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信适用方》卷二:一捻金
异 名 | 一捻金散(《普济方》卷六十)。 |
组 成 | 铜绿、黄柏、香白芷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极细末,入麝香少许。 |
用 法 | 每一字以笔管吹入喉中。 |
主 治 | 咽喉肿痛。 |
摘 录 | 《传信适用方》卷二 |
《普济方》卷七十六:一捻金
组 成 | 乳香、没药、黄连、雄黄、盆消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细末。 |
用 法 | 鼻内搐之。 |
主 治 | 眼睛痛。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七十六 |
《普济方》卷一五七:一捻金
来 源 | 为《世医得效方》卷五“贝母散”之异名。见该条。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一五七 |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四引《医学集成》:一捻金
组 成 | 知母、贝母各一两。 |
制 法 | 上为末。巴豆三十粒(去油存性),另研,次入药和匀。 |
用 法 | 每服一字,加生姜三片,二面蘸药细嚼,便睡即愈。 |
主 治 | 远年近日诸般咳嗽。 |
摘 录 |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四引《医学集成》 |
《医学入门》卷八:一捻金
组 成 | 蟾酥、朱砂、雄黄、胆矾、血竭、乳香、没药各三钱,蜈蚣、麝香各五分,细辛、全蝎、蝉蜕、穿山甲、僵蚕、牙皂各六钱,白矾(用信石少许同枯,去信不用)、片脑各五分。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每服二三分,温酒调下。如服赛命丹后,毒未尽起者,再用此末催之。 |
主 治 | 痈疽,发背,疗疮,乳痈,鱼口便毒,一切无名肿毒及小儿脐风。 |
备 考 | 惟疔疮服此药后,身凉者即死。 |
摘 录 | 《医学入门》卷八 |
《古今医鉴》卷十三:一捻金
异 名 | 牛黄散(《人己良方》)、人参一捻金、一捻金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
组 成 | 大黄、槟榔、二牵牛、人参各等份 |
制 法 | 上为细末。 |
用 法 | 每服一字,蜜水调下。 |
主 治 | 小儿风痰、积滞,气喘咳嗽,肚腹膨胀,不思饮食,大便秘结。 ①《古今医鉴》: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肚腹膨胀,不思饮食;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胁搧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嗄不呜,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 ②《医宗金鉴》:初生儿腹中脐粪未下,腹满气短,呕吐不乳;滞热丹毒,见唇焦便秘者。 ③《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乳食积聚,哯乳呕逆,不思饮食,晡热自汗,睡卧惊醒,大便秘结,小溲不利。 |
摘 录 | 《古今医鉴》卷十三 |
《寿世保元》卷十:一捻金
来 源 | 为《古今医鉴》卷十六“一捻金丹”之异名。见该条。 |
摘 录 | 《寿世保元》卷十 |
《简明医彀》卷四。:一捻金
组 成 | 金樱叶、嫩芋头各二两,桑叶一两。 |
用 法 | 捣敷;或研末备用。 |
主 治 | 一切刀斧所伤。 |
摘 录 | 《简明医彀》卷四。 |
《惠直堂方》卷四:一捻金
组 成 | 人参、槟榔各三分,黑丑、白丑各二分,木香一分,生大黄一分。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蜜水调,每饮一匙,桑白皮汤下。 |
主 治 | 马脾风,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鼻窍张扇,咳嗽声哑,痰涎潮塞,身生油斑,状如瘄子。 |
摘 录 | 《惠直堂方》卷四 |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引《集听方》:一捻金
组 成 | 乳香一钱,雄黄三钱,血竭一钱半(此三味,不必制),没药一钱,明矾一钱,朱砂三钱,红信六钱,麝香六分,蟾酥一钱,蛤蜊肉二钱,蜈蚣三钱,甲片(炒)三钱,僵蚕一钱,川乌一钱,牙皂四钱。 |
制 法 | 上为末,以瓷罐贮之。 |
用 法 | 大人一分五厘,小人七厘,强者二分亦可,将葱白三寸捣烂,和药为丸,好酒送下。取汗,再服不必汗。 |
主 治 | 一切痈疽肿毒初起;兼治疗疮、喉风、蛇伤犬咬及小儿痘毒。 |
摘 录 |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引《集听方》 |
《理瀹骈文》:一捻金
组 成 | 白丑、黑丑(各半生半炒,取头末)各五钱,大黄一两,槟榔二钱半,木香一钱半。 |
制 法 | 上为末,入轻粉一字,和匀。 |
用 法 | 蜜水调饼,贴脐内,微利为度。 |
主 治 | 小儿肺胀,胸满,喘粗,气急,两胁扇动,两鼻窍张,痰涎壅塞,闷乱喘渴,死在朝夕。 |
摘 录 | 《理瀹骈文》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一捻金
异 名 | 小儿一捻金。 |
组 成 | 生大黄、槟榔、黑丑、白丑各一两,朱砂五钱,台参五钱,赤金十张。 |
制 法 | 上为细末,合匀装瓶,净装一分,蜡封。 |
用 法 | 一岁以下每服五厘,一岁以上每服一分,空腹时用蜜水或白水调服。 |
主 治 | 停乳呕吐,痰涎壅盛。 |
摘 录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
《中国药典》:一捻金
组 成 | 大黄100g,牵牛子(炒)200g,槟榔100g,人参100g,朱砂30g。 |
制 法 | 以上五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
性 状 | 本品为黄棕色至黄褐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而涩。 |
用 法 | 口服,一岁以内一次0.3g,一岁至三岁一次0.6g,四至六岁一次1g,一日1~2次,或遵医嘱。 |
主 治 | 消食导滞,祛痰,通便。用于小儿停乳停食,腹胀便秘,痰盛喘咳。 |
规 格 | 每袋装1.2g。 |
贮 藏 | 密封。 |
摘 录 | 《中国药典》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