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
首頁 金匱要略方
◀上一篇 ·張仲景 下一篇▶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論一首 證九條[1] 方一十首[2]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樂[3]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澀,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狀[4],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方[5]

黃芪桂枝五物湯方[6]

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去皮[7]生薑六兩,切[8]大棗十二枚,擘[9]

上五味,㕮咀[10],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11],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里虛也。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差[12],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脈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清泠[13]一作冷[14]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

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通[15],桂枝加[16]龍骨牡蠣湯主之。方[17]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6]

桂枝去皮[7]芍藥生薑[8],各三兩甘草二兩,炙[18]大棗十二枚,擘[9]龍骨牡蠣熬,各二兩

上七味,㕮咀[10],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11],分溫三服。小品》云:虛羸浮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龍骨湯[19]

天雄散亦主之[20]。方:

天雄散方[6]

天雄三兩,炮,去皮[7]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21],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脈經》云:盜汗出也[22]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苦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脈經》云:人年五十、六十,其脈浮大者[23]

脈沉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右四條,古本並無,鄧氏所編《金匱方》卻有之,今依補入。並見《脈經》第八卷《虛勞脈證第六》[24]

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25],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方[26]

小建中湯方[6]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27]六兩甘草二兩[28],炙生薑三兩[29],切[8]大棗十二枚,擘[9]膠飴一升

上六味,㕮咀[10],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30],去滓,內膠飴[31],令消[32],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服此湯[33],以甜故也。

千金》療男女因積冷氣滯,或大病[34]不復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氣,行動喘乏,胸滿氣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干唇燥,面[35]體少色,或飲食無味,脅肋腹脹,頭重不舉,多臥少起,甚者積年,輕者百日,漸至瘦弱,五臟氣竭,則難可復常。六脈俱不足,虛寒乏氣,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黃芪建中湯,又有人參二兩。

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36]。方[37]

黃芪建中湯方[6]

黃芪桂枝去皮生薑切,各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二兩,炙大棗二枚,擘膠飴一升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內膠飴,令消。溫服一升,日三服。集驗》:嘔者加生薑,腹滿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方見腳氣中。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方[38]

薯蕷丸方[6]

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去皮[7]干地黃大豆黃卷[39]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炙[18]人參七分芎藭芍藥白朮麥門冬去心[40]杏仁去皮尖,熬[41],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膠炙,各七分[42]乾薑三分白斂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方[43]

酸棗仁湯方[6]

酸棗人二升甘草一兩,炙[18]知母二兩茯苓二兩穹藭二兩

上五味,㕮咀[10],以水八升,煮酸棗人,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11],分溫三服。《深師》有生薑二兩[44]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方[45]

大黃䗪蟲丸方[6]

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炙[18]桃仁一升,去皮尖,熬[41]杏仁一升,同上法[46]芍藥四兩干地黃十兩乾漆一兩,熬[47]虻蟲一升,去翅足,熬[48]水蛭一百枚,熬[49]蠐螬一升,熬[47]䗪蟲半升,熬[47]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50]

虛勞不足[51],汗出而悶,脈結心悸[52],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一十一日[53]死。炙甘草湯主之。方[54]一云:復脈湯[55]

炙甘草湯方[6]

甘草四兩,炙桂枝去皮[7]生薑[8],各三兩麥門冬去心[40],半升麻仁半升人參二兩[56]阿膠二兩[57]大棗三十枚,擘[9]生地黃一斤,切[8]

上九味,㕮咀[10],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見《千金翼[58]

冷勞[59],又主鬼疰一門相染,獺肝散方[60]

獺肝散方[6]

獺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見《肘後》,恐非仲景方[61]



  1. 證九條:鄧珍本作「脈證九條」。
  2. 方一十首:鄧珍本作「方九首」。
  3. 尊樂:鄧珍本作「尊榮」。當是。
  4. 如風狀:鄧珍本作「如風痹狀」。
  5. 方:鄧珍本作「黃芪桂枝五物湯方」。
  6.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此標題為整理者所加,原書無。
  7. 7.0 7.1 7.2 7.3 7.4 去皮:鄧珍本無。
  8. 8.0 8.1 8.2 8.3 8.4 切:鄧珍本無。
  9. 9.0 9.1 9.2 9.3 擘:鄧珍本無。
  10. 10.0 10.1 10.2 10.3 10.4 㕮咀:鄧珍本無
  11. 11.0 11.1 11.2 去滓:鄧珍本無。
  12. 差:鄧珍本作「瘥」。
  13. 精清泠:鄧珍本作「精氣清冷」。
  14. 冷:鄧珍本作「泠」。
  15. 夢交通:鄧珍本作「夢交」。
  16. 加:鄧珍本無。
  17. 方:鄧珍本作「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
  18. 18.0 18.1 18.2 18.3 炙:鄧珍本無。
  19. 「《小品》雲」至「二加龍骨湯」:鄧珍本此小注在前「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下。
  20. 亦主之:鄧珍本無。
  21. 酒服半錢匕:鄧珍本此句後有「日三服」三字。
  22. 脈經》云:盜汗出也:鄧珍本無此小注。
  23. 脈經》云:人年五十、六十,其脈浮大者:鄧珍本無此小注。
  24. 此句為吳遷校注文字。
  25. 酸疼:鄧珍本作痠疼
  26. 方:鄧珍本作「小建中湯方」。
  27. 芍藥:鄧珍本此下五味的順序為「甘草、大棗、芍藥、生薑、膠飴」。
  28. 二兩:鄧珍本作「三兩」。
  29. 三兩:鄧珍本作「二兩」。
  30. 先煮五味,取三升:鄧珍本作「煮取三升」。
  31. 內膠飴:鄧珍本「飴」下有「更上微火」四字。
  32. 令消:鄧珍本作「消解」。
  33. 服此湯:鄧珍本作「用建中湯」。
  34. 病:鄧珍本「病」字下有「後」字。
  35. 面:鄧珍本作「而」。
  36. 黃芪建中湯主之:鄧珍本「主之」下有「於小建中湯內,加黃耆一兩半,余依上法。○氣短胸滿者加生妻,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三兩」四十九字。
  37. 方:此「方」字以下至小注「《集驗》……加半夏三兩」,鄧珍本無。
  38. 方:鄧珍本作「薯預丸方」
  39. 大豆黃卷:鄧珍本作「黃豆卷」。
  40. 40.0 40.1 去心:鄧珍本無。
  41. 41.0 41.1 去皮尖,熬:鄧珍本無。
  42. 炙,各七分:鄧珍本作「七分」。
  43. 方:鄧珍本作「酸棗湯方」。
  44. 鄧珍本此句在「穹藭二兩」下。
  45. 方:鄧珍本作「大黃䗪蟲丸方」。
  46. 同上法:鄧珍本無。
  47. 47.0 47.1 47.2 熬:鄧珍本無。
  48. 去翅足,熬:鄧珍本無。
  49. 一百枚,熬:鄧珍本做「百枚」。
  50. 附方:鄧珍本作「附《千金翼》炙甘草湯」。
  51. 虛勞不足:鄧珍本「虛」字上有「治」字。
  52. 心悸:鄧珍本作「悸」。
  53. 一十一日:鄧珍本作「十一日」。
  54. 炙甘草湯主之。方:鄧珍本無。
  55. 一雲復脈湯:鄧珍本此小注在前「附《千金翼》炙甘草湯」下。
  56. 二兩:鄧珍本無。
  57. 二兩:鄧珍本作「各二兩」。
  58. 見《千金翼》:鄧珍本無。
  59. 治冷勞:鄧珍本「治」字上有「肘後獺肝散」五字。
  60. 獺肝散方:鄧珍本無。
  61. 鄧珍本無此小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