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湯液本草》 | |
◀上一篇 | 元·王好古 | 下一篇▶ |
石膏
氣寒,味甘[1]辛,微寒。大寒。無毒。入手太陰經、少陽經,足陽明經。
《象》云:治足陽明經中熱,發熱,惡熱,燥熱,日晡潮熱,自汗,小便滑赤,大渴引飲,肌肉壯熱,苦頭痛之藥,白虎湯是也。善治本經頭痛,若無餘證勿用。
《心》云:細理白澤者良,甘寒。胃經大寒藥,潤肺除熱,發散陰邪,緩脾益氣。
《珍》云:辛甘,陰中之陽。止陽明經頭痛,胃弱不可服。下牙痛,須用香白芷。
本草云: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
《東垣》云:微寒,足陽明也。又治三焦皮膚大熱,手少陽也。仲景治傷寒陽明證,身熱,目痛鼻干,不得臥。身已前,胃之經也;胸,胃肺之室。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號為白虎湯也。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藥性論》云:石膏使,惡巴豆。唐本註:療風去熱,解肌。
滑石
氣寒,味甘大寒。無毒。入足太陽經。
《象》云:治前陰不利,性沉重,能泄上氣,令下行。故曰滑則利竅。不可與淡滲同用。白者佳。杵細、水飛用。
本草云:主身熱泄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盪腸胃積聚寒熱,益精氣。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止渴,令人利中。入足太陽。滑能利竅,以通水道,為至燥之劑。豬苓湯用滑石與阿膠同為滑利,以利水道。蔥、豉、生薑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滲泄為陽,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朴硝
氣寒,味苦辛。
盆硝
即芒硝
氣寒,味咸。
《心》云:去實熱。經云:熱淫於內,治以咸寒,此之謂也。
《珍》云:純陰,熱淫於內,治以咸寒。
本草云: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及月水,破五淋。消腫毒,療天行熱病。
硝石
氣寒,味甘辛。一[4]作苦辛,大寒。無毒。又云:咸。又云:甜,甜微緩於咸。
《液》云:硝石者硝之總名也。但不經火者謂之生硝、朴硝,經火者謂之盆硝、芒硝。古人用辛,今人用咸。辛能潤燥,咸能軟堅,其意皆是,老弱虛人可下者宜用。若用此者,以玄明粉代之尤佳。《本經》謂利小便而墮胎,傷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黃引之,直入大腸,潤燥、軟堅、瀉熱,子母俱安。《內經》云:有故無殞[5],亦無殞也。此之謂歟。以在下言之,則便溺俱陰;以前後言之,則前氣後血;以腎言之,總主大小便難。溺澀秘結,俱為水少。《經》云: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佐以苦。故用[6]芒硝、大黃,相須為使也。
玄明粉
氣冷,味辛甘。無毒。
《液》云:治心熱煩躁,五臟宿滯,癥瘕。明目,逐[7]膈上虛熱,消腫毒。注中有治陰毒一句,非伏陽不可用。若止用此除陰毒,殺人甚速。牙硝條下,太清煉靈砂補註,謂陰極之精,能化火石之毒。
《仙經》云:陰中有陽之物。
硫黃
氣溫大熱,味酸。有毒。
本草云: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療心腹積[8]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䘌瘡。止血,殺疥蟲。
《液》云:如太白丹佐以硝石,來復丹用硝石之類,至陽佐以至陰,與仲景白通湯佐以人溺、豬膽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如無伏陽,只是陰證,更不必以陰藥佐之也。硫黃亦號將軍,功能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挺出陽精,消陰、化魄、生魂。
雄黃
氣溫寒,味苦甘。有毒。
赤石脂
氣大溫,味甘酸辛。無毒。
本草:主養心氣,明目益精。療腹痛泄澼,下利赤白,小便利,及癰疽瘡痔,女子崩中漏下,產難,胞衣不出[9]。久服,補髓、好顏色、益志[10]不飢、輕身延年。五色石脂,各入五臟補益。
《本經》云:澀可去脫,石脂為收斂之劑。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赤入丙、白入庚。
《珍》云:赤、白石脂俱甘酸,陽中之陰,固脫。
《心》云:甘溫,篩末用。去脫,澀以固腸胃。
禹餘糧
氣寒,味甘。無毒。
本草注云:仲景治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赤石脂、禹餘糧各一斤。並碎之,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渣,分二服。
《雷公》云:看如石,輕敲便碎,可如粉也。兼重重如葉子雌黃,此能益脾,安五臟。
代赭石
氣寒,味苦甘。無毒。一名須丸。出姑幕者,名[11]須丸;出代都[12]者,名代赭。入手少陰經、足厥陰經。
本草云: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產難,胞衣不出,墮胎。養血,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痹,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
《聖濟經》云: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怯者亦驚也。
鉛丹
氣微寒,味辛。黃丹也。
本草云:主吐逆反胃,驚癇癲疾,除熱下氣。止小便利,除毒熱筋攣,金瘡溢血。又雲[13]:鎮心安神[14],止吐血。
《本經》云:澀可去脫而固氣。
成無己云:鉛丹收斂神氣,以鎮驚也。
白粉
本草云:一名胡粉,一名定粉,一名瓦粉。仲景豬膚湯用白粉,非此白粉,即白米粉也。黃延非治胸中寒,是治胸中塞,誤寫作寒字。
紫石英
氣溫,味甘辛,無毒。入手少陰經、足厥陰經。
本草云: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療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久服溫中,輕身延年。得茯苓、人參、芍藥,共療心中結氣;得天雄、菖蒲,共療[[霍亂]。長石為之使。畏扁青、附子,不欲鮀甲、黃連、麥句姜[15]。
《衍義》云:仲景治風熱瘛瘲,[[風引湯]。紫石英、白石英、寒水石、石膏、乾薑、大黃、龍齒、牡蠣、甘草、滑石等分。上㕮咀,以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後,量多少溫呷之。不用渣,立效。
伏龍肝
氣溫,味辛。
《衍義》云:婦人惡露不止,蠶沙一兩(炒),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同為末,溫酒調,空心服三二錢。以止為度。
《藥性論》云:單用亦可。咸。無毒。
《日華子》云:熱,微毒。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及小兒夜啼。一云:治心痛及中風心煩。
陶隱居云: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
白礬
氣寒,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寒熱泄瀉,下痢白沃,陰蝕惡瘡。消痰止渴,除痼熱。治咽喉閉,目痛。堅骨齒。
《藥性論》云:使,有小毒,生含咽津,治急喉痹。
硃砂
味甘。
《珍》云:心熱者,非此不能除。
《局方本草》云:丹朱味甘,微寒,無毒。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渴。
硇砂
味咸。
本草云:破堅癖,獨不用,入群隊用之。味咸苦辛,溫。有毒,不宜多服。主積聚,破結血。爛胎,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柔金銀,可為焊藥。
《藥性論》云:有大毒。畏漿水,忌羊血。味酸咸。能腐壞人腸胃,生食之化人心為血。能除冷病,大益陽事。
《日華子》云:北庭砂,味辛酸,暖,無毒。畏一切酸。補水髒,暖子宮,消冷癖瘀血,宿食,氣塊痃癖,及婦人血氣心痛,血崩帶下。凡修制,用黃丹、石灰作匱,煅赤使用。無毒。柔金銀,驢馬藥亦用。
東流水
味平。無毒。
《時習》云:千里水及東流水,主病後虛弱。揚之萬過,煮藥,收禁神效。二者皆堪蕩滌邪穢。此水潔淨,誠與諸水不同。為雲母所畏,煉雲母粉用之。
甘瀾水
《時習》云:揚之水上成珠者是也。治霍亂,及入膀胱。治奔豚藥用之,殊勝。
- ↑ 甘:四庫本作「苦」。
- ↑ 熱:四庫本作「熟」。
- ↑ 代指:原作「伐指」,諸本同,據《本草綱目》卷十一改。
- ↑ 一:此字原脫,據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補。
- ↑ 殞:此下原衍「殞」字,諸本同,據《素問》刪。
- ↑ 用:東垣十書本作「以」。
- ↑ 逐:原作「遂」,據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改。
- ↑ 積:四庫本作「結」。
- ↑ 出:四庫本作「下」。
- ↑ 志:東垣十書本作「老」。
- ↑ 名:東垣十書本作「為」。
- ↑ 都: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作「郡」。
- ↑ 云:四庫本作「能」。
- ↑ 神:四庫本作「魂」。
- ↑ 麥句姜:原作「葡」,據東垣十書本和四庫本改。
- ↑ 止:四庫本作「吐」。
- ↑ 抽風:諸本同,《證類本草》卷三作「主抽風」,宜從。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