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匮要略方》 | |
◀上一篇 | 汉·张仲景 | 下一篇▶ |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疾[1]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问曰[2]:疟[3]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也[4];如其不差,当云何[5]?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方[6]:
鳖甲煎丸方[7]
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去皮[8],葶苈一分,熬,石韦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威三分,半夏一分,洗[9],人参一分,䗪虫五分,熬,阿胶[10]三分,炙,蜂窠四分,熬,赤消十二分,蜣蜋六分,熬,桃仁二分,去皮尖,熬焦[11]
右二十三味,为末,取煆[12]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13]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14]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䗪虫五分,无鼠妇、赤消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满[15],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16]。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方[17]:
白虎加桂枝汤方[7]
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碎,绵裹[18],粳米六合[19],桂枝三两,去皮[20]
右五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21],汗出愈。
蜀漆散方[7]
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一方“云母”作“云实”。
附方[25]:
牡蛎汤方[7]
牡蛎四两,熬,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炙[27],蜀漆洗,去腥[28],三两
右四味,㕮咀[29],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30],温服一升。吐[31]则勿更服。见《外台》[32]。
疟病发渴者,与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方[33]:
小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方[7]
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炙[34],各三两,瓜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切[35],大枣十二枚,擘[36]
右七味,㕮咀[29],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37]。见《外台》“《经心录》治劳疟”。[38]
柴胡桂姜汤。方[39]:此方治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40],服一剂如神,故录之[41]。
柴胡桂姜汤方[7]
柴胡八两[42],桂枝三两,去皮,黄芩[43]三两,栝蒌根四两,牡蛎熬[44]、甘草炙[45]、干姜各[46]二两
右七味,㕮咀[29],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初服微烦[47],汗出愈[48]。出《伤寒论》[49]
- ↑ 风疾:邓珍本作“风发”。
- ↑ 问曰:邓珍本无。
- ↑ 疟:邓珍本其上有“病”字。
- ↑ 也:邓珍本无。
- ↑ 云何:邓珍本作“如何”。
- ↑ 方:邓珍本作“鳖甲煎丸方”。
- ↑ 7.0 7.1 7.2 7.3 7.4 7.5 此标题为整理者所加,原书无。
- ↑ 去皮:邓珍本无。
- ↑ 洗:邓珍本无。
- ↑ 阿胶:邓珍本作“附胶”,误。
- ↑ 去皮尖,熬焦:邓珍本无。
- ↑ 煆:邓珍本作“锻”。
- ↑ 梧桐子:邓珍本无“桐”字。
- ↑ 《千金》:邓珍本作“《千金方》”
- ↑ 烦满:邓珍本作“烦寃”。
- ↑ 当行天头朱笔附笺:“消铄脱肉,‘脱’字误,当作‘肌’。”
- ↑ 方:邓珍本作“白虎加桂枝汤方”。
- ↑ 碎,绵裹:邓珍本无。
- ↑ 六合:邓珍本作“二合”。
- ↑ 桂枝三两,去皮:邓珍本作“桂去皮,三两”。
- ↑ 日三服:“右五味,㕮咀”至此,邓珍本作“右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 ↑ 方:邓珍本作“蜀漆散方”。
- ↑ 洗:邓珍本作“烧”,误。
- ↑ 烧之三日三夜:邓珍本作“烧二日夜”。
- ↑ 附方:邓珍本“附”下有“外台秘要”四字。
- ↑ 治牡疟,牡蛎汤方:邓珍本作“牡蛎汤治牡疟”。
- ↑ 炙:邓珍本无。
- ↑ 洗,去腥:邓珍本无。
- ↑ 29.0 29.1 29.2 㕮咀:邓珍本无。
- ↑ 去滓:邓珍本无。
- ↑ 吐:邓珍本其上有“若”字。
- ↑ 见《外台》:邓珍本无。
- ↑ 方:“疟病发渴者”至此,邓珍本作“柴胡去半夏加括萎汤,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 ↑ 炙:邓珍本无。
- ↑ 切:邓珍本无。
- ↑ 擘:邓珍本无。
- ↑ 日三:邓珍本作“日二服”。
- ↑ 见《外台》九字:邓珍本无。
- ↑ 方:邓珍本无。
- ↑ 此方治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邓珍本作大字“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 ↑ 故录之:邓珍本无。
- ↑ 八两:邓珍本作“半斤”。
- ↑ 黄芩:邓珍本此下五味的顺序为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甘草。
- ↑ 熬:邓珍本其上有“二两”二字。
- ↑ 炙:邓珍本其上有“二两”二字。
- ↑ 各:邓珍本无。
- ↑ 微烦:邓珍本“烦”下有“复服”二字。
- ↑ 汗出愈:邓珍本“愈”上有“便”字。
- ↑ 出《伤寒论》:邓珍本无。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