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卷三八五引胡洽方:二黃湯
組 成 | 大黃、黃芩各四分,甘草三分,炙,細辛二分 |
用 法 | 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三服。 |
主 治 | 溫壯。 |
加 減 | 著驚,加鉤藤二分。 |
備 考 | 此方小兒數服不癇。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八五引胡洽方 |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二黃湯
組 成 | 大黃銼,炒,半兩,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芍藥各一兩,甘草炙,銼,三分,大青半兩 |
用 法 |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比,水--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
主 治 | 傷寒天行熱病,毒氣盛,生豌豆疱瘡,煩躁迷悶。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二黃湯
組 成 | 麻黃去根節、大黃銼,炒、栝樓根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 |
用 法 |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 |
主 治 | 傷寒後變成瘧,口乾煩渴。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黃湯
組 成 | 大黃銼,炒,一兩半,芒消研細、黃芩去黑心,各一兩,梔子仁七枚,甘草炙,銼,半兩 |
用 法 | 上五味,除芒消外,為粗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芒消半錢匕,煎一二沸,食後、臨臥溫服。 |
主 治 | 虙瘕,大便秘。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 |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二黃湯
組 成 | 生干地黃焙、蒲黃各一兩 |
用 法 |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加竹葉七片,煎七分,去滓放冷,食後細呷。 |
主 治 | 吐血不止。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二黃湯
組 成 | 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梔子仁十四枚,甘草炙,銼,半兩 |
用 法 |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下芒消半錢匕,去滓,分溫二服,空心、日午各一。 |
主 治 | 骨極,膀胱不通,大小便閉塞,面色枯黑,耳虛鳴,煩熱。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
《聖濟總錄》卷一〇六:二黃湯
組 成 | 大黃銼,炒,四兩,芍藥五兩,細辛去苗葉、甘草炙,各四兩,黃芩去黑心,二兩 |
制 法 | 上藥銼如麻豆。 |
用 法 | 每用五錢匕,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食後溫服,每日三次。 |
主 治 | 兩目暴熱痛。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〇六 |
《醫學正傳》卷二引東垣方:二黃湯
組 成 | 黃芩酒制,炒、黃連酒制,炒、生甘草各等分 |
制 法 | 上細切。 |
用 法 | 每服三錢,水盞,煎七分,溫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粘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消等分,亦時時少與,毋令飲食在後;如未已,只服前藥,取大便利,邪氣已則止。 |
主 治 | ①《醫學正傳》引東垣方:大頭天行疫病。 ②《古今名醫方論》:上焦火盛,頭面大腫,目赤腫痛,心胸咽喉口舌耳鼻熱盛,及生瘡毒者。 |
加 減 | 陽明渴,加石膏;少陽渴,加瓜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甘草、荊芥、防風,並與上藥相合用之。或云:頭痛酒芩,口渴干葛,身痛羌活、桂枝、防風、芍藥,俱宜加之。 |
方論選錄 | ①《醫方考》:頭大者,炎上作火之象也。故用芩、連之苦以瀉之,甘草之甘以緩之。 ②《古今名醫方論》:柯韻伯曰,諸腫痞痛,皆屬於心,必用芩、連以瀉心。然傷寒熱結在內,而心下痞者,是為客邪,治客當急,故君大黃,率芩、連,用麻沸湯漬絞其汁,而速驅之,不使暫留也。此熱淫於內,而上炎頭目者,是為正邪,治之當緩,故用甘草與芩、連等分同煎,漫飲以漸漬之,不使下行也。蓋心下本虛而火實之,法當並瀉其子,土郁奪之,而火速降矣;上焦本情而火擾之,法當先培其子,土得其令,而火邪自退矣。芩、連得大黃,不使其子令母實;芩、連得甘草,又不使其母令子虛。同一瀉心,而其中又有攻補之不同如此。 ③《醫宗金鑒》:三黃湯用黃芩瀉上焦火,黃連瀉中焦火,大黃瀉下焦火。若夫上焦實火,則以此湯之大黃易甘草,名二黃湯。使芩、連之性,緩緩而下,留連膈上。 |
備 考 | 本方改為丸劑,名「二黃丸」(見《溫熱暑疫全書》)。 |
摘 錄 | 《醫學正傳》卷二引東垣方 |
《急救仙方》卷三:二黃湯
組 成 | 黃連,茯苓半兩,大黃二兩,煨,甘草,朴消 |
制 法 | 上為末。 |
用 法 | 每服二錢,煎麥門冬湯食後調服。 |
主 治 | 目暴赤腫熱痛。 |
備 考 | 方中黃連、甘草、朴消用量原缺。 |
摘 錄 | 《急救仙方》卷三 |
《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醫林方》:二黃湯
來 源 | 為《保命集》卷下「二黃散」之異名。見該條。 |
摘 錄 | 《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醫林方》 |
《普濟方》卷二一二:二黃湯
組 成 | 黃連、黃柏各半 |
制 法 | 上羅勻。 |
用 法 | 用醉醋三升,煮取升半,分再服。 |
主 治 | 下血日夜七八十行,赤痢,並一切痢。 |
摘 錄 | 《普濟方》卷二一二 |
《辨證錄》卷七:二黃湯
組 成 | 澤瀉二錢,車前子五錢,大黃、檳榔、滑石各二錢,黃連一錢,甘草五分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夏秋之間,先瀉後痢,腹中疼痛,後重之極,不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飲水,小便艱澀,小腸作脹。 |
摘 錄 | 《辨證錄》卷七 |
《瘍科遺編》卷下:二黃湯
組 成 | 黃連、黃芩、荊芥、薄荷、連翹、土貝、粘子、甘草、赤芍、柴胡、黑梔子各等分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小兒走馬牙疳,皮色不易,堅硬不潰之證。 |
摘 錄 | 《瘍科遺編》卷下 |
《外科真詮》卷下:二黃湯
組 成 | 黃耆一兩,大黃一兩,人參一兩,茯苓一兩,當歸一兩,遠志三錢,石膏一兩,銀花一兩,山甲二錢,炒,皂刺二錢,甘草二錢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楊梅痘,形如赤豆,嵌於肉內,堅硬如鐵。 |
摘 錄 | 《外科真詮》卷下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