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湯
《金匱要略》卷中:小半夏湯
異 名 | 半夏生薑湯(《活人書》卷十八)、半夏湯(《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七)、鮮陳湯(《古今醫鑒》卷五)。 |
組 成 |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 |
用 法 |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
功 用 | 蠲飲和胃,降逆止嘔。 ①《醫宗必讀》:定吐,開胃,消食。 ②《醫門法律》:溫胃燥濕。 ③《醫學金針》:除痰,降氣,平胃。 |
主 治 | 痰飲內停,嘔吐,反胃,呃逆,霍亂,心下痞,不寐。 ①《金匱要略》:嘔家不渴,心下有支飲;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而噦者;諸嘔吐,谷不得下者。 ②《外台秘要》引仲景:嘔噦,心下悸,痞硬不能食。 ③《外台秘要》引《救急》:天行後噦,欲死,兼主傷寒。 ④《聖濟總錄》:霍亂嘔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作痞。 ⑤《醫學正傳》:陽明傷寒,不納谷而嘔吐不已者。 ⑥《醫學入門》:呃逆,谷氣入口即吐,及發汗後水藥不下。 ⑦《景岳全書》:反胃,寒痰甚者。 ⑧《古今名醫方論》引趙以德:膈上痰,心下堅,嘔逆,目眩。 ⑨《證治匯補》:胃實嘔吐。 ⑩《醫學金針》:不寐。 |
宜 忌 | 《外台秘要》引仲景:忌羊肉、餳。 |
方論選錄 | ①《金匱玉函經二注》趙以德:半夏之味辛,其性燥,辛可散結,燥可勝濕,用生薑以制其悍;孫真人云:生薑嘔家之聖藥,嘔為氣逆不散,故用生薑以散之。 ②《古方選注》:小制之方,以脾胃二經分痰飲立治法。蓋胃之支脈有飲,則胃逆為嘔而不渴,主之以半夏辛溫泄飲,生薑辛散行陽,獨治陽明,微分表里。 ③《醫宗金鑒》引李彣:半夏、生薑溫能和胃氣,辛能散逆氣。 |
臨證舉例 | ①嘔吐 《上海中醫藥雜誌》(1979;4 :25): 陳某某,男,53 歲,因慢性胃竇炎伴息肉樣變而行胃次全切除術,術後第六天發生膽汁性嘔吐,持續 70 多天不能進食,而行二次手術(松解粘連),但嘔吐未能緩解。予中藥旋覆代赭湯、瀉心湯、左金丸等加減以及益氣養陰,生津和胃等劑治療亦無效。改用小半夏湯加人參,方用生半夏 9 克,生薑 9 克,別直參 9 克(另煎),濃煎 40 毫升,分兩次服,連服五劑後嘔吐止,並能進食。 ②咳《臨證指南醫案》:脈沉短氣,咳甚,嘔吐飲食,便溏泄。乃寒濕郁痹,漬陽明胃,營衛不和。胸痹如悶,無非陽不旋運,夜陰用事,濁泛嘔吐矣。庸醫治痰順氣,治肺論咳,不思《內經》胃咳之狀,咳逆而嘔耶。小半夏湯加薑汁。 |
摘 錄 | 《金匱要略》卷中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小半夏湯
異 名 | 橘皮半夏湯(《宣明論方》卷九)。 |
組 成 | 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橘皮四兩,一方用人參二兩 |
用 法 |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
功 用 | ①《宣明論方》:養液潤燥,解肌熱,止咳嗽。 ②《千金方行義》:溫理中氣。 |
主 治 | 痰飲胸滿,嘔逆噁心,頭痛眩暈,喘逆咳嗽。 ①《備急千金要方》:心腹虛冷,游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者。 ②《雞峰普濟方》:嘔逆噁心,頭疼眩運,臂痛背寒,嘈煩多睡。 ③《宣明論方》:痰壅涎嗽,久不已者。 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吳直閣增諸家名方):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噁心,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昏憒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乾噦不止。 ⑤《傷寒大白》:水飲喘逆而無火者。 |
加 減 | 若心中急及心痛,納桂心四兩;若腹滿痛,納當歸三兩。 |
宜 忌 | 羸弱及老人尤宜服之。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七:小半夏湯
組 成 | 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桂心三兩,甘草一兩 |
用 法 | 上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
主 治 | 病心腹虛冷,游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者。 |
摘 錄 |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七 |
《傷寒心要》:小半夏湯
來 源 | 為《金匱要略》卷中「小半夏加茯苓湯」之異名。見該條。 |
摘 錄 | 《傷寒心要》 |
《普濟方》卷一三八引《類證活人書》:小半夏湯
來 源 | 為《金匱要略》卷中「生薑半夏湯」之異名。見該條。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一三八引《類證活人書》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