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傷寒論》:小青龍湯

異 名 青龍湯(《外台秘要》卷八引《備急千金要方》)、細辛五味湯(《御藥院方》卷五)。
組 成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甘草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用 法 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功 用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①《金鏡內台方議》:發越風寒,分利水氣。
②《醫方集解》:行水發汗。
③《醫宗金鑒》:外發太陽之表實,內散三焦之寒飲。
主 治 外感風寒,內停水飲。惡寒發熱,無汗,咳嗽喘促,痰多而稀,不渴飲,或身體疼重,肢而浮腫,舌苔白,脈浮或浮滑。
①《傷寒論》: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
②《金匱要略》:溢飲;咳逆倚息不得臥;婦人吐涎沫。
③《御藥院方》:肺氣不利,咳嗽喘急,胸膈煩悶,痰盛涎多,喉中有聲,鼻塞清涕,頭痛目眩,肢體倦息,咽嗌不利,嘔逆噁心。
④《景岳全書》:時行風邪在肺,咳嗽喘急多痰,而陰寒氣甚,邪不易解者;瘟疫,若傷風兼寒而發熱咳嗷者;外感之嗽,若冬月寒盛氣閉,邪不易散者;實喘,若冬月風寒感甚者。肝肺受寒,咳嗽喘急。
⑤《濟陽綱目》:水寒相搏發呃。
⑥《醫燈續焰》:水寒射肺而咳,脈浮;痰飲停於胸胃咳嗽;勞極,形寒寒飲傷肺,肺傷少氣,咳嗽鼻鳴。
⑦《傷寒附翼》:水寒在胃,久咳肺虛。
⑧《金匱翼》:冷嗽;喘因寒邪入肺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咳動肩背,呼吸不利,右寸沉而緊,亦有六部俱伏者;齁喘者,積痰在肺,遇冷即發,喘鳴迫塞但坐不得臥,外寒與內飲相搏。
⑨《產科發蒙》:妊娠感風寒喘嗽。
⑩《溫病條辨》:秋濕內伏,冬寒外加,脈緊無汗,惡寒身痛,喘咳稀痰,胸滿舌白滑,惡水不欲飲,甚則倚息不得臥,腹中微脹。
加 減 若渴,去半夏,加栝樓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斤(去皮尖)。
宜 忌 外台秘要》引《備急千金要方》: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菜、生蔥。
方論選錄 ①《傷寒明理論》:麻黃味甘辛溫,為發散之主,表不解,應發散之,則以麻黃為君。桂味辛熱,甘草味甘平,甘辛為陽,佐麻黃表散之,用二者所以為臣。芍藥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溫,二者所以為佐者,寒飲傷肺,咳逆而喘,則肺氣逆。《內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芍藥、五味子為佐,以收逆氣。乾薑味辛熱,細辛味辛熱,半夏味辛微溫,三者所以為使者,心下有水,津液不行,則腎氣燥。《內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是以乾薑細辛半夏為使,以散寒水。逆氣收,寒水散,津液通行,汗出而解矣。水蓄則津液不行,氣燥而渴,半夏味辛溫,燥津液者也,去之則津液易復;栝蔞根味苦微寒,潤枯燥者也,加之則津液通行,是為渴所宜也。水氣下行,漬入腸間,則為利,下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麻黃專為表散,非下利所宜,故去之;芫花味苦寒,酸苦為涌泄之劑,水去利則止,芫花下水,故加之。噎為胃氣虛竭,麻黃發汗,非胃虛冷所宜,故去之;附子辛熱,熱則溫其氣,辛則散其寒,而噎者為當,兩相佐之,是以祛散冷寒之氣。水蓄下焦,滲泄可也,發汗則非所當,故去麻黃;而茯苓味甘淡,專行津液,故加茯苓。喘為氣逆,麻黃發陽,去之則氣易順,杏仁味甘苦溫,加之以泄逆氣。
②《醫方考》:青龍者,東方木神,主發育萬物,方以發散為義,故名之。
③《重訂通俗傷寒論何秀山按:風寒外搏,痰飲內伏,發為痰嗽氣喘者,必須以小青龍加減施治。蓋君以麻、桂辛溫泄衛,即佐以芍、草酸甘護營;妙在乾薑五味拌搗為臣,一溫肺陽而化飲,一收肺氣以定喘;又以半夏之辛滑降痰,細辛之辛潤行水,則痰飲悉化為水氣,自然津津汗出而解。
④《研經言》:古經方必有主藥,無之者小青龍是也。何以言之?方中麻、芍、姜、辛、桂、甘各三兩,味、夏各半升。考古半升,約古分亦三兩。仲景每以半夏半斤配生薑三兩,五味半升配生薑三兩,此方正其例也。八味輕重同則不相統,故曰無主藥。或謂麻黃先煎即是主藥,豈知麻黃以有沫當去,不得不先煎,與先煎澤漆、先煎大黃有別。特以肺為水源,以此疏其壅塞耳!且本方加減法雲去麻黃者四,麻黃在可去之例,豈主藥乎?匪特麻黃非主藥也,即桂枝亦不過因表不解發熱而用之,其與芍藥甘草同用,全乎桂枝湯矣。桂枝即非主藥,芍藥甘草更可知已,又何論半夏乎?此方本從桂枝來,而其義則在乾薑五味細辛三味。本論於柴胡湯四逆散方下云:咳者,加乾薑五味子細辛,即此方主治之義。柴胡湯方下又云:咳者,去人參生薑大棗,加五味子乾薑,即此方用桂枝湯,所以必去棗、姜之義。然則小青龍為治飲家咳之方,故凡用乾薑五味子,而與若桂、若麻並施者,皆自此出。如《金匱要略厚朴麻黃湯射干麻黃湯苓桂五味甘草姜辛湯苓桂五味甘草姜辛半夏湯苓桂五味甘草姜辛半夏杏仁湯苓桂五味甘草姜辛半夏杏仁大黃湯六方是也。
⑤《醫學衷中參西錄》: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乾薑,誠以外感之證皆忌五味,而兼痰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斂之力甚大,能將外感之邪錮閉肺中永成勞嗽,唯濟之以乾薑至辛之味,則無礙。而愚近時臨證品驗,則另有心得,蓋五味之皮雖酸,其仁則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濟皮之酸,自不至因過酸生弊。
現代研究 ①平喘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2;3:2):用本方及其主要組成藥的不同組合的水煎劑和醇提取液與對照藥(鹽酸麻黃鹼、鹽酸腎上腺素等注射液)進行對比研究。實驗表明,本方及其主要組成藥的水煎劑和醇提取液,對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均有不同程度的鬆弛作用;並有抗組胺、抗乙酰膽鹼和抗氯化鋇作用。實驗還表明,麻黃半夏在本方中不占主要地位,本方去麻黃半夏後的醇提取液仍顯示很強的抗組胺等作用。另外,對豚鼠藥物性哮喘有明顯保護作用。
②抗過敏作用 《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88;2:57):注射抗原前 2 或 3 小時給小青龍湯(100mg/kg),結果表明,本方能明顯抑制由蛋清(EA)和抗 EAIgE 抗體引起的豚鼠被動皮膚過敏症,對組胺、血清素和乙酰膽鹼引起的炎症反應均有抑制作用。
③對兔耳血管及大鼠足跖溫度的影響 《中成藥研究》(1985;8:41):實驗表明:本方醇提水劑能明顯增加離體兔耳血管的流出量;給大鼠腹腔注射本方後半小時,足跖溫度明顯高於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且表現為先升後降的作用。
摘 錄 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