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编金匮方论》 | |
◀上一篇 | 汉·张仲景 | 下一篇▶ |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论二首 方三首
师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1],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2]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括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括蒌薤白白酒汤方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括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括蒌薤白半夏汤方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3],留气结在胸[4],胸满,胁下逆抢心[5],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6][7]
薏苡附子散方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诸逆[10],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姜枳实汤方[11]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生狼牙一两,炙香,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
右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13]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14],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15],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 ↑ 太过不及:指脉象改变,盛于正常的为太过,不足于正常的为不及,太过主邪盛,如浮、大、弦、滑、数等脉象;不及主正虚,如沉、迟、微、弱、涩等脉象。
- ↑ 极虚:指阳气虚疲,不足。
- ↑ 心中痞:指胃脘部满闷不舒,痞塞不通而痛的感觉。痞,《说文解字》:“痛也。”又指气隔不通,与“脴”同。《释名·释疾病》:“脴,否也,气否结也。”
- ↑ 留气结在胸:指胸部痞塞不通的病机。因寒饮羁留,阻滞气机,具体表现为胸满症状显著。
- ↑ 逆抢心:气逆向上冲撞心胸。
- ↑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未见此文,但《外台秘要·卷第十二·胸痹噎塞方二首》载:“仲景《伤寒论》:胸痹之病,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是也,橘皮枳实汤主之方:橘皮(半斤),枳实(四枚,炙),生姜(半斤)右三味切,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肘后》、《小品》、《文仲》、《深师》、《范汪》、《古今录验》《经心录》、《千金》同。出第十五卷中。”
- ↑ 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三心藏·胸痹方第七》:“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宜此方:橘皮(一斤),枳实(四枚),生姜(半斤)右三味, 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未经宋臣校改的《孙真人干金方·卷第十三心藏·胸痹方第七》:“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急痛,肌中若痹,绞急如刺,不得俛仰,其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痒,喉中干燥,时欲呕吐。”
- ↑ 缓急:偏义复词,其义偏在急字。古义为危困、急迫。
- ↑ 薏苡仁附子散:赵开美本为“薏苡附子散”。
- ↑ 诸逆:指停留于心下的水饮或寒邪向上冲逆。一说泛指上逆之证,如气逆抢心、干呕等,亦可参。
- ↑ 桂姜枳实汤方:赵开美本为“桂枝枳实汤方”。
- ↑ 各三两:赵开美本无“各”字,为“桂枝三两,生姜三两”。
- ↑ 梧:赵开美本为“桐”,下同。
- ↑ 卒中恶:卒,通“猝”。卒中恶,指感受外来邪气而突然发作的疾病。
- ↑ 流注心胸痛:指心胸部疼痛,有时移动集中在这里,有时流动集中在那里。流,是移动;注,是集中。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