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金匱方論/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首頁 | 《金匱要略》 | |
◀上一篇 | 漢·張仲景 | 下一篇▶ |
新編金匱方論卷上
晉 王叔和 集
漢 張仲景 述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論十三首 脈證二條
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2]。四季脾王[3]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補用醋[4],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5],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經》[6]曰:「虛虛實實[7],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余藏准此[8]。
夫人稟[9]五常[10],因風氣[11]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臟元真[12]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13],中[14]人多死。千般疢難[15],不越三條: 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忤[16]經絡;適[17]中經絡,未流傳腑臟,即醫[18]治之;四肢才[19]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20],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21]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22]。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23]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痓[24],不治。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25]、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26]喑喑然[27]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28]細而長者,頭中病(一作痛。)。
師曰:息搖肩者,心中堅[29];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
師曰:吸而微數,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30];在下焦者,其吸遠[31]。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
師曰:寸口[32]脈動者,因其王時而動。假令肝王色青,四時各隨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時色脈,皆當病。
問曰:有未至而至[33],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過,何謂也?○師曰:冬至之後,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陰[34]之時陽始生,天得溫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溫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此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也。
師曰: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後,其病在里,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也。
問曰:《經》云: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為有陽無陰,故稱厥陽。
問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摶,血氣人髒即死,入腑即愈,此為卒厥。何謂也?○師曰:唇口青,身冷,為入髒,即死;知[35]身和,汗自出,為入腑,即愈。
問曰:脈脫入髒即死,入腑即愈,何謂也?○師曰:非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人里者即死。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36]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咳、上氣、喘、噦、咽、腸鳴、脹滿、心痛、拘急。五臟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䅽飪[37]之邪,從口人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於前,寒中於暮,濕傷於下,霧傷於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食傷脾胃,極寒傷經,極熱傷絡。
問曰:病有急當救里、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38]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39]。
師曰:五藏病各有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夫諸病在藏,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余皆仿此。
- ↑ 趙開美本的文字及順序為: 漢長沙太守張機仲景述 晉太醫令王叔和集宋尚書司封郎中充 秘閣校理臣林億詮次。卷中、卷下同。
- ↑ 實脾:即調補脾臟。
- ↑ 四季脾王:王,通「旺」,即一年當中脾氣旺盛的季節。四季脾王,指春之三月,夏之六月,秋之九月,冬之十二月。
- ↑ 醋:趙開美本為「酸」
- ↑ 傷腎:《三因方》卷八作「制腎」。
- ↑ 經:指《難經》。
- ↑ 虛虛實實:「虛虛」指虛證用瀉法;「實實」指實證用補法。
- ↑ 此文後趙開美本未回行分段,加有○
- ↑ 稟:遵循。徐彬《金匱要略論注》、沈明宗《金匱要略編注》及《醫宗金鑒》均作「秉」,義同。
- ↑ 五常:即五行,指金木火土水。
- ↑ 風氣:此指自然界的氣候,包括風寒署濕燥火六氣。
- ↑ 元真:指元氣或真氣。《靈樞·刺節真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 ↑ 客氣邪風: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能令人致病的不正常氣候。
- ↑ 中(zhòng):傷害之義,下文二「中」字同。
- ↑ 疢(chèn)難:疾病。
- ↑ 干忤:干者犯也,忤者逆也。干忤指觸犯或侵犯。
- ↑ 適:剛才之意。
- ↑ 即醫:此處破損兩字,趙開美本為「即」、「醫」二字。
- ↑ 才:趙開美本為「 纔」。
- ↑ 塞:此字破損,趙開美本為「塞」字。
- ↑ 服食:即衣服、飲食。
- ↑ 此文後趙開美本未回行分段。
- ↑ 胸上:周揚俊《金匱玉函經二注》作「胸中」。
- ↑ 痓:尤怡《金匱要略心典》、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及《醫宗金鑒》作「痙」,《醫統正脈》及趙開美本均作「痓」。
- ↑ 寂然:謂病人安靜而無語聲。徐彬《金匱要略論注》、尤怡《金匱要略心典》、陳念祖《金匱要略淺注》均作「寂寂然」。
- ↑ 語聲:《千金翼方》卷二十六作「言聲」。
- ↑ 喑喑然:形容聲音低微而不清脆。
- ↑ 啾啾然:形容聲音細小而長。
- ↑ 心中堅:即胸中堅滿。
- ↑ 吸促:指吸氣淺短。
- ↑ 吸遠:指吸氣深長而困難。
- ↑ 寸口:指脈法。本書脈法一種是獨取寸口法,分寸口,關上,尺中;一種是三部診法,分寸口(手太陰動脈)、趺陽(足陽明沖陽穴)、少陰(足少陰太溪穴)。凡條文中寸口與關上、尺中並舉的,則此寸口僅指兩手寸脈;如單舉寸口或寸口與趺陽、少陰對舉的,則此寸口包括兩手的寸、關、尺三部(或僅指兩寸,應視內容而定)。本條的寸口,則包括兩手的六部脈。
- ↑ 未至而至:前「至」字指時至,後「至」字指氣至。
- ↑ 少陰:趙開美本亦同,徐鎔本為「少陽」。
- ↑ 知:趙開美本為「如」。
- ↑ 此處趙開美本另起一行。
- ↑ 䅽(gǔ)飪(rèn):䅽,同「谷」,飪,熟食。
- ↑ 體:趙開美本為「體」,後同。
- ↑ 此文後趙開美本未回行分段。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