附,虽曰相制,而水火冰炭,道本不同,即有神妙,终非余之心服者,其他无论,独怪乎[[河间]]、[[东垣]]、[[丹溪]]三子者,既于中风门,皆言此病非风矣,何于本门并首列[[小续命汤]],而附以加减之法,又何前后之言不相应耶!
==小柴胡汤(玉函千金名黄龙汤)==
治少阳受邪。往来寒热。脉弦。胁痛而呕。


====[[大续命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柴胡(三钱)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 半夏(二钱) 生姜(五片)大枣(四枚)
治中风肥盛,多痰多渴,肢体不遂。


[[#续命汤|续命汤]]去[[人参]],加[[黄芩]]、[[荆沥]]<small>一作[[竹沥]]</small>。
水煎。去滓。温服。


====[[西州续命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治伤寒有五法。曰汗。曰吐。曰下。曰温。曰和。皆一定之法。而少阳例中小柴胡汤。专一和解表里。少阳为阴阳交界。邪传至此。已渐向里。故用柴胡升发其邪。使从外解。即以人参挡截于中。不令内犯。更以半夏、黄芩清解在里之热痰。生姜、大枣并祛在表之邪气。又须甘草协辅参、柴。共襄匡正辟邪之功。真不易之法。无容拟议者也。其方后加减。乃法中之法。定而不移。至于邪气犯本。胆府受病。而加龙骨、牡蛎。丸药误下。而加芒硝。屡下不解。引邪入里。心下急。郁郁微烦。而用大柴胡。为法外之法。变通无定。不可思议者也。独怪世医用小柴胡。一概除去人参。且必加枳、桔耗气之品。此非法之法。习俗相承。匿于横议者也。何怪乎道艺日卑。风斯日下哉。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不能转侧。


[[大续命汤]]去[[荆沥]]。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玉函》 治少阳经邪。误下犯本。胸满惊烦。


====[[八风续命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小柴胡汤去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
治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拘急。


[[#续命汤|续命汤]]去[[麻黄]]、[[芎䓖]]加[[独活]]、[[黄芩]],水煎,温服覆汗,不得汗,倍[[麻黄]]。
柴胡加芒硝汤《玉函》 治少阳过经不解。


====[[排风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小柴胡汤加芒硝三钱。
治中风肢体烦疼,皮肤不仁。


[[#续命汤|续命汤]]去[[人参]]、[[石膏]]、[[干姜]],加[[防风]]、[[芍药]]、[[白术]]、[[茯苓]]、[[独活]]、[[白鲜皮]]、[[生姜]]。
大柴胡汤《玉函》 治寒热便秘。


==[[升麻汤]]==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各一钱。大黄二钱。
一名[[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经邪发热,及[[痘疹]]初起。
四逆散《玉函》 治热邪传入少阴厥逆。


[[升麻]]<sub>一钱</sub>,[[葛根]]、[[白芍]]<sub>各钱半</sub>,[[甘草]]<sub>炙,八分</sub>
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黄芩、姜、枣。加枳实、芍药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上四味,水煎,温服。
凡病各有真假。真者易见。假者难辨。差之毫厘。迥乎冰炭。试以伤寒之厥逆辨之。其始病便见者为直中寒厥。五六日热除而见者为传经热厥。寒厥真而热厥假也。热厥之治。惟四逆散得之。细推其邪。从阳入阴必由少阳而达。亦无不由太阴竟入少阴之理。故首推柴胡为来路之引经。亦借以为去路之向导。用枳实者。扫除中道。以修整正气复回之路也。夫阴为阳扰。阳被阴埋。舍和别无良法。故又需芍药以和其营。甘草以和其胃。胃气和而真阳敷布。假证愈而厥逆自除。但方后加减纷庞。寒热互用。非随证而推逆顺之机。难以语此。如悸。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苓。泄利下重。加薤白。皆阴为阳扰。随其攸利而开泄之。咳利。加五味、干姜。腹痛。加附子。是阳被阴埋。急须焕发以克复之。与厥阴例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同法。须知真证正治。假证间取。总不出此方之模范也。至若二经热邪亢极而厥。自有大承气下夺之法。又非四逆散、当归四逆之和法可例治也。


升、葛为阳明经之向导,阳明专主肌肉,恐开泄太过,即以[[白芍]]敛护[[营血]],[[甘草]]调和中气,所以解利本经邪热及时行[[痘疹]],皆为专药,然在起胀后禁用。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金匮》 治疟多渴。


====[[秦艽升麻汤]]====
小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蒌根。
治中风口目歪斜。


[[#升麻汤|升麻汤]]加[[秦艽]]、[[人参]]、[[桂枝]]、[[白芷]]、[[防风]]、[[葱白]]。
柴胡桂枝干姜汤(玉函 金匮名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


====[[升阳散火汤]]====
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姜、枣。加桂枝、干姜、栝蒌根、牡蛎。(熬)
治胃虚过食寒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中,畏寒发热,火郁则发之也。


[[#升麻汤|升麻汤]]加[[羌活]]、[[独活]]、[[人参]]、[[柴胡]]、[[防风]],用[[生甘草]]。
柴胡桂枝汤《玉函》 治太阳少阳并病合病。寒热及疟。


====[[火郁汤]]====
小柴胡汤加桂枝、芍药。(即小柴胡汤合桂枝汤)
治火郁不舒,凛凛恶寒不止。


[[#升麻汤|升麻汤]]用[[生甘草]]加[[柴胡]]、[[防风]]、[[葱白]]。
柴胡四物汤治妇人经行感冒。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按:此即[[升阳散火汤]]去[[羌活]]、[[独活]]、[[人参]],加[[葱白]]。《[[内经]]》所谓恶寒非寒,火郁则发之也。
柴胡枳桔汤(一名枳桔柴胡汤) 治少阳寒热痞满。


====[[冲和顺气汤]]====
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
治内伤脾气,恶寒发热,食少便溏。


[[#升麻汤|升麻汤]]加[[人参]]、[[羌活]]、[[防风]]、[[苍术]]、[[白术]]、[[姜]]、[[枣]]。
增损柴胡汤治少阳血虚。寒热不止。


====[[升阳补气汤]]====
小柴胡汤去黄芩。加川芎、芍药、陈皮。
治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时发热,早饭后烦闷,须要眠睡,五心烦热。


[[#升麻汤|升麻汤]]去[[葛根]],加[[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厚朴]]、[[泽泻]]、[[姜]]、[[枣]]。
柴胡清肝散治怒火憎寒发热。肝胆风热疮疡。


====[[和解汤]]====
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加山栀、川芎、连翘、桔梗。
治痘三日前后,起发迟。


[[#升麻汤|升麻汤]]加[[人参]]、[[川芎]]、[[羌活]]、[[防风]]。
人参败毒散(局方) 治时疫初起发热。及感冒发散后热不止。


====[[连翘升麻汤]]====
小柴胡汤去半夏、黄芩、大枣。加茯苓、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桔梗。 问时疫初起。用人参败毒。得毋助邪为虐之患乎。又何以治非时寒疫。汗后热不止。详此二者。一为全盛之毒。一为未尽之邪。胡一方可混治耶。盖时疫之发。或值岁气并临。或当水土疏豁。种种不侔。然必入伤中土。土主百骸。无分经络。毒瓦斯流行。随虚辄陷。最难叵测。亟乘邪气未陷时。尽力峻攻。庶克有济。其立方之妙。全在人参一味。力致开阖。始则鼓舞羌、独、柴、前各走其经。而与热毒分解之门。继而调御津精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与桂枝汤中芍药护营之意不殊。如桂枝人参汤、小柴胡汤、参苏饮。未尝不用人参以协济表药成功也。但其所主。惟天行大头。乃为合辙。加荆、防、牛蒡、薄荷。名荆防败毒。为捻颈瘟。咽喉肿痛之专药。即上二证。在热毒既陷以后。及北方黑骨温等。总与此方无预也。至若伤寒传变之邪。伏气郁发之证。泾渭攸分。略无交涉。而先哲尝借以治寒疫汗后余热往往获效者。以非时之邪混厕经中。屡行疏表不应。邪伏幽隐不出。非藉人参之大力不能载之外泄也。逮至疫痢昏热口噤。亦宜此方加陈仓米引领入胃。则毒随药化。得非人参辅佐之力欤。独怪近世医流。偏谓人参助长邪气。除去不用。专行群队攻发。鼓激壮火飞腾。不至竭绝真阴不已。兹缘同学质问。因祖述以政。
治痘发太多,凉内解毒。


[[#升麻汤|升麻汤]]加[[连翘]]、[[桔梗]]、[[牛蒡]]、[[木通]]、[[薄荷]]、[[灯心]]、[[竹叶]]。
荆防败毒散治大头虾蟆瘟证。


==[[小柴胡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名[[黄龙汤]]


治少阳受邪,往来寒热,脉弦,胁痛而呕。
仓禀汤治疫痢发热。


[[柴胡]]<sub>三钱</sub>,[[黄芩]]、[[人参]]、[[甘草]]<sub>炙,各一钱</sub>,[[半夏]]<sub>二钱</sub>,[[生姜]]<sub>五片</sub>,[[大枣]]<sub>四枚</sub>。
人参败毒散加陈仓米一撮。


水煎,去滓,温服。
清脾饮治食疟脉实。溺赤便秘。


治伤寒有五法,曰汗,曰吐,曰下,曰温,曰和,皆一定之法。而少阳例中[[小柴胡汤]],专一和解表里。少阳为阴阳交界,邪传至此,已渐向里,故用[[柴胡]]升发其邪,使从外解,即以[[人参]]挡截于中,不令内犯,更以[[半夏]]、[[黄芩]]清解在里之热痰,[[生姜]]、[[大枣]]并祛在表之邪气,又须[[甘草]]协辅参、柴,共襄匡正辟邪之功,真不易之法,无容拟议者也。其方后加减,乃法中之法,定而不移。至于邪气犯本,胆腑受病,而加[[龙骨]]、[[牡蛎]];丸药误下,而加[[芒硝]];屡下不解,引邪入里,心下急,郁郁微烦,而用[[大柴胡]],为法外之法,变通无定,不可思议者也。独怪世医用[[小柴胡]],一概除去[[人参]],且必加[[枳实|枳]]、[[桔梗|桔]]耗气之品,此非法之法,习俗相承,匿于横议者也。何怪乎道艺日卑,风斯日下哉!
小柴胡汤去人参。加白术、青皮、浓朴、草果。 按清脾饮。清理脾家痰气宿滞。及蕴积少阳经中风热之邪。乃于小柴胡中除去人参。益入青皮、白术、浓朴、草果一派克削之味。在藜藿之人。固为相宜。若膏粱豢养柔脆者。即有留滞。亦难胜此。用者审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星香汤==
治少阳经邪,误下犯本,胸满惊烦。
治中风痰涎潮塞。不省人事。服热不得者。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
南星(三钱) 木香(半钱) 生姜(十片)


====[[柴胡加芒硝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水煎。服无时。
治少阳过经不解。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加[[芒硝]]三钱。
省风汤(局方) 治卒中口噤不能言。口眼 斜。筋脉抽掣。风痰壅盛。


====[[大柴胡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星香汤去木香。用陈胆星一钱五分。加防风一钱。生半夏、黄芩、生甘草各七分半。
治寒热便秘。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各一钱,[[大黄]]二钱。
大省风汤(局方) 治卒中痰逆呕泄。脉沉厥冷。


====[[四逆散]]<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星香汤去木香。用陈胆星二钱。加防风、独活、生附子各一钱。全蝎、生甘草各五分。按此即省风汤去半夏、黄芩。加独活、附子、全蝎。二汤虽分寒热主治。并用生姜十片以开发风痰。不可减也。
治热邪传入少阴厥逆。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黄芩]]、[[姜]]、[[枣]],加[[枳实]]、[[芍药]],等分为散。
三生饮(局方) 治中风卒倒。口眼 斜。半身不遂。寒闭不省人事。痰气上壅。


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星香汤本方用生南星一两。木香三钱半。加生川乌、生附子各五钱。捣罗为散。每服五钱。同生姜十片煎服。气虚卒倒。另加人参两许驾驭之。 三生饮。中风门中破的之方。虽本星香。而实得大省风之妙用。与续命汤相为犄角。夺门革鼎。各有专功。贵在先声夺气。无容庸师拟议。


凡病各有真假,真者易见,假者难辨,差之毫厘,迥乎冰炭。试以伤寒之厥逆辨之,其始病便见者为直中寒厥,五六日热除而见者为传经热厥,寒厥真而热厥假也。热厥之治,惟四逆散得之,细推其邪,从阳入阴必由少阳而达,亦无不由太阴竟入少阴之理,故首推[[柴胡]]为来路之引经,亦藉以为去路之向导。用[[枳实]]者,扫除中道,以修整正气复回之路也。夫阴为阳扰,阳被阴埋,舍和别无良法,故又需[[芍]]药以和其营,[[甘草]]以和其胃,胃气和而真阳敷布,假证愈而厥逆自除。但方后加减纷庞,寒热互用,非随证而推逆顺之机,难以语此。如悸,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苓]];泄利下重,加[[薤白]];皆阴为阳扰,随其攸利而开泄之。咳利,加[[五味子|五味]]、[[干姜]];腹痛,加[[附子]],是阳被阴埋。急须焕发以克复之。与厥阴例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同法,须知真证正治,假证间取,总不出此方之模范也。至若二经热邪亢极而厥,自有大承气下夺之法,又非四逆散、当归四逆之和法可例治也。
==术附汤==
治寒湿体痛。自汗身寒。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金匮要略|金匮]]》====
白术(一两) 附子(半两)
治疟多渴。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蒌根]]。
上二味。水煎。去滓。放凉分三服。


====[[柴胡桂枝干姜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参附汤治脾肾阳虚。厥逆自汗。
《[[金匮要略|金匮]]》名[[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
术附汤去术加人参一两。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姜]]、[[枣]],加[[桂枝]]、[[干姜]]、[[栝蒌根]]、[[牡蛎]]<sub>熬</sub>
附汤治元阳衰弱。虚风自汗。术附汤去术加黄 一两(蜜酒炒) 三因治自汗。用 附、术附、参附三方。皆用附子五钱。余俱一两。分三服服之。其卫外之阳不固。则用 附。脾中之阳不固。则用术附。肾脏之阳不固。则用参附。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此三方。而 附可以治虚风。术附可以治寒湿。参附可以壮元神。三方亦相因为用。只用二物。不杂他味。取力锐以擅专功也。其外麻附、桂附、姜附、椒附、星附及大黄附子等。法度森森。分治九垓。各具转日回天之妙用。岂寻常可拟议乎。


桂枝附子汤《玉函》 治风湿身重烦疼。不能转侧。
====[[柴胡桂枝汤]][[金匮玉函经|玉函]]====
治太阳少阳[[并病]][[合病]],寒热及疟。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加[[桂枝]]、[[芍药]]。
术附汤去术。本方用附子一枚。加桂枝一两二钱。甘草六钱。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分温三服。


即[[#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合[[#桂枝汤《玉函》|桂枝汤]]。
白术附子汤(玉函。即近效白术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柴胡四物汤]]====
术附汤本方用术一两二钱。附六钱。加甘草六钱。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分温三服。
治妇人经行感冒,热入血室。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局方》|四物汤]]。
甘草附子汤《玉函》 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


====[[柴胡枳桔汤]]====
术附汤本方用术、附各六钱。加桂枝一两二钱。甘草六钱。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白术附子、甘草附子三方。皆本术附汤方而立。一加桂枝、甘草、姜、枣。以治身重烦疼。不能转侧。其病全在躯壳。无关于里。故于本方除去白术。使桂、附专行躯壳。而振驱风遂湿之功。用甘草以缓桂、附之性。不使其汗大泄。汗大泄。则风去而湿不去也。风在疾祛。湿在缓攻。故用生姜之辛以散之。大枣之甘以缓之。则营卫之开阖有权。风湿无复入之虞矣。 一加甘草、姜、枣。以治骨节烦疼掣痛等证。浑是湿流关节之患。故于本方但加甘草。以缓术、附之性。姜、枣以司开阖之机。风之见证本轻。故无藉于桂枝也。 一加桂枝、甘草。以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以病气 内犯。故于本方加桂枝助附子以杜内贼之风湿。加甘草助白术以和二便之偏渗。故大便虽坚。法无下夺之理。
一名[[枳桔柴胡汤]]


治少阳寒热痞满。
附子汤《玉函》 治少阴病始得之。背恶寒。脉沉身体骨节痛。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
术附汤加茯苓、白芍各一两。人参六钱。


====[[增损柴胡汤]]====
真武汤(玉函 千金名玄武汤) 治少阴下利腹痛。或咳呕。小便不利。
治少阳血虚,寒热不止。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黄芩]],加[[川芎]]、[[芍药]]、[[陈皮]]。
术附汤本方白术六钱。附子一枚。(炮) 加茯苓、芍药、生姜各一两。 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去芍药加干姜。呕者。去附子加生姜。 详附子汤与真武汤二方。止差一味。一治少阴病始得之。便背恶寒。口中和。知其人真阳素亏。故用人参以助附子之雄。茯苓以行白术之滞。又恐生附性悍。伤犯真阴。故用芍药以护持营血。营血得安。而真阴受荫矣。 一以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自利。四肢沉重。或咳或呕。其人内外皆是水气。故用生姜佐茯苓、术、附以利水为务。水去则真阳自复。当知此证皆由水气郁遏其阳。阳气原不大虚。所以方中术、附。仅用附子汤之半。又恐辛燥。有伤其阴。因以芍药保其营血。与附子汤之立法不殊。即过汗伤经。振振欲擗地者。亦不出是方也。


====[[柴胡清肝散]]====
附子散治阴痉。
治怒火憎寒发热,肝胆风热疮疡。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加[[山栀]]、[[川芎]]、[[连翘]]、[[桔梗]]。
术附汤本方二味各用一两。加桂心、川芎、独活各半两。为散。每服三四钱。姜、枣汤煎服。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
==四逆汤《玉函》==
治时疫初起发热,及感冒发散后热不止。
治阴寒脉沉。四肢厥冷。呕吐泄泻。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半夏]]、[[黄芩]]、[[大枣]],加[[茯苓]]、[[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桔梗]]。
附子(生用。一枚) 干姜(五钱) 甘草(六钱)


问时疫初起,用人参败毒,得毋助邪为虐之患乎?又何以治非时寒疫,汗后热不止?详此二者,一为全盛之毒,一为未尽之邪,胡一方可混治耶?盖时疫之发,或值岁气并临,或当水土疏豁,种种不侔,然必入伤中土,土主百骸,无分经络,毒气流行,随虚辄陷,最难叵测。亟乘邪气未陷时,尽力峻攻,庶克有济。其立方之妙,全在[[人参]]一味,力致开阖,始则鼓舞羌、独、柴、前各走其经,而与热毒分解之门,继而调御津精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与[[#桂枝汤《玉函》|桂枝汤]]中[[芍药]]护营之意不殊,如[[桂枝人参汤]]、[[小柴胡汤]]、[[参苏饮]],未尝不用[[人参]]以协济表药成功也。但其所主,惟[[天行大头]],乃为合辙。加荆、防、[[牛蒡]]、[[薄荷]],名荆防败毒,为捻颈瘟、咽喉肿痛之专药。即上二证,在热毒既陷以后,及北方[[黑骨温]]等,总与此方无预也。至若伤寒传变之邪,伏气郁发之证,泾渭攸分,略无交涉,而先哲尝借以治寒疫汗后余热往往获效者,以非时之邪混厕经中,屡行疏表不应,邪伏幽隐不出,非藉人参之大力不能载之外泄也。逮至疫痢昏热口噤,亦宜此方加[[陈仓米]]引领入胃,则毒随药化,得非[[人参]]辅佐之力欤?独怪近世医流,偏谓[[人参]]助长邪气,除去不用,专行群队攻发,鼓激壮火飞腾,不至竭绝真阴不已,兹缘同学质问,因祖述以政。
上三味。水煎。分温再服。强人可服大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荆防败毒散]]====
四逆加人参汤《玉函》 治恶寒脉微而利。
治大头[[虾蟆瘟]]证。


[[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
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


====[[仓廪汤]]====
茯苓四逆汤《玉函》 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
治疫痢发热。


[[人参败毒散]]加[[陈仓米]]一撮。
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茯苓六钱。


====[[清脾饮]]====
通脉四逆汤《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
治食疟脉实,溺赤便秘。


[[#小柴胡汤《玉函》|小柴胡汤]]去[[人参]],加白术、青皮、厚朴、草果。
四逆汤倍用干姜。


按:清脾饮,清理脾家痰气宿滞,及蕴积少阳经中风热之邪,乃于[[小柴胡]]中除去[[人参]],益入[[青皮]]、[[白术]]、[[厚朴]]、[[草果]]一派克削之味,在藜藿之人,固为相宜,若膏粱豢养柔脆者,即有留滞,亦难胜此,用者审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玉函》 治吐以下断。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星香汤]]==
四逆汤倍干姜加猪胆汁。
治[[中风]]痰涎潮塞,不省人事,服热不得者。


[[南星]]<sub>三钱</sub>,[[木香]]<sub>半钱</sub>,[[生姜]]<sub>十片</sub>。
白通汤《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


水煎,服无时。
四逆汤去甘草。木方姜、附各三钱。加葱白四茎。


====[[省风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白通加猪胆汁汤《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干呕而烦。
治[[卒中]]口噤不能言,口眼㖞斜,筋脉抽掣,风痰壅盛。


[[#星香汤|星香汤]]去[[木香]],用[[陈胆星]]一钱五分,加[[防风]]一钱,[[生半夏]]、[[黄芩]]、[[生甘草]]各七分半。
四逆汤去甘草。木方姜、附各用三钱。加葱白四茎。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大省风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干姜附子汤(玉函。一名姜附汤) 治少阴病昼日烦躁。
治[[卒中]]痰逆呕泄,脉沉厥冷。


[[#星香汤|星香汤]]去[[木香]],用[[陈胆星]]二钱,加[[防风]]、[[独活]]、[[生附子]]各一钱,[[全蝎]]、[[生甘草]]各五分。
四逆汤去甘草。 四逆汤用姜、附之辛热恢复其阳。即用甘草以缓其性。使之徐行以达四末。专为始病便见厥逆。脉沉不发热者而设。即太阴自利腹痛。厥阴下利拘急。总不出此。以厥阴之邪。无不由少阴而入也。非但三阴俱可取用。并太阳之头痛。发热脉沉。亦须用此。先救其里。然后解表。方为合辙。而少阴病昼日烦躁。用干姜附子汤。即四逆汤中除去甘草。专用二味以迅扫阴霾。与白通立法无异。以意逆之。四逆一方。太阳尚所攸赖。白通二例。与厥阴独无干预耶。虽厥阴经中。但有通脉。而无白通。详二方止互更一味。通脉有甘草而无葱白。白通有葱白而无甘草。一取甘缓以徐复欲绝之脉。一去甘草以急追将脱之阳。皆用猪胆以除假热。白通专用葱白以通真阳。又恐葱白性升引领姜、附上僭。故以人尿折而下之。其通脉本方。虽无葱白。方后便有面赤加葱之例。葱白既可加用。人尿独不可加用乎。况厥阴五内风木。得无面赤戴阳。可用葱白之治乎。上法皆末流之挽。无问直中沉寒。传经坏病。病气至此转逆。元气至此殆尽。非始病便见脉沉发热之比。纵两感势剧。尚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尽力可救。与前太阳例中先后救里解表之法。互相挥发。辨治之微。惟在头之痛与不痛为确据也。精义至此。尽情剖露。后世略不加察。妄立两感之方。总未达长沙万一耳。回阳返木汤 治阳虚躁渴。面赤戴阳。欲坐卧泥水中。脉来无力欲绝者。四逆汤加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腊茶、陈皮。面赤者。下虚也。加葱七茎。黄连少许。用泥浆水澄清煎服。入白蜜五匙。冷服取汗。 此以白通合生脉。治阴极似阳。最为神妙。加用腊茶、浆水等味当矣。但陈皮一味。似属不必。当知人参既合姜、附。其势 张。奚藉陈皮发扬之力哉。


按:此即[[省风汤]]去[[半夏]]、[[黄芩]],加[[独活]]、[[附子]]、[[全蝎]],二汤虽分寒热主治,并用[[生姜]]十片以开发[[风痰]],不可减也。
羌活附子散治胃冷呃逆。


====[[三生饮]]<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四逆汤去甘草。本方用附子半两。干姜二钱。加羌活、茴香各半两。木香一钱。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水煎微温服。
治中风卒倒,口眼㖞斜,半身不遂,寒闭不省人事,痰气上壅。


[[#星香汤|星香汤]]本方用[[生南星]]一两,[[木香]]三钱半,加[[生川乌]]、[[生附子]]各五钱。捣罗为散。每服五钱。同[[生姜]]十片煎服。[[气虚]]卒倒,另加[[人参]]两许驾驭之。
木香散治虚寒滑泄不止。


三生饮,中风门中破的之方,虽本星香,而实得大省风之妙用,与续命汤相为犄角,夺门革鼎,各有专功,贵在先声夺气,无容庸师拟议。
四逆汤本方用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两。加丁香、木香、肉豆蔻、广藿香、诃子肉、赤石脂各一两。为散。每服三钱。陈米汤上。(世本。无炮姜。多当归。)


==[[术附汤]]==
冷香饮子治中暑内挟生冷冻饮料食。腹痛泻利。
治寒湿体痛,自汗身寒。


[[白术]]<sub>一两</sub>,[[附子]]<sub>半两</sub>。
四逆汤去干姜。本方甘草、附子各一钱。加草果仁、橘红各一钱。生姜五片。浸冷服之。


上二味,水煎,去滓,放凉分三服。
浆水散治中暑泄泻。多汗脉弱。


====[[参附汤]]====
四逆汤本方三味各用五钱。加肉桂五钱。良姜、半夏各二钱五分。(二味俱醋炒) 浆水煎。去滓冷服。 按浆水乃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今人点牛乳作饼用之。或用真粉作。纳绿豆者尤佳。
治脾肾阳虚,厥逆自汗。


[[#术附汤|术附汤]]去[[白术|术]]加[[人参]]一两。
茵陈四逆汤治阴黄脉沉细。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芪附汤]]====
四逆汤本方用炮姜一钱五分。附子、甘草各一钱。加茵陈蒿一钱五分。
治元阳衰弱,虚风自汗。


[[#术附汤|术附汤]]去[[白术|术]]加[[黄芪]]一两蜜酒炒
茵陈附子干姜汤治阴黄脉沉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治[[自汗]],用芪附、术附、参附三方,皆用[[附子]]五钱,余俱一两,分三服服之。其卫外之阳不固,则用芪附;脾中之阳不固,则用术附;肾脏之阳不固,则用参附;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此三方。而芪附可以治虚风,术附可以治寒湿,参附可以壮元神,三方亦相因为用。只用二物,不杂他味,取力锐以擅专功也。其外麻附、桂附、姜附、椒附、星附及大黄附子等,法度森森。分治九垓,各具转日回天之妙用,岂寻常可拟议乎?
四逆汤去甘草。用熟附三钱。炮姜二钱。加白术二钱。豆蔻、枳实、半夏、茯苓、泽泻、橘红各八分。茵陈蒿一钱。生姜五片。


====[[桂枝附子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理中汤(玉函金匮名人参汤)==
治风湿身重烦疼,不能转侧。
治胸痹心胸痞气。霍乱吐泻不渴。一切脾胃虚寒。呕吐清水。饮食不入。完谷不化。


[[#术附汤|术附汤]]去[[白术|术]],本方用[[附子]]一枚,加[[桂枝]]一两二钱,[[甘草]]六钱,[[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分温三服。
干姜(炮。半钱至一钱) 人参(一钱至三钱) 白术(炒焦。一钱至二钱) 甘草(炙。半钱至一钱)


====[[白术附子汤]]《[[金匮玉函经|玉函]]》====
上四味。水煎。去滓。温服。 肠胃虚脱。完谷不化者。炼白蜜丸弹子大。沸汤研。和滓。日三夜二服。名理中丸。
即《[[近效极要方|近效]]》[[白术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附子理中汤治下焦虚寒。火不生土。泄泻呕逆。


[[#术附汤|术附汤]]本方用[[白术|术]]一两二钱,[[附]]六钱,加[[甘草]]六钱,[[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分温三服。
理中汤加熟附子。 按方中用参三钱。仅可用附一钱。若峻用温补。用参一两。方可加附三钱。如寻常小剂。用参一钱。止可用附三分。设不审此。而附过于参。下咽之后。壮火食气。反招竭泽之殃。制剂不可不讲。


====[[甘草附子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桂枝人参汤《玉函》 治挟热利不止。心下痞硬。
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


[[#术附汤|术附汤]]本方用[[白术|术]]、[[附]]各六钱,加[[桂枝]]一两二钱,[[甘草]]六钱,分温三服。
理中汤加桂枝。


桂枝附子、白术附子、甘草附子三方,皆本术附汤方而立。一加[[桂枝]]、[[甘草]]、[[姜]]、[[枣]],以治身重烦疼。不能转侧,其病全在躯壳,无关于里,故于本方除去[[白术]],使桂、附专行躯壳,而振驱风遂湿之功,用[[甘草]]以缓桂、附之性,不使其汗大泄,汗大泄则风去而湿不去也,风在疾祛,湿在缓攻,故用[[生姜]]之辛以散之,[[大枣]]之甘以缓之,则营卫之开阖有权,风湿无复入之虞矣。一加[[甘草]]、[[姜]]、[[枣]],以治骨节烦疼掣痛等证,浑是湿流关节之患,故于本方但加[[甘草]],以缓术、附之性,[[姜]]、[[枣]]以司开阖之机。风之见证本轻,故无藉于[[桂枝]]也。一加[[桂枝]]、[[甘草]],以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以病气骎骎内犯,故于本方加[[桂枝]]助[[附子]]以杜内贼之风湿,加[[甘草]]助[[白术]]以和二便之偏渗,故大便虽坚,法无下夺之理。
枳实理中汤治胃虚挟食。及结胸本虚。不能受攻者。


====[[附子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理中汤加枳实、茯苓。千金加半夏、浓朴、附子。治胸中闷。亦可用陈米饮或蒸饼丸服。
治少阴病始得之,背恶寒,脉沉身体骨节痛。


[[#术附汤|术附汤]]加[[茯苓]]、[[白芍]]各一两,[[人参]]六钱。
治中汤治冷食结滞。


====[[真武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理中汤加青皮、陈皮。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名[[玄武汤]]


治少阴下利腹痛,或咳呕,小便不利。
连理汤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


[[#术附汤|术附汤]]本方[[白术]]六钱,[[附子]]一枚炮,加[[茯苓]]、[[芍药]]、[[生姜]]各一两。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去[[芍药]]加[[干姜]];呕者,去[[附子]]加[[生姜]]。
理中汤加黄连、茯苓。


详[[附子汤]]与[[真武汤]]二方,止差一味,一治[[少阴病]]始得之,便背恶寒,口中和,知其人[[真阳]]素亏,故用[[人参]]以助[[附子]]之雄,[[茯苓]]以行[[白术]]之滞,又恐生附性悍,伤犯真阴,故用[[芍药]]以护持营血,营血得安,而真阴受荫矣;一以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自利,四肢沉重,或咳或呕,其人内外皆是水气,故用[[生姜]]佐[[茯苓]]、术、附以利水为务,水去则真阳自复。当知此证皆由水气郁遏其阳,阳气原不大虚,所以方中术、附,仅用[[附子汤]]之半,又恐辛燥,有伤其阴,因以[[芍药]]保其营血,与[[附子汤]]之立法不殊,即过汗伤经,振振欲擗地者,亦不出是方也。
理苓汤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附子散]]====
理中汤合五苓散。
治[[阴痉]]。


[[#术附汤|术附汤]]本方二味各用一两,加[[桂心]]、[[川芎]]、[[独活]]各半两,为散,每服三四钱,姜枣汤煎服。
金匮干姜人参半夏丸治妊娠胃寒。呕吐不止。


==[[四逆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理中汤去白术、甘草。本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加半夏二两。姜汁糊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治阴寒脉沉,四肢厥冷,呕吐泄泻。


[[附子]]<sub>生用,一枚</sub>,[[干姜]]<sub>五钱</sub>,[[甘草]]<sub>六钱</sub>
甘草干姜汤《玉函》 治胃中阳虚。咽干烦躁吐逆。


上三味,水煎,分温再服,强人可服[[大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理中汤去人参、白术。


====[[四逆加人参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金匮三物大建中汤治胸中大寒。呕吐不能食。及少腹冷积作痛。
治恶寒脉微而利。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
理中汤去白术、甘草。本方干姜用四钱。人参用三钱。加蜀椒半合。(去闭口者。炒去汗)


====[[茯苓四逆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水煎。去滓。纳胶饴半杯。微火再煎温服。如炊顷。少饮稀粥一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茯苓]]六钱。
甘姜苓术汤(金匮。一作肾着汤) 治腰以下重着而痛。


====[[通脉四逆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理中汤去人参加茯苓。 肾着者。肾受湿着而重痛。故以燥湿为务。非肾虚腰痛可浑用也。
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倍用[[干姜]]。
渗湿汤(局方) 治湿滞经络。腰下重着而痛。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理中汤去人参。加苍术、茯苓、橘红、丁香、姜、枣。
治吐已下断,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倍[[干姜]]加[[猪胆汁]]。
大顺散(局方) 治暑热引饮过多。霍乱吐泻。


====[[白通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理中汤去人参、白术。本方甘草、干姜各半两。加肉桂、杏仁(去皮尖。)各三钱。先将甘草同白砂炒。次入干姜。却下杏仁。炒过筛去砂。合桂为散。每服三钱。沸汤调服。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去甘草,木方[[姜]]、[[附]]各三钱,加[[葱白]]四茎。
乌梅丸《玉函》 治蛔厥。


====[[白通加猪胆汁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理中汤去白术、甘草。加乌梅、黄连、黄柏、附子、蜀椒、桂枝、细辛、当归。以苦酒渍乌梅一宿。蒸之五升米下。饭熟去核捣成泥。与蜜杵丸。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千金治久痢诸药不瘥。本方去细辛、附子、人参、黄柏。桂枝换桂心。
治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干呕而烦。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去[[甘草]],木方[[姜]]、[[附]]各用三钱,加[[葱白]]四茎,[[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半夏泻心汤《玉函》==

====[[干姜附子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一名[[姜附汤]]

治[[少阴病]]昼日烦躁。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去[[甘草]]。

[[四逆汤]]用[[姜]]、[[附]]之辛热恢复其阳,即用[[甘草]]以缓其性,使之徐行以达四末,专为始病便见厥逆,脉沉不发热者而设,即太阴自利腹痛,厥阴下利拘急,总不出此。以厥阴之邪,无不由少阴而入也,非但三阴俱可取用,并太阳之头痛,发热脉沉,亦须用此。先救其里,然后解表,方为合辙。而少阴病昼日烦躁,用[[干姜附子汤]],即[[四逆汤]]中除去[[甘草]],专用二味以迅扫阴霾,与白通立法无异。以意逆之,四逆一方,太阳尚所攸赖,白通二例,与厥阴独无干预耶?虽厥阴经中,但有通脉,而无白通,详二方止互更一味,通脉有[[甘草]]而无[[葱白]],白通有[[葱白]]而无[[甘草]]。一取甘缓以徐复欲绝之脉,一去[[甘草]]以急追将脱之阳,皆用猪胆以除假热。白通专用[[葱白]]以通真阳,又恐[[葱白]]性升引领[[姜]]、[[附]]上僭,故以[[人尿]]折而下之。其通脉本方,虽无[[葱白]],方后便有面赤加葱之例,[[葱白]]既可加用,[[人尿]]独不可加用乎?况厥阴内藏风木,得无面赤[[戴阳]],可用[[葱白]]之治乎?上法皆末流之挽。无问直中沉寒,传经坏病,病气至此转逆,元气至此殆尽,非始病便见脉沉发热之比。纵两感热剧,尚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尽力可救,与前太阳例中先后救里解表之法,互相挥发。辨治之微,惟在头之痛与不痛为确据也,精义至此,尽情剖露,后世略不加察,妄立两感之方,总未达[[长沙]]万一耳。

====[[回阳返本汤]]====
治阳虚躁渴,面赤[[戴阳]],欲坐卧泥水中,脉来无力欲绝者。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加[[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腊茶]]、[[陈皮]]。面赤者,下虚也,加[[葱]]七茎,[[黄连]]少许,用[[泥浆水]]澄清煎服,入白蜜五匙,冷服取汗。

此以白通合生脉,治阴极似阳,最为神妙,加用[[腊茶]]、浆水等味当矣,但[[陈皮]]一味,似属不必,当知[[人参]]既合[[姜]]、[[附]],其势欻张,奚藉[[陈皮]]发扬之力哉。

====[[羌活附子散]]====
治胃冷呃逆。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去[[甘草]],本方用[[附子]]半两,[[干姜]]二钱,加[[羌活]]、[[茴香]]各半两,[[木香]]一钱,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水煎微温服。

====[[木香散]]====
治虚寒滑泄不止。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本方用[[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两,加[[丁香]]、[[木香]]、[[肉豆蔻]]、[[广藿香]]、[[诃子肉]]、[[赤石脂]]各一两,为散,每服三钱,陈米汤下。《世本》无[[炮姜]],多[[当归]]。

====[[冷香饮子]]====
治[[中暑]]内挟生冷冻饮料食,腹痛泻利。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去[[干姜]],本方[[甘草]]、[[附子]]各一钱,加[[草果仁]]、[[橘红]]各一钱,[[生姜]]五片,浸冷服之。

====[[浆水散]]====
治[[中暑]]泄泻,多汗脉弱。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本方三味各用五钱,加[[肉桂]]五钱,[[良姜]]、[[半夏]]各二钱五分<sub>二味俱醋炒</sub>,[[浆水]]煎,去滓冷服。

按:浆水乃[[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今人点牛乳作饼用之,或用[[真粉]]作,内[[绿豆]]者尤佳。

====[[茵陈四逆汤]]====
治[[阴黄]]脉沉细,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本方用[[炮姜]]一钱五分,[[附子]]、[[甘草]]各一钱,加[[茵陈蒿]]一钱五分。

====[[茵陈附子干姜汤]]====
治[[阴黄]]脉沉细。

[[#四逆汤《玉函》|四逆汤]]去[[甘草]],用[[熟附]]三钱,[[炮姜]]二钱,加[[白术]]二钱,[[豆蔻]]、[[枳实]]、[[半夏]]、[[茯苓]]、[[泽泻]]、[[橘红]]各八分,[[茵陈蒿]]一钱,[[生姜]]五片。

==[[理中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金匮要略|金匮]]》名[[人参汤]]

治胸痹心胸痞气,霍乱吐泻不渴,一切脾胃虚寒,呕吐清水,饮食不入,完谷不化。

[[干姜]]<sub>炮,半钱至一钱</sub>,[[人参]]<sub>一钱至三钱</sub>,[[白术]]<sub>炒焦,一钱至二钱</sub>,[[甘草]]<sub>炙,半钱至一钱</sub>。

上四味,水煎去滓,温服。

肠胃虚脱,完谷不化者,炼白蜜丸弹子大,沸汤研,和滓,日三夜二服,名[[理中丸]]。

====[[附子理中汤]]====
治下焦虚寒,火不生土,泄泻呕逆。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加[[熟附子]]。

按:方中用参三钱,仅可用附一钱;若峻用温补,用参一两,方可加附三钱;如寻常小剂,用参一钱,止可用附三分。设不审此,而附过于参,下咽之后,[[壮火食气]],反招竭泽之殃,制剂不可不讲。

====[[桂枝人参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挟热利不止,心下痞硬。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加[[桂枝]]。

====[[枳实理中汤]]====
治胃虚挟食,及[[结胸]]本虚,不能受攻者。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加[[枳实]]、[[茯苓]]。《[[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加[[半夏]]、[[厚朴]]、[[附子]]。治胸中闷。亦可用陈米饮或蒸饼丸服。

====[[治中汤]]====
治冷食结滞。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加[[青皮]]、[[陈皮]]。

====[[连理汤]]====
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加[[黄连]]、[[茯苓]]。

====[[理苓汤]]====
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合[[#五苓散《玉函》》|五苓散]]。

====[[干姜人参半夏丸]]<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治妊娠胃寒,呕吐不止。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去[[白术]]、[[甘草]],本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加[[半夏]]二两,姜汁糊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甘草干姜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胃中阳虚,咽干烦躁吐逆。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去[[人参]]、[[白术]]。

====[[三物大建中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治胸中大寒,呕吐不能食,及少腹冷积作痛。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去[[白术]]、[[甘草]],本方[[干姜]]用四钱,[[人参]]用三钱,加[[蜀椒]]半合<sub>去闭口者,炒去汗</sub>

水煎,去滓,纳胶饴半杯,微火再煎温服,如炊顷,少饮稀粥一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甘姜苓术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一作[[肾着汤]]

治腰以下重着而痛。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去[[人参]]加[[茯苓]]。

肾着者,肾受湿着而重痛,故以燥湿为务,非肾虚腰痛可浑用也。

====[[渗湿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湿滞经络。腰下重着而痛。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去[[人参]],加[[苍术]]、[[茯苓]]、[[橘红]]、[[丁香]]、[[姜]]、[[枣]]。

====[[大顺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暑热引饮过多,霍乱吐泻。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去[[人参]]、[[白术]],本方[[甘草]]、[[干姜]]各半两,加[[肉桂]]、[[杏仁]]去皮尖各三钱。先将[[甘草]]同白砂炒,次入[[干姜]],却下[[杏仁]],炒过筛去砂,合桂为散,每服三钱,沸汤调服。

====[[乌梅丸]]<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蛔厥。

[[#理中汤《玉函》|理中汤]]去[[白术]]、[[甘草]],加[[乌梅]]、[[黄连]]、[[黄柏]]、[[附子]]、[[蜀椒]]、[[桂枝]]、[[细辛]]、[[当归]]。以[[苦酒]]渍[[乌梅]]一宿,蒸之五升米下,饭熟去核捣成泥,与蜜杵丸,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治久痢诸药不瘥,本方去[[细辛]]、[[附子]]、[[人参]]、[[黄柏]],[[桂枝]]换[[桂心]]。

==[[半夏泻心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心下痞满不痛。
治心下痞满不痛。


半夏五钱干姜甘草人参 黄芩各三钱黄连一钱大枣四枚
[[半夏]]<sub>五钱</sub>,[[干姜]]<sub></sub>,[[甘草]]<sub></sub>,[[人参]]、[[黄芩]]<sub>各三钱</sub>,[[黄连]]<sub>一钱</sub>,[[大枣]]<sub>四枚</sub>

上七味,水煎,温分三服。

====[[生姜泻心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心下痞硬,下利腹鸣。

[[#半夏泻心汤《玉函》|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钱,加[[生姜]]四两。

====[[甘草泻心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胃虚痞满,误下利不止。

[[#半夏泻心汤《玉函》|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加用[[甘草]]一钱。

====[[黄连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胃中寒热不和,心下痞满。

[[#半夏泻心汤《玉函》|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减[[人参]]一钱,加[[桂枝]]三钱。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胃虚客热痞满。

[[#半夏泻心汤《玉函》|半夏泻心汤]]去[[半夏]]、[[甘草]]、[[大枣]],加[[川黄连]]二钱。


==[[七气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上七味。水煎。温分三服。
治七情郁结于中,心腹绞痛,服宽膈破气药转剧者,投此即效。


[[人参]]<sub>钱半至三钱</sub>,[[甘草]]<sub>炙,一钱</sub>,[[肉桂]]<sub>一钱至钱半</sub>,[[半夏]]<sub>一钱至钱半</sub>,[[生姜]]<sub>七片</sub>。
生姜泻心汤《玉函》 治心下痞硬。下利腹鸣。


上五味,水煎,空心腹。
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钱。加生姜四两。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加[[吴茱萸]]名[[奔气汤]]。
甘草泻心汤《玉函》 治胃虚痞满。误下利不止。


====[[七气汤]]<small>《[[深师方|深师]]》</small>====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加用甘草一钱。
治[[七气]]为患,气寒而热,呕泻痞满。


[[#七气汤《局方》|七气汤]]加[[干姜]]、[[吴茱萸]]、[[枳实]]、[[橘皮]]、[[桔梗]]、[[芍药]]、[[干地黄]]、[[黄芩]]。
黄连汤《玉函》 治胃中寒热不和。心下痞满。


====[[七气汤]]<small>《[[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三因]]》</small>====
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减人参一钱。加桂枝三钱。
治[[七气]]致病,呕逆痞闷,腹胁胀痛。


[[#七气汤《局方》|七气汤]]加[[厚朴]]、[[白芍]]、[[茯苓]]、[[橘皮]]、[[苏叶]]、[[大枣]]。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玉函》 治胃虚客热痞满。


====[[七气汤]]<small>《[[全生指迷方|指迷]]》</small>====
半夏泻心汤去半夏、甘草、大枣。加川黄连二钱。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痛。


[[#七气汤《局方》|七气汤]]去人参易[[官桂]],加[[香附]]、[[青皮]]、[[陈皮]]、[[桔梗]]、[[蓬术]]、[[藿香]]、[[益智仁]]、[[大枣]]。
==局方七气汤==
治七情郁结于中。心腹绞痛。服宽膈破气药转剧者。投此即效。


====[[大七气汤]]====
人参(钱半至三钱) 甘草(炙。一钱) 肉桂(一钱至钱半) 半夏(一钱至钱半) 生姜(七片)
治积滞[[癥瘕]]结聚,随气上下,心腹疬痛,小腹胀满,二便不利。


[[指迷七气汤]]去[[半夏]]、[[姜]]、[[枣]],加[[山棱]]。
上五味。水煎。空心腹。 千金。加吴茱萸名奔气汤。


====[[橘皮干姜汤]]====
深师七气汤治七气为患。气寒而热。呕泻痞满。
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而哕。


七气汤加干姜、吴茱萸、枳实、橘皮、桔梗、芍药、干地黄、黄芩
[[#七气汤《局方》|七气汤]]去[[半夏]][[干姜]][[橘皮]][[通草]]


====[[苏子降气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三因七气汤治七气致病。呕逆痞闷。腹胁胀痛。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本名[[紫苏子汤]]


治脚弱上气,凡痰涎壅盛,肺满咳嗽,服之气降即安。
七气汤加浓朴、白芍、茯苓、橘皮、苏叶、大枣。


[[#七气汤《局方》|七气汤]]去[[人参]],加[[苏子]]三钱,[[橘红]]一钱,[[当归]]、[[前胡]]、[[厚朴]]各五分,[[大枣]]一枚。
指迷七气汤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痛。


====[[温肺汤]]====
七气汤去人参易观桂。加香附、青皮、陈皮、桔梗、蓬术、藿香、益智仁、大枣。
治肺胃虚寒,咳嗽呕逆,大便不实。


[[#七气汤《局方》|七气汤]]加[[橘红]]、[[干姜]]、[[木香]]、[[钟乳]]。
大七气汤治积滞 瘕结聚。随气上下。心腹 痛。小腹胀满。二便不利。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去[[人参]]、[[木香]]、[[钟乳]],加[[细辛]]、[[杏仁]]、[[芍药]]、[[五味子]]。
指迷七气汤去半夏、姜、枣。加山棱。


====[[半夏温肺汤]]====
橘皮干姜汤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而哕。
治寒痰咳嗽,心下汪洋,胃气虚寒者。


[[#七气汤《局方》|七气汤]]加[[橘红]]、[[赤茯苓]]、[[细辛]]、[[桔梗]]、[[旋覆花]]、[[白芍]]。
七气汤去半夏加干姜、橘皮、通草。


====[[参苏温肺汤]]====
苏子降气汤(局方 千金本名紫苏子汤) 治脚弱上气。凡痰涎壅盛。肺满咳嗽。服之气降即安。七气汤去人参。加苏子三钱。橘红一钱。当归、前胡、浓朴各五分。大枣一枚。
治肺受寒而喘嗽。


[[#七气汤《局方》|七气汤]]加[[橘红]]、[[木香]]、[[桑白皮]]、[[紫苏]]、[[茯苓]]、[[白术]]、[[五味子]]。冬月,更加不去节[[麻黄]]三分。
温肺汤治肺胃虚寒。咳嗽呕逆。大便不实。


==[[崔氏八味丸]]<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七气汤加橘红、干姜、木香、钟乳。 局方。去人参、木香、钟乳。加细辛、杏仁、芍药、五味子。
作汤,名[[生料八味丸]]


治肾脏[[真阳]]不足,[[火不归原]]。
半夏温肺汤治寒痰咳嗽。心下汪洋。胃气虚寒者。


[[熟地黄]]<sub>八两</sub>,[[山茱萸肉]]、[[干山药]]<sub>微焙,各四两</sub>,[[牡丹皮]]、[[白茯苓]]<sub>去皮</sub>、[[白泽泻]]<sub>去毛,各三两</sub>,[[附子]]<sub>[[童便]]浸煮,去皮脐,切</sub>、[[肉桂]]<sub>去粗皮,勿见火,各一两</sub>。
七气汤加橘红、赤茯苓、细辛、桔梗、旋复花、白芍。


上八味,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临卧时温酒下,以美膳压之。
参苏温肺汤治肺受寒而喘嗽。


====[[肾气丸]]<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七气汤加橘红、木香、桑白皮、紫苏、茯苓、白术、五味子。冬月。更加不去节麻黄三分。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肉桂]]易[[桂枝]]。


==味丸(金匮作汤。名生料八味丸)==
====[[钱味丸]]====
一名[[六味地黄丸]];作汤,名[[生料六味丸]]。治[[肾水]][[真阴]]不足。
治肾脏真阳不足。火不归原。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去桂、附。方中[[熟地黄]]用[[缩砂]]蜜八钱制。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干山药(微焙。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 白泽泻(去毛。各三两) 附子(童便浸煮。去皮脐。切) 肉桂(去粗皮。勿见火。各一两)


按:《[[金匮要略|金匮]]》八味肾气[[地黄]]本无[[缩砂]]之制,以中有[[附子]]之雄,[[肉桂]]之窜也。钱氏裁去二味,治小儿[[解颅]]等证,虽曰素禀肾虚,而纯阳未动,[[地黄]]不制可也。后世借治真阴不足,乃用[[缩砂]]制[[地黄]],不特无减食作泻之虞,服后连嗳数声,气转食运,脾肾安和,其阳生阴长之妙,世都莫知,兹特表而出之。
上八味。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临卧时温酒下。以美膳压之。


====[[加减六味丸]]====
金匮肾气丸八味丸肉桂易桂枝。
治阴虚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劳]][[晡热]]消瘦等证。


[[六味丸]]去[[山茱萸]],加[[葳蕤]]四两,亦可作膏。
钱氏六味丸(一名六味地黄丸 作汤。名生料六味丸) 治肾水真阴不足。八味丸去桂、附。方中熟地黄用缩砂蜜八钱制。 按金匮八味肾气地黄本无缩砂之制。以中有附子之雄。肉桂之窜也。钱氏裁去二味。治小儿解颅等证。虽曰素禀肾虚。而纯阳未动。地黄不制可也。后世借治真阴不足。乃用缩砂制地黄。不特无减食作泻之虞。服后连嗳数声。气转食运。脾肾安和。其阳生阴长之妙。世都莫知。兹特表而出之。


====[[河车六味丸]]====
加减六味丸治阴虚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劳晡热消瘦等证。
治禀质素虚,将欲成劳。


六味丸去山茱萸。加葳蕤四两。亦可作膏。
[[六味丸]]本方用[[紫河车]]熬丸服


====[[都气丸]]====
河车六味丸治禀质素虚。将欲成劳。
治肾水不固,咳嗽精滑。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去桂、附,加[[五味子]]一两。
六味丸本方用紫河车熬膏丸服。


====[[七味丸]]====
都气丸治肾水不固。咳嗽精滑。
治肾虚火不归根,游散在上在外。


八味丸去桂、。加五味子一两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附子]]。方,[[桂]]用二


====[[加减八味丸]]====
七味丸治肾虚火不归根。游散在上在外。
治肾虚火不归源,哄热咳嗽。


八味丸去附子。(方。桂用二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附子]],加[[五味子]]一两


====[[济生肾气丸]]====
加减八味丸治肾虚火不归源。哄热咳嗽。
治肾气不化,小便涩数。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本方用[[茯苓]]三两,[[熟地]]四两,[[山药]]、[[山萸]]、[[丹皮]]、[[泽泻]]、[[肉桂]]各一两,[[附子]]五钱,加[[牛膝]]、[[车前]]各一两。
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一两。


此本金匮肾气方中诸药,各减过半,惟桂、苓二味,仍照原方,为宣布五阳,开发阴邪之专药。更加[[牛膝]]、[[车前]],为太阳厥阴之向导,以肝为风木之脏,凡走是经之药,性皆上升,独牛膝通津利窍,下走至阴。车前虽行津液之腑,而不伤犯正气,故《[[严氏济生方|济生方]]》用之。详金匮肾气用[[桂枝]]而不用[[肉桂]]者,阴气固结于内,势必分解于外,则肾气得以流布周身,而此既用牛膝引入至阴,又需桂、附蒸动三焦,不特决渎有权,膀胱亦得以化,所以倍用肉桂,暗藏桂苓丸之妙用,愈于五苓十倍矣。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气不固者勿用。
济生肾气丸治肾气不化。小便涩数。


====[[清金壮水丸]]====
八味丸本方用茯苓三两。熟地四两。山药、山萸、丹皮、泽泻、肉桂各一两。附子五钱。加牛膝、车前各一两。 此本金匮肾气方中诸药。各减过半。惟桂、苓二味。仍照原方。为宣布五阳。开发阴邪之专药。更加牛膝、车前。为太阳厥阴之向导。以肝为风木之脏。凡走是经之药。性皆上升。独牛膝通津利窍。下走至阴。车前虽行津液之府。而不伤犯正气。故济生方用之。详金匮肾气用桂枝而不用肉桂者。阴气固结于内。势必分解于外。则肾气得以流布周身。而此既用牛膝引入至阴。又需桂、附蒸动三焦。不特决渎有权。膀胱亦得以化。所以倍用肉桂。暗藏桂苓丸之妙用。愈于五苓十倍矣。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气不固者勿用。
治肾脏水亏火旺,蒸热咳嗽。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去桂、附,加[[麦门冬]]三两去心,[[五味子]]一两。
清金壮水丸治肾脏水亏火旺。蒸热咳嗽。


====[[纳气丸]]====
八味丸去桂、附。加麦门冬三两。(去心)五味子一两。
治脾肾皆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两,[[砂仁]]二两。如泄泻少食者,用干[[山药]]末,调糊代蜜为丸。
纳气丸治脾肾皆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香茸八味丸]]====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两。砂仁二两。如泄泻少食者。用干山药末。调糊代蜜为丸。
治肾与督脉皆虚,头旋眼黑。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两,[[鹿茸]]一具。
香茸八味丸治肾与督脉皆虚。头旋眼黑。


====[[十补丸]]====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两。鹿茸一具。
治禀赋阳虚,下体无力,小儿解颅,胫软膝盖不生。


[[#崔氏八味丸《金匮》|八味丸]]加[[鹿茸]]一具,[[五味子]]一两。
十补丸治禀赋阳虚。下体无力。小儿解颅。胫软膝盖不生。


==[[枳术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八味丸加鹿茸一具。五味子一两。
治水肿心下如盘,边如旋盘。


[[枳实]]<sub>十枚</sub>,[[白术]]<sub>二两</sub>。
==金匮枳术汤==
治水肿心下如盘。边如旋盘。


上二味,水煎,温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枳实(十枚) 白术(二两)


====[[枳术丸]]====
上二味。水煎。温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治脾不健运,饮食不化。


[[#枳术汤《金匮》|枳术汤]]用[[枳实]]一两,[[白术]]二两,[[荷叶]]裹米烧饭为丸,米汤下七八十丸。
枳术丸治脾不健运。饮食不化。


[[海藏]]曰:[[东垣]]枳术丸,本仲景枳术汤,至晚年道进,用[[荷叶]]烧饭为丸,取留滓于胃也。[[太无]]曰:《[[金匮要略|金匮]]》治水肿心下如盘,故用汤以荡涤之;[[东垣]]治脾不健运,故用丸以缓消之,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枳术汤用枳实一两。白术二两。荷叶裹米烧饭为丸。米汤下七八十丸。


====[[香砂枳术丸]]====
海藏曰。东垣枳术丸。本仲景枳术汤。至晚年道进。用荷叶烧饭为丸。取留滓于胃也。太无曰。金匮治水肿心下如盘。故用汤以荡涤之。东垣治脾不健运。故用丸以缓消之。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治气滞宿食不消。


[[#枳术丸|枳术丸]]加[[木香]]、[[砂仁]]各半两。
香砂枳术丸治气滞宿食不消。


====[[橘半枳术丸]]====
枳术丸加木香、砂仁各半两。
治痰食兼并不化。


橘半枳术丸治痰食兼并不化。枳术丸加橘皮、半夏各半两。
[[#枳术丸|枳术丸]][[橘皮]][[半夏]]各半两。


====[[消饮丸]]<small>《[[深师方|深师]]》</small>====
深师消饮丸治停饮胸满呕逆。腹中水声。不思饮食。
治[[停饮]]胸满呕逆,腹中水声,不思饮食。


枳术丸加茯苓一两炮姜半两姜汁调神曲煮浮糊丸梧子大淡姜汤或沸汤米汤任下三四十丸。
[[#枳术丸|枳术丸]][[茯苓]]一两,[[炮姜]]半两姜汁调,[[神曲]]煮浮糊丸梧子大淡姜汤或沸汤米汤任下三四十丸。


按此即肾着汤去甘草之缓中。易枳实以导滞也。
按此即肾着汤去甘草之缓中。易枳实以导滞也。


==平胃散局方==
==[[平胃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胃中宿食不化藜藿人宜之。
治胃中宿食不化藜藿人宜之。


苍术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 浓去皮姜汁炒陈皮去浮白甘草各三两
[[苍术]]<sub>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sub>、[[厚]]<sub>去皮姜汁炒</sub>、[[陈皮]]<sub>去浮白</sub>、[[甘草]]<sub>各三两</sub>。


上四味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上四味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香连平胃散]]====
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发热。腹痛作泻。平胃散加姜汁炒川连二两。木香一两。
治食积发热,腹痛作泻。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加姜汁炒[[川连]]二两,[[木香]]一两。
不换金正气散(局方) 治时气不正。感冒夹食。


====[[不换金正气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平胃散加藿香、半夏。时气。加香豉。
治时气不正,感冒夹食。


藿香正气局方) 治水土不服感冒时气夹食
[[#平胃局方》|平胃散]]加[[藿香]]、[[半夏]]。时气,加[[香豉]]


====[[藿香正气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平胃散换白术。加藿香、紫苏、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姜、枣。(古本。无大腹皮。有苍术)
治水土不服,感冒时气夹食。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换[[白术]],加[[藿香]]、[[紫苏]]、[[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姜]]、[[枣]]。古本无[[大腹皮]],有[[苍术]]。
人参养胃汤(局方) 治食滞痞满。寒热痞疟。


====[[人参养胃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平胃散加藿香、半夏、人参、茯苓、草果、姜、枣、乌梅。
治食滞痞满,寒热痞疟。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加[[藿香]]、[[半夏]]、[[人参]]、[[茯苓]]、[[草果]]、[[姜]]、[[枣]]、[[乌梅]]。
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饮食不化。大便不实。


平胃散加人参、茯苓。
====[[参苓平胃散]]====
治脾虚饮食不化,大便不实。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加[[人参]]、[[茯苓]]。
白凤膏治少年禀气不足。因饮食饥饱所伤。致成虚损。形体羸弱。日晡潮热。腹胀气急。脉来弦数者。平胃散四两。加参、苓各一两。京枣四两。去核。逐一填入前药。入乌嘴白鸭腹内。男雌女雄。制法如乌骨鸡丸。此葛可久方。丸以蒸饼。取缓留胃脘而和中气之伤也。盖参、苓平胃。原非补益肾水之药。予尝借此以治饮食内伤。中气不和。发热羸瘦之证。往往获效。详方名白凤者。以凫字下几字。加于鸟字以上也。且丸以膏名。取脂膏之义。藏机法也。


====[[白凤膏]]====
浓朴汤治脾胃虚寒。作胀。腹中时痛时止。
治少年禀气不足,因饮食饥饱所伤,致成虚损,形体羸弱,日晡潮热,腹胀气急,脉来弦数者。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四两,加参、苓各一两。[[京枣]]四两,去核,逐一填入前药,入乌嘴白鸭腹内,男雌女雄,制法如[[乌骨鸡丸]]。
平胃散去苍术加茯苓、干姜。洁古。加半夏、枳实、姜、枣。


此[[葛可久]]方,丸以蒸饼,取缓留胃脘而和中气之伤也。盖参、苓平胃,原非补益肾水之药,予尝借此以治饮食内伤,中气不和,发热羸瘦之证,往往获效。详方名白凤者,以凫字下几字,加于鸟字以上也,且丸以膏名,取脂膏之义,藏机法也。
除湿汤治湿热痞满不食。


====[[厚朴汤]]====
平胃散加半夏、茯苓、白术、藿香、生姜、大枣。
治脾胃虚寒,作胀,腹中时痛时止。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去[[苍术]]加[[茯苓]]、[[干姜]]。
升阳除湿汤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腹鸣泄泻。


[[洁古]]加[[半夏]]、[[枳实]]、[[姜]]、[[枣]]。
平胃散去浓朴加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猪苓、泽泻、麦芽、神曲。


====[[除湿汤]]====
五积散(局方) 治感冒内挟冷食。脾阴受伤。表里俱病。
治湿热痞满不食。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加[[半夏]]、[[茯苓]]、[[白术]]、[[藿香]]、[[生姜]]、[[大枣]]。
平胃散加麻黄、桂枝、炮姜、半夏、茯苓、枳壳、桔梗、白芍、当归、川芎、白芷。每服四五钱。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去滓热服。温覆取微汗。


====[[升阳除湿汤]]====
调中汤治食积类伤寒。及手足四肢发阴斑。
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腹鸣泄泻。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去[[厚朴]]加[[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猪苓]]、[[泽泻]]、[[麦芽]]、[[神曲]]。
平胃散加枳实、白术、干姜、黄连、山楂、神曲、草果。水煎。去滓。磨木香调服。


====[[五积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胃苓汤治饮食停积。浮肿泄泻。脉证俱实者。
治感冒内挟冷食,脾阴受伤,表里俱病。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加[[麻黄]]、[[桂枝]]、[[炮姜]]、[[半夏]]、[[茯苓]]、[[枳壳]]、[[桔梗]]、[[白芍]]、[[当归]]、[[川芎]]、[[白芷]]。
平胃散合五苓散生料煎服。 平胃本平胃气之敦阜。若因脾土之虚。不能消运。又须稍藉参、苓。如养胃之类。然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肿胀。且气壅不胜参、术难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运水土。与正气散之假苏、藿以散客邪。两不移易之定例也。


每服四五钱,[[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去滓热服,温覆取微汗。
枣矾丸治食积发黄。


====[[调中汤]]====
平胃散加皂矾。(面裹。烧红) 煮红枣肉丸服。 此消磨宿滞之第一峻利方。较平胃之缓急百倍。膏粱慎勿罔施。服后以谷压之。否则恐其呕吐也。
治食积类伤寒,及手足四肢发阴斑。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加[[枳实]]、[[白术]]、[[干姜]]、[[黄连]]、[[山楂]]、[[神曲]]、[[草果]]。
枳壳汤治痘疹误服参、 。腹胀喘急。


水煎,去滓,磨[[木香]]调服。
平胃散去苍术加枳壳。


==二陈(局方)==
====[[胃苓]]====
治饮食停积,浮肿泄泻,脉证俱实者。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合[[#五苓散《玉函》》|五苓散]]生料煎服。

平胃本平胃气之敦阜,若因脾土之虚,不能消运,又须稍藉参、苓,如养胃之类。然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肿胀,且气壅不胜参、术难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运水土,与正气散之假苏、藿以散客邪,两不移易之定例也。

====[[枣矾丸]]====
治食积发黄。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加[[皂矾]]<sub>面裹,烧红</sub>,煮红枣肉丸服。

此消磨宿滞之第一峻利方,较平胃之缓急百倍。膏粱慎勿罔施,服后以谷压之,否则恐其呕吐也。

====[[枳壳汤]]====
治[[痘疹]]误服参、芪,腹胀喘急。

[[#平胃散《局方》|平胃散]]去[[苍术]]加[[枳壳]]。

==[[二陈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脾胃痰湿。
治脾胃痰湿。


半夏姜制二钱半茯苓钱半陈皮略去白一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乌梅肉半个
[[半夏]]<sub>姜制二钱半</sub>,[[茯苓]]<sub>钱半</sub>,[[陈皮]]<sub>略去白一钱</sub>,[[甘草]]<sub>一钱</sub>,[[生姜]]<sub>三片</sub>,[[乌梅肉]]<sub>半个</sub>


上六味水煎空心温服。 燥痰减半夏、生姜加麦门冬、竹沥郁痰干咳去半夏用蜜煎姜加川贝母火痰加黄连、竹茹老痰加蛤粉、海石。 按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其灵枢半夏汤。见不得卧门
上六味水煎空心温服。燥痰[[半夏]][[生姜]][[麦门冬]][[竹沥]];郁痰干咳[[半夏]],用蜜煎姜[[川贝母]];[[火痰]],[[黄连]][[竹茹]];[[老痰]],[[蛤粉]][[海石]]


按: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其[[灵枢]][[半夏汤]],见[[张氏医通/杂门#不得卧|不得卧门]]。
小半夏汤(金匮又名生姜半夏汤) 治痰积膈上。咳嗽呕哕。


====[[小半夏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茯苓、乌梅。用半夏一两(炮。去涎水) 生姜汁半合。
又名[[生姜半夏汤]]。


治痰积膈上,咳嗽呕哕。
千金半夏汤治胆腑实热。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陈皮]]、[[甘草]]、[[茯苓]]、[[乌梅]],用[[半夏]]一两,泡,去涎水,[[生姜]]汁半合。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乌梅。生姜易宿姜。加黄芩、生地黄、秫米、远志、酸枣仁。以流水煎秫米。去滓。煎服。


====[[半夏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 治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治胆腑实热。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乌梅。用半夏一两。生姜汁半合茯苓三钱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陈皮]][[甘草]][[乌梅]],[[生姜]]易[[宿姜]],加[[黄芩]]、[[生地黄]]、[[秫米]]、[[远志]]、[[酸枣仁]]以流水煎[[秫米]],去滓,煎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大半夏汤治胃反呕吐。
治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陈皮]]、[[甘草]]、[[乌梅]],用[[半夏]]一两,[[生姜]]汁半合,[[茯苓]]三钱。
二陈汤去陈皮、甘草、茯苓、乌梅。加人参三钱。以水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温服。 千金有橘皮。治气满腹胀。又。千金大半夏汤本方更加附子、当归、桂心、蜀椒、浓朴、枳实、茯苓、甘草、大枣。治胃中虚冷。腹满气塞。


====[[大半夏汤]]====
半夏干姜汤治干呕吐涎沫。
治胃反呕吐。


二陈汤去茯苓、陈皮、甘草、乌梅、生姜。干姜、等分为散。取方寸匕。浆服。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陈皮]][[甘草]][[茯苓]]、[[乌梅]],[[人参]]三钱,以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温服。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有橘皮。治气满腹胀,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大半夏汤]]本方更加[[附子]]、[[当归]]、[[桂心]]、[[蜀椒]]、[[厚朴]]、[[枳实]]、[[茯苓]]、[[甘草]]、[[大枣]],治胃中虚冷,腹满气塞。
橘皮汤治干呕哕手足厥。


====[[半夏干姜汤]]====
二陈汤去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四钱。生姜一两。
治干呕吐涎沫。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茯苓]]、[[陈皮]]、[[甘草]]、[[乌梅]]、[[生姜]],加[[干姜]]、等分为散,取方寸匕,[[浆水]]煎服。
橘皮半夏汤治积气痰痞。饮食呕吐不止。


====[[橘皮汤]]====
二陈汤去茯苓、甘草、乌梅。用半夏、橘皮各半两。生姜汁半合。
治干呕哕手足厥。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四钱,[[生姜]]一两。
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 治胸痹短气。


====[[橘皮半夏汤]]====
二陈汤去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一两。生姜半两。加枳实三钱。
治积气痰痞,饮食呕吐不止。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茯苓]]、[[甘草]]、[[乌梅]],用[[半夏]]、[[橘皮]]各半两,[[生姜]]汁半合。
橘皮竹茹汤《金匮》 治胃虚哕逆。


====[[橘皮枳实生姜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二陈汤去半夏、茯苓、乌梅。用橘皮三钱。甘草一钱。生姜半两。加竹茹三钱。人参一钱。大枣三枚。
治胸痹短气。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一两,[[生姜]]半两,加[[枳实]]三钱。
半夏浓朴汤(金匮。即四七汤) 治气结成疾。状如破絮。或如梅核。结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中脘痞满。气郁不舒。恶心呕逆。一切郁证初起属实者。


====[[橘皮竹茹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二陈汤去橘皮、甘草、乌梅。加紫苏、浓朴。(一方。有红枣。)
治胃虚哕逆。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半夏]]、[[茯苓]]、[[乌梅]],用[[橘皮]]三钱,[[甘草]]一钱,[[生姜]]半两,加[[竹茹]]三钱,[[人参]]一钱,[[大枣]]三枚。
加味四七汤治心气郁滞。四七汤加茯神、远志、菖蒲、甘草。


====[[半夏厚朴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指迷茯苓丸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恶寒。
即[[四七汤]]。治气结成疾,状如破絮,或如梅核,结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中脘痞满,气郁不舒,恶心呕逆,一切郁证初起属实者。


二陈汤去皮、甘草、乌梅。本方用半夏曲二两。茯苓一两。枳壳风化硝各半两姜汁调。神曲糊丸。梧子大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橘]][[甘草]][[乌梅]],[[紫苏]][[厚朴]]一方有[[红枣]]


====[[加味四七汤]]====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治心气郁滞。


[[四七汤]]加[[茯神]]、[[远志]]、[[菖蒲]]、[[甘草]]。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玉函》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二陈汤去茯苓、陈皮、乌梅。加人参、浓朴。


====[[指迷茯苓丸]]====
二术二陈汤治脾虚痰食不运。
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恶寒。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陈皮]]、[[甘草]]、[[乌梅]]。本方用[[半夏曲]]二两,[[茯苓]]一两,加[[枳壳]]、[[风化硝]]各半两,姜汁调,[[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二陈汤加生白术、(姜汗拌晒。) 茅术。(麻油拌炒。)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分气紫苏饮治胁痛气喘。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二陈汤去半夏加紫苏皮、大腹皮、桔梗、五味子食盐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茯苓]][[陈]][[乌梅]],加[[人参]][[厚朴]]


====[[二术二陈汤]]====
宁嗽化痰汤治客邪伤肺。久嗽不止。
治脾虚痰食不运。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加[[生白术]]姜汗拌晒、[[茅术]]麻油拌炒。
二陈汤加紫苏、葛根、枳壳、桔梗、前胡、麻黄、杏仁、桑皮。


====[[分气紫苏饮]]====
导痰汤治湿痰内外壅盛。
治胁痛气喘。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半夏]]加[[紫苏]]、[[桑皮]]、[[大腹皮]]、[[桔梗]]、[[五味子]]、[[食盐]]。
二陈汤加南星、枳实。


====[[宁嗽化痰汤]]====
加味导痰汤治湿热痰饮。眩晕痰窒。
治客邪伤肺,久嗽不止。


导痰汤加人参白术黄芩、黄连、栝蒌霜、桔梗、大枣竹沥姜汁
[[#二陈《局方》|二陈汤]][[紫苏]][[葛根]][[枳壳]][[桔梗]][[前胡]]、[[麻黄]][[杏仁]][[桑皮]]


====[[导痰汤]]====
十味导痰汤治痰湿上盛。头目不清。
治湿痰内外壅盛。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加[[南星]]、[[枳实]]。
导痰汤加羌活、天麻、蝎尾。临服入雄黄末少许。


====[[加味导痰汤]]====
祛风导痰汤治类中风。筋脉颤掉。
治湿热痰饮,眩晕痰窒。


导痰汤加羌活、防风、白术、姜汁、竹沥。
[[导痰汤]][[人参]][[白术]][[黄芩]][[黄连]]、[[栝蒌霜]]、[[桔梗]]、[[大枣]]、[[竹沥]]、[[姜汁]]


====[[十味导痰汤]]====
涤痰汤治类中风。痰迷心窍。
治痰湿上盛,头目不清。


导痰汤加菖蒲人参竹茹
[[导痰汤]][[羌活]][[天麻]][[蝎尾]],临服入[[雄黄]]末少许


====[[祛风导痰汤]]====
温胆汤《千金》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多汗不寐。短气乏力。皆由寒涎沃胆所致。
治[[类中风]],筋脉颤掉。


[[导痰汤]]加[[羌活]]、[[防风]]、[[白术]]、[[姜汁]]、[[竹沥]]。
二陈汤用橘红。加枳实、竹茹、红枣。


====[[涤痰汤]]====
参胡温胆汤治往来寒热。呕而痞闷。
治[[类中风]],痰迷心窍。


温胆去竹茹、红枣。加人参、柴胡
[[导痰]][[菖蒲]]、[[人参]][[竹茹]]


====[[温胆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十味温胆汤治寒涎沃胆。胆寒肝热。心悸不眠。短气恶心。耳鸣目眩。四肢浮肿。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多汗不寐,短气乏力,皆由寒涎沃胆所致。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用[[橘红]],加[[枳实]]、[[竹茹]]、[[红枣]]。
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熟地、枣仁、远志、五味子。胆之不温。由于胃热不清。停蓄痰涎。沃于清净之府。所以阳气不能条畅。而失温和之性。故用二陈之辛温以温胆涤涎。涎聚则脾郁。故加枳实、竹茹以化胃热也。若寒热呕逆。胃气不振也。去枳实之消克。红枣之滞胃。加柴胡以疏肝。人参以扶胃。乃六君子之变法也。更加熟地、枣仁、远志、五味。又为归脾汤法派耳。


====[[参胡温胆汤]]====
消暑丸(局方) 治肥人伤暑。眩晕呕逆。
治往来寒热,呕而痞闷。


[[温胆汤]]去[[竹茹]]、[[红枣]],加[[人参]]、[[柴胡]]。
二陈汤去陈皮。用醋炒半夏二倍。生姜自然汁为丸。酸浆水或乌梅汤、淡醋汤下七八十丸。


====[[十味温胆汤]]====
千缗汤治风痰喘急脉证俱实者。
治寒涎沃胆,胆寒肝热,心悸不眠,短气恶心,耳鸣目眩,四肢浮肿。


[[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熟地]]、[[枣仁]]、[[远志]]、[[五味子]]。
二陈汤去茯苓、橘皮、乌梅。本方用半夏七枚。甘草一寸。生姜指大切。加皂荚(去皮弦子。酥炙。)净末半两。水煎温服。一方。无甘草。但用半夏一两。皂荚末半两。生姜七片。同入纱袋中。以手揉取清汁。作三服。


胆之不温,由于胃热不清,停蓄痰涎,沃于清净之腑,所以阳气不能条畅,而失温和之性,故用二陈之辛温以温胆涤涎。涎聚则脾郁,故加枳实、竹茹以化胃热也。若寒热呕逆,胃气不振也,去[[枳实]]之消克,[[红枣]]之滞胃,加[[柴胡]]以疏肝,[[人参]]以扶胃,乃[[六君子]]之变法也,更加熟地、枣仁、远志、五味,又为[[归脾汤]]法派耳。
温中丸治黄胖面肿足胀。是脾虚不前健运。虽有积聚。不可下之。


====[[消暑丸]]<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二陈汤本方橘、半、茯苓各一两。炙甘草五钱。加黄连、香附、苦参、针砂(醋 。锈过。)各五钱。白术二两。神曲一两。醋水各半泛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用白术六钱。陈皮一钱。生姜三片煎汤送下。虚。加人参一钱。病轻者。服此药六七两。小便即长。病甚者。服一斤。小便始长。积聚去净。然后六君子之类调补之。
治肥人伤暑,眩晕呕逆。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陈皮]],用醋炒[[半夏]]二倍,[[生姜]]自然汁为丸,[[酸浆水]]或[[乌梅]]汤、淡醋汤下七八十丸。
==四君子汤(局方)==
治胃气虚弱。饮食不思。倦怠少食。


====[[千缗汤]]====
人参(一钱至三钱) 白术(炒黄。一钱至二钱。) 茯苓(一钱至钱半。) 甘草(炙。六分至一钱。)
治[[风痰]]喘急脉证俱实者。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去[[茯苓]]、[[橘皮]]、[[乌梅]]。本方用[[半夏]]七枚,[[甘草]]一寸,[[生姜]]指大切,加[[皂荚]]去皮弦子,酥炙净末半两,水煎温服。一方无[[甘草]],但用[[半夏]]一两,[[皂荚]]末半两,[[生姜]]七片,同入纱袋中,以手揉取清汁,作三服。
上四味。水煎。空心温服。按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用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之主治。不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但补气则偏于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力。阴无由以化也。方中白术。若治脾胃虚衰。大便不实。或呕恶不食。


====[[温中丸]]====
合用炒焦。方有健运之力。如肺胃虚燥。咳嗽失血。须用陈米饭上蒸过十余次者。则转浊为清。转燥为润。是以异功散、八珍汤及归脾、逍遥等方内。并宜蒸者。即阴虚干咳。咳吐白血。总无妨碍。更加白蜜拌蒸。犹为合宜。其于轻重炮制之间。全在用者之活法权变。举此可以类推三隅矣。异功散 治肺胃气虚。稀痰喘嗽。四君子汤加橘皮(略去白。) 为散。每服三四钱。加生姜一片。水煎。去滓服。
治黄胖面肿足胀,是脾虚不前健运,虽有积聚,不可下之。


[[#二陈汤《局方》|二陈汤]]本方橘、半、[[茯苓]]各一两,[[炙甘草]]五钱,加[[黄连]]、[[香附]]、[[苦参]]、[[针砂]]醋煅,锈过各五钱,[[白术]]二两,[[神曲]]一两,醋水各半泛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用[[白术]]六钱,[[陈皮]]一钱,[[生姜]]三片煎汤送下。虚,加[[人参]]一钱。病轻者,服此药六七两,小便即长。病甚者,服一斤,小便始长。积聚去净,然后[[六君子]]之类调补之。
六君子汤治胃虚少食。痰嗽呕泄。


==[[四君子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四君子汤加橘皮、半夏、生姜。
治胃气虚弱,饮食不思,倦怠少食。


[[人参]]<sub>一钱至三钱</sub>,[[白术]]<sub>炒黄,一钱至二钱</sub>,[[茯苓]]<sub>一钱至钱半</sub>,[[甘草]]<sub>炙,六分至一钱</sub>。
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痰食气滞。


上四味,水煎,空心温服。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乌梅。


按:[[四君子汤|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用[[四物汤|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汤|八珍]]之主治,不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但补气则偏于[[四君子汤|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汤|四物]],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力,阴无由以化也。方中[[白术]],若治脾胃虚衰,大便不实,或呕恶不食,合用炒焦,方有健运之力。如肺胃虚燥,咳嗽失血,须用陈米饭上蒸过十余次者,则转浊为清,转燥为润,是以[[异功散]]、[[八珍汤]]及[[归脾汤|归脾]]、[[逍遥散|逍遥]]等方内,并宜蒸者,即阴虚[[干咳]],咳吐白血,总无妨碍,更加[[白蜜]]拌蒸,犹为合宜。其于轻重炮制之间,全在用者之活法权变,举此可以类推三隅矣。
乌蝎六君子汤治小儿慢脾风内钓六君子汤加川乌、蝎尾。神曲糊丸服。


====[[异功散]]====
温脾散治小儿心脾亏损弄舌。及虚胀乳食不进。
治肺胃气虚,稀痰喘嗽。


四君子汤加黄 、藿香、诃肉、橘皮、桔梗、木香。为散每服三四钱加姜、枣煎服。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汤]]加[[橘皮]]略去白,为散每服三四钱[[生]]一片,水,去滓服。


====[[六君子汤]]====
外台茯苓饮治胸中停痰。宿水吐后。虚满不食。
治胃虚少食。痰嗽呕泄。


四君子汤去甘草。枳实、橘皮、生姜。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橘皮]]、[[半夏]][[生姜]]


====[[香砂六君子汤]]====
惺惺散(局方) 治小儿伤寒。发热咳嗽。
治气虚痰食气滞。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乌梅]]。
四君子汤加桔梗、细辛、羌活。(一作花粉。)等分为散。每服一二钱。加薄荷五叶。水煎热服。取微汗愈。不愈。再作。加葱白、香豉。


====[[乌蝎六君子汤]]====
四兽饮治疟疾胃虚。中挟痰食。
治小儿[[慢脾风]][[内钓]]。


[[六君子汤]]加[[川乌]]、[[蝎尾]],[[神曲]]糊丸服。
四君子汤加半夏、橘皮、草果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生姜七片。乌梅肉一个。水煎。清晨热服。


====[[温脾散]]====
八味顺气散治类中风虚胀喘逆。
治小儿心脾亏损[[弄舌]],及虚胀乳食不进。


四君子汤加青皮、橘皮、白芷乌药为散每服四。水。温服。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黄芪]][[藿香]]、[[诃子肉]]、[[橘皮]][[桔梗]][[木香]]。为散每服四钱,加姜、枣煎服。


====[[外台茯苓饮]]====
参苓白术散(局方。一名参术饮。) 治胃虚喘嗽。大便不实。
治胸中停痰,宿水吐后,虚满不食。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去[[甘草]],加[[枳实]]、[[橘皮]]、[[生姜]]。
四君子汤加山药。扁豆、莲肉、桔梗、薏苡、砂仁为散。每服四五钱。加姜、枣煎服。


====[[惺惺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七味白术散(即钱氏白术散。) 治胃虚津气不行而渴。
治小儿伤寒,发热咳嗽。


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煨葛根为散每服三四水煎。日三服。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桔梗]][[细辛]][[羌活]]一作[[花粉]],等分为散每服一二,加[[薄荷]]五叶,水煎,热,取微汗愈。不愈,再作,加[[葱白]]、[[香豉]]


====[[四兽饮]]====
八珍散治胃虚痰中见血。及粉红痰。
治疟疾胃虚,中挟痰食。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加[[半夏]]、[[橘皮]]、[[草果]]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生姜]]七片,[[乌梅]]肉一个,水煎,清晨热服。
四君子汤加黄 、山药、粟米、扁豆。(炒存性。)


====[[八味顺气散]]====
九味资生丸治老人食难克运。
治[[类中风]]虚胀喘逆。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加[[青皮]]、[[橘皮]]、[[白芷]]、[[乌药]]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温服。
四君子汤本方参、术各三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半两。加橘红、楂肉、真神曲各二两。川黄连、白豆蔻各三钱半、炼白蜜丸服。古方止此九味。后人更加桔梗、藿香各半两。泽泻三钱半。扁豆、莲肉各一两。薏苡三两。山药、麦芽、芡实各一两半。醉饱后细嚼弹子大一丸。淡姜汤下。则酒食易化。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营卫。饥时服之即饱。饱后食之即饥。药虽繁简不同。而功效不异。因两存之。


====[[参苓白术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八珍汤治妇人胎产崩漏。气血俱虚者。
一名[[参术饮]]。治胃虚喘嗽,大便不实。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加[[山药]],[[扁豆]]、[[莲肉]]、[[桔梗]]、[[薏苡]]、[[砂仁]]为散,每服四五钱,加姜、枣煎服。
四君子汤合四物汤。


====[[七味白术散]]====
八物汤治营卫俱虚。畏寒发热。
即[[钱氏白术散]]。治胃虚津气不行而渴。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煨葛根]]为散,每服三四钱,水煎,日三服。
八珍汤去人参加黄 。按八珍、八物功用悬殊。以人参专补脏腑元气。黄 惟司营卫开阖也。世人每谓黄 代人参。恒用八物补益脏腑之气。大为喷饭。


====[[八珍散]]====
人参胃风汤(局方) 治风入胃中。能食便血。
治胃虚痰中见血,及粉红痰。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粟米]]、[[扁豆]]炒存性。
四君子汤去甘草加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粟米。一方。多木香。按风入胃中。何以反能食。盖风为阳邪。其性善行。久而化热。即内经所谓瘅成为消中者是也。方中但用桂枝去风。而不去热者。以热必随风外解。不必加治耳。


====[[九味资生丸]]====
益气养营汤治瘰 结核流注。一切郁热毒瓦斯。
治老人食难克运。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本方参、术各三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半两,加[[橘红]]、[[楂肉]]、[[真神曲]]各二两,[[川黄连]]、[[白豆蔻]]各三钱半,炼白蜜丸服。
八珍汤加黄 、桔梗、贝母、香附、橘皮、生姜。


古方止此九味,后人更加[[桔梗]]、[[藿香]]各半两,[[泽泻]]三钱半,[[扁豆]]、[[莲肉]]各一两,[[薏苡]]三两,[[山药]]、[[麦芽]]、[[芡实]]各一两半,醉饱后细嚼弹子大一丸,淡姜汤下,则酒食易化,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营卫,饥时服之即饱,饱后食之即饥,药虽繁简不同,而功效不异,因两存之。
大防风汤(局方) 治邪袭足三阴。腿膝疼痛。及痢后胫膝痛。鹤膝风。附骨疽证。但赤热肿者禁用。


====[[八珍汤]]====
四君子汤去茯苓。加肉桂、附子、黄 、牛膝、杜仲、熟地、白芍、川芎、羌活、防风。
治妇人胎产崩漏,气血俱虚者。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局方》|四物汤]]。
==四物汤(局方)==

====[[八物汤]]====
治营卫俱虚,畏寒发热。

[[八珍汤]]去[[人参]]加[[黄芪]]。

按:八珍、八物功用悬殊,以[[人参]]专补脏腑元气,[[黄芪]]惟司营卫开阖也。世人每谓[[黄芪]]代[[人参]]。恒用八物补益脏腑之气,大为喷饭。

====[[人参胃风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风入胃中,能食便血。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去[[甘草]]加[[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粟米]]。一方多[[木香]]。

按:风入胃中,何以反能食?盖风为阳邪,其性善行,久而化热,即《[[内经]]》所谓瘅成为消中者是也。方中但用[[桂枝]]去风,而不去热者,以热必随风外解,不必加治耳。

====[[益气养营汤]]====
治[[瘰疬]]结核[[流注]],一切郁热毒气。

[[八珍汤]]加[[黄芪]]、[[桔梗]]、[[贝母]]、[[香附]]、[[橘皮]]、[[生姜]]。

====[[大防风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邪袭足三阴,腿膝疼痛,及痢后胫膝痛,[[鹤膝风]],[[附骨疽]]证,但赤热肿者禁用。

[[#四君子汤《局方》|四君子汤]]去[[茯苓]],加[[肉桂]]、[[附子]]、[[黄芪]]、[[牛膝]]、[[杜仲]]、[[熟地]]、[[白芍]]、[[川芎]]、[[羌活]]、[[防风]]。

==[[四物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营血虚热。
治营血虚热。


熟地黄二钱当归身一钱白芍药钱半川芎八分
[[熟地黄]]<sub>二钱</sub>,[[当归身]]<sub>一钱</sub>,[[白芍药]]<sub>钱半</sub>,[[川芎]]<sub>八分</sub>。


上四味水煎温服。肥盛多湿痰及呕逆少食便溏者禁用。
上四味水煎温服。肥盛多湿痰及呕逆少食便溏者禁用。


增损四物汤局方) 治血虚发热。食少便溏。
====[[增损四物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血虚]]发热,食少便溏。


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甘草、炮姜。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地黄]],[[人参]][[甘草]][[炮姜]]


加减四物汤治停经血滞。少腹结痛。
====[[加减四物汤]]====
治停经血滞,少腹结痛。


四物汤换赤芍加三棱、蓬术、肉桂、干漆灰。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赤芍]][[三棱]][[蓬术]][[肉桂]][[干漆灰]]


====[[四乌汤]]====
四乌汤治血中气滞。小腹急痛。
治血中气滞,小腹急痛。


四物汤加乌药、香附、甘草。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乌药]][[香附]][[甘草]]


====[[四神散]]====
四神散治产后血虚。或瘀血腹痛。
治产后[[血虚]],或瘀血腹痛。


四物汤去地黄加炮姜为散温酒服方寸匕。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地黄]][[炮姜]]为散温酒服[[方寸匕]]


金匮当归芍药散治腹中诸痛。
====[[当归芍药散]]<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治腹中诸痛。


四物汤去地黄加白术、茯苓、泽泻为散酒服寸匕日三。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地黄]][[白术]][[茯苓]][[泽泻]]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当归散治妊娠胎气不安。
====[[当归散]]====
治妊娠胎气不安。


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芩、白术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地黄]][[黄芩]][[白术]]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


====[[芎䓖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千金芎 汤 治产后崩漏。下血不止。四物汤换干地黄。加黄 、甘草、干姜、吴茱萸。若夏月经后。有赤白不止。除地黄。加杜仲、人参。
治产后崩漏,下血不止。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换[[干地黄]],加[[黄芪]]、[[甘草]]、[[干姜]]、[[吴茱萸]]。若夏月经后,有赤白不止,除[[地黄]],加[[杜仲]]、[[人参]]。
三黄补血汤治血虚至夜发热自汗。


====[[三黄补血汤]]====
四物汤加生地黄、黄 、升麻、柴胡、丹皮。
治[[血虚]]至夜发热自汗。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加[[生地黄]]、[[黄芪]]、[[升麻]]、[[柴胡]]、[[丹皮]]。
四物二连汤治重阳无阴。昼夜发热。


====[[四物二连汤]]====
四物汤加宣黄连、胡黄连。按此本为重阳无阴。昼夜发热而立。必其人时火亢极于阴分。乃为相宜。以阳邪炎威。故曰重阳。阴欲消亡。是即无阴。非真阴补虚之谓。盖阳全阴半。阳得以统阴。所以昼夜皆热。若阴气自病。断无上午阳分发热之理。每见时师用以治虚劳蒸热及血虚发热之疾。服之未有不呕泻夺食者。曷知方下原治发热。未尝言蒸热也。夫热发于外。虽滞于阴。实为客邪。热蒸于内。阴不济阳。证属久虚。可不辨而混治乎。其阴虚蒸热。自有六味地黄。血虚发热。自有当归补血。亦何藉于此哉。
治重阳无阴,昼夜发热。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加[[宣黄连]]、[[胡黄连]]。
大秦艽汤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宜此养血营筋。血行风自灭矣。


按:此本为重阳无阴,昼夜发热而立,必其人时火亢极于阴分,乃为相宜,以阳邪炎威,故曰重阳。阴欲消亡,是即无阴,非真阴补虚之谓。盖阳全阴半,阳得以统阴,所以昼夜皆热。若阴气自病,断无上午阳分发热之理,每见时师用以治[[虚劳]]蒸热及[[血虚]]发热之疾,服之未有不呕泻夺食者,曷知方下原治发热,未尝言蒸热也。夫热发于外,虽滞于阴,实为客邪。热蒸于内,阴不济阳,证属久虚,可不辨而混治乎?其阴虚蒸热,自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血虚发热,自有[[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亦何藉于此哉!
四物汤加秦艽、生地黄、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茯苓、白术、白芷、黄芩、石膏、甘草。


====[[大秦艽汤]]====
张景岳曰。大秦艽汤在机要发明。俱云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如是血弱不能养筋。宜养血而筋自荣。以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大秦艽汤虽有补血之药。而寒散之剂居其半矣。夫既无六经之外邪而用散。何为也。既无阻隔之火邪而用寒。何为也。寒散既多。又果可养血气而壮筋骨乎。秦艽汤且不可。愈风汤则尤其不可者也。吾不知用此法者。果出何意。
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宜此养血营筋,血行风自灭矣。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加[[秦艽]]、[[生地黄]]、[[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茯苓]]、[[白术]]、[[白芷]]、[[黄芩]]、[[石膏]]、[[甘草]]。
独活寄生汤《千金》 治风痹腰脚疼重。


[[张景岳]]曰:大秦艽汤在《[[活法机要|机要]]》《[[医学发明|发明]]》,俱云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如是血弱不能养筋,宜养血而筋自荣,以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大秦艽汤虽有补血之药,而寒散之剂居其半矣。夫既无六经之外邪而用散,何为也?既无阻隔之火邪而用寒,何为也?寒散既多,又果可养血气而壮筋骨乎?秦艽汤且不可,愈风汤则尤其不可者也。吾不知用此法者,果出何意?!
四物汤加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人参、甘草。


====[[独活寄生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古今录验无寄生。有续断。肘后无寄生、人参、甘草、当归。有附子。产后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汤。
治[[风痹]]腰脚疼重。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加[[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人参]]、[[甘草]]。
十味锉散治湿痹周身疼痛。


《[[古今录验]]》无[[寄生]],有[[续断]]。《[[肘后备急方|肘后]]》无[[寄生]]、[[人参]]、[[甘草]]、[[当归]],有[[附子]]。产后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汤。
四物汤加白术、附子、防风、茯苓、黄 、肉桂。此即十全大补。去人参、甘草之甘缓补气。而加附子、防风以通达外内也。


====[[十味锉散]]====
玉烛散治血热大便秘结。
治[[湿痹]]周身疼痛。


四物汤换生地黄。生甘草酒大黄玄明粉生姜。万全方。无大黄明粉。易青皮枳壳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白术]][[附子]][[防风]][[茯苓]][[黄芪]][[肉桂]]


此即[[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去[[人参]]、[[甘草]]之甘缓补气,而加[[附子]]、[[防风]]以通达外内也。
胶艾汤治陷经下血。孕妇胎漏不止。


====[[玉烛散]]====
四物汤用干地黄。加阿胶、甘草、艾。清酒和水各半煎服。(一方。多干姜。)千金无地黄、芍药。
治血热大便秘结。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换[[生地黄]],加[[生甘草]]、[[酒大黄]]、[[玄明粉]]、[[生姜]]。
丁香胶艾汤治经漏兼白带。


[[万全]]方,无[[大黄]]、[[明粉]],易[[青皮]]、[[枳壳]]。
四物汤加丁香、阿胶、艾。


====[[胶艾汤]]====
加味香附丸治倒经自汗胎漏下血。四物汤本方用熟地八两。归、芍各四两。芎 三两。加四制香附一斤。泽兰叶、乌贼骨各六两。
治陷经下血,孕妇[[胎漏]]不止。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用[[干地黄]],加[[阿胶]]、[[甘草]]、[[艾]],[[清酒]]和水各半煎服。
为末。用浮麦面、酒、醋、水调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早暮各一服。温酒、沸汤任下。


一方多[[干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无[[地黄]]、[[芍药]]。
艾煎丸(局方) 治妇人崩伤淋沥。带下赤白。小腹 痛。


====[[丁香胶艾汤]]====
四物汤本方归、地、芍各二两。川芎一两。加人参、石菖蒲、(炒)吴茱萸(用开口者。醋炒。)
治经漏兼白带。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加[[丁香]]、[[阿胶]]、[[艾]]。
各一两。为末。用蕲艾四两。酒煎浓汁。入糯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醇酒下。更加肉桂、熟附子各一两。香附四两。名艾附丸。


====[[加味香附丸]]====
金匮温经汤治经水不调崩带。及唇口干燥。并治经阻不通。咳嗽便血。此肺移热于大肠也。
治[[倒经]]自汗,[[胎漏]]下血。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本方用[[熟地]]八两,归、芍各四两,[[芎䓖]]三两,加四制[[香附]]一斤,[[泽兰叶]]、[[乌贼骨]]各六两。
四物汤去地黄加阿胶、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牡丹皮。麦门冬、半夏、生姜。更加白术。名大温经汤。此方本胶艾汤而立。以虚火上炎。唇口干燥。故用麦冬。浊湿下渗。不时带下。故用半夏。若无二证。不必拘执成方也。


为末,用浮麦面、酒、醋、水调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早暮各一服,温酒、沸汤任下。
芎归汤及散治妊娠胎不转运。


====[[艾煎丸]]<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四物汤去地黄、芍药。汤则煎服。散则酒调服之。以验胎息。若是真胎。服之即动。勿经火炒乃效。
治妇人崩伤淋沥,带下赤白,小腹疬痛。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本方归、地、芍各二两,[[川芎]]一两,加[[人参]]、[[石菖蒲]]炒,[[吴茱萸]]用开口者,醋炒,各一两。
佛手散治产妇胎不得下。


为末,用[[蕲艾]]四两,酒煎浓汁,入糯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醇酒下。
四物汤去地黄、芍药。等分。炒研为散。红酒调服。


更加[[肉桂]]、[[熟附子]]各一两,[[香附]]四两,名[[艾附丸]]。
加味佛手散治产妇交骨不开。


====[[温经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四物汤去地黄、芍药。本方归用三钱。芎用一钱。加上拣人参三五钱。去血过多。加至一两。
治经水不调崩带,及唇口干燥,并治经阻不通,咳嗽便血,此肺移热于大肠也。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地黄]]加[[阿胶]]、[[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牡丹皮]]、[[麦门冬]]、[[半夏]]、[[生姜]]。
临服入童便半盏。续续进之。质壮气实者。但加童便人参不用可也。


更加[[白术]],名[[大温经汤]]。此方本[[胶艾汤]]而立,以虚火上炎,唇口干燥,故用[[麦冬]];浊湿下渗,不时带下,故用[[半夏]]。若无二证,不必拘执成方也。
紫苏饮治妊娠临月。浮肿喘胀。


====[[芎归汤及散]]====
四物汤去地黄加紫苏、陈皮、大腹皮、人参、甘草、生姜、葱白。感冒风寒。去腹皮加香豉。胎动不安。加黄芩、白术。胎不运动。加木香、砂仁。肥盛气滞。加半夏、浓朴。虚羸少气。加白术倍人参。
治妊娠胎不转运。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地黄]]、[[芍药]]。
达生散治妊娠九个月后。服数剂则易产。


汤则煎服,散则酒调服之,以验胎息,若是真胎,服之即动,勿经火炒乃效。
紫苏饮去川芎加白术、黄杨脑三枚。


====[[佛手散]]====
芎归鳖甲饮治劳疟久不止。或暂止复来。
治产妇胎不得下。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地黄]]、[[芍药]]。等分,炒研为散,红酒调服。
四物汤去地黄加茯苓、半夏、橘皮、鳖甲、姜、枣、乌梅。寒多。加草果。热多。加柴胡。胃虚少食。加人参、白术。汗多。加黄 、甘草。(一方。多青皮。)


====[[加味佛手散]]====
续命煮散治风虚昏愦自汗。手足螈 。
治产妇[[交骨]]不开。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地黄]]、[[芍药]]。本方归用三钱,芎用一钱,加上拣[[人参]]三五钱,去血过多,加至一两。
四物汤加人参、甘草、桂心、远志、防风、独活、细辛、葛根、荆芥。半夏为散。每服一两。加生姜三片。水煎。通口服。多汗。去葛根加牡蛎。


临服入[[童便]]半盏,续续进之。质壮气实者,但加[[童便]],[[人参]]不用可也。
生地黄黄连汤治失血后。燥热螈 。脉数盛者。


====[[紫苏饮]]====
四物汤换生地、赤芍加黄连、黄芩、山栀、防风。
治妊娠临月,浮肿喘胀。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地黄]]加[[紫苏]]、[[陈皮]]、[[大腹皮]]、[[人参]]、[[甘草]]、[[生姜]]、[[葱白]]。
滋燥养营汤治血燥皮肤皴揭筋挛爪枯。


感冒风寒,去[[腹皮]]加[[香豉]];胎动不安,加[[黄芩]]、[[白术]];胎不运动,加[[木香]]、[[砂仁]];肥盛气滞,加[[半夏]]、[[厚朴]];虚羸少气,加[[白术]]倍[[人参]]。
四物汤去川芎。加生地黄、秦艽、防风、黄连、甘草。


====[[达生散]]====
大补地黄丸治精血枯槁燥热。
治妊娠九个月后,服数剂则易产。


[[紫苏饮]]去[[川芎]]加[[白术]]、[[黄杨脑]]三枚。
四物汤去川芎。加生地、黑参、黄柏、知母、干山药、山茱萸、枸杞、肉苁蓉。蜜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盐汤。临卧温酒下。


====[[芎归鳖甲饮]]====
劫劳散(局方) 治肺痿咳嗽。痰中有红线。盗汗发热。热过即冷。
治劳疟久不止,或暂止复来。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地黄]]加[[茯苓]]、[[半夏]]、[[橘皮]]、[[鳖甲]]、[[姜]]、[[枣]]、[[乌梅]]。
四物汤去川芎加人参、黄 、甘草、阿胶、五味子、半夏。为散。每服三四钱。加姜枣煎。空心服。


寒多,加[[草果]]。热多,加[[柴胡]]。胃虚少食,加[[人参]]、[[白术]]。汗多,加[[黄芪]]、[[甘草]]。一方多[[青皮]]。
加味四物汤治血虚发热。


====[[续命煮散]]====
四物汤加白术、茯苓、柴胡、丹皮。
治风虚昏愦自汗,手足[[瘛疭]]。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加[[人参]]、[[甘草]]、[[桂心]]、[[远志]]、[[防风]]、[[独活]]、[[细辛]]、[[葛根]]、[[荆芥]]、[[半夏]]。
解毒汤治痘疮血气弱。干焦黑陷。


为散,每服一两,加[[生姜]]三片,水煎,通口服。多汗,去[[葛根]]加[[牡蛎]]。
四物汤换生地。加人参、连翘、黄连、甘草、陈皮、木通、竹叶。


====[[生地黄黄连汤]]====
宽中散治痘疹误用辛热秘结。
治失血后,燥热[[瘛疭]],脉数盛者。


四物汤去川芎换生地。加枳壳、赤茯苓甘草。为散。每服方寸匕。水煎。去滓服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生地]][[芍]]加[[黄连]][[黄芩]]、[[山栀]]、[[防风]]


====[[滋燥养营汤]]====
麦门冬汤治痘疹便实而渴。
治血燥皮肤皴揭,筋挛爪枯。


四物汤去川芎生地。加麦门冬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川芎]],加[[生地黄]]、[[秦艽]]、[[防风]]、[[黄连]]、[[甘草]]


====[[大补地黄丸]]====
==保元汤==
治精血枯槁燥热。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川芎]],加[[生地]]、[[黑参]]、[[黄柏]]、[[知母]]、[[干山药]]、[[山茱萸]]、[[枸杞]]、[[肉苁蓉]]。

蜜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盐汤,临卧温酒下。

====[[劫劳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肺痿]]咳嗽,痰中有红线,盗汗发热,热过即冷。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川芎]]加[[人参]]、[[黄芪]]、[[甘草]]、[[阿胶]]、[[五味子]]、[[半夏]]。

为散,每服三四钱,加姜、枣煎,[[空心]]服。

====[[加味四物汤]]====
治[[血虚]]发热。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加[[白术]]、[[茯苓]]、[[柴胡]]、[[丹皮]]。

====[[解毒汤]]====
治[[痘疮]]血气弱,干焦黑陷。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换[[生地]],加[[人参]]、[[连翘]]、[[黄连]]、[[甘草]]、[[陈皮]]、[[木通]]、[[竹叶]]。

====[[宽中散]]====
治[[痘疹]]误用辛热秘结。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川芎]]换[[生地]],加[[枳壳]]、[[赤茯苓]]、[[甘草]]。

为散,每服方寸匕,水煎,去滓服。

====[[麦门冬汤]]====
治[[痘疹]]便实而渴。

[[#四物汤《局方》|四物汤]]去[[川芎]]换[[生地]],加[[麦门冬]]。

==[[保元汤]]==
治营卫气血不足。
治营卫气血不足。


蜜酒炙三钱至六钱。) 人参三钱至一两。) 甘草一钱。
[[芪]]<sub>蜜酒炙三钱至六钱</sub>,[[人参]]<sub>三钱至一两</sub>,[[甘草]]<sub>一钱</sub>


水煎空心服。
水煎空心服。


====[[独参汤]]====
独参汤治气虚不能统血。骤然脱血。血崩不止。
治气虚不能统血,骤然脱血,[[血崩]]不止。


人参三钱至一两。大虚暴脱者一两至三两。胃虚少食加橘皮。肺虚喘嗽加橘红。血脱加童便半杯姜汁三匕。一方多京枣三枚。
[[人参]]三钱至一两。大虚[[暴脱]]一两至三两。胃虚少食[[橘皮]]。肺虚喘嗽[[橘红]]。血脱[[童便]]半杯,[[姜汁]]三匕。一方多[[京枣]]三枚。


====[[归脾汤]]====
归脾汤治心脾郁结。经癸不调。
治心脾郁结,经癸不调。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肉、当归身、桂圆肉、木香、生姜、红枣。
[[保元汤]][[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肉]][[当归身]][[桂圆肉]][[木香]][[生姜]][[红枣]]


加味归脾汤治心脾郁结。经闭发热。
====[[加味归脾汤]]====
治心脾郁结,经闭发热。


归脾汤加柴胡、山栀仁。
[[归脾汤]][[柴胡]][[山栀仁]]


====[[圣愈汤]]====
圣愈汤治失血过多久疮溃脓。
治失血过多,久疮溃脓。


保元汤去甘草加生地黄、熟地黄、川芎、当归。
[[保元汤]][[甘草]],[[生地黄]][[熟地黄]][[川芎]][[当归]]


十全大补汤局方) 治营卫气血俱虚。
====[[十全大补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营卫气血俱虚。


[[#保元汤|保元汤]]加[[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肉桂]]、[[姜]]、[[枣]]。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肉桂、姜、枣。按和剂十全大补。虽本保元。而实四君、四物、黄 建中三方合成。因饮食劳倦。而致烦热。肌肉消瘦者宜之。若房劳伤精。思虑伤神。阴虚火旺。咳嗽失血者误用。反致阴火上乘。转增其剧也。又古方十全大补无黄 、肉桂。多沉香、木香。此则专开脾胃之郁尔。


按:和剂十全大补,虽本[[保元]],而实[[四君]]、[[四物]]、[[黄芪建中]]三方合成。因饮食劳倦,而致烦热,肌肉消瘦者宜之;若[[房劳]]伤精,思虑伤神,[[阴虚火旺]],咳嗽失血者误用,反致阴火上乘,转增其剧也。又,古方十全大补无[[黄芪]]、[[肉桂]],多[[沉香]]、[[木香]],此则专开脾胃之郁尔。
人参养荣汤(局方) 治心脾虚寒。


====[[人参养荣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橘皮、熟地、当归、芍药、肉桂、远志肉、五味子。按方中诸品。皆心脾二经之药。而方下旧注云补肺虚。谬矣。夫养营正当补养心脾。原无籍于肺气也。
治心脾虚寒。


[[#保元汤|保元汤]]加[[白术]]、[[茯苓]]、[[橘皮]]、[[熟地]]、[[当归]]、[[芍药]]、[[肉桂]]、[[远志肉]]、[[五味子]]。
大建中汤(局方) 治营卫俱虚。上热下寒。


按:方中诸品,皆心脾二经之药,而方下旧注云:补肺虚。谬矣!夫养营正当补养心脾,原无籍于肺气也。
十全大补汤加附子、肉苁蓉、半夏、麦门冬。


====[[大建中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人参安胃散治小儿心脾虚极弄舌。
治营卫俱虚,上热下寒。


保元汤加黄连茯苓白芍生甘草
[[十全大补]][[附子]][[肉苁蓉]][[半夏]][[麦门冬]]


====[[人参安胃散]]====
人参实卫汤治疟自汗不止。
治小儿心脾虚极[[弄舌]]。


[[#保元汤|保元汤]]加[[黄连]]、[[茯苓]]、[[白芍]]、[[生甘草]]。
保元汤加白术、芍药。初发。加桂枝。久疟。加乌梅。


====[[人参实卫汤]]====
黄 六一汤(局方) 治卫虚自汗。昼日烦热。
治疟自汗不止。


[[#保元汤|保元汤]]加[[白术]]、[[芍药]]。初发,加[[桂枝]];久疟,加[[乌梅]]。
保元汤去参。用黄 六钱。甘草一钱。加枣一枚。


====[[黄芪六一汤]]<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当归补血汤治血虚至夜发热。烦渴引饮。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者。
治卫虚自汗,昼日烦热。


保元汤去人参、甘草。用黄 六钱。加当归二钱。
[[#保元汤|保元汤]][[人参|参]],[[芪]]六钱,[[甘草]]一,加[[枣]]一枚


====[[当归补血汤]]====
玉屏风散治卫虚自汗。易感风邪。用此补脾实卫。
治[[血虚]]至夜发热,烦渴引饮,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者。


保元汤去人参甘草用黄 两。防风两。白术四两为散。每服四五。加姜、枣煎服
[[#保元汤|保元汤]][[人参]]、[[甘草]],[[芪]]钱,[[当归]]二钱。


====[[玉屏风散]]====
上三方并属保元去参。而黄 六一。则籍本方甘草辅助黄 以实脾气。故昼日多汗烦扰者宜之。当归补血。专用当归引领黄 以护营血。故失血至夜发热者宜之。玉屏风散则加白术、防风以祛卫湿。故理疏易感风邪者宜之。三方虽同以黄 为君。而主气主血主肉各随佐使。功用迥乎不侔也。
治卫虚自汗,易感风邪,用此补脾实卫。


[[#保元汤|保元汤]]去[[人参]]、[[甘草]],用[[黄芪]]六两,加[[防风]]二两,[[白术]]四两为散。
益气聪明汤治气虚目暗生翳。耳聋耳鸣。


每服四五钱,加姜、枣煎服。
保元汤加升麻、葛根、蔓荆、芍药、酒黄柏。此保元汤合升麻汤。加蔓荆子以治其上。黄柏以治其下也。


上三方并属保元去参,而黄芪六一,则籍本方[[甘草]]辅助[[黄芪]]以实脾气,故昼日多汗烦扰者宜之。[[当归]]补血,专用[[当归]]引领[[黄芪]]以护营血,故失血至夜发热者宜之。[[玉屏风散]]则加[[白术]]、[[防风]]以祛卫湿,故理疏易感风邪者宜之。三方虽同以[[黄芪]]为君,而主气主血主肉各随佐使,功用迥乎不侔也。
神效黄 汤治气虚耳目不明。


====[[益气聪明汤]]====
保元汤用黄 二钱。人参、甘草各一钱。加白芍一钱。蔓荆子二分。橘皮五分。耳目之患。气虚而阴火上乘者。宜益气聪明汤。无阴火者。宜神效黄 汤。用者审之。
治气虚目暗生翳,耳聋耳鸣。


[[#保元汤|保元汤]]加[[升麻]]、[[葛根]]、[[蔓荆]]、[[芍药]]、[[酒黄柏]]。
千金托里散治气血虚寒。溃疡不收。


此[[#保元汤|保元汤]]合[[升麻汤]],加[[蔓荆子]]以治其上,[[黄柏]]以治其下也。
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白芍、天冬、连翘、忍冬、生姜。


====[[神效黄芪汤]]====
参 内托散治溃疡感冒风邪。痘疹触秽伏陷。及痈疽久不溃。
治[[气虚]]耳目不明。


[[#保元汤|保元汤]]用[[黄芪]]二钱,[[人参]]、[[甘草]]各一钱,加[[白芍]]一钱,[[蔓荆子]]二分,[[橘皮]]五分。
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木香、浓朴。本方去木香。名十宣散。治痘痈。


耳目之患,[[气虚]]而[[阴火]]上乘者,宜[[益气聪明汤]];无[[阴火]]者,宜[[神效黄芪汤]],用者审之。
托里消毒散治痈疽痘疹。毒盛不能起发。


====[[托里散]]<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保元汤加当归、芍药、茯苓、白术、忍冬、白芷、连翘。
治气血虚寒,溃疡不收。


[[#保元汤|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白芍]]、[[天冬]]、[[连翘]]、[[忍冬]]、[[生姜]]。
内补黄 汤治溃疡脓水出多。虚热不寐盗汗。


====[[参芪内托散]]====
保元汤加白术、茯苓、五味、枣仁。
治溃疡感冒风邪,[[痘疹]]触秽伏陷,及[[痈疽]]久不溃。


[[#保元汤|保元汤]]加[[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木香]]、[[厚朴]]。
人参固肌汤治痘疮表虚。斑烂不能收靥。


本方去[[木香]],名[[十宣散]],治痘痈。
保元汤加当归、白术、茯苓、枣仁、忍冬、连翘。补中益气汤 治内伤中气下陷。下元虚者禁用。


====[[托里消毒散]]====
保元汤本方参 甘草减半。加白术一钱。当归、橘皮、柴胡各八分。升麻五分。劳力感寒。加羌活、姜、枣。冬。加桂枝。春。加香豉、葱白。
治[[痈疽]][[痘疹]],毒盛不能起发。


[[#保元汤|保元汤]]加[[当归]]、[[芍药]]、[[茯苓]]、[[白术]]、[[忍冬]]、[[白芷]]、[[连翘]]。
调中益气汤治身体沉重。百节烦疼。胸满短气。心烦耳鸣。目热如火。口中沃沫。饮食失味。嗜卧溺赤。


====[[内补黄芪汤]]====
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药、五味子。
治溃疡脓水出多,虚热不寐盗汗。


[[#保元汤|保元汤]]加[[白术]]、[[茯苓]]、[[五味]]、[[枣仁]]。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受伤。邪热内陷。外反恶风。厥冷脉沉。大小便秘涩。不可误认阴寒而用热药。又不可误认实火而用凉药。宜此汤升举。微汗则愈。


====[[人参固肌汤]]====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当归。加羌活、独活、白芍、防风、半夏、茯苓、泽泻。酒煮黄连、姜、枣。服药后。忌言语一二时。戒酒面生冷。薄滋味以养胃气。稍食美食以助药力。更宜小役形体。使胃气与药转运升发。慎勿大劳以伤脾胃生发之气。
治痘疮表虚,斑烂不能收靥。


[[#保元汤|保元汤]]加[[当归]]、[[白术]]、[[茯苓]]、[[枣仁]]、[[忍冬]]、[[连翘]]。
升阳顺气汤治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饮食。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加半夏、草豆蔻、神曲、黄柏、生姜
治内伤[[中气]]下陷,下元虚者禁用。


[[#保元汤|保元汤]]本方参、芪、[[甘草]]减半,加[[白术]]一钱,[[当归]]、[[橘皮]]、[[柴胡]]各八分,[[升麻]]五分。劳力感寒,加[[羌活]]、[[姜]]、[[枣]]。冬,加[[桂枝]]。春,加[[香豉]]、[[葱白]]。
泻阴火升阳汤治火郁发热。


====[[调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橘皮加羌活、苍术。黄芩、黄连、石膏。早饭后大温服。服后宜禁。一如升阳益胃汤。如见火旺及督任冲三脉盛。用酒炒黄柏、知母少许。不可久服。恐助阴气为害也。
治身体沉重,百节烦疼,胸满短气,心烦耳鸣,目热如火,口中沃沫,饮食失味,嗜卧溺赤。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药]]、[[五味子]]。
冲和养胃汤治风虚目患。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变淡白。渐成内障。


====[[升阳益胃汤]]====
补中益气汤去橘皮。加羌活、防风、黄连、白芍、五味、生姜。
治脾胃受伤,邪热内陷,外反恶风,厥冷脉沉,大小便秘涩。不可误认阴寒而用热药,又不可误认实火而用凉药,宜此汤升举,微汗则愈。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当归]],加[[羌活]]、[[独活]]、[[白芍]]、[[防风]]、[[半夏]]、[[茯苓]]、[[泽泻]]、酒煮[[黄连]]、[[姜]]、[[枣]]。
通气防风汤治太阳气郁。肩背不可回顾。


服药后,忌言语一二时,戒酒面生冷,薄滋味以养胃气,稍食美食以助药力,更宜小役形体,使胃气与药转运升发,慎勿大劳以伤脾胃生发之气。
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加防风、羌活、 本、黄柏、白豆蔻、青橘皮。


====[[升阳顺气汤]]====
清暑益气汤治暑伤无形之气。口燥头痛。发热溺赤。
治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饮食。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麦门冬五味子、苍术、葛根、泽泻、黄柏、神曲、青皮。此以保元、生脉为主。而兼开腠利水消克之味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白术]],[[半夏]][[草豆蔻]][[神曲]][[黄柏]][[姜]]


====[[泻阴火升阳汤]]====
清燥汤治夏秋湿热伤气。
治火郁发热。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橘皮]],加[[羌活]]、[[苍术]]、[[黄芩]]、[[黄连]]、[[石膏]]。早饭后大温服,服后宜禁,一如[[升阳益胃汤]]。如见火旺及督任冲三脉盛,用酒炒[[黄柏]]、[[知母]]少许,不可久服,恐助阴气为害也。
补中益气汤加生地黄、黄连、猪苓、茯苓、麦门冬、五味子、苍术、黄柏、泽泻、神曲。


====[[冲和养胃汤]]====
节庵升阳散火汤治热乘肺金。气虚不能主持。循衣撮空。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可治。
治风虚目患,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变淡白,渐成内障。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黄 。麦冬茯神、黄、白芍、枣。有痰。加汁炒半夏。大便燥实谵语发渴。加大黄。泄利。加升麻倍白术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橘皮]],[[羌活]][[防风]][[连]][[白芍]][[五味]][[生]]


====[[通气防风汤]]====
托里散治痘毒虚不能溃。
治太阳气郁,肩背不可回顾。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去[[白术]]、[[当归]],加[[防风]]、[[羌活]]、[[藁本]]、[[黄柏]]、[[白豆蔻]]、[[青橘皮]]。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熟地、茯苓、芍药。


====[[清暑益气汤]]====
==生脉散==
治暑伤无形之气,口燥头痛,发热溺赤。
治热伤肺胃。虚热喘嗽。脉虚无力。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麦门冬]]、[[五味子]]、[[苍术]]、[[葛根]]、[[泽泻]]、[[黄柏]]、[[神曲]]、[[青皮]]。
人参(三钱) 麦门冬(二钱) 五味子(一钱)


此以保元、生脉为主,而兼开腠利水消克之味。
水煎。不时热服。


====[[清燥汤]]====
门冬清肺饮治火乘肺胃。喘嗽吐血衄血。
治夏秋湿热伤气。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加[[生地黄]]、[[黄连]]、[[猪苓]]、[[茯苓]]、[[麦门冬]]、[[五味子]]、[[苍术]]、[[黄柏]]、[[泽泻]]、[[神曲]]。
生脉散加黄 、甘草、紫菀、白芍、当归。此生脉、保元合用。以滋金水化源。其紫菀佐黄而兼调营卫。深得清肺之旨。其余芍药酸收。当归辛散。且走血而不走气。颇非所宜。不若竟用生脉、保元清肺最妥。先哲有保元、生脉合用。气力从足膝涌出。以黄 实胃。五味敛津。皆下焦之专药耳。


====[[升阳散火汤]]<small>[[陶华|节庵]]</small>====
宣明门冬饮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治热乘肺金,[[气虚]]不能主持,[[循衣撮空]],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可治。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黄芪]],加[[麦冬]]、[[茯神]]、[[黄芩]]、[[白芍]]、[[姜]]、[[枣]]。有痰,加姜汁炒[[半夏]];大便燥实谵语发渴,加[[大黄]];泄利,加[[升麻]],倍[[白术]]。
生脉散加茯神、甘草、生地黄、栝蒌根、煨葛根、知母、竹叶。


====[[托里散]]====
易老门冬饮治老人津亏大渴。生脉散加茯神、甘草、枸杞、生姜。二方并本生脉。而易老差胜。盖明之重在旺气。易老专滋血气。治得其本矣。
治[[痘毒]]虚不能溃。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熟地]]、[[茯苓]]、[[芍药]]。
天王补心丹治心肾虚耗。怔忡不宁。


==[[生脉散]]==
生脉散加熟地、茯苓、茯神、远志、菖蒲、黑参、丹参、柏子仁、酸枣仁、天门冬、百部、当归、杜仲、桔梗、甘草蜜丸。朱砂为衣。空心龙眼、红枣汤下二三钱。
治热伤肺胃,虚热喘嗽,脉虚无力。


[[人参]]<sub>三钱</sub>,[[麦门冬]]<sub>二钱</sub>,[[五味子]]<sub>一钱</sub>。
清心莲子饮(局方) 治心包火旺。小便赤涩梗痛。


水煎,不时热服。
生脉散加黄芩、地骨皮、车前、茯苓、黄 、莲子。此用生脉散合黄芩清肺。而兼导赤之制。


====[[门冬清肺饮]]====
其旨在于心包火炎。上灼于肺。热伤气化不能生水。故用生脉救肺之燥以滋上源。则知肺本无热。皆缘受火之淫。而致热伤气化。安可复用黄芩以伐其肺乎。曷不竟用生脉合导赤全方。岂不源流同清。理明辞畅乎。即或不然。不妨削去木通。仍用茯苓、莲子以存清心之意。至于局方又以保元为主。乃去五味加入甘草。益失滋肺上源之旨矣。
治火乘肺胃,喘嗽吐血衄血。


[[#生脉散|生脉散]]加[[黄芪]]、[[甘草]]、[[紫菀]]、[[白芍]]、[[当归]]。
==二冬膏==
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


此[[保元汤|保元]]、[[#生脉散|生脉]]合用,以滋金水化源。其[[紫菀]]佐[[黄芪]]而兼调营卫,深得清肺之旨。其余[[芍药]]酸收,[[当归]]辛散,且走血而不走气,颇非所宜,不若竟用[[保元汤|保元]]、[[#生脉散|生脉]]清肺最妥。先哲有[[保元汤|保元]]、[[#生脉散|生脉]]合用,气力从足膝涌出。以[[黄芪]]实胃,[[五味]]敛津,皆下焦之专药耳。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等分)


====[[门冬饮]]<small>《[[宣明论方|宣明]]》</small>====
上二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噙热咽之。
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生脉散|生脉散]]加[[茯神]]、[[甘草]]、[[生地黄]]、[[栝蒌根]]、[[煨葛根]]、[[知母]]、[[竹叶]]。
固本丸治老人津血俱亏。咳逆便秘。


====[[门冬饮]]<small>[[张元素|易老]]</small>====
二冬膏加生熟地黄。与本方二冬各八两。人参四两。蜜丸。酒下四钱。熬膏尤宜。食少便滑禁用。固本丸虽主扶阴抑阳。然四味纯阴之性。仅用少许人参。已觉味胜于气矣。而世本此方二冬二地各用八两。人参二两。几几乎群阴剥阳之象。况复举世医流。往往削去人参。盍知阴柔之味。不得阳和之力。每致夺食作泻。内经所谓无阳则阴无以化。安望其有补益之验欤。或问近世病家吝惜多金。医家迎合鄙性。往往用参汤服丸。此法可否。曰。此曲突徙薪之法也。鄙夫但知人参珍贵。以为入口便补。不知配合之妙。全在佐使得宜。若用参汤送丸。则参力先行。至丸化时参力相去已远。非若膏剂之用参汤调服。仍得并力奏功也。
治老人津亏大渴。


[[#生脉散|生脉散]]加[[茯神]]、[[甘草]]、[[枸杞]]、[[生姜]]。
集灵膏治久嗽气血俱虚。不能送痰而出。


二方并本[[生脉散|生脉]]。而[[张元素|易老]]差胜,盖明之重在旺气,[[张元素|易老]]专滋血气,治得其本矣。
固本丸中二冬、二地各十两。人参六两。加枸杞六两。熬膏蜜收。如血虚便难。加归身。脾弱便溏。加白术。以糖霜代蜜收之。


====[[天王补心丹]]====
三才丸治气血俱虚。精神不固。元阳失合者宜之。
治心肾虚耗,[[怔忡]]不宁。


[[#生脉散|生脉散]]加[[熟地]]、[[茯苓]]、[[茯神]]、[[远志]]、[[菖蒲]]、[[黑参]]、[[丹参]]、[[柏子仁]]、[[酸枣仁]]、[[天门冬]]、[[百部]]、[[当归]]、[[杜仲]]、[[桔梗]]、[[甘草]]。
二冬膏去麦门冬。加人参、熟地。等分。蜜丸服之。加黄柏、甘草、砂仁。名三才封髓丹。


蜜丸,[[朱砂]]为衣,空心[[龙眼]]、[[红枣]]汤下二三钱。
甘露饮(局方) 治胃中客热烦躁。口鼻咽疮。牙宣口臭。


====[[清心莲子饮]]<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二冬膏加生地黄、熟地黄、茵陈、枳壳、黄芩、石斛、甘草、枇杷叶。
治心包火旺,小便赤涩梗痛。


[[#生脉散|生脉散]]加[[黄芩]]、[[地骨皮]]、[[车前]]、[[茯苓]]、[[黄芪]]、[[莲子]]。
==桔梗汤《玉函》==
治冬时伏邪。发于少阴。咽痛不瘥。及风热肺气不清。喘嗽喉中介介如梗状。肺痿肺痈初起。


此用[[生脉散]]合[[黄芩]]清肺,而兼导赤之制。其旨在于心包火炎,上灼于肺,热伤气化不能生水,故用生脉救肺之燥以滋上源,则知肺本无热,皆缘受火之淫,而致热伤气化,安可复用[[黄芩]]以伐其肺乎?曷不竟用生脉合导赤全方,岂不源流同清,理明辞畅乎?即或不然。不妨削去[[木通]],仍用[[茯苓]]、[[莲]]子以存清心之意,至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又以保元为主,乃去[[五味]]加入[[甘草]],益失滋肺上源之旨矣!
并得服之。


==[[二冬膏]]==
桔梗 甘草(各三钱)
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


[[天门冬]]<sub>去心</sub>、[[麦门冬]]<sub>去心,等分</sub>。
上二味。水煎。缓缓服之。


上二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噙热咽之。
利金汤治肺燥涩。不利而咳。


====[[固本丸]]====
桔梗汤加贝母、橘红、枳壳、茯苓、生姜、白蜜。
治老人津血俱亏,咳逆便秘。


[[#二冬膏|二冬膏]]加生熟[[地黄]],与本方[[二冬]]各八两,[[人参]]四两,蜜丸,酒下四钱,熬膏尤宜,食少便滑禁用。
枳壳煮散治咳引胁下痛。


[[固本丸]]虽主扶阴抑阳,然四味纯阴之性,仅用少许[[人参]],已觉味胜于气矣,而世本此方[[二冬]][[二地]]各用八两,[[人参]]二两,几几乎群阴剥阳之象。况复举世医流,往往削去[[人参]],盍知阴柔之味,不得阳和之力,每致夺食作泻。《[[内经]]》所谓无阳则阴无以化,安望其有补益之验欤?或问近世病家吝惜多金,医家迎合鄙性,往往用参汤服丸,此法可否?曰:此曲突徙薪之法也。鄙夫但知[[人参]]珍贵,以为入口便补,不知配合之妙,全在佐使得宜,若用参汤送丸,则参力先行,至丸化时参力相去已远,非若膏剂之用参汤调服,仍得并力奏功也。
桔梗汤加枳壳、细辛、川芎、防风、葛根、生姜、红枣。


====[[集灵膏]]====
清肺汤治痘疹肺热。喘嗽吐痰。
治久嗽气血俱虚,不能送痰而出。


[[固本丸]]中[[二冬]]、[[二地]]各十两,[[人参]]六两,加[[枸杞]]六两,熬膏蜜收。如血虚便难,加[[归身]]。脾弱便溏,加[[白术]]。以[[糖霜]]代蜜收之。
桔梗汤加麦门冬、款冬花、杏仁、贝母、牛蒡子。


====[[三才丸]]====
生地黄散治斑疹肺热。喘咳衄血。
治气血俱虚,精神不固,元阳失合者宜之。


[[#二冬膏|二冬膏]]去[[麦门冬]],加[[人参]]、[[熟地]],等分,蜜丸服之。
桔梗汤加麦冬、生地、款冬、杏仁。为散。煎服二钱。一方。无杏仁。多橘皮。


加[[黄柏]]、[[甘草]]、[[砂仁]],名[[三才封髓丹]]。
生圣散治痘出不快。溺赤咳痰。


====[[甘露饮]]<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桔梗汤加黄芩、枳壳、木通。为散。煎服二钱。
治胃中客热烦躁,口鼻咽疮,牙宣口臭。


[[#二冬膏|二冬膏]]加[[生地黄]]、[[熟地黄]]、[[茵陈]]、[[枳壳]]、[[黄芩]]、[[石斛]]、[[甘草]]、[[枇杷叶]]。
十六味桔梗汤治肺壅实热。唾秽痰。


==[[桔梗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桔梗汤加薏苡、贝母、当归、桑皮、栝蒌仁、百合、枳壳、葶苈、五味、地骨皮、知母、防己、黄 、杏仁。
治冬时伏邪,发于少阴,咽痛不瘥,及风热肺气不清,喘嗽喉中介介如梗状。[[肺痿]][[肺痈]]初起,并得服之。


[[桔梗]]、[[甘草]]<sub>各三钱</sub>
葶苈薏苡泻肺汤治肺痈初溃。吐脓血。


上二味,水煎,缓缓服之。
桔梗汤本方甘草用节。加薏苡、贝母、橘红、黄 、忍冬、白芨、葶苈、生姜。初起。去黄加防风。溃后脓血去多。加人参。溃久不敛。加合欢皮。


====[[利金汤]]====
金匮排脓汤治内痈脓从呕出。
治肺燥涩,不利而咳。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加[[贝母]]、[[橘红]]、[[枳壳]]、[[茯苓]]、[[生姜]]、[[白蜜]]。
桔梗汤加生姜、大枣。水煎。日二服。金匮排脓散 治内痈脓从便出。


====[[枳壳煮散]]====
桔梗汤去甘草加枳实、芍药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与鸡子黄相等揉和。饮和服之。日一服。
治咳引胁下痛。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加[[枳壳]]、[[细辛]]、[[川芎]]、[[防风]]、[[葛根]]、[[生姜]]、[[红枣]]。
==防己黄汤《金匮》==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关节疼痛。腰以下疼重。脉浮自汗恶风。


====[[清肺汤]]====
防己(酒洗) 黄 (各钱半) 白术(一钱) 甘草(炙。八分) 生姜(四片) 大枣(二枚。擘)
治[[痘疹]]肺热,喘嗽吐痰。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加[[麦门冬]]、[[款冬花]]、[[杏仁]]、[[贝母]]、[[牛蒡子]]。
上六味。水煎热服。后当如虫行皮中。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加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气。加细辛。(陈气。久积之寒气也。)


====[[生地黄散]]====
防己茯苓汤《金匮》 治皮水四肢肿。皮肤聂聂动。
治斑疹肺热,喘咳衄血。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加[[麦冬]]、[[生地]]、[[款冬]]、[[杏仁]]。为散,煎服二钱。一方无[[杏仁]],多[[橘皮]]。
防己黄 汤去白术、姜、枣。本方中防己、黄 各三钱。甘草一钱。加肉桂三钱。茯苓六钱。


====[[生圣散]]====
水煎。温分三服。
治痘出不快,溺赤咳痰。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加[[黄芩]]、[[枳壳]]、[[木通]]。为散,煎服二钱。
千金防己汤治历节四肢。痛如锥刺。


====[[十六味桔梗汤]]====
防己黄 汤去黄 、大枣。本方中防己、白术、生姜各四钱。甘草三钱。加桂心、茯苓各四钱。乌头一枚。(去皮。熬。)人参二钱。以苦酒和水煮。日三夜一服。当觉焦热。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觉。复服。以觉乃止。
治肺壅实热,唾秽痰。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加[[薏苡]]、[[贝母]]、[[当归]]、[[桑皮]]、[[栝蒌仁]]、[[百合]]、[[枳壳]]、[[葶苈]]、[[五味]]、[[地骨皮]]、[[知母]]、[[防己]]、[[黄芪]]、[[杏仁]]。
==栀子豉汤《玉函》==
治汗下不解。虚邪留于膈上。心下结痛。虚烦懊 不得眠。反复颠倒。卧起不安者。


====[[葶苈薏苡泻肺汤]]====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
治[[肺痈]]初溃,吐脓血。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本方[[甘草]]用节,加[[薏苡]]、[[贝母]]、[[橘红]]、[[黄芪]]、[[忍冬]]、[[白芨]]、[[葶苈]]、[[生姜]]。
上二味。水煎。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按仲景太阳例中。用栀子豉汤有三。


初起,去[[黄芪]]加[[防风]]。溃后脓血去多,加[[人参]]。溃久不敛,加[[合欢皮]]。
皆主汗下后虚邪不解之证。其栀子必取肥者生用。一吐而膈上之邪与火俱散也。若其时行疫疠。头痛发热。此汤加葱白最捷。多有服之不吐者。胃气强也。加齑汁服之。或以鹅翎采之。或借用以清解膈上郁结之火。不欲其吐。又须山栀炒黑用之。便屈曲下行小便矣。如卫气素虚人感冒客邪。自汗多者。此方中香豉须炒熟用之。至于少气。为胃气之虚。则加甘草以缓调之。呕为痰饮之逆。则加生姜以开豁之。下后心烦腹满。明是浊气内陷。乃于本方除去香豉表药。加枳、朴以涌泄之。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明是虚火外扰。本方亦不用香豉。而加干姜以温顺之。其有身黄发热。


====[[排脓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明是湿邪郁发。亦于本方去香豉。而加柏皮以苦燥之。下后劳复食复。明是正不胜邪。本方加枳实以清理其内。用清浆水煮。取味微酸。使之下行而不上越也。若有宿食。则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同一栀子豉法。功用之妙。神化莫测。非庸俗所能拟议也。
治[[内痈]],脓从呕出。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加[[生姜]]、[[大枣]]。水煎,日二服。
栀子甘草豉汤《玉函》 治下后少气。


====[[排脓散]]<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栀子豉汤加甘草
治[[内痈]],脓从便出。


[[#桔梗汤《玉函》|桔梗汤]]去[[甘草]]加[[枳实]]、[[芍药]]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与[[鸡子黄]]相等揉和,饮和服之,日一服。
栀子生姜豉汤《玉函》 治下后呕吐。


==[[防己黄芪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栀子豉汤加生姜。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关节疼痛,腰以下疼重,脉浮自汗恶风。


[[防己]]<sub>酒洗</sub>、[[黄芪]]<sub>各钱半</sub>,[[白术]]<sub>一钱</sub>,[[甘草]]<sub>炙,八分</sub>,[[生姜]]<sub>四片</sub>,[[大枣]]<sub>二枚,擘</sub>
栀子浓朴汤《玉函》 治下后心烦腹满。


上六味,水煎热服,后当如虫行皮中,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加[[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气,加[[细辛]]。陈气,久积之寒气也。
栀子豉汤去豉加枳实、浓朴。


====[[防己茯苓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栀子干姜汤《玉函》 治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
治[[皮水]]四肢肿,皮肤聂聂动。


[[#防己黄芪汤《金匮》|防己黄芪汤]]去[[白术]]、[[姜]]、[[枣]],本方中[[防己]]、[[黄芪]]各三钱,[[甘草]]一钱,加[[肉桂]]三钱,[[茯苓]]六钱。
栀子豉汤去豉加干姜。上四方服法。如栀子豉汤。


水煎,温分三服。
栀子柏皮汤《玉函》 治太阳证身黄发热。


====[[防己汤]]<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栀子豉汤去豉加柏皮、甘草。水煎。分温再服。
治[[历节]]四肢,痛如锥刺。


[[#防己黄芪汤《金匮》|防己黄芪汤]]去[[黄芪]]、[[大枣]],本方中[[防己]]、[[白术]]、[[生姜]]各四钱,[[甘草]]三钱。加[[桂心]]、[[茯苓]]各四钱,[[乌头]]一枚去皮,熬,[[人参]]二钱。以[[苦酒]]和水煮,日三夜一服,当觉焦热,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觉,复服,以觉乃止。
枳实栀子豉汤《玉函》 治劳复食复。


==[[栀子豉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栀子豉汤倍香豉。加枳实三枚。用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三升。
治汗下不解,虚邪留于膈上,心下结痛,虚烦懊不得眠,反复颠倒,卧起不安者。


[[栀子]]<sub>十四枚,擘</sub>,[[香豉]]<sub>四合</sub>。
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温再服。覆令微似汗。有食。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上二味,水煎,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
栀子大黄汤治酒瘅心中懊 。或热痛。


按:仲景太阳例中,用[[栀子豉汤]]有三,皆主汗下后虚邪不解之证,其[[栀子]]必取肥者生用,一吐而膈上之邪与火俱散也。若其时行疫疠,头痛发热,此汤加[[葱白]]最捷。多有服之不吐者,胃气强也,加齑汁服之,或以鹅翎采之,或借用以清解膈上郁结之火,不欲其吐,又须[[山栀]]炒黑用之,便屈曲下行小便矣。如卫气素虚人感冒客邪,自汗多者,此方中[[香豉]]须炒熟用之。至于少气,为胃气之虚,则加[[甘草]]以缓调之。呕为痰饮之逆,则加[[生姜]]以开豁之。下后心烦腹满,明是浊气内陷,乃于本方除去[[香豉]]表药,加[[枳实|枳]]、[[厚朴|朴]]以涌泄之。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明是虚火外扰,本方亦不用[[香豉]],而加[[干姜]]以温顺之。其有身黄发热,明是湿邪郁发,亦于本方去[[香豉]],而加[[柏皮]]以苦燥之。下后[[劳复]][[食复]],明是正不胜邪,本方加[[枳实]]以清理其内,用[[清浆水]]煮,取味微酸,使之下行而不上越也。若有宿食,则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同一栀子豉法,功用之妙,神化莫测,非庸俗所能拟议也。
栀子豉汤加枳实、大黄。


====[[栀子甘草豉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黄芩清肺饮治渴而小便不利。
治下后少气。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加[[甘草]]。
栀子豉汤去豉。用炒黑山栀。加黄芩等分。热服探吐之。不应。加香豉一撮。此方妙用。全在探吐以提其上。则肺气立清。若服而不吐。不特绵延不能克应。纵或小瘥。其苦寒之性。留薄于内。大伤氤氲之气。得不为之预虑乎。


====[[栀子生姜豉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栀子仁汤治小便不通。烦闷腹胀。
治下后呕吐。


栀子豉汤甘草、茅根、葵子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汤]][[生姜]]


==小承气汤《玉函》==
====[[栀子厚朴]]<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少阳阳明府证
下后心烦腹满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去[[豉]],加[[枳实]]、[[厚朴]]。
大黄(四钱。生用。) 浓朴(六钱。) 枳实(三枚。炙。)


====[[栀子干姜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勿服之。经云。亢则害。承乃制。专取大黄以制亢极之害也。
治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去[[豉]]加[[干姜]]。上四方服法。如[[#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
承气汤证有三。太阳之邪初传阳明之府。用调胃承气。藉甘草之缓。款留硝、黄。以祛胃中方张之邪。邪热亢极于胃。用大承气之硝、黄、枳、朴并攻全盛之邪。故无庸于甘缓也。邪气 欲犯少阳之界。斯时热已向衰。但须枳、朴助大黄。以击惰归之邪。故无取于芒硝之峻锐也。其桃核承气。则又主太阳犯本之证。以桃仁、桂枝血药引调胃承气三味以破膀胱蓄血。与阳明之府。略无交涉。


====[[栀子柏皮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调胃承气汤《玉函》 治太阳阳明府证。
治太阳证身黄发热。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去[[豉]],加[[柏皮]]、[[甘草]]。水煎,分温再服。
小承气汤去浓朴、枳实。方中大黄酒浸。加芒硝三合。甘草二钱。


====[[枳实栀子豉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大承气汤《玉函》 治正阳阳明府证。
治[[劳复]][[食复]]。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倍[[香豉]],加[[枳实]]三枚,用[[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三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温再服,覆令微似汗。有食,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小承气汤本方大黄。酒洗倍用。浓朴半两。枳实五枚。加芒硝三合。


====[[栀子大黄汤]]====
桃核承气汤(玉函。即桃仁承气汤。)治热结膀胱如狂。
治[[酒瘅]],心中[[懊𢙐]]或热痛。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加[[枳实]]、[[大黄]]。
小承气汤去浓朴、枳实加芒硝、甘草、桃仁、桂枝。


====[[黄芩清肺饮]]====
浓朴大黄汤《金匮》 治支饮胸满。
治渴而小便不利。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去[[豉]],用炒黑[[山栀]]。加[[黄芩]]等分,热服探吐之。不应,加[[香豉]]一撮。
小承气汤倍大黄。


此方妙用,全在探吐以提其上,则肺气立清。若服而不吐,不特绵延不能克应,纵或小瘥,其苦寒之性,留薄于内,大伤氤氲之气,得不为之预虑乎?
浓朴三物汤《金匮》 治腹满痛闭。小承气汤倍浓朴用枳实五枚。


====[[栀子仁汤]]====
浓朴七物汤《金匮》 治腹满发热。饮食如故。
治小便不通,烦闷腹胀。


[[#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去[[豉]],加[[甘草]]、[[茅根]]、[[葵子]]。
小承气汤加甘草、桂枝、姜、枣。此本小承气合桂枝汤。中间裁去白芍之酸收。不致引邪入犯营血。虽同用桂枝、甘草。与桂枝汤泾渭攸分。其浓朴独倍他药。正以泄气之浊逆耳。


==[[小承气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大黄甘遂汤《金匮》 治妇人血结。少腹如敦。
治少阳阳明腑证。


[[大黄]]<sub>四钱,生用</sub>,[[厚朴]]<sub>六钱</sub>,[[枳实]]<sub>三枚,炙</sub>
小承气汤去枳实、浓朴。本方大黄用四钱。加甘遂阿胶各二钱。顿服之。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勿服之。
大黄甘草汤《金匮》 治食已即吐。


经云:亢则害,承乃制。专取[[大黄]]以制亢极之害也。承气汤证有三:太阳之邪初传阳明之腑,用调胃承气,藉甘草之缓,款留硝、黄,以祛胃中方张之邪;邪热亢极于胃,用大承气之硝、黄、枳、朴并攻全盛之邪,故无庸于甘缓也;邪气骎骎欲犯少阳之界,斯时热已向衰。但须枳、朴助[[大黄]],以击惰归之邪,故无取于[[芒硝]]之峻锐也。其桃核承气,则又主太阳犯本之证,以[[桃仁]]、[[桂枝]]血药引调胃承气三味以破膀胱蓄血,与阳明之腑,略无交涉。
小承气去枳实、浓朴。用大黄一两。加甘草三钱。


====[[调胃承气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大黄牡丹汤(金匮 肘后名瓜子汤。) 治大肠痈。
治太阳阳明腑证。


小承气汤去枳实、浓朴。加芒硝、桃仁、牡丹皮、甜瓜子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厚朴]]、[[枳实]]方中[[大黄]]酒浸,[[芒硝]]三合,[[甘草]]二钱


黄附子汤《金匮》治胁下寒饮偏痛。
====[[承气]]<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治正阳阳明腑证。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本方[[大黄]],酒洗倍用,[[厚朴]]半两,[[枳实]]五枚,加[[芒硝]]三合。
小承气汤去枳实、浓朴。本方用大黄一两。加附子六钱。细辛二钱。水煎。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按此即泻心汤去芩、连之苦燥泻里。加细辛之辛温走表。以治胁下寒积。两不移易之定法也。


====[[桃核承气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黄龙汤治失下循衣撮空。虚极热盛。不下必死者。
即[[桃仁承气汤]]。治热结膀胱如狂。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去[[厚朴]]、[[枳实]]加[[芒硝]]、[[甘草]]、[[桃仁]]、[[桂枝]]。
小承气汤本方用大黄三钱。浓朴钱半。枳实一钱加芒硝二钱。甘草一钱。人参较大黄减半。当归二钱。生姜五片。大枣一枚。如肠鸣。去芒硝加半夏、茯苓。血秘。去甘草加桃仁泥、生地黄汁。气秘。去当归加木香。风秘。去大枣加羌活。年老气虚。去芒硝。汤取黄龙命名。专攻中央燥土。土既燥竭。虽三承气萃集一方。不得参、归鼓舞胃气。乌能兴云致雨。或者以为因虚用参。殊不知参在群行剂中。则迅扫之威愈猛。安望其有补益之力欤。千金又以小柴胡易名黄龙汤。意在培土以安风木。殊非此方寓补于泻之义。


====[[厚朴大黄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三化汤治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内有便溺阻隔。
治支饮胸满。


小承气汤加羌活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倍[[大黄]]


====[[厚朴三物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羌活导滞汤治大便风秘。
治腹满痛闭。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倍[[厚朴]]用[[枳实]]五枚。
小承气汤去浓朴。加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甘草。此方较三化汤。药味稍异而功用不殊。与枳实导滞丸。则泾渭各别。彼虽亦本承气。而兼枳、术、三黄。因隶之伤饮食门。此不复列。


====[[厚朴七物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紫草承气汤治痘疮干紫。便秘喘满。
治腹满发热,饮食如故。


小承气汤加草。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甘]]、[[桂枝]]、[[姜]]、[[枣]]


此本[[小承气]]合[[#桂枝汤《玉函》|桂枝汤]],中间裁去[[白芍]]之酸收,不致引邪入犯营血,虽同用[[桂枝]]、[[甘草]],与[[#桂枝汤《玉函》|桂枝汤]]泾渭攸分。其[[厚朴]]独倍他药,正以泄气之浊逆耳。
==抵当汤《玉函》==
治蓄血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大黄甘遂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水蛭(熬黑。如无。以鲮鲤甲生漆涂炙代之。)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枚。) 大黄(酒浸。一两。)桃仁(去皮尖。三十枚。)
治妇人血结,少腹如敦。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去[[枳实]]、[[厚朴]]。本方[[大黄]]用四钱,加[[甘遂]]、[[阿胶]]各二钱,[[顿服]]之。
上四味。水煎去滓。取三升。温服一升。不下再服。按此与承气不同。承气用枳实、浓朴以利气。此用水蛭、虻虫、桃仁以破血也。


====[[大黄甘草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抵当丸《玉函》 治蓄血小便自利。服汤不应。用此丸。
治食已即吐。


[[小承气]]去[[枳实]]、[[厚朴]],用[[大黄]]一两,加[[甘草]]三钱。
抵当汤本方用水蛭二十枚。虻虫二十五枚。余同汤方。杵细入蜜。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 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大黄牡丹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变通抵当丸抵当丸去水蛭。加 虫二十个。鸡血拌。瓦上焙干。余如本方。如欲缓攻。临卧时酒服。五丸至十丸。瘀下。止后药。
[[肘后备急方|肘后]]名[[瓜子汤]]。治[[大肠痈]]。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芒硝]]、[[桃仁]]、[[牡丹皮]]、[[甜瓜子]]。
下瘀血汤《金匮》 治妇人产后腹痛。有干血着脐下。


====[[大黄附子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抵当汤去水蛭、虻虫。加 虫。(二十枚。熬。去足)
治胁下寒饮偏痛。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去[[枳实]]、[[厚朴]]。本方用[[大黄]]一两,加[[附子]]六钱,[[细辛]]二钱,水煎,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代抵当场丸治虚人蓄血。宜此缓攻。


按:此即[[泻心汤]]去芩、连之苦燥泻里,加[[细辛]]之辛温走表,以治胁下寒积,两不移易之定法也。
抵当汤去水蛭、虻虫。本方大黄用四两。(酒浸。)桃仁用二十枚。加芒硝、蓬术、穿山甲、归尾、生地黄各一两。肉桂三钱。为末蜜丸。蓄血在上部者。丸如芥子。黄昏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喉以搜逐瘀积。在中部食远。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劳水煎汤下之。用归、地者。引诸药入血分也。


====[[黄龙汤]]====
如血老成积。攻之不动。去归、地。倍蓬术、肉桂。
治失下[[循衣撮空]],虚极热盛,不下必死者。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本方用[[大黄]]三钱,[[厚朴]]钱半,[[枳实]]一钱,加[[芒硝]]二钱,[[甘草]]一钱,[[人参]]较[[大黄]]减半,[[当归]]二钱,[[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凉膈散(局方)==
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热发斑。


如肠鸣,去[[芒硝]]加[[半夏]]、[[茯苓]]。[[血秘]],去[[甘草]]加[[桃仁]]泥、[[生地黄]]汁。[[气秘]],去[[当归]]加[[木香]]。[[风秘]],去[[大枣]]加[[羌活]]。年老气虚,去[[芒硝]]。
大黄(酒浸。二两) 芒硝(一两) 甘草(炙。六钱) 连翘(一两) 黄芩(一两)山栀(八钱) 薄荷(七钱)


汤取黄龙命名,专攻中央燥土,土既燥竭,虽三承气萃集一方,不得参、归鼓舞胃气,乌能兴云致雨。或者以为因虚用参,殊不知参在群行剂中,则迅扫之威愈猛,安望其有补益之力欤?《[[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又以小柴胡易名黄龙汤,意在培土以安风木,殊非此方寓补于泻之义。
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十五片。水煎温。日三夜二服。得下热退为度。(世本。无竹叶。有姜一片。枣一枚。葱白一茎。)硝黄得枳、朴之重着。则下热承之而顺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若治感冒之证。从世本用葱白、姜、枣可也。


====[[三化汤]]====
清心散治温热时行壮热。神昏不语。便溺闭涩。
治[[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内有便溺阻隔。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加[[羌活]]。
凉膈散加黄连一两。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一把。白蜜少许煎服。头痛。加川芎、防风、石膏。不应。加麻黄。


====[[羌活导滞汤]]====
转舌丸治类中风。舌强不语。神识不清。
治大便风秘。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去[[厚朴]],加[[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甘草]]。
凉膈散加石菖蒲、远志肉各一两。蜜丸。朱砂为衣。薄荷汤化下。


此方较[[三化汤]],药味稍异而功用不殊。与[[枳实导滞丸]],则泾渭各别。彼虽亦本承气,而兼枳、术、三黄,因隶之伤饮食门,此不复列。
润燥汤治痘疹过用丁、桂热药。咽痛烦躁秘结。


====[[紫草承气汤]]====
凉膈散去硝、黄。加当归、白芍、生地、荆芥、鼠粘子。
治[[痘疮]]干紫,便秘喘满。


[[#小承气汤《玉函》|小承气汤]]加[[紫草]]。
通圣散治西北卒中。外内热极。


==[[抵当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凉膈散去竹叶。加麻黄、石膏、滑石、生白术、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当归、芍药、生姜。
治[[蓄血]]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水蛭]]<sub>熬黑,如无,以鲮鲤甲生漆涂炙代之</sub>,[[虻虫]]<sub>去翅足,熬,各三十枚</sub>,[[大黄]]<sub>酒浸,一两</sub>,[[桃仁]]<sub>去皮尖,三十枚</sub>
双解散治温热时行。外内热极。


上四味,水煎去滓,取三升,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通圣散倍滑石。用生甘草。


按:此与承气不同,承气用[[枳实]]、[[厚朴]]以利气,此用[[水蛭]]、[[虻虫]]、[[桃仁]]以破血也。
==备急丸《金匮》==
治心腹卒痛如锥刺。宿食冷积胀满。


====[[抵当丸]]<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巴豆(去皮心膜。用霜一钱。) 干姜(生。二钱) 大黄(三钱)
治蓄血小便自利,服汤不应,用此丸。


[[#抵当汤《玉函》|抵当汤]]本方用[[水蛭]]二十枚,[[虻虫]]二十五枚,余同汤方。杵细入蜜,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上三味。为末。炼白蜜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二三十丸。妊娠禁用。按备急丸治寒实结积之峻药。凡伤寒热传胃府。舌胎黄黑刺裂。唇口赤燥者。误用必死。以巴豆大热伤阴故也。其白散、白饼子、消积、神保、酒 等方皆然。不可不慎。其神保丸、酒 丸。见伤饮食门。杨气丸下。兹不复见。


====[[变通抵当丸]]====
白散《玉函》 治寒实结胸。
[[抵当丸]]去[[水蛭]],加[[䗪虫]]二十个,鸡血拌,瓦上焙干,余如本方。如欲缓攻,临卧时酒服,五丸至十丸,瘀下,止后药。


====[[下瘀血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霜一钱。加桔梗芦、贝母各三钱。为散。白饮和服半钱。羸者减之。
治妇人产后腹痛,有干血着脐下。


[[#抵当汤《玉函》|抵当汤]]去[[水蛭]]、[[虻虫]],加[[䗪虫]]二十枚,熬,去足。
雷氏千金丸治胸胀冷积作痛。


====[[代抵当汤丸]]====
备急丸加焰硝、桂心。
治虚人蓄血,宜此缓攻。


[[#抵当汤《玉函》|抵当汤]]去[[水蛭]]、[[虻虫]]。本方[[大黄]]用四两酒浸,[[桃仁]]用二十枚,加[[芒硝]]、[[蓬术]]、[[穿山甲]]、[[归尾]]、[[生地黄]]各一两,[[肉桂]]三钱,为末蜜丸。
白饼子治小儿腹中癖积。饮乳即嗽。而吐痰涎。


蓄血在上部者,丸如[[芥子]],黄昏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喉以搜逐瘀积。在中部食远,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劳水]]煎汤下之。用归、地者,引诸药入血分也,如血老成积,攻之不动,去归、地,倍[[蓬术]]、[[肉桂]]。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滑石、轻粉、半夏、南星各一钱。共杵为末。糯米饮丸。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三饼。葱白汤下。


==[[凉膈散]]<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消积丸治小儿食积发热。大便酸臭。
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热发斑。


[[大黄]]<sub>酒浸,二两</sub>,[[芒硝]]<sub>一两</sub>,[[甘草]]<sub>炙,六钱</sub>,[[连翘]]<sub>一两</sub>,[[黄芩]]<sub>一两</sub>,[[山栀]]<sub>八钱</sub>,[[薄荷]]<sub>七钱</sub>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丁香九粒。缩砂仁十二粒。共杵为末。以烂乌梅肉三枚。糊丸黍米大。


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十五片,水煎温,日三夜二服,得下热退为度。世本,无[[竹叶]],有[[姜]]一片,[[枣]]一枚,[[葱白]]一茎。硝黄得枳、朴之重着,则下热承之而顺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若治感冒之证,从世本用[[葱白]]、[[姜]]、[[枣]]可也。
每服三五丸。温水下。


====[[清心散]]====
==伊芳尹三黄汤(仓公名火齐汤。金匮名泻心汤)==
治温热时行壮热,神昏不语,便溺闭涩。
治三焦实热。烦躁便秘。


[[#凉膈散《局方》|凉膈散]]加[[黄连]]一两,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一把,白蜜少许煎服。头痛,加[[川芎]]、[[防风]]、[[石膏]]。不应,加[[麻黄]]。
黄连(酒煮。) 黄芩(酒炒。) 大黄(酒浸。等分。)


====[[转舌丸]]====
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药用之。
治[[类中风]],舌强不语,神识不清。


[[#凉膈散《局方》|凉膈散]]加[[石菖蒲]]、[[远志]]肉各一两,蜜丸,[[朱砂]]为衣,[[薄荷]]汤化下。
三黄丸治诸实热不解。


====[[润燥汤]]====
三黄汤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麻沸汤下。
治[[痘疹]]过用丁、桂热药,咽痛烦躁秘结。


[[#凉膈散《局方》|凉膈散]]去硝、黄,加[[当归]]、[[白芍]]、[[生地]]、[[荆芥]]、[[鼠黏子]]。
金花汤治热毒内蕴。


====[[通圣散]]====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三味等分煎服。更加栀子。名桅子金花汤。
治西北卒中,外内热极。


[[#凉膈散《局方》|凉膈散]]去[[竹叶]],加[[麻黄]]、[[石膏]]、[[滑石]]、[[生白术]]、[[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当归]]、[[芍药]]、[[生姜]]。
三补丸治阴火亢极不解。金花汤为末。蜜丸服。


====[[双解散]]====
黄连解毒汤治热邪内外俱盛。
治温热时行,外内热极。


[[通圣散]]倍[[滑石]],用[[生甘草]]。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山栀。等分煎服。


==[[备急丸]]<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金花丸治积热不解。
治心腹卒痛如锥刺,宿食冷积胀满。


[[巴豆]]<sub>去皮心膜,用霜一钱</sub>,[[干姜]]<sub>生,二钱</sub>,[[大黄]]<sub>三钱</sub>。
黄连解毒汤为末。蜜丸服之。


上三味,为末,炼白蜜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二三十丸。妊娠禁用。
大金花丸治中满热极。淋秘溺血。三黄丸加黄柏等分。滴水为丸小豆大。新汲水下三十丸。按金花汤止芩、连、柏三味。作丸。


按:备急丸治寒实结积之峻药,凡伤寒热传胃腑,舌胎黄黑刺裂,唇口赤燥者,误用必死,以[[巴豆]]大热伤阴故也。其白散、白饼子、消积、神保、酒𤤮等方皆然。不可不慎。其[[神保丸]]、[[酒𤤮丸]],见[[张氏医通/诸伤门#伤饮食|伤饮食门]],[[榻气丸]]下,兹不复见。
则名三补金花丸、较汤多山栀。作汤名为解毒。更加大黄。则名大金花丸。汤丸虽异。功用不殊但取急攻则用汤缓祛则用丸。微有区别耳。


====[[白散]]<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大黄黄连泻心汤(玉函。即黄连泻心汤。) 治热邪内陷。胁下痞满。
治寒实[[结胸]]。


[[#备急丸《金匮》|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霜]]一钱,加[[桔梗芦]]、[[贝母]]各三钱。为散,[[白饮]]和服半钱,羸者减之。
三黄汤去黄芩。麻沸汤渍绞服。


====[[雷氏千金丸]]====
附子泻心汤《玉函》 治寒热不和。胁下痞结。
治胸胀冷积作痛。


[[#备急丸《金匮》|备急丸]]加[[焰硝]]、[[桂]]心。
三黄汤另煎熟附子汁。搅匀服之。


====[[白饼子]]====
三黄栀子豉汤治热病时疫。头痛壮热。
治小儿腹中癖积,饮乳即嗽,而吐痰涎。


[[#备急丸《金匮》|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滑石]]、[[轻粉]]、[[半夏]]、[[南星]]各一钱,共杵为末,糯米饮丸,[[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三饼,[[葱白]]汤下。
三黄汤合栀子豉汤。(千金。去黄芩加黄柏。)


====[[消积丸]]====
当归六黄汤治营血虚热盗汗。
治小儿食积发热,大便酸臭。


[[#备急丸《金匮》|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丁香]]九粒,[[缩砂仁]]十二粒,共杵为末,以烂[[乌梅]]肉三枚,糊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温水下。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黄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汪石山。去黄柏加蒲黄。)


==[[伊尹三黄汤]]==
清心丸治心热神昏。惊悸不宁。
《[[仓公医案|仓公]]》名[[火齐汤]],《[[金匮要略|金匮]]》名[[泻心汤]]。治三焦实热,烦躁便秘。


[[黄连]]<sub>酒煮</sub>、[[黄芩]]<sub>酒炒</sub>、[[大黄]]<sub>酒浸,等分</sub>
三黄汤去大黄。用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加西牛黄半钱。郁金钱半。猪心血为丸。黍米大。


[[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药用之。
朱砂为衣。灯心汤下。三岁儿三十丸。


====[[三黄丸]]====
既济解毒汤治上热下寒。大便秘。
治诸实热不解。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麻沸汤]]下。
三黄汤加甘草、桔梗、柴胡、升麻、连翘、当归。


====[[金花汤]]====
人中黄丸治温疫诸热毒。
治热毒内蕴。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三味等分煎服。更加栀子,名[[栀子金花汤]]。
三黄汤本方用大黄三两。芩、连各一两。加人中黄、苍术、桔梗、滑石各二两。人参一两。防风五钱。香附一两五钱。神曲糊丸。清热解毒汤送下二三钱。(清热解毒汤方见白虎汤下。)


====[[三补丸]]====
此方专以伊芳尹三黄大解湿热疫疠之邪。其奥妙全在人中黄一味。以污秽之味同气相求。直清中上污秽热毒。合滑石、益元之制。则兼清渗道。用苍术、香附者。宣其六气之郁也。用桔梗者。清其膈上之气也。用防风者。开其肌腠之热也。十味祛邪散毒药。不得人参鼓舞其势。无以逞迅扫之力也。用神曲为丸者。取其留中而易化也。更需清热解毒下之。即人参白虎合升麻葛根汤。去粳米。加羌活、芩、连、生地。总解内外之热。略取生姜之辛。以行诸药之性。散诸经之毒耳。
治阴火亢极不解。


[[金花汤]]为末,蜜丸服。
三黄石膏汤治热病时行。内外大热。


====[[黄连解毒汤]]====
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山栀、石膏、麻黄、香豉、生姜、葱白。用清浆水煎服。半日许不得汗再服。便秘。去麻黄、香豉。加大黄、芒硝。节庵槌法。加芽茶一撮。按此即解毒汤。兼通圣散、栀子豉汤之制。而加麻黄、石膏、葱、姜以撤外内热毒也。如脉数实便秘。上气喘急。舌卷囊缩。则去麻、豉而易硝、黄。又全用伊芳尹三黄矣。
治热邪内外俱盛。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山栀]],等分煎服。
普济消毒饮治大头捻颈瘟等证。


====[[金花丸]]====
三黄汤去大黄。加柴胡、黑参、连翘、鼠粘、升麻、白芷、甘草、桔梗、马勃、僵蚕、板蓝根。半用水煎。半用蜜丸。噙化。气虚脉弱。加人参五七分。大便秘。加酒大黄钱许微下之。本方去升麻、黑参、鼠粘、僵蚕、板蓝、马勃。加荆芥、防风、羌活、枳壳、川芎、射干。名芩连消毒汤。
治积热不解。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为末,蜜丸服之。
当归龙荟丸治肝经积热。时发惊悸搐搦。神志不宁。头目昏眩。咽膈不利。肠胃燥结。躁扰狂越等证。


====[[大金花丸]]====
三黄汤加当归、龙胆、芦荟、栀子、青黛、木香、麝香。蜜丸。淡姜汤送二三十丸。
治中满热极,淋秘溺血。


[[#三黄丸|三黄丸]]加[[黄柏]]等分,滴水为丸小豆大,新汲水下三十丸。
神芎丸治水肿外内俱实者。


按:[[金花汤]]止芩、连、柏三味,作丸,则名[[三补金花丸]],较汤多山栀。作汤名为解毒,更加[[大黄]],则名[[大金花丸]]。汤丸虽异,功用不殊但取急攻则用汤,缓祛则用丸,微有区别耳。
三黄汤本方用大黄黄芩各二两。黄连半两。加滑石、牵牛头末各四两。川芎、薄荷各半两。


====[[大黄黄连泻心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滴水为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临卧温水服。湿热腰胁肿满。加甘遂一两。遍身走注疼痛。加白芥子一两。久毒热肿腹痛。加芒硝一两。关节不利。加羌活一两。肠胃结滞。加郁李仁一两。腰腿沉重。加商陆一两。本方去黄连、川芎、薄荷。名导水丸。戴人取伊芳尹三黄丸变为神芎丸。每令病患至夜先服百余粒。继以浚川散投之。五更当下。种种病出。投下少许。再以和膈药服之。以利为度。有五日一下者。三日一下者。病轻者一二服止。重者五六度方愈。是擒纵缓舒之妙。临病制宜。非可言谕。自非老年谙练有大负者。焉敢效诸行事耶。详方后云。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乃峻药缓攻之成法。此言每令病患先服百余丸。急乘元气未漓。为之迅扫各有至理。不可以此碍彼也。
即[[黄连泻心汤]]。治热邪内陷,胁下痞满。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去[[黄芩]],[[麻沸汤]]渍绞服。
浚川散治水肿胀急。大便不通。大实大满证。


====[[附子泻心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三黄丸去芩、连。用大黄一两。加牵牛头末、郁李仁各一两。芒硝、甘遂各半两。木香三钱。
治寒热不和,胁下痞结。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另煎[[熟附子]]汁,搅匀服之。
为散。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和如稀糊服。按此乃下水积之峻药。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停滞而生湿热。在阳不去。则化气而为胀。在阴不去。则化积而成形。世俗不省内经留者攻之。但执补燥之剂。怫郁转加而病愈甚也。戴人曰。养生与攻病。本自不同。今人以补药治病。宜乎不效也。


====[[三黄栀子豉汤]]====
==十枣汤《玉函》==
治热病时疫,头痛壮热。
治悬饮内痛。胁下有水气。脉弦数。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合[[#栀子豉汤《玉函》|栀子豉汤]]。《[[备急千金要方|千金]]》去[[黄芩]]加[[黄柏]]。
芫花(熬) 甘遂 大戟(泡去骨。等分。)


====[[当归六黄汤]]====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枣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补天石。加生姜汁。伤寒五法。加肉桂。)
治营血虚热盗汗。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汪石山]]去[[黄柏]]加[[蒲黄]]。
神 丸治阳水肿胀。大小便秘。


====[[清心丸]]====
十枣汤本方各一两。加大黄二两。黑牵牛头末四两。轻粉一钱。煮红枣肉为丸。初服五七丸。日三服。渐加。快利为度。按此方守真本仲景十枣汤加牵牛、大黄、轻粉三味。较十枣倍峻。然作丸缓进。则威而不猛。其法最良。其于神 丸中。加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各半两。名舟车神 。已属蛇足。更于舟车丸中。加入乳香、没药。名除湿丹。风斯愈下。殊不足法。
治心热神昏,惊悸不宁。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去[[大黄]],用[[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加[[西牛黄]]半钱,[[郁金]]钱半。
控涎丹治胁下痰积作病。


[[猪心血]]为丸,[[黍米]]大,[[朱砂]]为衣,灯心汤下,三岁儿三十丸。
十枣汤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等分为末。曲糊丸。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惊疾。加朱砂、全蝎。酒痰。加雄黄、全蝎。惊气成块者。加穿山甲、鳖甲、延胡索、蓬术。臂痛。加桂枝、姜黄。痰嗽。加风化硝。寒痰。加丁香、肉桂、胡椒。甘遂直达涎结之处。大戟能攻胸胁之涎。白芥子能破支结之饮。此攻痰涎之峻剂也。凡形盛色苍气壮脉实人有上证。但服此药数服。其病如失。后以六君子调补。若气虚皎白。大便不实。小便清利者误服。不旋踵而告变矣。


====[[既济解毒汤]]====
==五苓散《玉函》==
表里未解。渴而小便不利
上热下,大便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加[[甘草]]、[[桔梗]]、[[柴胡]]、[[升麻]]、[[连翘]]、[[当归]]。
白术(生) 茯苓 猪苓(各二钱) 泽泻(三钱) 桂(一钱)


====[[人中黄丸]]====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或生料煎服。温覆取微似汗。按五苓散。本治太阳经邪犯本。渴而小便不利。饮水即吐之水逆。故用二苓、泽、术。利水生津。又需桂以蒸动其津。则渴者自不渴矣。后人不达此义。每用五苓治阴虚泉竭之证。重涸其水。发热发渴。势必转加。岂方之咎欤。况有去桂而用四苓者。曷知此方全赖桂之辛温。则术不至壅满。用方者当须识此。无愧圣贤一脉。
治温疫诸热毒。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本方用[[大黄]]三两,芩、连各一两,加[[人中黄]]、[[苍术]]、[[桔梗]]、[[滑石]]各二两,[[人参]]一两,[[防风]]五钱,[[香附]]一两五钱。[[神曲]]糊丸,[[清热解毒汤]]送下二三钱。[[清热解毒汤]]方见[[张氏医通/祖方#清热解毒汤|白虎汤]]下。
猪苓汤《玉函》 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及少阴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五苓散去术、桂。加滑石、阿胶等分。水煎去滓温服。日三。按此太阳少阴药也。五苓散用术以导水滋干。即兼桂之辛温以蒸动其津气。此用滑石之清热利水。即兼阿胶之甘润以保护其血液。汗乃血之液。故汗出多而渴者禁用。


此方专以伊尹三黄大解湿热疫疠之邪,其奥妙全在[[人中黄]]一味,以污秽之味同气相求,直清中上污秽热毒。合[[滑石]]、益元之制,则兼清渗道。用[[苍术]]、[[香附]]者,宣其六气之郁也;用[[桔梗]]者,清其膈上之气也;用[[防风]]者,开其肌腠之热也。十味祛邪散毒药,不得[[人参]]鼓舞其势,无以逞迅扫之力也。用神曲为丸者,取其留中而易化也。更需清热解毒下之,即[[人参白虎汤|人参白虎]]合[[升麻葛根汤]],去[[粳米]],加[[羌活]]、芩、连、[[生地]],总解内外之热,略取[[生姜]]之辛,以行诸药之性,散诸经之毒耳。
猪苓散《金匮》 治呕吐思水。


====[[三黄石膏汤]]====
五苓散去泽泻、桂。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热病时行,内外大热。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去[[大黄]]加[[黄柏]]、[[山栀]]、[[石膏]]、[[麻黄]]、[[香豉]]、[[生姜]]、[[葱白]]。用[[清浆水]]煎服,半日许不得汗再服,便秘,去[[麻黄]]、[[香豉]],加[[大黄]]、[[芒硝]]。[[节庵]][[槌法]],加[[芽茶]]一撮。
泽泻汤《金匮》 治支饮眩冒。


按:此即解毒汤,兼通圣散、[[栀子豉汤]]之制,而加[[麻黄]]、[[石膏]]、[[葱]]、[[姜]]以撤外内热毒也。如脉数实便秘,上气喘急,舌卷囊缩,则去麻、豉而易硝、黄,又全用伊尹三黄矣。
五苓散去猪苓、茯苓、桂。


====[[普济消毒饮]]====
茯苓泽泻汤《金匮》 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
治大头[[捻颈瘟]]等证。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去[[大黄]],加[[柴胡]]、[[黑参]]、[[连翘]]、[[鼠粘]]、[[升麻]]、[[白芷]]、[[甘草]]、[[桔梗]]、[[马勃]]、[[僵蚕]]、[[板蓝根]]。半用水煎,半用蜜丸,噙化。气虚脉弱,加[[人参]]五七分。大便秘,加[[酒大黄]]钱许微下之。
五苓散去猪苓。加甘草、生姜。(家秘。加芦根。)


本方去[[升麻]]、[[黑参]]、[[鼠粘]]、[[僵蚕]]、[[板蓝]]、[[马勃]],加[[荆芥]]、[[防风]]、[[羌活]]、[[枳壳]]、[[川芎]]、[[射干]],名[[芩连消毒汤]]。
茯苓戎盐汤《金匮》 治胞中精枯。血滞小便不利。


====[[当归龙荟丸]]====
五苓散去猪苓、泽泻、桂。加戎盐。(即青盐)
治肝经积热,时发惊悸搐搦,神志不宁,头目昏眩,咽膈不利,肠胃燥结,躁扰狂越等证。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加[[当归]]、[[龙胆]]、[[芦荟]]、[[栀子]]、[[青黛]]、[[木香]]、[[麝香]]。蜜丸,淡姜汤送二三十丸。
桂苓丸治肾气上逆。水泛为痰。逆冲膈上。及冒暑烦渴。饮水过多。腹胀小便不利。


====[[神芎丸]]====
五苓散去猪苓、泽泻、白术。用桂一两。茯苓二两。蜜丸。沸汤下二钱。日三服(作汤名桂苓饮。)
治水肿外内俱实者。


[[#伊尹三黄汤|三黄汤]]本方用[[大黄]]、[[黄芩]]各二两,[[黄连]]半两,加[[滑石]]、[[牵牛]]头末各四两,[[川芎]]、[[薄荷]]各半两。
桂苓甘露饮治温热病。小便不通。烦渴引饮。


滴水为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临卧温水服。湿热腰胁肿满,加[[甘遂]]一两。遍身走注疼痛,加[[白芥子]]一两。久毒热肿腹痛,加[[芒硝]]一两。关节不利,加[[羌活]]一两。肠胃结滞,加[[郁李仁]]一两。腰腿沉重,加[[商陆]]一两。本方去[[黄连]]、[[川芎]]、[[薄荷]],名[[导水丸]]。[[戴人]]取[[伊尹三黄丸]]变为[[神芎丸]],每令病患至夜先服百余粒,继以浚川散投之,五更当下。种种病出,投下少许,再以和膈药服之,以利为度。有五日一下者,三日一下者,病轻者一二服止,重者五六度方愈。是擒纵缓舒之妙,临病制宜,非可言谕,自非老年谙练有大负者,焉敢效诸行事耶!详方后云: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乃峻药缓攻之成法,此言每令病患先服百余丸,急乘元气未漓,为之迅扫各有至理,不可以此碍彼也。
五苓散加真寒水石、石膏、滑石。


====[[浚川散]]====
四苓散治小便赤涩胀痛。及温热时行烦渴。
治水肿胀急,大便不通,大实大满证。


[[#三黄丸|三黄丸]]去芩、连,用[[大黄]]一两,加[[牵牛]]头末、[[郁李仁]]各一两,[[芒硝]]、[[甘遂]]各半两,[[木香]]三钱。
五苓散去桂。茵陈五苓散《金匮》 治黄瘅小便不利。


为散,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和如稀糊服。
五苓散加茵陈蒿。


按:此乃下水积之峻药,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停滞而生湿热,在阳不去,则化气而为胀,在阴不去,则化积而成形。世俗不省内经留者攻之,但执补燥之剂,怫郁转加而病愈甚也。[[张从正|戴人]]曰:养生与攻病,本自不同,今人以补药治病,宜乎不效也。
春泽汤治气虚伤湿。小便不利。五苓散加人参。


==[[十枣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葶苈木香散 治阳水腹胀。大小便秘。五苓散加葶苈、木香、木通、滑石、甘草。
治[[悬饮]]内痛,胁下有水气,脉弦数。


[[芫花]]<sub>熬</sub>、[[甘遂]]、[[大戟]]<sub>泡去骨,等分</sub>。
==益元散==
(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枣]]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补天石|补天石]]》加[[生姜]]汁;《[[伤寒五法]]》加[[肉桂]]。
治暑月小便不利。


====[[神佑丸]]====
滑石(水飞。六两) 甘草(炙。六钱。生。四钱。)
治[[阳水]]肿胀,大小便秘。


[[#十枣汤《玉函》|十枣汤]]本方各一两,加[[大黄]]二两,[[黑牵牛]]头末四两,[[轻粉]]一钱。煮[[红枣]]肉为丸。初服五七丸,日三服,渐加,快利为度。
为散。清水调服二三钱。发散温病热病。加葱白五七茎。香豉四合。水煎温服。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小便不利禁用。此方加葱、豉煎服。则兼散表邪。加吴茱萸则治白痢。加红曲则治血痢。加炮姜则兼消饮食。加神砂则兼退心火。加青黛则散肝火。加薄荷则清肺热。加石膏则除胃热。其入通圣双解、解毒等方。随证配合。未遑枚举。


按:此方[[刘完素|守真]]本[[仲景]][[十枣汤]]加[[牵牛]]、[[大黄]]、[[轻粉]]三味,较十枣倍峻,然作丸缓进,则威而不猛,其法最良。其于[[神佑丸]]中,加[[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各半两,名[[舟车神佑]],已属蛇足,更于[[舟车丸]]中,加入乳香、没药,名[[除湿丹]]。风斯愈下,殊不足法。
辰砂六一散治暑月惊悸多汗。小便涩痛。


====[[控涎丹]]====
益元散一料。加辰砂一钱。(飞。)
治胁下痰积作病。


[[#十枣汤《玉函》|十枣汤]]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等分为末,曲糊丸,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惊疾,加[[朱砂]]、[[全蝎]];酒痰,加[[雄黄]]、[[全蝎]];惊气成块者,加[[穿山甲]]、[[鳖甲]]、[[延胡索]]、[[蓬术]];臂痛,加[[桂枝]]、[[姜黄]];痰嗽,加[[风化硝]];寒痰,加[[丁香]]、[[肉桂]]、[[胡椒]]。[[甘遂]]直达涎结之处,[[大戟]]能攻胸胁之涎,[[白芥子]]能破支结之饮,此攻痰涎之峻剂也。凡形盛色苍气壮脉实人有上证,但服此药数服,其病如失,后以[[六君子]]调补;若气虚皎白,大便不实,小便清利者误服,不旋踵而告变矣。
蒲灰散《金匮》 治皮水小便不利而渴。


==[[五苓散]]<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益元散去甘草。用滑石三分。加蒲灰七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伤寒表里未解,渴而小便不利。


[[白术]]<sub>生</sub>、[[茯苓]]、[[猪苓]]<sub>各二钱</sub>,[[泽泻]]<sub>三钱</sub>,[[桂]]<sub>一钱</sub>
滑石白鱼散《金匮》 治消渴小便不利。小腹胀痛有瘀血。


益元散去甘草。加乱发、(烧)白鱼(炙。)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上五味,为散,[[白]]和[[方寸匕]],日三服,或生料煎服,温覆取微似汗


按:[[五苓散]],本治太阳经邪犯本,渴而小便不利,饮水即吐之水逆,故用二苓、泽、术,利水生津,又需桂以蒸动其津,则渴者自不渴矣。后人不达此义,每用五苓治阴虚泉竭之证,重涸其水,发热发渴,势必转加,岂方之咎欤?况有去[[桂]]而用四苓者,曷知此方全赖[[桂]]之辛温。则[[白术|术]]不至壅满,用方者当须识此,无愧圣贤一脉。
==白虎汤《玉函》==
治热病壮热烦渴。及中 烦热而渴。


====[[猪苓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石膏(八钱。生用。碎。) 知母(三钱。) 甘草(一钱。炙) 粳米(半合。)
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及少阴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去[[白术|术]]、[[桂]],加[[滑石]]、[[阿胶]]等分,水煎去滓温服,日三。
水煎温分三服。一日尽饮之。


按:此太阳少阴药也,五苓散用[[白术|术]]以导水滋干,即兼[[桂]]之辛温以蒸动其津气,此用[[滑石]]之清热利水,即兼[[阿胶]]之甘润以保护其血液,汗乃血之液,故汗出多而渴者禁用。
人参白虎汤(玉函。即白虎加人参汤。) 治热病舌干。大渴发热背寒。


====[[猪苓散]]<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白虎汤加人参。
治呕吐思水。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去[[泽泻]]、[[桂]],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桂枝白虎汤治温病感冒客邪而渴。及温疟先热后寒。


====[[泽泻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白虎汤加桂枝。
治[[支饮]][[眩冒]]。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去[[猪苓]]、[[茯苓]]、[[桂]]。
苍术白虎汤治湿温身热足冷。


====[[茯苓泽泻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白虎汤加苍术。
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去[[猪苓]],加[[甘草]]、[[生姜]]。《[[云岐家秘|家秘]]》加[[芦根]]。
竹叶石膏汤《玉函》 治大病后烦热作渴。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人参、半夏、麦门冬。


====[[茯苓戎盐汤]]<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既济汤治上热下寒。
治胞中精枯,血滞小便不利。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去[[猪苓]]、[[泽泻]]、[[桂]]。加[[戎盐]]<sub>即[[青盐]]</sub>
竹叶石膏汤加熟附子三五分。


====[[桂苓丸]]====
清热解毒汤治时疫大热。
治肾气上逆,水泛为痰,逆冲膈上,及冒暑烦渴,饮水过多,腹胀小便不利。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去[[猪苓]]、[[泽泻]]、[[白术]],用[[桂]]一两,[[茯苓]]二两,蜜丸,沸汤下二钱,日三服。
白虎汤去粳米。加人参、羌活、升麻、葛根、白芍、黄芩、黄连、生地黄、生姜


作汤名[[桂苓饮]]。
栝蒌葛根汤治风温无大热而渴。


====[[桂苓甘露饮]]====
白虎汤去知母、粳米。加人参、栝蒌根、葛根、防风。按此汤治风温无大热而渴。夫既无大热。则不当渴矣。既渴必非无大热也。缘风温之热邪内蕴。故借白虎加人参汤。裁去知母、粳米。加栝蒌根以清热解渴。葛根以布胃行津。防风以开表散邪。人参、甘草佐石膏、栝蒌以化热。性虽甘温。当无助长伏邪之虞。
治温热病,小便不通,烦渴引饮。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加真[[寒水石]]、[[石膏]]、[[滑石]]。
大青汤治斑子热毒。


====[[四苓散]]====
白虎汤去粳米。加大青、黑参、木通、生地黄、荆芥、竹药。
治小便赤涩胀痛,及温热时行烦渴。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去[[桂]]。
玉露散治小儿伤热。吐泻色黄。白虎汤去知母、粳米。加寒水石。(如无真者。滑石代之。)为散。每服半钱匕至一钱匕。沸汤调。


====[[茵陈五苓散]]<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日三服。薛立斋云。若饮食如常。作泻饮冷。宜用此药。若食少体倦。喜饮热汤。此脾气虚陷。宜六君子汤加升、柴。此方切禁。
治[[黄瘅]]小便不利。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加[[茵陈蒿]]。
兰香饮子治消中能食而瘦。大渴便秘。


====[[春泽汤]]====
白虎汤去粳米。加人参、生甘草、兰香、(俗名香草。)防风、升麻、桔梗、连翘、半夏、白豆蔻。按消中为脾胃积热。故东垣本人参白虎而立兰香饮子。内经所谓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但方中防风、半夏、豆蔻、升麻。未免过于辛燥。曷不去此加入麦冬、五味以滋化源。佐白虎以化胃热。兰香以除陈气。与归脾汤中用木香之意不殊。或于竹叶石膏汤中。加知母、兰香尤妥。
治气虚伤湿,小便不利。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加[[人参]]。
生津甘露饮治上焦热渴。


====[[葶苈木香散]]====
兰香饮子去防风、半夏。加当归、麦冬、山栀、黄连、黄柏、藿香、木香。
治[[阳水]]腹胀,大小便秘。


[[#五苓散《玉函》》|五苓散]]加[[葶苈]]、[[木香]]、[[木通]]、[[滑石]]、[[甘草]]。
==驻车丸《千金》==
治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粘。及休息痢。


==[[益元散]]==
阿胶(三两) 黄连(炒黑) 当归(各两半。) 干姜(炮。一两)
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治暑月小便不利。


[[滑石]]<sub>水飞,六两</sub>,[[甘草]]<sub>炙,六钱;生,四钱</sub>。
上四味。捣筛。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三车运精气神。分治三焦。以调适阴阳。此因阳热过旺。阴精受伤。故用黄连以驻鹿车之骤。干姜以策牛车之疲。阿胶以 羊半车之陷。当归以和精气神之散乱也。


为散,清水调服二三钱。发散温病热病,加[[葱白]]五七茎,[[香豉]]四合,水煎温服。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小便不利禁用。
阿胶丸治冷热不调。伤犯三阴。腹痛下脓血。


此方加葱、豉煎服,则兼散表邪,加[[吴茱萸]]则治白痢,加[[红曲]]则治血痢,加[[炮姜]]则兼消饮食,加[[神砂]]则兼退心火,加[[青黛]]则散肝火,加[[薄荷]]则清肺热,加[[石膏]]则除胃热。其入通圣双解、解毒等方,随证配合,未遑枚举。
驻车丸本方胶、连各二两。归、姜各一两。加木香、黄芩、赤石脂(醋 。水飞。) 龙骨(醋 。水飞。)各一两。浓朴(姜制。)半两。米饮丸梧子大。


====[[辰砂六一散]]====
每服三十丸。昼二夜一服。米饮下。
治暑月惊悸多汗,小便涩痛。


[[#益元散|益元散]]一料,加[[辰砂]]一钱,飞。
归连丸治阴虚下痢五色。及孕妇噤口赤痢。


====[[蒲灰散]]<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驻车丸去干姜。本方用阿胶二两。归、连各一两。加黄芩、黄柏(炒黑。)各半两。蕲艾两半。
治[[皮水]]小便不利而渴。


[[#益元散|益元散]]去[[甘草]],用[[滑石]]三分,加[[蒲灰]]七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上除胶、艾为细末。以醋二升煮艾至一升。去滓入胶烊化为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滑石白鱼散]]<small>《[[金匮要略|金匮]]》</small>====
阿胶梅连丸治阴虚下痢五色。至夜发热。
治[[消渴]]小便不利,小腹胀痛有瘀血。


[[#益元散|益元散]]去[[甘草]],加[[乱发]]<sub>烧</sub>、[[白鱼]]<sub>炙</sub>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驻车丸本方用胶、连各三两。当归一两五钱。炮姜一两。加黄柏、(炒黑。)赤芍药、赤茯苓、乌梅肉(炒枯。)各一两五钱。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白虎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千金黄连汤治赤白痢。
治热病壮热烦渴,及中暍烦热而渴。


[[石膏]]<sub>八钱,生用,碎</sub>,[[知母]]<sub>三钱</sub>,[[甘草]]<sub>一钱,炙</sub>,[[粳米]]<sub>半合</sub>。
驻车丸本方用阿胶三钱。黄连、当归各钱半。炮姜一钱。加黄柏、(炮黑。)甘草(炙。)


水煎,温分三服,一日尽饮之。
各一钱。酸石榴皮钱半。上除阿胶。水煎去滓。纳胶烊化。温分三服。


====[[人参白虎汤]]<small>《[[金匮玉函经|玉函]]》</small>====
==佐金丸==
即[[白虎加人参汤]]。治热病舌干,大渴发热背寒。
治肝经郁热。吐酸绿青黄水。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加[[人参]]。
川黄连(六两。) 吴茱萸(拣去闭口者。取净一两。同黄连煎干。)


====[[桂枝白虎汤]]====
为细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白术陈皮汤或加味逍遥散作汤送下。
治[[温病]]感冒客邪而渴,及[[温疟]]先热后寒。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加[[桂枝]]。
抑青丸治肝火胁下急痛。


====[[苍术白虎汤]]====
佐金丸二味等分。制法如前。制过拣去吴茱萸。取黄连焙燥。一味为末。滴水为丸。每服四五十丸。
治[[湿温]]身热足冷。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加[[苍术]]。
空心沸汤临卧陈酒送下。


====[[竹叶石膏汤]]《[[金匮玉函经|玉函]]》====
酒煮黄连丸治心火亢盛。外内俱热。及伏暑发热呕吐。
治大病后烦热作渴。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人参]]、[[半夏]]、[[麦门冬]]。
佐金丸去吴茱萸。用黄连一味。酒煮焙燥为末。滴水为丸。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沸汤下。


====[[既济汤]]====
香连丸(局方) 治下痢赤白相兼。白多于赤者。
治上热下寒。


[[竹叶石膏汤]]加[[熟附子]]三五分。
佐金丸如前制过。去吴茱萸加木香一两。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米汤、砂仁汤任下。


====[[清热解毒汤]]====
戌己丸(局方) 治湿热泄痢。腹痛不止。
治时疫大热。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去[[粳米]],加[[人参]]、[[羌活]]、[[升麻]]、[[葛根]]、[[白芍]]、[[黄芩]]、[[黄连]]、[[生地黄]]、[[生姜]]。
佐金丸加白芍六两。神曲糊丸。空心米汤、砂仁汤、蕲艾汤任下。


====[[栝蒌葛根汤]]====
==大补丸==
治[[风温]]无大热而渴。
治阴火亢极。足胫疼热。不能久立。及妇人火郁发热。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去[[知母]]、[[粳米]],加[[人参]]、[[栝蒌根]]、[[葛根]]、[[防风]]。
浓黄柏(盐酒拌。陈米饭上蒸。每蒸必拌。炒黑亮如漆为度。)


按:此汤治[[风温]]无大热而渴,夫既无大热,则不当渴矣,既渴必非无大热也。缘风温之热邪内蕴,故借[[白虎加人参汤]],裁去[[知母]]、[[粳米]],加[[栝蒌根]]以清热解渴,[[葛根]]以布胃行津,[[防风]]以开表散邪,[[人参]]、[[甘草]]佐[[石膏]]、[[栝蒌]]以化热,性虽甘温,当无助长伏邪之虞。
炒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醇酒下。如服之不应。每斤加浓肉桂一两。


====[[大青汤]]====
潜行散治湿热足膝肿痛。
治斑子热毒。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去[[粳米]],加[[大青]]、[[黑参]]、[[木通]]、[[生地黄]]、[[荆芥]]、[[竹叶]]。
大补丸(用姜汁拌炒数次。)为末。每服钱半。空心醇酒下。


====[[玉露散]]====
大补阴丸治阴虚火旺。烦热易饥。足膝疼热。
治小儿伤热,吐泻色黄。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去[[知母]]、[[粳米]],加[[寒水石]]<sub>如无真者,[[滑石]]代之</sub>。为散,每服半钱匕至一钱匕,沸汤调,日三服。
大补丸四两加知母四两。熟地黄、龟版各六两。猪脊髓和蜜丸。梧子大。空心姜盐汤下五十丸。


[[薛立斋]]云:若饮食如常,作泻饮冷,宜用此药。若食少体倦,喜饮热汤,此脾气虚陷,宜[[六君子汤]]加[[升麻|升]]、[[柴胡|柴]],此方切禁。
滋肾丸治阴虚大渴。小便涩痛热起足心。


====[[兰香饮子]]====
大补丸十分。加知母七分。肉桂一分。滴水为丸。食前沸汤下七八十丸。凡热在足心。直冲股内而入腹者谓之阴火。起于涌泉之下。虽热而不发渴。为热在膀胱。此方主之。
治[[消中]]能食而瘦,大渴便秘。


[[#白虎汤《玉函》|白虎汤]]去[[粳米]],加[[人参]]、[[生甘草]]、[[兰香]]<sub>俗名[[香草]]</sub>、[[防风]]、[[升麻]]、[[桔梗]]、[[连翘]]、[[半夏]]、[[白豆蔻]]。
虎潜丸治下体痿弱。


按:[[消中]]为脾胃积热,故[[东垣]]本人参白虎而立兰香饮子,《[[内经]]》所谓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但方中[[防风]]、[[半夏]]、[[豆蔻]]、[[升麻]],未免过于辛燥,曷不去此加入[[麦冬]]、[[五味]]以滋化源,佐白虎以化胃热,[[兰香]]以除陈气,与[[归脾汤]]中用[[木香]]之意不殊,或于[[竹叶石膏汤]]中,加[[知母]]、[[兰香]]尤妥。
大补丸三两加龟版、熟地各三两。知母、牛膝各二两。白芍药、锁阳、虎胫骨、当归身各一两五钱。炮姜半两。醇酒为丸。侵晨淡盐汤下三钱。痿而厥冷。加熟附子半枚。虎体阴性。刚而好动。故欲其潜。使补阴药咸随其性。潜伏不动。得以振刚劲之力。则下体受荫矣。其膝胫乃筋骨结聚。功力最优。若用掌骨各随患之前后左右取用。不必拘于左前为善也。


====[[生津甘露饮]]====
加味虎潜丸治痿濡而厥。
治上焦热渴。


[[兰香饮子]]去[[防风]]、[[半夏]],加[[当归]]、[[麦冬]]、[[山栀]]、[[黄连]]、[[黄柏]]、[[藿香]]、[[木香]]。
虎潜丸去知母加人参、黄 、山药、枸杞各二两。五味子一两。


==[[驻车丸]]<small>《[[备急千金要方|千金]]》</small>==
二妙散治身半以下。湿热疼重而肿。
治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粘,及[[休息痢]]。


[[阿胶]]<sub>三两</sub>,[[黄连]]<sub>炒黑</sub>、[[当归]]<sub>各两半</sub>,[[干姜]]<sub>炮,一两</sub>
大补丸(改用姜汁制数次。净。)加茅山苍术(去皮。切。麻油拌炒。净。)等分为散。姜汁调。每日空心温酒送二钱。本方加肉桂名三妙散。


上四味,捣筛,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金液丹(局方)==
治阴极发躁。厥冷脉伏。爪甲唇青。水肿脉伏。小便不通。阴结畏寒。大便秘。


三车运精气神,分治三焦,以调适阴阳,此因阳热过旺,阴精受伤,故用[[黄连]]以驻鹿车之骤,[[干姜]]以策牛车之疲,[[阿胶]]以挽羊车之陷。[[当归]]以和精气神之散乱也。
明净硫黄五两。研细水飞入炀成罐内。水调赤石脂末封口。盐泥通身固济候干。三足钉钉于地。将罐放钉上。慢火烧养七昼夜。再加顶火。用炭十斤为度。候冷取出研细。每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白汤送下。阴极冷甚者服百丸。


====[[阿胶丸]]====
灵砂丹(局方)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最能镇坠虚火。升降阴阳。和五脏。助真元。
治冷热不调,伤犯三阴,腹痛下脓血。


[[#驻车丸《千金》|驻车丸]]本方胶、连各二两,归、姜各一两,加[[木香]]、[[黄芩]]、[[赤石脂]]<sub>醋煅,水飞</sub>、[[龙骨]]<sub>醋煅,水飞</sub>各一两,[[厚朴]]<sub>姜制</sub>半两,米饮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昼二夜一服,米饮下。
水银(四两。) 硫黄(一两)


====[[归连丸]]====
上二味新铫内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炼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枣汤、米汤、井花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可增至五七丸。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又法。入炀成内。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三足钉钉打火。盏内置水勿令干。候三炷香足为度。
治阴虚下痢五色,及孕妇噤口赤痢。


[[#驻车丸《千金》|驻车丸]]去[[干姜]]。本方用[[阿胶]]二两,归、连各一两,加黄芩、黄柏<sub>炒黑</sub>各半两,[[蕲艾]]两半。上除胶、艾为细末,以醋二升煮艾至一升,去滓入胶烊化为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二气丹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结。或泻或吐。


====[[阿胶梅连丸]]====
硝石 硫黄(等分。)
治阴虚下痢五色,至夜发热。


[[#驻车丸《千金》|驻车丸]]本方用胶、连各三两,[[当归]]一两五钱,[[炮姜]]一两,加[[黄柏]]<sub>炒黑</sub>、[[赤芍药]]、[[赤茯苓]]、[[乌梅肉]]<sub>炒枯</sub>各一两五钱。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右为细末。银石器内炒黄色。再研细。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新汲井花水下。不应更服。


====[[黄连汤]]《[[备急千金要方|千金]]》====
玉真丸治肾厥头痛四肢逆冷。
治[[赤白痢]]。


[[#驻车丸《千金》|驻车丸]]本方用[[阿胶]]三钱,[[黄连]]、[[当归]]各钱半,[[炮姜]]一钱,加[[黄柏]]<sub>炮黑</sub>、[[甘草]]<sub>炙</sub>各一钱,[[酸石榴皮]]钱半。上除阿胶,水煎去滓,纳胶烊化,温分三服。
硝石 硫黄(二味同制如二气丹。) 石膏(生。) 半夏(汤泡七次。等分。)


==[[佐金丸]]==
为末姜汁和神曲丸。食后姜汤下二三十丸。虚寒甚者。加钟乳粉。
治肝经郁热,吐酸绿青黄水。


[[川黄连]]<sub>六两</sub>,[[吴茱萸]]<sub>拣去闭口者,取净一两,同[[黄连]]煎干</sub>。
半硫丸(局方) 治高年冷秘虚秘。及 癖冷气。


为细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白术]][[陈皮]]汤或[[加味逍遥散]]作汤送下。
硫黄(醋 。柳木槌碎。研) 半夏(汤泡。晒干为末。)


====[[抑青丸]]====
上二味等分。用生姜自然汁。调蒸饼糊。杵数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无灰酒或生姜汤任下。妇人。醋汤下。
治肝火胁下急痛。


[[#佐金丸|佐金丸]]二味等分,制法如前,制过拣去[[吴茱萸]],取[[黄连]]焙燥,一味为末,滴水为丸,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沸汤临卧陈酒送下。
养正丹(局方) 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元阳亏损。气短身羸。及中风痰盛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盛自汗唇青。妇人血海久冷。


====[[酒煮黄连丸]]====
水银 黑锡(与水银结成砂子。) 硫黄(研。) 朱砂(水飞。各一两。净)
治心火亢盛,外内俱热,及[[伏暑]]发热呕吐。


[[#佐金丸|佐金丸]]去[[吴茱萸]],用[[黄连]]一味,酒煮焙燥为末,滴水为丸,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沸汤下。
用铁铫熔化黑锡入水银。将柳木槌搅次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下少时。方入硫黄末。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焰以醋洒之。候冷取出研细。煮糯米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盐汤或枣汤、人参汤任下。或丸如芡实。囫囵服一丸。得睡勿惊觉。


====[[香连丸]]<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来复丹(局方)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及伏暑泄泻如水。
治下痢赤白相兼,白多于赤者。


[[#佐金丸|佐金丸]]如前制过,去[[吴茱萸]]加[[木香]]一两,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米汤、[[砂仁]]汤任下。
硝石 硫黄(同硝石为末。银石器内慢火炒。柳木槌搅之。不可猛火以伤药力。) 太阴元精石(水飞。)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各一两) 五灵脂(酒飞。去砂石。澄定晒干。二两。)


====[[戊己丸]]<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为末。古法以醋和丸。米饮下。因醋易霉坏。今改用米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汤下。
治湿热泄痢,腹痛不止。


[[#佐金丸|佐金丸]]加[[白芍]]六两,[[神曲]]糊丸,[[空心]]米汤、[[砂仁]]汤、[[蕲艾]]汤任下。
黑锡丹(局方) 治真元亏惫。阳气不固。阴气逆冲。三焦不和。冷气刺痛。腰背沉重。


==[[大补丸]]==
男子精冷滑泄。妇人白带清冷及阴证阴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吞百丸。即使回阳。大能升降阴阳。坠痰定喘。
治阴火亢极,足胫疼热,不能久立,及妇人火郁发热。


[[厚黄柏]]<sub>盐酒拌,陈米饭上蒸,每蒸必拌,炒黑亮如漆为度</sub>
沉香 附子(炮) 胡芦巴(酒浸。炒) 阳起石( 。飞。) 补骨脂 舶上茴香 肉豆蔻(煨)金铃子(酒蒸。去皮核。) 木香(各一两。) 肉桂(半两。) 黑锡(熔。去渣。) 硫黄(各二两。)


炒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醇酒下。如服之不应,每斤加[[厚肉桂]]一两。
上用黑锡入铁铫内熔化。入硫黄如常法制。结成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细末和匀。自朝至暮。研至黑光色为度。酒曲糊丸。如梧子大。阴干。藏铅罐内。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盐汤或枣汤、姜汤任下。妇人艾汤下。急证可投百丸。


====[[潜行散]]====
三和丹治一切阴寒。诸药不效者。
治湿热足膝肿痛。


[[#大补丸|大补丸]]用姜汁拌炒数次,为末,每服钱半,空心醇酒下。
养正丹十丸。来复丹二十丸。黑锡丹三十丸。盐汤、枣汤、姜汤、人参汤任下。


====[[大补阴丸]]====
----
治[[阴虚火旺]],烦热易饥,足膝疼热。
<references />


[[#大补丸|大补丸]]四两加[[知母]]四两,[[熟地黄]]、[[龟版]]各六两,[[猪脊髓]]和蜜丸,[[梧子]]大,[[空心]]姜盐汤下五十丸。
{{daohang-f|专方(三)|附 张介宾八略总论}}


====[[滋肾丸]]====
治[[阴虚]]大渴,小便涩痛热起足心。


[[#大补丸|大补丸]]十分,加[[知母]]七分,[[肉桂]]一分,滴水为丸,食前沸汤下七八十丸。

凡热在足心,直冲股内而入腹者谓之阴火,起于涌泉之下,虽热而不发渴,为热在膀胱,此方主之。

====[[虎潜丸]]====
治下体痿弱。

[[#大补丸|大补丸]]三两加[[龟版]]、[[熟地]]各三两,[[知母]]、[[牛膝]]各二两,[[白芍药]]、[[锁阳]]、[[虎胫骨]]、[[当归身]]各一两五钱,[[炮姜]]半两,醇酒为丸,清晨淡盐汤下三钱。痿而厥冷,加[[熟附子]]半枚。

虎体阴性,刚而好动,故欲其潜,使补阴药咸随其性,潜伏不动,得以振刚劲之力,则下体受荫矣。其膝胫乃筋骨结聚,功力最优,若用掌骨,各随患之前后左右取用,不必拘于左前为善也。

====[[加味虎潜丸]]====
治痿濡而厥。

[[虎潜丸]]去[[知母]]加[[人参]]、[[黄芪]]、[[山药]]、[[枸杞]]各二两,[[五味子]]一两。

====[[二妙散]]====
治身半以下,湿热疼重而肿。

[[#大补丸|大补丸]]改用姜汁制数次,净,加[[茅山苍术]]去皮,切,麻油拌炒,净,等分为散,姜汁调,每日[[空心]]温酒送二钱。本方加[[肉桂]]名[[三妙散]]。

==[[金液丹]]<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阴极发躁,厥冷脉伏,爪甲唇青,水肿脉伏,小便不通,阴结畏寒,大便秘结。

明净[[硫黄]]五两,研细[[水飞]],入炀成罐内,水调[[赤石脂]]末封口,盐泥通身固济候干。三足钉钉于地,将罐放钉上,慢火烧养七昼夜,再加顶火,用炭十斤为度,候冷取出研细,每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白汤送下。阴极冷甚者服百丸。

====[[灵砂丹]]<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最能镇坠虚火,升降阴阳,和五脏,助真元。

[[水银]]<sub>四两</sub>,[[硫黄]]<sub>一两</sub>

上二味新铫内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煅炼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枣汤、米汤、井花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可增至五七丸。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又法,入炀成罐内,[[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三足钉钉打火,盏内置水勿令干,候三炷香足为度。

====[[二气丹]]====
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结,或泻或吐。

[[硝石]]、[[硫黄]]<sub>等分</sub>

上为细末,银石器内炒黄色,再研细,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新汲井花水下,不应更服。

====[[玉真丸]]====
治[[肾厥]]头痛四肢逆冷。

[[硝石]]、[[硫黄]]<sub>二味同制如[[张氏医通/祖方#二气丹|二气丹]]</sub>、[[石膏]]<sub>生</sub>、[[半夏]]<sub>汤泡七次,等分</sub>

为末,姜汁和[[神曲]]丸,食后姜汤下二三十丸。虚寒甚者,加[[钟乳粉]]。

====[[半硫丸]]<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高年冷秘虚秘,及[[痃癖]]冷气。

[[硫黄]]<sub>[[醋煅]],柳木槌碎,研</sub>、[[半夏]]<sub>汤泡,晒干为末</sub>

上二味等分,用[[生姜]]自然汁,调蒸饼糊,杵数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无灰酒或生姜汤任下,妇人,醋汤下。

====[[养正丹]]<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元阳亏损,气短身羸,及中风痰盛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盛自汗唇青,妇人血海久冷。

[[水银]]、[[黑锡]]<sub>与水银结成砂子</sub>、[[硫黄]]<sub>研</sub>、[[朱砂]]<sub>水飞,各一两,净</sub>。

用铁铫熔化[[黑锡]]入[[水银]],将柳木槌搅,次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下少时,方入[[硫黄]]末,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焰以醋洒之。候冷取出研细,煮糯米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盐汤或枣汤、[[人参]]汤任下。或丸如[[芡实]],囫囵服一丸,得睡勿惊觉。

====[[来复丹]]<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及伏暑泄泻如水。

[[硝石]]、[[硫黄]]<sub>同硝石为末,银石器内慢火炒,柳木槌搅之,不可猛火以伤药力</sub>、[[太阴元精石]]<sub>[[水飞]]</sub>、[[青皮]]<sub>去穣</sub>、[[陈皮]]<sub>去白,各一两</sub>,[[五灵脂]]<sub>酒飞,去砂石,澄定晒干,二两</sub>。

为末,古法以醋和丸,米饮下。因醋易霉坏,今改用米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汤下。

====[[黑锡丹]]<small>《[[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small>====
治真元亏惫,阳气不固,阴气逆冲,三焦不和,冷气刺痛,腰背沉重,男子精冷滑泄,妇人白带清冷及阴证阴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吞百丸,即使回阳,大能升降阴阳,坠痰定喘。

[[沉香]]、[[附子]]<sub>炮</sub>、[[胡芦巴]]<sub>酒浸,炒</sub>、[[阳起石]]<sub>煅,飞</sub>、[[补骨脂]]、[[舶上茴香]]、[[肉豆蔻]]<sub>煨</sub>、[[金铃子]]<sub>酒蒸,去皮核</sub>、[[木香]]<sub>各一两</sub>,[[肉桂]]<sub>半两</sub>,[[黑锡]]<sub>熔,去渣</sub>、[[硫黄]]<sub>各二两</sub>。

上用[[黑锡]]入铁铫内熔化,入[[硫黄]]如常法制,结成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细末和匀,自朝至暮,研至黑光色为度,酒面糊丸,如[[梧子]]大,阴干,藏铅罐内。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盐汤或枣汤、姜汤任下,妇人[[艾]]汤下,急证可投百丸。

====[[三和丹]]====
治一切阴寒,诸药不效者。

[[养正丹]]十丸,[[来复丹]]二十丸,[[黑锡丹]]三十丸,盐汤、枣汤、姜汤、[[人参]]汤任下。

----
<references />
{{daohang-f|专方(三)|附 张介宾八略总论}}
{{张氏医通目录}}
{{张氏医通目录}}
{{易水学派人物}}
{{易水学派人物}}
[[Category:张氏医通]]

[[Category:书籍内容页面]]
[[Category:书籍内容页面]]

2023年10月28日 (六) 15:23的最新版本

首页 张氏医通
◀上一篇 ·张璐 下一篇▶

夫字有字母,方有方祖,自伊尹汤液,一脉相传,与释氏传灯无异,苟能推源于此,自然心手合辙,谅非时师所能测识也。

桂枝汤玉函

治风伤卫气,脉浮缓,发热自汗,营卫不和。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炙,二钱生姜五片大枣四枚,擘

上五味,水煎温服,啜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覆暖取微汗效。不汗,少顷再服。

小建中汤玉函

治风木乘脾,寒热腹痛。

桂枝汤芍药,加胶饴三钱。

黄芪建中汤金匮

治虚劳感寒,发热自汗。

桂枝汤黄芪钱半,胶饴一合。《千金》多人参二钱。

桂枝汤和营表药,倍芍药胶饴,便能创建中气,以芍药之酸,敛护营血,胶饴之甘,培养中土,更加黄芪以实卫气,营卫脏腑俱和,而受益多矣。《千金》于小建中方加入当归,名曰内补建中,其调和中外之力可知。

阳旦汤千金

治冬温脉浮发热,项强头痛。

桂枝汤黄芩钱半。

阴旦汤千金

治冬温内寒外热,肢节疼痛,中挟寒食。

桂枝汤黄芩钱半,干姜五分。

阴霾四塞,非平旦之气,无以开启阳和。桂枝汤原名阳旦,开启阳邪之药也,《千金》于中加入黄芩之苦寒性轻,以治冬温在表之邪热,仍以阳旦称之。若兼挟寒食,再加干姜之辛温散结,以治中土之停滞,遂因之曰阴旦,与经络之阴阳,风马牛不相涉也。

独活汤千金

治风懿奄忽不知人,咽中闭塞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亸曳。

桂枝汤桂枝桂心,去大枣独活栝蒌根生葛发其汗;不得汗,去独活栝蒌根生姜,加防己防风麻黄,喑哑不语,并皆治之。

当归四逆汤玉函

治阳邪入犯厥阴,四肢厥逆。

桂枝汤生姜,加当归三钱,细辛通草各一钱。

邪犯厥阴之界,有入无出,虽有热邪,势必从阴而后厥逆,故厥阴篇中,有厥深热深之例,以振发传经之变端。病邪至此,最为紧迫,医者苟无成识于胸中,临病将何措指?南阳先师乃毫不以厥逆为意,仍取太阳例中桂枝汤方,加入当归协济芍药,以护厥阴之营;细辛引领桂枝,以为厥阴向导;通草通利膀胱,以疏厥阴出路,与桂枝平分力量,为分解之捷径。虽厥阴与太阳两经接壤,邪既入阴,断无复传阳经之理,先辈六经例有不罢再传之说,大可喷饭。而桂枝方中,独去生姜者,恐辛辣性暴,不待气味入阴,便从太阳开发,转虚其卫,再有何力以振驱邪之任欤?由是广推大小青龙,大小柴胡,和解营卫两歧、表里交界之邪,必用姜、枣为一定之法,若麻黄汤则专主寒伤营证,便与生姜无预,逮至三阴等治,从无一方泛用生姜者。生姜为手头常用之物,尚尔若此之慎,况有不察厥深热深之旨,一见四肢厥冷,漫投姜、附、四逆,于此能无戚戚乎。

内补当归建中汤玉函

治产后血虚,虚羸不足,腹中刺痛,少腹中急,或感寒发热。

桂枝汤桂枝肉桂,加当归二钱,胶饴六钱。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钱,阿胶二钱,产后一月服四五剂,令人强壮。

桂枝龙骨牡蛎汤玉函

治虚劳梦泄,恶寒发热。

桂枝汤龙骨(煅)、牡蛎(熬)各钱半。

桂枝大黄汤玉函

治太阴中风误下,引邪入内,腹满痛。

桂枝汤大黄一钱。

桂枝汤表药也,以其误下,引邪内贼而腹满痛,浑是表邪在内不解之故,故仍用桂枝汤,略加大黄,因势利导,病既变,则药亦不得不随之而变也。

桂枝葛根汤玉函

治太阳经柔痉,自汗脉浮。

桂枝汤葛根二钱。

栝蒌桂枝汤金匮

治痉太阳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

桂枝汤栝蒌根二钱。

桂枝加附子汤玉函

治亡阳漏风,肢体屈伸不和。

桂枝汤熟附子一钱。

桂枝加黄芪汤金匮

黄汗发热胫冷,腰以上汗出,下无汗。

桂枝汤黄芪二钱。

芪芍桂酒汤金匮

治汗如柏汁,肢体肿,发热汗出而渴。

桂枝汤甘草、姜、枣。加黄芪五钱,苦酒和水煎。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

血痹,身体不仁,如风状。

桂枝汤甘草,加黄芪等分。

千金桂枝桂心。加人参黄芪汤

茯苓甘草汤玉函

治风邪入犯膀胱气分,小便不利。

桂枝汤芍药大枣,加茯苓二钱。

苓桂术甘汤玉函

治心下有支饮,胸腹支满,目眩。

桂枝汤芍药、姜、枣。加茯苓二钱,白术一钱。

此仅用桂枝汤之半,以流动中外之支满,兼四君子之半,以营运在里之痰气也。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金匮

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桂枝汤芍药皂荚一枚去皮核,酥炙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金匮

治气分,心下如盘。

桂枝汤芍药,加麻黄附子各一钱,细辛半钱。

病在气分,非麻桂不能分解;病气盘错,非辛、附不能破结。去芍药者,恶其酸收也。

小青龙汤玉函

溢饮喘咳,自利发热,当发其汗。

桂枝汤去姜、枣。加麻黄三钱,半夏二钱,炮姜细辛五味子各半钱。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

治喘咳上气烦躁,心下有水气。

小青龙汤石膏鸡子大一枚

桂枝麻黄各半汤玉函

治太阳证脉微恶寒。

桂枝汤麻黄杏仁

桂枝二越婢一汤玉函

治营卫俱伤,风多寒少而烦满。

桂枝汤本方各二钱,加麻黄二钱,石膏三钱。

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

治肢节痛,脚肿如脱。

桂枝汤大枣,加麻黄二钱,白术半两,知母防风各四钱,熟附子二钱。

炙甘草汤玉函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及肺痿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虚劳不足。汗出而闷。

桂枝汤芍药甘草,加人参二钱,生地三钱,麦门冬二钱,麻子仁一钱,阿胶二钱。

浑是清润调补药中,但用桂枝一味以流动经脉之滞,麻仁一味以滋润肠胃之结,而脉虚结代,心虚动悸,一切虚劳不足,得以荣养,则脉虚自复,心悸自宁矣。

芍药甘草汤玉函

治营血受伤,热不止。

桂枝汤桂枝、姜、枣。

芍药甘草附子汤

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及疮家发汗成

桂枝汤桂枝、姜、枣。加附子一钱

黄芩汤玉函

一名黄芩芍药汤

治伏气发温,太阳少阳合病自利。

桂枝汤桂枝生姜,加黄芩三钱。

黄芩加半夏汤玉函

金匮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治伏气发温,内挟痰饮痞满咳逆。

桂枝汤桂枝,加黄芩三钱,半夏二钱。

黄芩汤本治春夏温热,热自内发,故于桂枝汤中,除去桂枝生姜之辛温,易以黄芩之苦燥,转温散为凉解,大匠运斤妙用,不可思议!后世借以治下利身热,亦不出此。其黄芩加半夏汤,治自利而呕,与夏秋下利白沫,若合符节,异病同治,总不出南阳之绳墨也。

麻黄汤玉函

治寒伤营气,脉浮发热,无汗而喘,骨节痛。

麻黄去节,三钱桂枝三钱甘草炙,一钱杏仁二十枚,泡,去皮尖,碎

上四味,水煎温服,暖覆取微汗,不须啜粥,以寒邪入伤营气,营气起于中焦,恐谷气反助邪热也。

麻黄加术汤金匮

治湿家身体烦疼,日晡发热。

麻黄汤白术四钱。

湿家身疼烦热,浑是躯壳受伤,即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从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古今录验橘皮汤金匮

治寒邪伤肺,咳嗽吐血。

麻黄汤肉桂,加橘皮当归紫菀黄芩

麻杏甘石汤玉函

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汤桂枝,加石膏半两。

麻黄汤去桂,而兼越婢之意,专祛上焦湿热痰气,与苓桂术甘汤互发,彼藉苓、术,专祛心下之支饮,此藉石膏,专祛膈上之湿热也。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玉函

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麻黄汤桂枝,加薏苡半两。

杏子汤

治风水虚胀脉浮,发其汗即已。

麻黄汤桂枝

易简》杏子汤,用小青龙人参杏子仁

甘草麻黄汤金匮

亦治里水

麻黄汤桂枝杏仁,方用甘草二钱,麻黄四钱。

葛根汤玉函

治太阳阳明合病自利,或发热无汗,喘满不食。

麻黄汤杏仁,增桂枝一钱,加葛根四钱,芍药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此即麻黄桂枝二汤合用,于中但去杏仁,增葛根,为阳明经证之专药,以其能辅麻黄,大开肌肉也。去杏仁者,既开肌肉于外,不当复泄肺气于内也。圣人立法,一方一味,各有斟酌,非刻意研求,焉能测识其微而为苍生司命哉。

三拗汤局方

治风寒伤肺而咳,误行敛肺,而壅嗽喘急。

麻黄汤桂枝,用麻黄不去节、甘草生、杏仁连皮尖等分。更加桔梗、荆芥,名加味三拗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玉函

治少阴病,脉沉发热,及水肿喘咳。

麻黄汤桂枝杏仁甘草,加附子一钱,细辛半钱。

附子散千金

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㖞僻。

麻黄附子细辛汤干姜桂心人参防风芎䓖羚羊角,为散水煎,加竹沥,日服一剂,效。

仓公当归汤

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成痉。

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防风独活,水酒和煎。口不开者,格口内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麻黄附子甘草汤玉函

金匮》名麻黄附子汤

治少阴病脉沉发热,二三日无里证,及水肿脉沉。

麻黄汤枝、杏仁,加附子一钱。

大枣汤千金

治历节疼痛。

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黄芪。日三服汗之。

发表重剂,莫如麻黄,温经峻药,首推附子,表里补泻,功用天渊。仲景于少阴病脉沉发热,二味合用,单刀直破坚垒,而建补天浴日之功。在一二日间,势难叵测,则用细辛以助其锐;二三日无里证,则用甘草以缓其治,各有权度。《金匮》于水肿治例,亦用二汤,喘嗽则兼细辛以开肺气之壅,脉沉则兼甘草以缓肾气之逆,与初起防变,二三日无里证互发,而仓公乃于麻附细辛方中,加当归以疗贼风口噤发痉,《千金》复以麻附甘草汤内加黄芪、姜、枣以治历节疼痛,总赖麻黄附子,彻外彻内,迅扫其邪,杲日当阳,何有阴霾之患乎?

麻黄升麻汤玉函

治冬温误行汗下,下部脉不至,咽候不利,唾脓血。

麻黄汤杏仁。用麻黄二钱,桂枝甘草各八分,加升麻当归各一钱,知母黄芩葳蕤各二钱,天门冬芍药干姜白术茯苓石膏各八分。

此方专主阳热陷于厥阴,经脉为邪气所遏,故下部脉不至,而证见咽喉不利,唾脓血也。邪遏经脉,非兼麻黄桂枝之制,不能开发肌表以泄外热;非取白虎越婢之法,不能清润肺胃以化里热。更以芍药甘草人参黄芩汤寒因寒用,谓之应敌;甘草干姜合肾着汤热因热用,谓之向导。以病气庞杂,不得不以逆顺兼治也。

华盖散局方

治肺受风寒,咳嗽声重,烦满昏眩,脉浮数。

麻黄汤去桂枝,方用麻黄、杏仁各一钱,甘草五分,加苏子、赤茯苓、橘红、桑根皮各一钱,生姜二片,红枣一枚。

九宝汤

治经年久嗽不愈,脉浮起于外感者。

麻黄汤紫苏薄荷橘红桑白皮大腹皮等分,生姜三片,乌梅肉半个。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玉函

治湿热发黄。

麻黄汤桂枝麻黄一钱,加连轺(即连翘)二钱,赤小豆一合,生梓白皮一两,生姜三片,大枣四枚,水煎,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越婢汤金匮

治风水恶寒,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麻黄汤桂枝杏仁麻黄,加石膏八钱,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温分三服。

越婢者,发越湿土之邪气也。水湿之气,因风流播中外,两相激搏,势难分解,不得不藉麻黄祛之从表而越,石膏清之从里而化,《内经开鬼门法也。本方加术以助腠理开汗大泄,于加术方中更加附子,以治脚痹恶风,开中寓阖,信手合辙。其大青龙、小续命、麻杏甘石汤,或加桂枝以和营,或加参、归以鼓气,或加杏仁以泄满,总以此方为枢局也。或问表无大热,何得轻用麻黄?内无烦渴。何得轻用石膏?盖恶寒身肿自汗,浑是湿气郁着,非风以播之,不能解散,麻黄在寒伤营剂中,则为正治;在开痹湿门中,则为导引。石膏白虎汤中,则为正治;在越婢、青龙、续命方中,则为导引。不可以此碍彼也。

越婢加术汤金匮

治内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越婢汤白术四钱。

越婢加术附汤金匮

脚痹恶风。

越婢汤白术四钱,附子一钱。

越婢加半夏汤金匮

肺胀咳而上气。

越婢汤半夏半两。

大青龙汤玉函

治营卫俱伤,脉浮紧,汗不得出而烦躁。

越婢杏仁十四枚去皮尖,桂枝二钱。

文蛤汤金匮

治吐后渴饮不止,脉紧头痛。

越婢汤麻黄减半,加文蛤半两,杏仁十五枚。

续命汤

金匮》名《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麻黄桂枝千金》、《局方》俱作桂心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炙,各三钱芎䓖一钱杏仁三十枚《千金》作白水

上九味,水煎,温服。当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千金》续命汤无人参,有防风黄芩芍药续命风引汤,多防己防风独活附子,治中风癫眩不知人,狂言舌肿出。《千金依源续命汤,多白术茯苓大枣为十二味。

小续命汤千金

中风外显六经形证。

续命汤石膏,加芍药防风黄芩各一钱四分,防己一钱,熟附子七分,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崔氏》、《外台》,不用防己大枣。无汗恶寒,倍麻黄杏仁;有汗恶风,倍桂枝芍药;无汗身热不恶寒,去附子甘草石膏知母;有汗身热不恶风,倍桂枝黄芩葛根;无汗身凉脉沉细,倍附子干姜;有汗无热畏寒脉沉,倍桂枝附子甘草;肢节挛痛,麻木不仁,脉缓,加羌活连翘。上易老加减法。

张景岳曰:按历代相传,治中风之方,皆以续命等汤为主,考其所自,则始于《金匮要略》。附方中有《古今录验续命汤,然此必宋时校正之所增,而非仲景本方也。此自隋唐以来,则孙氏《千金方》,乃有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排风等汤,故后世宗之,无不以此为中风主治矣。夫续命汤以麻黄为君,而与姜、桂并用,本发散外邪之方,至小续命、大续命、西州续命等汤,则复加黄芩以兼桂、附,虽曰相制,而水火冰炭,道本不同,即有神妙,终非余之心服者,其他无论,独怪乎河间东垣丹溪三子者,既于中风门,皆言此病非风矣,何于本门并首列小续命汤,而附以加减之法,又何前后之言不相应耶!

大续命汤千金

治中风肥盛,多痰多渴,肢体不遂。

续命汤人参,加黄芩荆沥一作竹沥

西州续命汤千金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识人,拘急不能转侧。

大续命汤荆沥

八风续命汤千金

治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拘急。

续命汤麻黄芎䓖独活黄芩,水煎,温服覆汗,不得汗,倍麻黄

排风汤千金

治中风肢体烦疼,皮肤不仁。

续命汤人参石膏干姜,加防风芍药白术茯苓独活白鲜皮生姜

升麻汤

一名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经邪发热,及痘疹初起。

升麻一钱葛根白芍各钱半甘草炙,八分

上四味,水煎,温服。

升、葛为阳明经之向导,阳明专主肌肉,恐开泄太过,即以白芍敛护营血甘草调和中气,所以解利本经邪热及时行痘疹,皆为专药,然在起胀后禁用。

秦艽升麻汤

治中风口目歪斜。

升麻汤秦艽人参桂枝白芷防风葱白

升阳散火汤

治胃虚过食寒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中,畏寒发热,火郁则发之也。

升麻汤羌活独活人参柴胡防风,用生甘草

火郁汤

治火郁不舒,凛凛恶寒不止。

升麻汤生甘草柴胡防风葱白

按:此即升阳散火汤羌活独活人参,加葱白。《内经》所谓恶寒非寒,火郁则发之也。

冲和顺气汤

治内伤脾气,恶寒发热,食少便溏。

升麻汤人参羌活防风苍术白术

升阳补气汤

治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时发热,早饭后烦闷,须要眠睡,五心烦热。

升麻汤葛根,加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厚朴泽泻

和解汤

治痘三日前后,起发迟。

升麻汤人参川芎羌活防风

连翘升麻汤

治痘发太多,凉内解毒。

升麻汤连翘桔梗牛蒡木通薄荷灯心竹叶

小柴胡汤玉函

千金》名黄龙汤

治少阳受邪,往来寒热,脉弦,胁痛而呕。

柴胡三钱黄芩人参甘草炙,各一钱半夏二钱生姜五片大枣四枚

水煎,去滓,温服。

治伤寒有五法,曰汗,曰吐,曰下,曰温,曰和,皆一定之法。而少阳例中小柴胡汤,专一和解表里。少阳为阴阳交界,邪传至此,已渐向里,故用柴胡升发其邪,使从外解,即以人参挡截于中,不令内犯,更以半夏黄芩清解在里之热痰,生姜大枣并祛在表之邪气,又须甘草协辅参、柴,共襄匡正辟邪之功,真不易之法,无容拟议者也。其方后加减,乃法中之法,定而不移。至于邪气犯本,胆腑受病,而加龙骨牡蛎;丸药误下,而加芒硝;屡下不解,引邪入里,心下急,郁郁微烦,而用大柴胡,为法外之法,变通无定,不可思议者也。独怪世医用小柴胡,一概除去人参,且必加耗气之品,此非法之法,习俗相承,匿于横议者也。何怪乎道艺日卑,风斯日下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玉函

治少阳经邪,误下犯本,胸满惊烦。

小柴胡汤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

柴胡加芒硝汤玉函

治少阳过经不解。

小柴胡汤芒硝三钱。

大柴胡汤玉函

治寒热便秘。

小柴胡汤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各一钱,大黄二钱。

四逆散玉函

治热邪传入少阴厥逆。

小柴胡汤人参半夏黄芩,加枳实芍药,等分为散。

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凡病各有真假,真者易见,假者难辨,差之毫厘,迥乎冰炭。试以伤寒之厥逆辨之,其始病便见者为直中寒厥,五六日热除而见者为传经热厥,寒厥真而热厥假也。热厥之治,惟四逆散得之,细推其邪,从阳入阴必由少阳而达,亦无不由太阴竟入少阴之理,故首推柴胡为来路之引经,亦藉以为去路之向导。用枳实者,扫除中道,以修整正气复回之路也。夫阴为阳扰,阳被阴埋,舍和别无良法,故又需药以和其营,甘草以和其胃,胃气和而真阳敷布,假证愈而厥逆自除。但方后加减纷庞,寒热互用,非随证而推逆顺之机,难以语此。如悸,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苓;泄利下重,加薤白;皆阴为阳扰,随其攸利而开泄之。咳利,加五味干姜;腹痛,加附子,是阳被阴埋。急须焕发以克复之。与厥阴例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同法,须知真证正治,假证间取,总不出此方之模范也。至若二经热邪亢极而厥,自有大承气下夺之法,又非四逆散、当归四逆之和法可例治也。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金匮

治疟多渴。

小柴胡汤半夏,加栝蒌根

柴胡桂枝干姜汤玉函

金匮》名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

小柴胡汤人参半夏,加桂枝干姜栝蒌根牡蛎

柴胡桂枝汤玉函

治太阳少阳并病合病,寒热及疟。

小柴胡汤桂枝芍药

小柴胡汤桂枝汤

柴胡四物汤

治妇人经行感冒,热入血室。

小柴胡汤四物汤

柴胡枳桔汤

一名枳桔柴胡汤

治少阳寒热痞满。

小柴胡汤枳壳桔梗

增损柴胡汤

治少阳血虚,寒热不止。

小柴胡汤黄芩,加川芎芍药陈皮

柴胡清肝散

治怒火憎寒发热,肝胆风热疮疡。

小柴胡汤半夏,加山栀川芎连翘桔梗

人参败毒散局方

治时疫初起发热,及感冒发散后热不止。

小柴胡汤半夏黄芩大枣,加茯苓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桔梗

问时疫初起,用人参败毒,得毋助邪为虐之患乎?又何以治非时寒疫,汗后热不止?详此二者,一为全盛之毒,一为未尽之邪,胡一方可混治耶?盖时疫之发,或值岁气并临,或当水土疏豁,种种不侔,然必入伤中土,土主百骸,无分经络,毒气流行,随虚辄陷,最难叵测。亟乘邪气未陷时,尽力峻攻,庶克有济。其立方之妙,全在人参一味,力致开阖,始则鼓舞羌、独、柴、前各走其经,而与热毒分解之门,继而调御津精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与桂枝汤芍药护营之意不殊,如桂枝人参汤小柴胡汤参苏饮,未尝不用人参以协济表药成功也。但其所主,惟天行大头,乃为合辙。加荆、防、牛蒡薄荷,名荆防败毒,为捻颈瘟、咽喉肿痛之专药。即上二证,在热毒既陷以后,及北方黑骨温等,总与此方无预也。至若伤寒传变之邪,伏气郁发之证,泾渭攸分,略无交涉,而先哲尝借以治寒疫汗后余热往往获效者,以非时之邪混厕经中,屡行疏表不应,邪伏幽隐不出,非藉人参之大力不能载之外泄也。逮至疫痢昏热口噤,亦宜此方加陈仓米引领入胃,则毒随药化,得非人参辅佐之力欤?独怪近世医流,偏谓人参助长邪气,除去不用,专行群队攻发,鼓激壮火飞腾,不至竭绝真阴不已,兹缘同学质问,因祖述以政。

荆防败毒散

治大头虾蟆瘟证。

人参败毒散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

仓廪汤

治疫痢发热。

人参败毒散陈仓米一撮。

清脾饮

治食疟脉实,溺赤便秘。

小柴胡汤人参,加白术、青皮、厚朴、草果。

按:清脾饮,清理脾家痰气宿滞,及蕴积少阳经中风热之邪,乃于小柴胡中除去人参,益入青皮白术厚朴草果一派克削之味,在藜藿之人,固为相宜,若膏粱豢养柔脆者,即有留滞,亦难胜此,用者审之。

星香汤

中风痰涎潮塞,不省人事,服热不得者。

南星三钱木香半钱生姜十片

水煎,服无时。

省风汤局方

卒中口噤不能言,口眼㖞斜,筋脉抽掣,风痰壅盛。

星香汤木香,用陈胆星一钱五分,加防风一钱,生半夏黄芩生甘草各七分半。

大省风汤局方

卒中痰逆呕泄,脉沉厥冷。

星香汤木香,用陈胆星二钱,加防风独活生附子各一钱,全蝎生甘草各五分。

按:此即省风汤半夏黄芩,加独活附子全蝎,二汤虽分寒热主治,并用生姜十片以开发风痰,不可减也。

三生饮局方

治中风卒倒,口眼㖞斜,半身不遂,寒闭不省人事,痰气上壅。

星香汤本方用生南星一两,木香三钱半,加生川乌生附子各五钱。捣罗为散。每服五钱。同生姜十片煎服。气虚卒倒,另加人参两许驾驭之。

三生饮,中风门中破的之方,虽本星香,而实得大省风之妙用,与续命汤相为犄角,夺门革鼎,各有专功,贵在先声夺气,无容庸师拟议。

术附汤

治寒湿体痛,自汗身寒。

白术一两附子半两

上二味,水煎,去滓,放凉分三服。

参附汤

治脾肾阳虚,厥逆自汗。

术附汤人参一两。

芪附汤

治元阳衰弱,虚风自汗。

术附汤黄芪一两蜜酒炒

三因》治自汗,用芪附、术附、参附三方,皆用附子五钱,余俱一两,分三服服之。其卫外之阳不固,则用芪附;脾中之阳不固,则用术附;肾脏之阳不固,则用参附;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此三方。而芪附可以治虚风,术附可以治寒湿,参附可以壮元神,三方亦相因为用。只用二物,不杂他味,取力锐以擅专功也。其外麻附、桂附、姜附、椒附、星附及大黄附子等,法度森森。分治九垓,各具转日回天之妙用,岂寻常可拟议乎?

桂枝附子汤玉函

治风湿身重烦疼,不能转侧。

术附汤,本方用附子一枚,加桂枝一两二钱,甘草六钱,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玉函

即《近效白术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术附汤本方用一两二钱,六钱,加甘草六钱,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分温三服。

甘草附子汤玉函

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

术附汤本方用各六钱,加桂枝一两二钱,甘草六钱,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白术附子、甘草附子三方,皆本术附汤方而立。一加桂枝甘草,以治身重烦疼。不能转侧,其病全在躯壳,无关于里,故于本方除去白术,使桂、附专行躯壳,而振驱风遂湿之功,用甘草以缓桂、附之性,不使其汗大泄,汗大泄则风去而湿不去也,风在疾祛,湿在缓攻,故用生姜之辛以散之,大枣之甘以缓之,则营卫之开阖有权,风湿无复入之虞矣。一加甘草,以治骨节烦疼掣痛等证,浑是湿流关节之患,故于本方但加甘草,以缓术、附之性,以司开阖之机。风之见证本轻,故无藉于桂枝也。一加桂枝甘草,以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以病气骎骎内犯,故于本方加桂枝附子以杜内贼之风湿,加甘草白术以和二便之偏渗,故大便虽坚,法无下夺之理。

附子汤玉函

治少阴病始得之,背恶寒,脉沉身体骨节痛。

术附汤茯苓白芍各一两,人参六钱。

真武汤玉函

千金》名玄武汤

治少阴下利腹痛,或咳呕,小便不利。

术附汤本方白术六钱,附子一枚炮,加茯苓芍药生姜各一两。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去芍药干姜;呕者,去附子生姜

附子汤真武汤二方,止差一味,一治少阴病始得之,便背恶寒,口中和,知其人真阳素亏,故用人参以助附子之雄,茯苓以行白术之滞,又恐生附性悍,伤犯真阴,故用芍药以护持营血,营血得安,而真阴受荫矣;一以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自利,四肢沉重,或咳或呕,其人内外皆是水气,故用生姜茯苓、术、附以利水为务,水去则真阳自复。当知此证皆由水气郁遏其阳,阳气原不大虚,所以方中术、附,仅用附子汤之半,又恐辛燥,有伤其阴,因以芍药保其营血,与附子汤之立法不殊,即过汗伤经,振振欲擗地者,亦不出是方也。

附子散

阴痉

术附汤本方二味各用一两,加桂心川芎独活各半两,为散,每服三四钱,姜枣汤煎服。

四逆汤玉函

治阴寒脉沉,四肢厥冷,呕吐泄泻。

附子生用,一枚干姜五钱甘草六钱

上三味,水煎,分温再服,强人可服大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四逆加人参汤玉函

治恶寒脉微而利。

四逆汤人参三钱至一两。

茯苓四逆汤玉函

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

四逆汤人参三钱至一两,茯苓六钱。

通脉四逆汤玉函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

四逆汤倍用干姜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玉函

治吐已下断,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干姜猪胆汁

白通汤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

四逆汤去甘草,木方各三钱,加葱白四茎。

白通加猪胆汁汤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干呕而烦。

四逆汤甘草,木方各用三钱,加葱白四茎,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干姜附子汤玉函

一名姜附汤

少阴病昼日烦躁。

四逆汤甘草

四逆汤之辛热恢复其阳,即用甘草以缓其性,使之徐行以达四末,专为始病便见厥逆,脉沉不发热者而设,即太阴自利腹痛,厥阴下利拘急,总不出此。以厥阴之邪,无不由少阴而入也,非但三阴俱可取用,并太阳之头痛,发热脉沉,亦须用此。先救其里,然后解表,方为合辙。而少阴病昼日烦躁,用干姜附子汤,即四逆汤中除去甘草,专用二味以迅扫阴霾,与白通立法无异。以意逆之,四逆一方,太阳尚所攸赖,白通二例,与厥阴独无干预耶?虽厥阴经中,但有通脉,而无白通,详二方止互更一味,通脉有甘草而无葱白,白通有葱白而无甘草。一取甘缓以徐复欲绝之脉,一去甘草以急追将脱之阳,皆用猪胆以除假热。白通专用葱白以通真阳,又恐葱白性升引领上僭,故以人尿折而下之。其通脉本方,虽无葱白,方后便有面赤加葱之例,葱白既可加用,人尿独不可加用乎?况厥阴内藏风木,得无面赤戴阳,可用葱白之治乎?上法皆末流之挽。无问直中沉寒,传经坏病,病气至此转逆,元气至此殆尽,非始病便见脉沉发热之比。纵两感热剧,尚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尽力可救,与前太阳例中先后救里解表之法,互相挥发。辨治之微,惟在头之痛与不痛为确据也,精义至此,尽情剖露,后世略不加察,妄立两感之方,总未达长沙万一耳。

回阳返本汤

治阳虚躁渴,面赤戴阳,欲坐卧泥水中,脉来无力欲绝者。

四逆汤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腊茶陈皮。面赤者,下虚也,加七茎,黄连少许,用泥浆水澄清煎服,入白蜜五匙,冷服取汗。

此以白通合生脉,治阴极似阳,最为神妙,加用腊茶、浆水等味当矣,但陈皮一味,似属不必,当知人参既合,其势欻张,奚藉陈皮发扬之力哉。

羌活附子散

治胃冷呃逆。

四逆汤甘草,本方用附子半两,干姜二钱,加羌活茴香各半两,木香一钱,为散,每服二钱,入一字,水煎微温服。

木香散

治虚寒滑泄不止。

四逆汤本方用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两,加丁香木香肉豆蔻广藿香诃子肉赤石脂各一两,为散,每服三钱,陈米汤下。《世本》无炮姜,多当归

冷香饮子

中暑内挟生冷冻饮料食,腹痛泻利。

四逆汤干姜,本方甘草附子各一钱,加草果仁橘红各一钱,生姜五片,浸冷服之。

浆水散

中暑泄泻,多汗脉弱。

四逆汤本方三味各用五钱,加肉桂五钱,良姜半夏各二钱五分二味俱醋炒浆水煎,去滓冷服。

按:浆水乃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今人点牛乳作饼用之,或用真粉作,内绿豆者尤佳。

茵陈四逆汤

阴黄脉沉细,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四逆汤本方用炮姜一钱五分,附子甘草各一钱,加茵陈蒿一钱五分。

茵陈附子干姜汤

阴黄脉沉细。

四逆汤甘草,用熟附三钱,炮姜二钱,加白术二钱,豆蔻枳实半夏茯苓泽泻橘红各八分,茵陈蒿一钱,生姜五片。

理中汤玉函

金匮》名人参汤

治胸痹心胸痞气,霍乱吐泻不渴,一切脾胃虚寒,呕吐清水,饮食不入,完谷不化。

干姜炮,半钱至一钱人参一钱至三钱白术炒焦,一钱至二钱甘草炙,半钱至一钱

上四味,水煎去滓,温服。

肠胃虚脱,完谷不化者,炼白蜜丸弹子大,沸汤研,和滓,日三夜二服,名理中丸

附子理中汤

治下焦虚寒,火不生土,泄泻呕逆。

理中汤熟附子

按:方中用参三钱,仅可用附一钱;若峻用温补,用参一两,方可加附三钱;如寻常小剂,用参一钱,止可用附三分。设不审此,而附过于参,下咽之后,壮火食气,反招竭泽之殃,制剂不可不讲。

桂枝人参汤玉函

治挟热利不止,心下痞硬。

理中汤桂枝

枳实理中汤

治胃虚挟食,及结胸本虚,不能受攻者。

理中汤枳实茯苓。《千金》加半夏厚朴附子。治胸中闷。亦可用陈米饮或蒸饼丸服。

治中汤

治冷食结滞。

理中汤青皮陈皮

连理汤

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

理中汤黄连茯苓

理苓汤

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理中汤五苓散

干姜人参半夏丸金匮

治妊娠胃寒,呕吐不止。

理中汤白术甘草,本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加半夏二两,姜汁糊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甘草干姜汤玉函

治胃中阳虚,咽干烦躁吐逆。

理中汤人参白术

三物大建中汤金匮

治胸中大寒,呕吐不能食,及少腹冷积作痛。

理中汤白术甘草,本方干姜用四钱,人参用三钱,加蜀椒半合去闭口者,炒去汗

水煎,去滓,纳胶饴半杯,微火再煎温服,如炊顷,少饮稀粥一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甘姜苓术汤金匮

一作肾着汤

治腰以下重着而痛。

理中汤人参茯苓

肾着者,肾受湿着而重痛,故以燥湿为务,非肾虚腰痛可浑用也。

渗湿汤局方

治湿滞经络。腰下重着而痛。

理中汤人参,加苍术茯苓橘红丁香

大顺散局方

治暑热引饮过多,霍乱吐泻。

理中汤人参白术,本方甘草干姜各半两,加肉桂杏仁去皮尖各三钱。先将甘草同白砂炒,次入干姜,却下杏仁,炒过筛去砂,合桂为散,每服三钱,沸汤调服。

乌梅丸玉函

治蛔厥。

理中汤白术甘草,加乌梅黄连黄柏附子蜀椒桂枝细辛当归。以苦酒乌梅一宿,蒸之五升米下,饭熟去核捣成泥,与蜜杵丸,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千金》治久痢诸药不瘥,本方去细辛附子人参黄柏桂枝桂心

半夏泻心汤玉函

治心下痞满不痛。

半夏五钱,泡干姜甘草人参黄芩各三钱黄连一钱大枣四枚,擘

上七味,水煎,温分三服。

生姜泻心汤玉函

治心下痞硬,下利腹鸣。

半夏泻心汤干姜二钱,加生姜四两。

甘草泻心汤玉函

治胃虚痞满,误下利不止。

半夏泻心汤人参,加用甘草一钱。

黄连汤玉函

治胃中寒热不和,心下痞满。

半夏泻心汤黄芩,减人参一钱,加桂枝三钱。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玉函

治胃虚客热痞满。

半夏泻心汤半夏甘草大枣,加川黄连二钱。

七气汤局方

治七情郁结于中,心腹绞痛,服宽膈破气药转剧者,投此即效。

人参钱半至三钱甘草炙,一钱肉桂一钱至钱半半夏一钱至钱半生姜七片

上五味,水煎,空心腹。

千金》加吴茱萸奔气汤

七气汤深师

七气为患,气寒而热,呕泻痞满。

七气汤干姜吴茱萸枳实橘皮桔梗芍药干地黄黄芩

七气汤三因

七气致病,呕逆痞闷,腹胁胀痛。

七气汤厚朴白芍茯苓橘皮苏叶大枣

七气汤指迷

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痛。

七气汤去人参易官桂,加香附青皮陈皮桔梗蓬术藿香益智仁大枣

大七气汤

治积滞癥瘕结聚,随气上下,心腹疬痛,小腹胀满,二便不利。

指迷七气汤半夏,加山棱

橘皮干姜汤

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而哕。

七气汤半夏干姜橘皮通草

苏子降气汤局方

千金》本名紫苏子汤

治脚弱上气,凡痰涎壅盛,肺满咳嗽,服之气降即安。

七气汤人参,加苏子三钱,橘红一钱,当归前胡厚朴各五分,大枣一枚。

温肺汤

治肺胃虚寒,咳嗽呕逆,大便不实。

七气汤橘红干姜木香钟乳

局方》去人参木香钟乳,加细辛杏仁芍药五味子

半夏温肺汤

治寒痰咳嗽,心下汪洋,胃气虚寒者。

七气汤橘红赤茯苓细辛桔梗旋覆花白芍

参苏温肺汤

治肺受寒而喘嗽。

七气汤橘红木香桑白皮紫苏茯苓白术五味子。冬月,更加不去节麻黄三分。

崔氏八味丸金匮

作汤,名生料八味丸

治肾脏真阳不足,火不归原

熟地黄八两山茱萸肉干山药微焙,各四两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泽泻去毛,各三两附子童便浸煮,去皮脐,切肉桂去粗皮,勿见火,各一两

上八味,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临卧时温酒下,以美膳压之。

肾气丸金匮

八味丸肉桂桂枝

钱氏六味丸

一名六味地黄丸;作汤,名生料六味丸。治肾水真阴不足。

八味丸去桂、附。方中熟地黄缩砂蜜八钱制。

按:《金匮》八味肾气地黄本无缩砂之制,以中有附子之雄,肉桂之窜也。钱氏裁去二味,治小儿解颅等证,虽曰素禀肾虚,而纯阳未动,地黄不制可也。后世借治真阴不足,乃用缩砂地黄,不特无减食作泻之虞,服后连嗳数声,气转食运,脾肾安和,其阳生阴长之妙,世都莫知,兹特表而出之。

加减六味丸

治阴虚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劳晡热消瘦等证。

六味丸山茱萸,加葳蕤四两,亦可作膏。

河车六味丸

治禀质素虚,将欲成劳。

六味丸本方用紫河车熬膏丸服。

都气丸

治肾水不固,咳嗽精滑。

八味丸去桂、附,加五味子一两。

七味丸

治肾虚火不归根,游散在上在外。

八味丸附子。一方,用二两

加减八味丸

治肾虚火不归源,哄热咳嗽。

八味丸附子,加五味子一两。

济生肾气丸

治肾气不化,小便涩数。

八味丸本方用茯苓三两,熟地四两,山药山萸丹皮泽泻肉桂各一两,附子五钱,加牛膝车前各一两。

此本金匮肾气方中诸药,各减过半,惟桂、苓二味,仍照原方,为宣布五阳,开发阴邪之专药。更加牛膝车前,为太阳厥阴之向导,以肝为风木之脏,凡走是经之药,性皆上升,独牛膝通津利窍,下走至阴。车前虽行津液之腑,而不伤犯正气,故《济生方》用之。详金匮肾气用桂枝而不用肉桂者,阴气固结于内,势必分解于外,则肾气得以流布周身,而此既用牛膝引入至阴,又需桂、附蒸动三焦,不特决渎有权,膀胱亦得以化,所以倍用肉桂,暗藏桂苓丸之妙用,愈于五苓十倍矣。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气不固者勿用。

清金壮水丸

治肾脏水亏火旺,蒸热咳嗽。

八味丸去桂、附,加麦门冬三两去心,五味子一两。

纳气丸

治脾肾皆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两,砂仁二两。如泄泻少食者,用干山药末,调糊代蜜为丸。

香茸八味丸

治肾与督脉皆虚,头旋眼黑。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两,鹿茸一具。

十补丸

治禀赋阳虚,下体无力,小儿解颅,胫软膝盖不生。

八味丸鹿茸一具,五味子一两。

枳术汤金匮

治水肿心下如盘,边如旋盘。

枳实十枚白术二两

上二味,水煎,温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枳术丸

治脾不健运,饮食不化。

枳术汤枳实一两,白术二两,荷叶裹米烧饭为丸,米汤下七八十丸。

海藏曰:东垣枳术丸,本仲景枳术汤,至晚年道进,用荷叶烧饭为丸,取留滓于胃也。太无曰:《金匮》治水肿心下如盘,故用汤以荡涤之;东垣治脾不健运,故用丸以缓消之,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香砂枳术丸

治气滞宿食不消。

枳术丸木香砂仁各半两。

橘半枳术丸

治痰食兼并不化。

枳术丸橘皮半夏各半两。

消饮丸深师

停饮胸满呕逆,腹中水声,不思饮食。

枳术丸茯苓一两,炮姜半两,姜汁调,神曲煮浮糊丸梧子大,淡姜汤或沸汤米汤任下三四十丸。

按此即肾着汤去甘草之缓中。易枳实以导滞也。

平胃散局方

治胃中宿食不化,藜藿人宜之。

苍术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厚朴去皮,姜汁炒陈皮泡,去浮白甘草炙,各三两

上四味,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香连平胃散

治食积发热,腹痛作泻。

平胃散加姜汁炒川连二两,木香一两。

不换金正气散局方

治时气不正,感冒夹食。

平胃散藿香半夏。时气,加香豉

藿香正气散局方

治水土不服,感冒时气夹食。

平胃散白术,加藿香紫苏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古本无大腹皮,有苍术

人参养胃汤局方

治食滞痞满,寒热痞疟。

平胃散藿香半夏人参茯苓草果乌梅

参苓平胃散

治脾虚饮食不化,大便不实。

平胃散人参茯苓

白凤膏

治少年禀气不足,因饮食饥饱所伤,致成虚损,形体羸弱,日晡潮热,腹胀气急,脉来弦数者。

平胃散四两,加参、苓各一两。京枣四两,去核,逐一填入前药,入乌嘴白鸭腹内,男雌女雄,制法如乌骨鸡丸

葛可久方,丸以蒸饼,取缓留胃脘而和中气之伤也。盖参、苓平胃,原非补益肾水之药,予尝借此以治饮食内伤,中气不和,发热羸瘦之证,往往获效。详方名白凤者,以凫字下几字,加于鸟字以上也,且丸以膏名,取脂膏之义,藏机法也。

厚朴汤

治脾胃虚寒,作胀,腹中时痛时止。

平胃散苍术茯苓干姜

洁古半夏枳实

除湿汤

治湿热痞满不食。

平胃散半夏茯苓白术藿香生姜大枣

升阳除湿汤

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腹鸣泄泻。

平胃散厚朴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猪苓泽泻麦芽神曲

五积散局方

治感冒内挟冷食,脾阴受伤,表里俱病。

平胃散麻黄桂枝炮姜半夏茯苓枳壳桔梗白芍当归川芎白芷

每服四五钱,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去滓热服,温覆取微汗。

调中汤

治食积类伤寒,及手足四肢发阴斑。

平胃散枳实白术干姜黄连山楂神曲草果

水煎,去滓,磨木香调服。

胃苓汤

治饮食停积,浮肿泄泻,脉证俱实者。

平胃散五苓散生料煎服。

平胃本平胃气之敦阜,若因脾土之虚,不能消运,又须稍藉参、苓,如养胃之类。然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肿胀,且气壅不胜参、术难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运水土,与正气散之假苏、藿以散客邪,两不移易之定例也。

枣矾丸

治食积发黄。

平胃散皂矾面裹,烧红,煮红枣肉丸服。

此消磨宿滞之第一峻利方,较平胃之缓急百倍。膏粱慎勿罔施,服后以谷压之,否则恐其呕吐也。

枳壳汤

痘疹误服参、芪,腹胀喘急。

平胃散苍术枳壳

二陈汤局方

治脾胃痰湿。

半夏姜制,二钱半茯苓钱半陈皮略去白,一钱甘草炙,一钱生姜三片乌梅肉半个

上六味,水煎,空心温服。燥痰,减半夏生姜麦门冬竹沥;郁痰干咳,去半夏,用蜜煎姜,加川贝母火痰,加黄连竹茹老痰,加蛤粉海石

按:此方本内经半夏汤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其灵枢半夏汤,见不得卧门

小半夏汤金匮

又名生姜半夏汤

治痰积膈上,咳嗽呕哕。

二陈汤陈皮甘草茯苓乌梅,用半夏一两,泡,去涎水,生姜汁半合。

半夏汤千金

治胆腑实热。

二陈汤陈皮甘草乌梅生姜宿姜,加黄芩生地黄秫米远志酸枣仁。以流水煎秫米,去滓,煎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

治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二陈汤陈皮甘草乌梅,用半夏一两,生姜汁半合,茯苓三钱。

大半夏汤

治胃反呕吐。

二陈汤陈皮甘草茯苓乌梅,加人参三钱,以水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温服。

千金》有橘皮。治气满腹胀,又《千金大半夏汤本方更加附子当归桂心蜀椒厚朴枳实茯苓甘草大枣,治胃中虚冷,腹满气塞。

半夏干姜汤

治干呕吐涎沫。

二陈汤茯苓陈皮甘草乌梅生姜,加干姜、等分为散,取方寸匕,浆水煎服。

橘皮汤

治干呕哕手足厥。

二陈汤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四钱,生姜一两。

橘皮半夏汤

治积气痰痞,饮食呕吐不止。

二陈汤茯苓甘草乌梅,用半夏橘皮各半两,生姜汁半合。

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

治胸痹短气。

二陈汤半夏茯苓甘草乌梅,用橘皮一两,生姜半两,加枳实三钱。

橘皮竹茹汤金匮

治胃虚哕逆。

二陈汤半夏茯苓乌梅,用橘皮三钱,甘草一钱,生姜半两,加竹茹三钱,人参一钱,大枣三枚。

半夏厚朴汤金匮

四七汤。治气结成疾,状如破絮,或如梅核,结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中脘痞满,气郁不舒,恶心呕逆,一切郁证初起属实者。

二陈汤橘皮甘草乌梅,加紫苏厚朴。一方有红枣

加味四七汤

治心气郁滞。

四七汤茯神远志菖蒲甘草

指迷茯苓丸

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恶寒。

二陈汤陈皮甘草乌梅。本方用半夏曲二两,茯苓一两,加枳壳风化硝各半两,姜汁调,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玉函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二陈汤茯苓陈皮乌梅,加人参厚朴

二术二陈汤

治脾虚痰食不运。

二陈汤生白术姜汗拌晒、茅术麻油拌炒。

分气紫苏饮

治胁痛气喘。

二陈汤半夏紫苏桑皮大腹皮桔梗五味子食盐

宁嗽化痰汤

治客邪伤肺,久嗽不止。

二陈汤紫苏葛根枳壳桔梗前胡麻黄杏仁桑皮

导痰汤

治湿痰内外壅盛。

二陈汤南星枳实

加味导痰汤

治湿热痰饮,眩晕痰窒。

导痰汤人参白术黄芩黄连栝蒌霜桔梗大枣竹沥姜汁

十味导痰汤

治痰湿上盛,头目不清。

导痰汤羌活天麻蝎尾,临服入雄黄末少许。

祛风导痰汤

类中风,筋脉颤掉。

导痰汤羌活防风白术姜汁竹沥

涤痰汤

类中风,痰迷心窍。

导痰汤菖蒲人参竹茹

温胆汤千金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多汗不寐,短气乏力,皆由寒涎沃胆所致。

二陈汤橘红,加枳实竹茹红枣

参胡温胆汤

治往来寒热,呕而痞闷。

温胆汤竹茹红枣,加人参柴胡

十味温胆汤

治寒涎沃胆,胆寒肝热,心悸不眠,短气恶心,耳鸣目眩,四肢浮肿。

温胆汤竹茹人参熟地枣仁远志五味子

胆之不温,由于胃热不清,停蓄痰涎,沃于清净之腑,所以阳气不能条畅,而失温和之性,故用二陈之辛温以温胆涤涎。涎聚则脾郁,故加枳实、竹茹以化胃热也。若寒热呕逆,胃气不振也,去枳实之消克,红枣之滞胃,加柴胡以疏肝,人参以扶胃,乃六君子之变法也,更加熟地、枣仁、远志、五味,又为归脾汤法派耳。

消暑丸局方

治肥人伤暑,眩晕呕逆。

二陈汤陈皮,用醋炒半夏二倍,生姜自然汁为丸,酸浆水乌梅汤、淡醋汤下七八十丸。

千缗汤

风痰喘急脉证俱实者。

二陈汤茯苓橘皮乌梅。本方用半夏七枚,甘草一寸,生姜指大切,加皂荚去皮弦子,酥炙净末半两,水煎温服。一方无甘草,但用半夏一两,皂荚末半两,生姜七片,同入纱袋中,以手揉取清汁,作三服。

温中丸

治黄胖面肿足胀,是脾虚不前健运,虽有积聚,不可下之。

二陈汤本方橘、半、茯苓各一两,炙甘草五钱,加黄连香附苦参针砂醋煅,锈过各五钱,白术二两,神曲一两,醋水各半泛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用白术六钱,陈皮一钱,生姜三片煎汤送下。虚,加人参一钱。病轻者,服此药六七两,小便即长。病甚者,服一斤,小便始长。积聚去净,然后六君子之类调补之。

四君子汤局方

治胃气虚弱,饮食不思,倦怠少食。

人参一钱至三钱白术炒黄,一钱至二钱茯苓一钱至钱半甘草炙,六分至一钱

上四味,水煎,空心温服。

按:四君子乃胃家气分之专药,胃气虚而用之,功效立见,即血虚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之主治,不独气血两虚也,即血虚者亦须兼用。但补气则偏于四君,补血则偏于四物,若纯用血药,不得阳生之力,阴无由以化也。方中白术,若治脾胃虚衰,大便不实,或呕恶不食,合用炒焦,方有健运之力。如肺胃虚燥,咳嗽失血,须用陈米饭上蒸过十余次者,则转浊为清,转燥为润,是以异功散八珍汤归脾逍遥等方内,并宜蒸者,即阴虚干咳,咳吐白血,总无妨碍,更加白蜜拌蒸,犹为合宜。其于轻重炮制之间,全在用者之活法权变,举此可以类推三隅矣。

异功散

治肺胃气虚,稀痰喘嗽。

四君子汤橘皮略去白,为散,每服三四钱,加生姜一片,水煎,去滓服。

六君子汤

治胃虚少食。痰嗽呕泄。

四君子汤橘皮半夏生姜

香砂六君子汤

治气虚痰食气滞。

六君子汤木香砂仁乌梅

乌蝎六君子汤

治小儿慢脾风内钓

六君子汤川乌蝎尾神曲糊丸服。

温脾散

治小儿心脾亏损弄舌,及虚胀乳食不进。

四君子汤黄芪藿香诃子肉橘皮桔梗木香。为散,每服三四钱,加姜、枣煎服。

外台茯苓饮

治胸中停痰,宿水吐后,虚满不食。

四君子汤甘草,加枳实橘皮生姜

惺惺散局方

治小儿伤寒,发热咳嗽。

四君子汤桔梗细辛羌活一作花粉,等分为散,每服一二钱,加薄荷五叶,水煎,热服,取微汗愈。不愈,再作,加葱白香豉

四兽饮

治疟疾胃虚,中挟痰食。

四君子汤半夏橘皮草果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生姜七片,乌梅肉一个,水煎,清晨热服。

八味顺气散

类中风虚胀喘逆。

四君子汤青皮橘皮白芷乌药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温服。

参苓白术散局方

一名参术饮。治胃虚喘嗽,大便不实。

四君子汤山药扁豆莲肉桔梗薏苡砂仁为散,每服四五钱,加姜、枣煎服。

七味白术散

钱氏白术散。治胃虚津气不行而渴。

四君子汤藿香木香煨葛根为散,每服三四钱,水煎,日三服。

八珍散

治胃虚痰中见血,及粉红痰。

四君子汤黄芪山药粟米扁豆炒存性。

九味资生丸

治老人食难克运。

四君子汤本方参、术各三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半两,加橘红楂肉真神曲各二两,川黄连白豆蔻各三钱半,炼白蜜丸服。

古方止此九味,后人更加桔梗藿香各半两,泽泻三钱半,扁豆莲肉各一两,薏苡三两,山药麦芽芡实各一两半,醉饱后细嚼弹子大一丸,淡姜汤下,则酒食易化,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营卫,饥时服之即饱,饱后食之即饥,药虽繁简不同,而功效不异,因两存之。

八珍汤

治妇人胎产崩漏,气血俱虚者。

四君子汤四物汤

八物汤

治营卫俱虚,畏寒发热。

八珍汤人参黄芪

按:八珍、八物功用悬殊,以人参专补脏腑元气,黄芪惟司营卫开阖也。世人每谓黄芪人参。恒用八物补益脏腑之气,大为喷饭。

人参胃风汤局方

治风入胃中,能食便血。

四君子汤甘草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粟米。一方多木香

按:风入胃中,何以反能食?盖风为阳邪,其性善行,久而化热,即《内经》所谓瘅成为消中者是也。方中但用桂枝去风,而不去热者,以热必随风外解,不必加治耳。

益气养营汤

瘰疬结核流注,一切郁热毒气。

八珍汤黄芪桔梗贝母香附橘皮生姜

大防风汤局方

治邪袭足三阴,腿膝疼痛,及痢后胫膝痛,鹤膝风附骨疽证,但赤热肿者禁用。

四君子汤茯苓,加肉桂附子黄芪牛膝杜仲熟地白芍川芎羌活防风

四物汤局方

治营血虚热。

熟地黄二钱当归身一钱白芍药钱半川芎八分

上四味,水煎,温服。肥盛多湿痰,及呕逆少食便溏者禁用。

增损四物汤局方

血虚发热,食少便溏。

四物汤地黄,加人参甘草炮姜

加减四物汤

治停经血滞,少腹结痛。

四物汤赤芍三棱蓬术肉桂干漆灰

四乌汤

治血中气滞,小腹急痛。

四物汤乌药香附甘草

四神散

治产后血虚,或瘀血腹痛。

四物汤地黄炮姜为散,温酒服方寸匕

当归芍药散金匮

治腹中诸痛。

四物汤地黄白术茯苓泽泻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当归散

治妊娠胎气不安。

四物汤地黄黄芩白术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

芎䓖汤千金

治产后崩漏,下血不止。

四物汤干地黄,加黄芪甘草干姜吴茱萸。若夏月经后,有赤白不止,除地黄,加杜仲人参

三黄补血汤

血虚至夜发热自汗。

四物汤生地黄黄芪升麻柴胡丹皮

四物二连汤

治重阳无阴,昼夜发热。

四物汤宣黄连胡黄连

按:此本为重阳无阴,昼夜发热而立,必其人时火亢极于阴分,乃为相宜,以阳邪炎威,故曰重阳。阴欲消亡,是即无阴,非真阴补虚之谓。盖阳全阴半,阳得以统阴,所以昼夜皆热。若阴气自病,断无上午阳分发热之理,每见时师用以治虚劳蒸热及血虚发热之疾,服之未有不呕泻夺食者,曷知方下原治发热,未尝言蒸热也。夫热发于外,虽滞于阴,实为客邪。热蒸于内,阴不济阳,证属久虚,可不辨而混治乎?其阴虚蒸热,自有六味地黄;血虚发热,自有当归补血,亦何藉于此哉!

大秦艽汤

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宜此养血营筋,血行风自灭矣。

四物汤秦艽生地黄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茯苓白术白芷黄芩石膏甘草

张景岳曰:大秦艽汤在《机要》《发明》,俱云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如是血弱不能养筋,宜养血而筋自荣,以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大秦艽汤虽有补血之药,而寒散之剂居其半矣。夫既无六经之外邪而用散,何为也?既无阻隔之火邪而用寒,何为也?寒散既多,又果可养血气而壮筋骨乎?秦艽汤且不可,愈风汤则尤其不可者也。吾不知用此法者,果出何意?!

独活寄生汤千金

风痹腰脚疼重。

四物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人参甘草

古今录验》无寄生,有续断。《肘后》无寄生人参甘草当归,有附子。产后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汤。

十味锉散

湿痹周身疼痛。

四物汤白术附子防风茯苓黄芪肉桂

此即十全大补,去人参甘草之甘缓补气,而加附子防风以通达外内也。

玉烛散

治血热大便秘结。

四物汤生地黄,加生甘草酒大黄玄明粉生姜

万全方,无大黄明粉,易青皮枳壳

胶艾汤

治陷经下血,孕妇胎漏不止。

四物汤干地黄,加阿胶甘草清酒和水各半煎服。

一方多干姜。《千金》无地黄芍药

丁香胶艾汤

治经漏兼白带。

四物汤丁香阿胶

加味香附丸

倒经自汗,胎漏下血。

四物汤本方用熟地八两,归、芍各四两,芎䓖三两,加四制香附一斤,泽兰叶乌贼骨各六两。

为末,用浮麦面、酒、醋、水调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早暮各一服,温酒、沸汤任下。

艾煎丸局方

治妇人崩伤淋沥,带下赤白,小腹疬痛。

四物汤本方归、地、芍各二两,川芎一两,加人参石菖蒲炒,吴茱萸用开口者,醋炒,各一两。

为末,用蕲艾四两,酒煎浓汁,入糯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醇酒下。

更加肉桂熟附子各一两,香附四两,名艾附丸

温经汤金匮

治经水不调崩带,及唇口干燥,并治经阻不通,咳嗽便血,此肺移热于大肠也。

四物汤地黄阿胶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牡丹皮麦门冬半夏生姜

更加白术,名大温经汤。此方本胶艾汤而立,以虚火上炎,唇口干燥,故用麦冬;浊湿下渗,不时带下,故用半夏。若无二证,不必拘执成方也。

芎归汤及散

治妊娠胎不转运。

四物汤地黄芍药

汤则煎服,散则酒调服之,以验胎息,若是真胎,服之即动,勿经火炒乃效。

佛手散

治产妇胎不得下。

四物汤地黄芍药。等分,炒研为散,红酒调服。

加味佛手散

治产妇交骨不开。

四物汤地黄芍药。本方归用三钱,芎用一钱,加上拣人参三五钱,去血过多,加至一两。

临服入童便半盏,续续进之。质壮气实者,但加童便人参不用可也。

紫苏饮

治妊娠临月,浮肿喘胀。

四物汤地黄紫苏陈皮大腹皮人参甘草生姜葱白

感冒风寒,去腹皮香豉;胎动不安,加黄芩白术;胎不运动,加木香砂仁;肥盛气滞,加半夏厚朴;虚羸少气,加白术人参

达生散

治妊娠九个月后,服数剂则易产。

紫苏饮川芎白术黄杨脑三枚。

芎归鳖甲饮

治劳疟久不止,或暂止复来。

四物汤地黄茯苓半夏橘皮鳖甲乌梅

寒多,加草果。热多,加柴胡。胃虚少食,加人参白术。汗多,加黄芪甘草。一方多青皮

续命煮散

治风虚昏愦自汗,手足瘛疭

四物汤人参甘草桂心远志防风独活细辛葛根荆芥半夏

为散,每服一两,加生姜三片,水煎,通口服。多汗,去葛根牡蛎

生地黄黄连汤

治失血后,燥热瘛疭,脉数盛者。

四物汤生地赤芍黄连黄芩山栀防风

滋燥养营汤

治血燥皮肤皴揭,筋挛爪枯。

四物汤川芎,加生地黄秦艽防风黄连甘草

大补地黄丸

治精血枯槁燥热。

四物汤川芎,加生地黑参黄柏知母干山药山茱萸枸杞肉苁蓉

蜜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盐汤,临卧温酒下。

劫劳散局方

肺痿咳嗽,痰中有红线,盗汗发热,热过即冷。

四物汤川芎人参黄芪甘草阿胶五味子半夏

为散,每服三四钱,加姜、枣煎,空心服。

加味四物汤

血虚发热。

四物汤白术茯苓柴胡丹皮

解毒汤

痘疮血气弱,干焦黑陷。

四物汤生地,加人参连翘黄连甘草陈皮木通竹叶

宽中散

痘疹误用辛热秘结。

四物汤川芎生地,加枳壳赤茯苓甘草

为散,每服方寸匕,水煎,去滓服。

麦门冬汤

痘疹便实而渴。

四物汤川芎生地,加麦门冬

保元汤

治营卫气血不足。

黄芪蜜酒炙,三钱至六钱人参三钱至一两甘草炙,一钱

水煎,空心服。

独参汤

治气虚不能统血,骤然脱血,血崩不止。

人参三钱至一两。大虚暴脱者,一两至三两。胃虚少食,加橘皮。肺虚喘嗽,加橘红。血脱,加童便半杯,姜汁三匕。一方多京枣三枚。

归脾汤

治心脾郁结,经癸不调。

保元汤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肉当归身桂圆肉木香生姜红枣

加味归脾汤

治心脾郁结,经闭发热。

归脾汤柴胡山栀仁

圣愈汤

治失血过多,久疮溃脓。

保元汤甘草,加生地黄熟地黄川芎当归

十全大补汤局方

治营卫气血俱虚。

保元汤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肉桂

按:和剂十全大补,虽本保元,而实四君四物黄芪建中三方合成。因饮食劳倦,而致烦热,肌肉消瘦者宜之;若房劳伤精,思虑伤神,阴虚火旺,咳嗽失血者误用,反致阴火上乘,转增其剧也。又,古方十全大补无黄芪肉桂,多沉香木香,此则专开脾胃之郁尔。

人参养荣汤局方

治心脾虚寒。

保元汤白术茯苓橘皮熟地当归芍药肉桂远志肉五味子

按:方中诸品,皆心脾二经之药,而方下旧注云:补肺虚。谬矣!夫养营正当补养心脾,原无籍于肺气也。

大建中汤局方

治营卫俱虚,上热下寒。

十全大补汤附子肉苁蓉半夏麦门冬

人参安胃散

治小儿心脾虚极弄舌

保元汤黄连茯苓白芍生甘草

人参实卫汤

治疟自汗不止。

保元汤白术芍药。初发,加桂枝;久疟,加乌梅

黄芪六一汤局方

治卫虚自汗,昼日烦热。

保元汤,用黄芪六钱,甘草一钱,加一枚。

当归补血汤

血虚至夜发热,烦渴引饮,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者。

保元汤人参甘草,用黄芪六钱,加当归二钱。

玉屏风散

治卫虚自汗,易感风邪,用此补脾实卫。

保元汤人参甘草,用黄芪六两,加防风二两,白术四两为散。

每服四五钱,加姜、枣煎服。

上三方并属保元去参,而黄芪六一,则籍本方甘草辅助黄芪以实脾气,故昼日多汗烦扰者宜之。当归补血,专用当归引领黄芪以护营血,故失血至夜发热者宜之。玉屏风散则加白术防风以祛卫湿,故理疏易感风邪者宜之。三方虽同以黄芪为君,而主气主血主肉各随佐使,功用迥乎不侔也。

益气聪明汤

治气虚目暗生翳,耳聋耳鸣。

保元汤升麻葛根蔓荆芍药酒黄柏

保元汤升麻汤,加蔓荆子以治其上,黄柏以治其下也。

神效黄芪汤

气虚耳目不明。

保元汤黄芪二钱,人参甘草各一钱,加白芍一钱,蔓荆子二分,橘皮五分。

耳目之患,气虚阴火上乘者,宜益气聪明汤;无阴火者,宜神效黄芪汤,用者审之。

托里散千金

治气血虚寒,溃疡不收。

保元汤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白芍天冬连翘忍冬生姜

参芪内托散

治溃疡感冒风邪,痘疹触秽伏陷,及痈疽久不溃。

保元汤川芎当归肉桂白芷防风桔梗木香厚朴

本方去木香,名十宣散,治痘痈。

托里消毒散

痈疽痘疹,毒盛不能起发。

保元汤当归芍药茯苓白术忍冬白芷连翘

内补黄芪汤

治溃疡脓水出多,虚热不寐盗汗。

保元汤白术茯苓五味枣仁

人参固肌汤

治痘疮表虚,斑烂不能收靥。

保元汤当归白术茯苓枣仁忍冬连翘

补中益气汤

治内伤中气下陷,下元虚者禁用。

保元汤本方参、芪、甘草减半,加白术一钱,当归橘皮柴胡各八分,升麻五分。劳力感寒,加羌活。冬,加桂枝。春,加香豉葱白

调中益气汤

治身体沉重,百节烦疼,胸满短气,心烦耳鸣,目热如火,口中沃沫,饮食失味,嗜卧溺赤。

补中益气汤,加白芍药五味子

升阳益胃汤

治脾胃受伤,邪热内陷,外反恶风,厥冷脉沉,大小便秘涩。不可误认阴寒而用热药,又不可误认实火而用凉药,宜此汤升举,微汗则愈。

补中益气汤升麻当归,加羌活独活白芍防风半夏茯苓泽泻、酒煮黄连

服药后,忌言语一二时,戒酒面生冷,薄滋味以养胃气,稍食美食以助药力,更宜小役形体,使胃气与药转运升发,慎勿大劳以伤脾胃生发之气。

升阳顺气汤

治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饮食。

补中益气汤白术,加半夏草豆蔻神曲黄柏生姜

泻阴火升阳汤

治火郁发热。

补中益气汤白术当归橘皮,加羌活苍术黄芩黄连石膏。早饭后大温服,服后宜禁,一如升阳益胃汤。如见火旺及督任冲三脉盛,用酒炒黄柏知母少许,不可久服,恐助阴气为害也。

冲和养胃汤

治风虚目患,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变淡白,渐成内障。

补中益气汤橘皮,加羌活防风黄连白芍五味生姜

通气防风汤

治太阳气郁,肩背不可回顾。

补中益气汤白术当归,加防风羌活藁本黄柏白豆蔻青橘皮

清暑益气汤

治暑伤无形之气,口燥头痛,发热溺赤。

补中益气汤柴胡,加麦门冬五味子苍术葛根泽泻黄柏神曲青皮

此以保元、生脉为主,而兼开腠利水消克之味。

清燥汤

治夏秋湿热伤气。

补中益气汤生地黄黄连猪苓茯苓麦门冬五味子苍术黄柏泽泻神曲

升阳散火汤节庵

治热乘肺金,气虚不能主持,循衣撮空,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不可治。

补中益气汤升麻黄芪,加麦冬茯神黄芩白芍。有痰,加姜汁炒半夏;大便燥实谵语发渴,加大黄;泄利,加升麻,倍白术

托里散

痘毒虚不能溃。

补中益气汤升麻,加熟地茯苓芍药

生脉散

治热伤肺胃,虚热喘嗽,脉虚无力。

人参三钱麦门冬二钱五味子一钱

水煎,不时热服。

门冬清肺饮

治火乘肺胃,喘嗽吐血衄血。

生脉散黄芪甘草紫菀白芍当归

保元生脉合用,以滋金水化源。其紫菀黄芪而兼调营卫,深得清肺之旨。其余芍药酸收,当归辛散,且走血而不走气,颇非所宜,不若竟用保元生脉清肺最妥。先哲有保元生脉合用,气力从足膝涌出。以黄芪实胃,五味敛津,皆下焦之专药耳。

门冬饮宣明

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生脉散茯神甘草生地黄栝蒌根煨葛根知母竹叶

门冬饮易老

治老人津亏大渴。

生脉散茯神甘草枸杞生姜

二方并本生脉。而易老差胜,盖明之重在旺气,易老专滋血气,治得其本矣。

天王补心丹

治心肾虚耗,怔忡不宁。

生脉散熟地茯苓茯神远志菖蒲黑参丹参柏子仁酸枣仁天门冬百部当归杜仲桔梗甘草

蜜丸,朱砂为衣,空心龙眼红枣汤下二三钱。

清心莲子饮局方

治心包火旺,小便赤涩梗痛。

生脉散黄芩地骨皮车前茯苓黄芪莲子

此用生脉散黄芩清肺,而兼导赤之制。其旨在于心包火炎,上灼于肺,热伤气化不能生水,故用生脉救肺之燥以滋上源,则知肺本无热,皆缘受火之淫,而致热伤气化,安可复用黄芩以伐其肺乎?曷不竟用生脉合导赤全方,岂不源流同清,理明辞畅乎?即或不然。不妨削去木通,仍用茯苓子以存清心之意,至于《局方》又以保元为主,乃去五味加入甘草,益失滋肺上源之旨矣!

二冬膏

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

上二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噙热咽之。

固本丸

治老人津血俱亏,咳逆便秘。

二冬膏加生熟地黄,与本方二冬各八两,人参四两,蜜丸,酒下四钱,熬膏尤宜,食少便滑禁用。

固本丸虽主扶阴抑阳,然四味纯阴之性,仅用少许人参,已觉味胜于气矣,而世本此方二冬二地各用八两,人参二两,几几乎群阴剥阳之象。况复举世医流,往往削去人参,盍知阴柔之味,不得阳和之力,每致夺食作泻。《内经》所谓无阳则阴无以化,安望其有补益之验欤?或问近世病家吝惜多金,医家迎合鄙性,往往用参汤服丸,此法可否?曰:此曲突徙薪之法也。鄙夫但知人参珍贵,以为入口便补,不知配合之妙,全在佐使得宜,若用参汤送丸,则参力先行,至丸化时参力相去已远,非若膏剂之用参汤调服,仍得并力奏功也。

集灵膏

治久嗽气血俱虚,不能送痰而出。

固本丸二冬二地各十两,人参六两,加枸杞六两,熬膏蜜收。如血虚便难,加归身。脾弱便溏,加白术。以糖霜代蜜收之。

三才丸

治气血俱虚,精神不固,元阳失合者宜之。

二冬膏麦门冬,加人参熟地,等分,蜜丸服之。

黄柏甘草砂仁,名三才封髓丹

甘露饮局方

治胃中客热烦躁,口鼻咽疮,牙宣口臭。

二冬膏生地黄熟地黄茵陈枳壳黄芩石斛甘草枇杷叶

桔梗汤玉函

治冬时伏邪,发于少阴,咽痛不瘥,及风热肺气不清,喘嗽喉中介介如梗状。肺痿肺痈初起,并得服之。

桔梗甘草各三钱

上二味,水煎,缓缓服之。

利金汤

治肺燥涩,不利而咳。

桔梗汤贝母橘红枳壳茯苓生姜白蜜

枳壳煮散

治咳引胁下痛。

桔梗汤枳壳细辛川芎防风葛根生姜红枣

清肺汤

痘疹肺热,喘嗽吐痰。

桔梗汤麦门冬款冬花杏仁贝母牛蒡子

生地黄散

治斑疹肺热,喘咳衄血。

桔梗汤麦冬生地款冬杏仁。为散,煎服二钱。一方无杏仁,多橘皮

生圣散

治痘出不快,溺赤咳痰。

桔梗汤黄芩枳壳木通。为散,煎服二钱。

十六味桔梗汤

治肺壅实热,唾秽痰。

桔梗汤薏苡贝母当归桑皮栝蒌仁百合枳壳葶苈五味地骨皮知母防己黄芪杏仁

葶苈薏苡泻肺汤

肺痈初溃,吐脓血。

桔梗汤本方甘草用节,加薏苡贝母橘红黄芪忍冬白芨葶苈生姜

初起,去黄芪防风。溃后脓血去多,加人参。溃久不敛,加合欢皮

排脓汤金匮

内痈,脓从呕出。

桔梗汤生姜大枣。水煎,日二服。

排脓散金匮

内痈,脓从便出。

桔梗汤甘草枳实芍药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与鸡子黄相等揉和,饮和服之,日一服。

防己黄芪汤金匮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关节疼痛,腰以下疼重,脉浮自汗恶风。

防己酒洗黄芪各钱半白术一钱甘草炙,八分生姜四片大枣二枚,擘

上六味,水煎热服,后当如虫行皮中,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加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气,加细辛。陈气,久积之寒气也。

防己茯苓汤金匮

皮水四肢肿,皮肤聂聂动。

防己黄芪汤白术,本方中防己黄芪各三钱,甘草一钱,加肉桂三钱,茯苓六钱。

水煎,温分三服。

防己汤千金

历节四肢,痛如锥刺。

防己黄芪汤黄芪大枣,本方中防己白术生姜各四钱,甘草三钱。加桂心茯苓各四钱,乌头一枚去皮,熬,人参二钱。以苦酒和水煮,日三夜一服,当觉焦热,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觉,复服,以觉乃止。

栀子豉汤玉函

治汗下不解,虚邪留于膈上,心下结痛,虚烦懊不得眠,反复颠倒,卧起不安者。

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

上二味,水煎,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止后服。

按:仲景太阳例中,用栀子豉汤有三,皆主汗下后虚邪不解之证,其栀子必取肥者生用,一吐而膈上之邪与火俱散也。若其时行疫疠,头痛发热,此汤加葱白最捷。多有服之不吐者,胃气强也,加齑汁服之,或以鹅翎采之,或借用以清解膈上郁结之火,不欲其吐,又须山栀炒黑用之,便屈曲下行小便矣。如卫气素虚人感冒客邪,自汗多者,此方中香豉须炒熟用之。至于少气,为胃气之虚,则加甘草以缓调之。呕为痰饮之逆,则加生姜以开豁之。下后心烦腹满,明是浊气内陷,乃于本方除去香豉表药,加以涌泄之。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明是虚火外扰,本方亦不用香豉,而加干姜以温顺之。其有身黄发热,明是湿邪郁发,亦于本方去香豉,而加柏皮以苦燥之。下后劳复食复,明是正不胜邪,本方加枳实以清理其内,用清浆水煮,取味微酸,使之下行而不上越也。若有宿食,则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同一栀子豉法,功用之妙,神化莫测,非庸俗所能拟议也。

栀子甘草豉汤玉函

治下后少气。

栀子豉汤甘草

栀子生姜豉汤玉函

治下后呕吐。

栀子豉汤生姜

栀子厚朴汤玉函

治下后心烦腹满。

栀子豉汤,加枳实厚朴

栀子干姜汤玉函

治丸药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

栀子豉汤干姜。上四方服法。如栀子豉汤

栀子柏皮汤玉函

治太阳证身黄发热。

栀子豉汤,加柏皮甘草。水煎,分温再服。

枳实栀子豉汤玉函

劳复食复

栀子豉汤香豉,加枳实三枚,用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三升,下更煮五六沸,去滓,分温再服,覆令微似汗。有食,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栀子大黄汤

酒瘅,心中懊𢙐或热痛。

栀子豉汤枳实大黄

黄芩清肺饮

治渴而小便不利。

栀子豉汤,用炒黑山栀。加黄芩等分,热服探吐之。不应,加香豉一撮。

此方妙用,全在探吐以提其上,则肺气立清。若服而不吐,不特绵延不能克应,纵或小瘥,其苦寒之性,留薄于内,大伤氤氲之气,得不为之预虑乎?

栀子仁汤

治小便不通,烦闷腹胀。

栀子豉汤,加甘草茅根葵子

小承气汤玉函

治少阳阳明腑证。

大黄四钱,生用厚朴六钱枳实三枚,炙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勿服之。

经云:亢则害,承乃制。专取大黄以制亢极之害也。承气汤证有三:太阳之邪初传阳明之腑,用调胃承气,藉甘草之缓,款留硝、黄,以祛胃中方张之邪;邪热亢极于胃,用大承气之硝、黄、枳、朴并攻全盛之邪,故无庸于甘缓也;邪气骎骎欲犯少阳之界,斯时热已向衰。但须枳、朴助大黄,以击惰归之邪,故无取于芒硝之峻锐也。其桃核承气,则又主太阳犯本之证,以桃仁桂枝血药引调胃承气三味以破膀胱蓄血,与阳明之腑,略无交涉。

调胃承气汤玉函

治太阳阳明腑证。

小承气汤厚朴枳实。方中大黄酒浸,加芒硝三合,甘草二钱。

大承气汤玉函

治正阳阳明腑证。

小承气汤本方大黄,酒洗倍用,厚朴半两,枳实五枚,加芒硝三合。

桃核承气汤玉函

桃仁承气汤。治热结膀胱如狂。

小承气汤厚朴枳实芒硝甘草桃仁桂枝

厚朴大黄汤金匮

治支饮胸满。

小承气汤大黄

厚朴三物汤金匮

治腹满痛闭。

小承气汤厚朴枳实五枚。

厚朴七物汤金匮

治腹满发热,饮食如故。

小承气汤甘草桂枝

此本小承气桂枝汤,中间裁去白芍之酸收,不致引邪入犯营血,虽同用桂枝甘草,与桂枝汤泾渭攸分。其厚朴独倍他药,正以泄气之浊逆耳。

大黄甘遂汤金匮

治妇人血结,少腹如敦。

小承气汤枳实厚朴。本方大黄用四钱,加甘遂阿胶各二钱,顿服之。

大黄甘草汤金匮

治食已即吐。

小承气枳实厚朴,用大黄一两,加甘草三钱。

大黄牡丹汤金匮

肘后瓜子汤。治大肠痈

小承气汤枳实厚朴,加芒硝桃仁牡丹皮甜瓜子

大黄附子汤金匮

治胁下寒饮偏痛。

小承气汤枳实厚朴。本方用大黄一两,加附子六钱,细辛二钱,水煎,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按:此即泻心汤去芩、连之苦燥泻里,加细辛之辛温走表,以治胁下寒积,两不移易之定法也。

黄龙汤

治失下循衣撮空,虚极热盛,不下必死者。

小承气汤本方用大黄三钱,厚朴钱半,枳实一钱,加芒硝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大黄减半,当归二钱,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如肠鸣,去芒硝半夏茯苓血秘,去甘草桃仁泥、生地黄汁。气秘,去当归木香风秘,去大枣羌活。年老气虚,去芒硝

汤取黄龙命名,专攻中央燥土,土既燥竭,虽三承气萃集一方,不得参、归鼓舞胃气,乌能兴云致雨。或者以为因虚用参,殊不知参在群行剂中,则迅扫之威愈猛,安望其有补益之力欤?《千金》又以小柴胡易名黄龙汤,意在培土以安风木,殊非此方寓补于泻之义。

三化汤

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内有便溺阻隔。

小承气汤羌活

羌活导滞汤

治大便风秘。

小承气汤厚朴,加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甘草

此方较三化汤,药味稍异而功用不殊。与枳实导滞丸,则泾渭各别。彼虽亦本承气,而兼枳、术、三黄,因隶之伤饮食门,此不复列。

紫草承气汤

痘疮干紫,便秘喘满。

小承气汤紫草

抵当汤玉函

蓄血少腹硬满,小便自利。

水蛭熬黑,如无,以鲮鲤甲生漆涂炙代之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枚大黄酒浸,一两桃仁去皮尖,三十枚

上四味,水煎去滓,取三升,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按:此与承气不同,承气用枳实厚朴以利气,此用水蛭虻虫桃仁以破血也。

抵当丸玉函

治蓄血小便自利,服汤不应,用此丸。

抵当汤本方用水蛭二十枚,虻虫二十五枚,余同汤方。杵细入蜜,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变通抵当丸

抵当丸水蛭,加䗪虫二十个,鸡血拌,瓦上焙干,余如本方。如欲缓攻,临卧时酒服,五丸至十丸,瘀下,止后药。

下瘀血汤金匮

治妇人产后腹痛,有干血着脐下。

抵当汤水蛭虻虫,加䗪虫二十枚,熬,去足。

代抵当汤丸

治虚人蓄血,宜此缓攻。

抵当汤水蛭虻虫。本方大黄用四两酒浸,桃仁用二十枚,加芒硝蓬术穿山甲归尾生地黄各一两,肉桂三钱,为末蜜丸。

蓄血在上部者,丸如芥子,黄昏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喉以搜逐瘀积。在中部食远,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劳水煎汤下之。用归、地者,引诸药入血分也,如血老成积,攻之不动,去归、地,倍蓬术肉桂

凉膈散局方

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热发斑。

大黄酒浸,二两芒硝一两甘草炙,六钱连翘一两黄芩一两山栀八钱薄荷七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十五片,水煎温,日三夜二服,得下热退为度。世本,无竹叶,有一片,一枚,葱白一茎。硝黄得枳、朴之重着,则下热承之而顺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若治感冒之证,从世本用葱白可也。

清心散

治温热时行壮热,神昏不语,便溺闭涩。

凉膈散黄连一两,为散,每服四五钱,加竹叶一把,白蜜少许煎服。头痛,加川芎防风石膏。不应,加麻黄

转舌丸

类中风,舌强不语,神识不清。

凉膈散石菖蒲远志肉各一两,蜜丸,朱砂为衣,薄荷汤化下。

润燥汤

痘疹过用丁、桂热药,咽痛烦躁秘结。

凉膈散去硝、黄,加当归白芍生地荆芥鼠黏子

通圣散

治西北卒中,外内热极。

凉膈散竹叶,加麻黄石膏滑石生白术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当归芍药生姜

双解散

治温热时行,外内热极。

通圣散滑石,用生甘草

备急丸金匮

治心腹卒痛如锥刺,宿食冷积胀满。

巴豆去皮心膜,用霜一钱干姜生,二钱大黄三钱

上三味,为末,炼白蜜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二三十丸。妊娠禁用。

按:备急丸治寒实结积之峻药,凡伤寒热传胃腑,舌胎黄黑刺裂,唇口赤燥者,误用必死,以巴豆大热伤阴故也。其白散、白饼子、消积、神保、酒𤤮等方皆然。不可不慎。其神保丸酒𤤮丸,见伤饮食门榻气丸下,兹不复见。

白散玉函

治寒实结胸

备急丸干姜大黄,用巴霜一钱,加桔梗芦贝母各三钱。为散,白饮和服半钱,羸者减之。

雷氏千金丸

治胸胀冷积作痛。

备急丸焰硝心。

白饼子

治小儿腹中癖积,饮乳即嗽,而吐痰涎。

备急丸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滑石轻粉半夏南星各一钱,共杵为末,糯米饮丸,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三饼,葱白汤下。

消积丸

治小儿食积发热,大便酸臭。

备急丸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丁香九粒,缩砂仁十二粒,共杵为末,以烂乌梅肉三枚,糊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温水下。

伊尹三黄汤

仓公》名火齐汤,《金匮》名泻心汤。治三焦实热,烦躁便秘。

黄连酒煮黄芩酒炒大黄酒浸,等分

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药用之。

三黄丸

治诸实热不解。

三黄汤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麻沸汤下。

金花汤

治热毒内蕴。

三黄汤大黄黄柏,三味等分煎服。更加栀子,名栀子金花汤

三补丸

治阴火亢极不解。

金花汤为末,蜜丸服。

黄连解毒汤

治热邪内外俱盛。

三黄汤大黄黄柏山栀,等分煎服。

金花丸

治积热不解。

黄连解毒汤为末,蜜丸服之。

大金花丸

治中满热极,淋秘溺血。

三黄丸黄柏等分,滴水为丸小豆大,新汲水下三十丸。

按:金花汤止芩、连、柏三味,作丸,则名三补金花丸,较汤多山栀。作汤名为解毒,更加大黄,则名大金花丸。汤丸虽异,功用不殊但取急攻则用汤,缓祛则用丸,微有区别耳。

大黄黄连泻心汤玉函

黄连泻心汤。治热邪内陷,胁下痞满。

三黄汤黄芩麻沸汤渍绞服。

附子泻心汤玉函

治寒热不和,胁下痞结。

三黄汤另煎熟附子汁,搅匀服之。

三黄栀子豉汤

治热病时疫,头痛壮热。

三黄汤栀子豉汤。《千金》去黄芩黄柏

当归六黄汤

治营血虚热盗汗。

三黄汤大黄,加黄柏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汪石山黄柏蒲黄

清心丸

治心热神昏,惊悸不宁。

三黄汤大黄,用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加西牛黄半钱,郁金钱半。

猪心血为丸,黍米大,朱砂为衣,灯心汤下,三岁儿三十丸。

既济解毒汤

治上热下寒,大便秘。

三黄汤甘草桔梗柴胡升麻连翘当归

人中黄丸

治温疫诸热毒。

三黄汤本方用大黄三两,芩、连各一两,加人中黄苍术桔梗滑石各二两,人参一两,防风五钱,香附一两五钱。神曲糊丸,清热解毒汤送下二三钱。清热解毒汤方见白虎汤下。

此方专以伊尹三黄大解湿热疫疠之邪,其奥妙全在人中黄一味,以污秽之味同气相求,直清中上污秽热毒。合滑石、益元之制,则兼清渗道。用苍术香附者,宣其六气之郁也;用桔梗者,清其膈上之气也;用防风者,开其肌腠之热也。十味祛邪散毒药,不得人参鼓舞其势,无以逞迅扫之力也。用神曲为丸者,取其留中而易化也。更需清热解毒下之,即人参白虎升麻葛根汤,去粳米,加羌活、芩、连、生地,总解内外之热,略取生姜之辛,以行诸药之性,散诸经之毒耳。

三黄石膏汤

治热病时行,内外大热。

三黄汤大黄黄柏山栀石膏麻黄香豉生姜葱白。用清浆水煎服,半日许不得汗再服,便秘,去麻黄香豉,加大黄芒硝节庵槌法,加芽茶一撮。

按:此即解毒汤,兼通圣散、栀子豉汤之制,而加麻黄石膏以撤外内热毒也。如脉数实便秘,上气喘急,舌卷囊缩,则去麻、豉而易硝、黄,又全用伊尹三黄矣。

普济消毒饮

治大头捻颈瘟等证。

三黄汤大黄,加柴胡黑参连翘鼠粘升麻白芷甘草桔梗马勃僵蚕板蓝根。半用水煎,半用蜜丸,噙化。气虚脉弱,加人参五七分。大便秘,加酒大黄钱许微下之。

本方去升麻黑参鼠粘僵蚕板蓝马勃,加荆芥防风羌活枳壳川芎射干,名芩连消毒汤

当归龙荟丸

治肝经积热,时发惊悸搐搦,神志不宁,头目昏眩,咽膈不利,肠胃燥结,躁扰狂越等证。

三黄汤当归龙胆芦荟栀子青黛木香麝香。蜜丸,淡姜汤送二三十丸。

神芎丸

治水肿外内俱实者。

三黄汤本方用大黄黄芩各二两,黄连半两,加滑石牵牛头末各四两,川芎薄荷各半两。

滴水为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临卧温水服。湿热腰胁肿满,加甘遂一两。遍身走注疼痛,加白芥子一两。久毒热肿腹痛,加芒硝一两。关节不利,加羌活一两。肠胃结滞,加郁李仁一两。腰腿沉重,加商陆一两。本方去黄连川芎薄荷,名导水丸戴人伊尹三黄丸变为神芎丸,每令病患至夜先服百余粒,继以浚川散投之,五更当下。种种病出,投下少许,再以和膈药服之,以利为度。有五日一下者,三日一下者,病轻者一二服止,重者五六度方愈。是擒纵缓舒之妙,临病制宜,非可言谕,自非老年谙练有大负者,焉敢效诸行事耶!详方后云: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乃峻药缓攻之成法,此言每令病患先服百余丸,急乘元气未漓,为之迅扫各有至理,不可以此碍彼也。

浚川散

治水肿胀急,大便不通,大实大满证。

三黄丸去芩、连,用大黄一两,加牵牛头末、郁李仁各一两,芒硝甘遂各半两,木香三钱。

为散,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和如稀糊服。

按:此乃下水积之峻药,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停滞而生湿热,在阳不去,则化气而为胀,在阴不去,则化积而成形。世俗不省内经留者攻之,但执补燥之剂,怫郁转加而病愈甚也。戴人曰:养生与攻病,本自不同,今人以补药治病,宜乎不效也。

十枣汤玉函

悬饮内痛,胁下有水气,脉弦数。

芫花甘遂大戟泡去骨,等分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枣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补天石》加生姜汁;《伤寒五法》加肉桂

神佑丸

阳水肿胀,大小便秘。

十枣汤本方各一两,加大黄二两,黑牵牛头末四两,轻粉一钱。煮红枣肉为丸。初服五七丸,日三服,渐加,快利为度。

按:此方守真仲景十枣汤牵牛大黄轻粉三味,较十枣倍峻,然作丸缓进,则威而不猛,其法最良。其于神佑丸中,加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各半两,名舟车神佑,已属蛇足,更于舟车丸中,加入乳香、没药,名除湿丹。风斯愈下,殊不足法。

控涎丹

治胁下痰积作病。

十枣汤芫花大枣,加白芥子等分为末,曲糊丸,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惊疾,加朱砂全蝎;酒痰,加雄黄全蝎;惊气成块者,加穿山甲鳖甲延胡索蓬术;臂痛,加桂枝姜黄;痰嗽,加风化硝;寒痰,加丁香肉桂胡椒甘遂直达涎结之处,大戟能攻胸胁之涎,白芥子能破支结之饮,此攻痰涎之峻剂也。凡形盛色苍气壮脉实人有上证,但服此药数服,其病如失,后以六君子调补;若气虚皎白,大便不实,小便清利者误服,不旋踵而告变矣。

五苓散玉函

治伤寒表里未解,渴而小便不利。

白术茯苓猪苓各二钱泽泻三钱一钱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或生料煎服,温覆取微似汗。

按:五苓散,本治太阳经邪犯本,渴而小便不利,饮水即吐之水逆,故用二苓、泽、术,利水生津,又需桂以蒸动其津,则渴者自不渴矣。后人不达此义,每用五苓治阴虚泉竭之证,重涸其水,发热发渴,势必转加,岂方之咎欤?况有去而用四苓者,曷知此方全赖之辛温。则不至壅满,用方者当须识此,无愧圣贤一脉。

猪苓汤玉函

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及少阴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五苓散,加滑石阿胶等分,水煎去滓温服,日三。

按:此太阳少阴药也,五苓散用以导水滋干,即兼之辛温以蒸动其津气,此用滑石之清热利水,即兼阿胶之甘润以保护其血液,汗乃血之液,故汗出多而渴者禁用。

猪苓散金匮

治呕吐思水。

五苓散泽泻,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泽泻汤金匮

支饮眩冒

五苓散猪苓茯苓

茯苓泽泻汤金匮

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

五苓散猪苓,加甘草生姜。《家秘》加芦根

茯苓戎盐汤金匮

治胞中精枯,血滞小便不利。

五苓散猪苓泽泻。加戎盐青盐

桂苓丸

治肾气上逆,水泛为痰,逆冲膈上,及冒暑烦渴,饮水过多,腹胀小便不利。

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用一两,茯苓二两,蜜丸,沸汤下二钱,日三服。

作汤名桂苓饮

桂苓甘露饮

治温热病,小便不通,烦渴引饮。

五苓散加真寒水石石膏滑石

四苓散

治小便赤涩胀痛,及温热时行烦渴。

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金匮

黄瘅小便不利。

五苓散茵陈蒿

春泽汤

治气虚伤湿,小便不利。

五苓散人参

葶苈木香散

阳水腹胀,大小便秘。

五苓散葶苈木香木通滑石甘草

益元散

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治暑月小便不利。

滑石水飞,六两甘草炙,六钱;生,四钱

为散,清水调服二三钱。发散温病热病,加葱白五七茎,香豉四合,水煎温服。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小便不利禁用。

此方加葱、豉煎服,则兼散表邪,加吴茱萸则治白痢,加红曲则治血痢,加炮姜则兼消饮食,加神砂则兼退心火,加青黛则散肝火,加薄荷则清肺热,加石膏则除胃热。其入通圣双解、解毒等方,随证配合,未遑枚举。

辰砂六一散

治暑月惊悸多汗,小便涩痛。

益元散一料,加辰砂一钱,飞。

蒲灰散金匮

皮水小便不利而渴。

益元散甘草,用滑石三分,加蒲灰七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鱼散金匮

消渴小便不利,小腹胀痛有瘀血。

益元散甘草,加乱发白鱼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虎汤玉函

治热病壮热烦渴,及中暍烦热而渴。

石膏八钱,生用,碎知母三钱甘草一钱,炙粳米半合

水煎,温分三服,一日尽饮之。

人参白虎汤玉函

白虎加人参汤。治热病舌干,大渴发热背寒。

白虎汤人参

桂枝白虎汤

温病感冒客邪而渴,及温疟先热后寒。

白虎汤桂枝

苍术白虎汤

湿温身热足冷。

白虎汤苍术

竹叶石膏汤玉函

治大病后烦热作渴。

白虎汤知母,加竹叶人参半夏麦门冬

既济汤

治上热下寒。

竹叶石膏汤熟附子三五分。

清热解毒汤

治时疫大热。

白虎汤粳米,加人参羌活升麻葛根白芍黄芩黄连生地黄生姜

栝蒌葛根汤

风温无大热而渴。

白虎汤知母粳米,加人参栝蒌根葛根防风

按:此汤治风温无大热而渴,夫既无大热,则不当渴矣,既渴必非无大热也。缘风温之热邪内蕴,故借白虎加人参汤,裁去知母粳米,加栝蒌根以清热解渴,葛根以布胃行津,防风以开表散邪,人参甘草石膏栝蒌以化热,性虽甘温,当无助长伏邪之虞。

大青汤

治斑子热毒。

白虎汤粳米,加大青黑参木通生地黄荆芥竹叶

玉露散

治小儿伤热,吐泻色黄。

白虎汤知母粳米,加寒水石如无真者,滑石代之。为散,每服半钱匕至一钱匕,沸汤调,日三服。

薛立斋云:若饮食如常,作泻饮冷,宜用此药。若食少体倦,喜饮热汤,此脾气虚陷,宜六君子汤,此方切禁。

兰香饮子

消中能食而瘦,大渴便秘。

白虎汤粳米,加人参生甘草兰香俗名香草防风升麻桔梗连翘半夏白豆蔻

按:消中为脾胃积热,故东垣本人参白虎而立兰香饮子,《内经》所谓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但方中防风半夏豆蔻升麻,未免过于辛燥,曷不去此加入麦冬五味以滋化源,佐白虎以化胃热,兰香以除陈气,与归脾汤中用木香之意不殊,或于竹叶石膏汤中,加知母兰香尤妥。

生津甘露饮

治上焦热渴。

兰香饮子防风半夏,加当归麦冬山栀黄连黄柏藿香木香

驻车丸千金

治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粘,及休息痢

阿胶三两黄连炒黑当归各两半干姜炮,一两

上四味,捣筛,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三车运精气神,分治三焦,以调适阴阳,此因阳热过旺,阴精受伤,故用黄连以驻鹿车之骤,干姜以策牛车之疲,阿胶以挽羊车之陷。当归以和精气神之散乱也。

阿胶丸

治冷热不调,伤犯三阴,腹痛下脓血。

驻车丸本方胶、连各二两,归、姜各一两,加木香黄芩赤石脂醋煅,水飞龙骨醋煅,水飞各一两,厚朴姜制半两,米饮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昼二夜一服,米饮下。

归连丸

治阴虚下痢五色,及孕妇噤口赤痢。

驻车丸干姜。本方用阿胶二两,归、连各一两,加黄芩、黄柏炒黑各半两,蕲艾两半。上除胶、艾为细末,以醋二升煮艾至一升,去滓入胶烊化为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阿胶梅连丸

治阴虚下痢五色,至夜发热。

驻车丸本方用胶、连各三两,当归一两五钱,炮姜一两,加黄柏炒黑赤芍药赤茯苓乌梅肉炒枯各一两五钱。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黄连汤千金

赤白痢

驻车丸本方用阿胶三钱,黄连当归各钱半,炮姜一钱,加黄柏炮黑甘草各一钱,酸石榴皮钱半。上除阿胶,水煎去滓,纳胶烊化,温分三服。

佐金丸

治肝经郁热,吐酸绿青黄水。

川黄连六两吴茱萸拣去闭口者,取净一两,同黄连煎干

为细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白术陈皮汤或加味逍遥散作汤送下。

抑青丸

治肝火胁下急痛。

佐金丸二味等分,制法如前,制过拣去吴茱萸,取黄连焙燥,一味为末,滴水为丸,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沸汤临卧陈酒送下。

酒煮黄连丸

治心火亢盛,外内俱热,及伏暑发热呕吐。

佐金丸吴茱萸,用黄连一味,酒煮焙燥为末,滴水为丸,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沸汤下。

香连丸局方

治下痢赤白相兼,白多于赤者。

佐金丸如前制过,去吴茱萸木香一两,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米汤、砂仁汤任下。

戊己丸局方

治湿热泄痢,腹痛不止。

佐金丸白芍六两,神曲糊丸,空心米汤、砂仁汤、蕲艾汤任下。

大补丸

治阴火亢极,足胫疼热,不能久立,及妇人火郁发热。

厚黄柏盐酒拌,陈米饭上蒸,每蒸必拌,炒黑亮如漆为度

炒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醇酒下。如服之不应,每斤加厚肉桂一两。

潜行散

治湿热足膝肿痛。

大补丸用姜汁拌炒数次,为末,每服钱半,空心醇酒下。

大补阴丸

阴虚火旺,烦热易饥,足膝疼热。

大补丸四两加知母四两,熟地黄龟版各六两,猪脊髓和蜜丸,梧子大,空心姜盐汤下五十丸。

滋肾丸

阴虚大渴,小便涩痛热起足心。

大补丸十分,加知母七分,肉桂一分,滴水为丸,食前沸汤下七八十丸。

凡热在足心,直冲股内而入腹者谓之阴火,起于涌泉之下,虽热而不发渴,为热在膀胱,此方主之。

虎潜丸

治下体痿弱。

大补丸三两加龟版熟地各三两,知母牛膝各二两,白芍药锁阳虎胫骨当归身各一两五钱,炮姜半两,醇酒为丸,清晨淡盐汤下三钱。痿而厥冷,加熟附子半枚。

虎体阴性,刚而好动,故欲其潜,使补阴药咸随其性,潜伏不动,得以振刚劲之力,则下体受荫矣。其膝胫乃筋骨结聚,功力最优,若用掌骨,各随患之前后左右取用,不必拘于左前为善也。

加味虎潜丸

治痿濡而厥。

虎潜丸知母人参黄芪山药枸杞各二两,五味子一两。

二妙散

治身半以下,湿热疼重而肿。

大补丸改用姜汁制数次,净,加茅山苍术去皮,切,麻油拌炒,净,等分为散,姜汁调,每日空心温酒送二钱。本方加肉桂三妙散

金液丹局方

治阴极发躁,厥冷脉伏,爪甲唇青,水肿脉伏,小便不通,阴结畏寒,大便秘结。

明净硫黄五两,研细水飞,入炀成罐内,水调赤石脂末封口,盐泥通身固济候干。三足钉钉于地,将罐放钉上,慢火烧养七昼夜,再加顶火,用炭十斤为度,候冷取出研细,每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白汤送下。阴极冷甚者服百丸。

灵砂丹局方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最能镇坠虚火,升降阴阳,和五脏,助真元。

水银四两硫黄一两

上二味新铫内炒成砂子,入水火鼎煅炼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枣汤、米汤、井花水、人参汤任下。量病轻重,可增至五七丸。忌猪羊血绿豆粉冷滑之物。又法,入炀成罐内,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三足钉钉打火,盏内置水勿令干,候三炷香足为度。

二气丹

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结,或泻或吐。

硝石硫黄等分

上为细末,银石器内炒黄色,再研细,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新汲井花水下,不应更服。

玉真丸

肾厥头痛四肢逆冷。

硝石硫黄二味同制如二气丹石膏半夏汤泡七次,等分

为末,姜汁和神曲丸,食后姜汤下二三十丸。虚寒甚者,加钟乳粉

半硫丸局方

治高年冷秘虚秘,及痃癖冷气。

硫黄醋煅,柳木槌碎,研半夏汤泡,晒干为末

上二味等分,用生姜自然汁,调蒸饼糊,杵数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无灰酒或生姜汤任下,妇人,醋汤下。

养正丹局方

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元阳亏损,气短身羸,及中风痰盛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盛自汗唇青,妇人血海久冷。

水银黑锡与水银结成砂子硫黄朱砂水飞,各一两,净

用铁铫熔化黑锡水银,将柳木槌搅,次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下少时,方入硫黄末,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焰以醋洒之。候冷取出研细,煮糯米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盐汤或枣汤、人参汤任下。或丸如芡实,囫囵服一丸,得睡勿惊觉。

来复丹局方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及伏暑泄泻如水。

硝石硫黄同硝石为末,银石器内慢火炒,柳木槌搅之,不可猛火以伤药力太阴元精石水飞青皮去穣陈皮去白,各一两五灵脂酒飞,去砂石,澄定晒干,二两

为末,古法以醋和丸,米饮下。因醋易霉坏,今改用米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汤下。

黑锡丹局方

治真元亏惫,阳气不固,阴气逆冲,三焦不和,冷气刺痛,腰背沉重,男子精冷滑泄,妇人白带清冷及阴证阴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吞百丸,即使回阳,大能升降阴阳,坠痰定喘。

沉香附子胡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煅,飞补骨脂舶上茴香肉豆蔻金铃子酒蒸,去皮核木香各一两肉桂半两黑锡熔,去渣硫黄各二两

上用黑锡入铁铫内熔化,入硫黄如常法制,结成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细末和匀,自朝至暮,研至黑光色为度,酒面糊丸,如梧子大,阴干,藏铅罐内。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盐汤或枣汤、姜汤任下,妇人汤下,急证可投百丸。

三和丹

治一切阴寒,诸药不效者。

养正丹十丸,来复丹二十丸,黑锡丹三十丸,盐汤、枣汤、姜汤、人参汤任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