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甘草汤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异 名 茯苓桂甘汤、茯苓汤
组 成 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用 法 茯苓桂甘汤(《医学入门》卷四)、茯苓汤(《嵩崖尊生全书》卷七)。
主 治 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疝作奔豚。
方论选录 1.《普济方》;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br]2.《内台方议》:今此汗出而渴者,为邪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故与茯苓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为臣辅之;以桂枝为佐,生姜为使,二者之辛而固卫气者也。③《伤寒附翼》:此厥明伤寒发散内邪之汗剂,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后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此方本欲利水,反取表药为里症用,故虽重用姜、桂,而以里药名方耳。厥明伤寒,先热者后必厥,先热时必消渴。今厥而心下悸,是下利之源,斯时不热不渴可知矣。因消渴时饮水多,心下之水气不能入心为汗,蓄而不消,故四肢逆冷而心下悸也。肺为水母,肺气不化,则水气不行。茯苓为化气之品,故能清水之源;桂枝、生姜,则从辛入肺,使水气通于肺,以行营卫阴阳,则外走肌表而为汗矣;佐甘草以缓之,汗出周身,而厥自止,水精四布,而悸自安。以之治水者,即所以治厥也。伤寒心悸无汗而不渴者,津液未亏,故也用此方大发其汗。用姜、桂与茯苓等分,而不用芍药、大枣,是大发其汗。佐甘草者,一以协辛发汗,且恐水渍入胃也。
摘 录 《伤寒论》

《罗氏会约医镜》卷四:茯苓甘草汤

组 成 半夏2钱,生姜3钱,茯苓3钱,甘草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用 法 水煎服。[br]如渴而小水不利,加泽泻8分,肉桂5分。
主 治 水停心下,眩悸呕吐。
摘 录 《罗氏会约医镜》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