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首页 金匮要略方
◀上一篇 ·张仲景 下一篇▶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1]

证三条 方八首

师曰:脉妇人[2]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为躯[3],桂枝汤主之[4]。法六十日当有娠[5],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方见下利中[6]

妇人妊娠[7],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十日不止[8],胎欲动,在于脐上[9],此为妊娠[10]。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11];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12],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宜桂枝茯苓丸[13]。方[14]邓本云: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15]

桂枝茯苓丸方[16]

桂枝去皮[17]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一丸[18]。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娠六月七月[19],脉弦,发热,其胎逾腹[20],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之状[21],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方未见。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方[22]

芎归胶艾汤方[16]

阿胶[23]芎䓖甘草炙,各二两:邓珍本无“炙”字。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24]干地黄各四两[25]

右七味,㕮咀[26],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洽治妇人胎动,无干姜[27]

妇人怀娠,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28]

当归芍药散方[16]

当归四两[29]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䓖半斤,一作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妇人妊娠[30],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31]。方[32]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16]

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半两,洗[33]

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和为丸[34],如梧子大,饮服一丸[35],日三服。

妇人妊娠[30],小便难,饮食故[36],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37]。方[38]

干当归贝母苦参丸方[16]

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39]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男子加滑石半两[40]

妇人妊娠[30],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方[41]

葵子茯苓散方[16]

葵子一斤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30],宜服当归散[42]。方[43]

当归散方[16]

当归黄芩芍药芎䓖各一斤白术半斤

右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

附方[44]

妊娠养胎,白术散[45]。方[46]

白术散方[16]

白术芎䓖各四分[47]蜀椒三分,汗牡蛎二分,熬[48]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夜一服[49]。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䓖;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钱大二十枚[50]。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亦以醋浆水服之[51];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若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尽服之勿置[52]见《外台[53],出《古今录验》[54]

妇人伤寒[55],怀身腹满,不得小便,加从腰以下重[56],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写[57]劳宫及关元,小便利则愈[58]见《玉函》。



  1. 第二十一:邓珍本作“第二十”。
  2. 脉妇人:邓珍本无“脉”字。天头朱笔附笺:“脉妇人得平脉:上‘脉’字删。”
  3. 名为躯:邓珍本作“名妊娠”。
  4. 桂枝汤主之:邓珍本“之”下有小注“方见利中”。
  5. 法六十日当有娠:邓珍本作“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
  6. 方见下利中:邓珍本无。
  7. 妇人妊娠:邓珍本作“妇人宿有症病”。
  8. 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十日不止:邓珍本作“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9. 胎欲动,在于脐上:邓珍本作“胎动在脐上者”。
  10. 此为妊娠:邓珍本作“为症痼害”
  11. 胎也:邓珍本无“也”字。
  12. 所以下血不止者:邓珍本无“下”字。
  13. 宜桂枝茯苓丸:邓珍本作“桂枝茯苓丸主之”。
  14. 方:邓珍本作“桂枝茯苓丸方”。
  15. “邓本云”以下三十一字,系吴迁校注文字。
  16.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此标题为整理者所加,原书无。
  17. 去皮:邓珍本无。
  18. 每日一丸:邓珍本作“每日食前服一丸”。
  19. 六月七月:邓珍本作“六七月”。
  20. 其胎逾腹:邓珍本作“其胎愈胀”,当是。当行天头朱笔附笺:“其胎逾腹,‘腹’字误,当作‘胀’。”
  21. 少腹如扇之状:邓珍本无“之状”二字。
  22. 方:邓珍本作“芎归胶艾汤方”。
  23. 阿胶:邓珍本此下二味的顺序为芎䓖、阿胶。
  24. 芍药:邓珍本其下有小注“四两”。
  25. 各四两:邓珍本无。
  26. 㕮咀:邓珍本无。
  27. “一方”以下小注,邓珍本在前“芎归胶艾汤方”下,且其中“胎动”作“胞动”。
  28. 方:邓珍本作“当归芍药散方”。
  29. 四两:邓珍本作“三两”。
  30. 30.0 30.1 30.2 30.3 妇人妊娠:邓珍本无“妇人”二字。
  31. 干姜人参半夏丸:邓珍本“丸”下有“主之”二字。
  32. 方:邓珍本作“干姜人参半夏丸”。
  33. 半两,洗:邓珍本作“二两”。
  34. 和为丸:邓珍本作“糊为丸”。
  35. 饮服一丸:邓珍本作“饮服十丸”。
  36. 饮食故:邓珍本作“饮食如故”。当行天头朱笔附笺:“饮食故,‘故’字上落一‘如’字。”
  37. 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邓珍本作“归母苦参丸主之”。
  38. 方:邓珍本作“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39. 炼蜜和丸:邓珍本无“和”字。
  40. 男子加滑石半两:邓珍本在前“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下。
  41. 方:邓珍本作“葵子茯苓散方”。
  42. 宜服当归散:邓珍本作“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43. 方:邓珍本作“当归散方”。
  44. 附方:邓珍本无。
  45. 白术散:邓珍本作“白术散主之”。
  46. 方:邓珍本作“白术散方”。
  47. 各四分:邓珍本无。
  48. 二分,熬:邓珍本无。
  49. 日三夜一服:邓珍本作“日三服,夜一服”。
  50. 半夏钱大二十枚:邓珍本作“半夏大者二十枚”。
  51. 亦以醋浆水服之:邓珍本无“亦”字。
  52. 尽服之勿置:邓珍本无“尽”字。
  53. 见《外台》:邓珍本在前“白术散方”下。
  54. 出《古今录验》:邓珍本无。
  55. 妇人伤寒:邓珍本作“妇人伤胎”,当是。当行天头附笺:“妇人伤寒,‘寒’字误,当作‘胎’。”
  56. 加从腰以下重:邓珍本无“加”字,当是。
  57. 刺写:邓珍本作“刺泻”。
  58. 小便利则愈:邓珍本“便”下有“微”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