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卷二〇六引《指南方》:二陈汤
异 名 | 治中汤(原书同卷)、补脾汤(《普济本事方》卷九)、正料治中汤(《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 |
组 成 |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炮、青皮、陈皮各等分 |
用 法 |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入盐点服。 |
主 治 | 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呕逆不食,自利不渴。 ①《普济方》引《指南方》:胸腹胀满,因伤宿食,或吐后噫败脾气。 ②《活人书》: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腹疼气不和。 ③《普济本事方》:伤寒汗后,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寻常血气不和。 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太阴伤寒,手足温,自利不渴,腹满时痛,咽干,脉尺寸俱沉细;饮食伤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气复热,四肢冷痹,三焦不调,及胃虚寒气在上,忧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呕不得食;中寒,饮食不化,吞酸𠯟啘,食则膨亨,胀满呕逆。 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宝庆新增方):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愈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 ⑥《仁斋直指方论》:霍乱吐泻,泻血不止。 ⑦《普济方》引《如宜方》:脏寒冷气,腹痛肠鸣,下痢青黑。 ⑧《医方类聚》引《伤寒指掌图》:食积,心腹满痛。 ⑨《医方集解》:优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腹满痞闷,兼食积者。 ⑩《张氏医通》:冷食粘滞。 |
加 减 | 大便秘,加大黄(棋子大)两枚。 |
临证举例 | 伤寒劳复 《普济本事方》: 有人患伤寒得汗数日,忽身热自汗,脉弦数,心不得宁,真劳复也。予诊日:劳心之所致,神之所舍,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荣卫失度,当补其子,益其脾,解发其劳,庶几得愈。投以本方,佐以小柴胡得解。 |
摘 录 | 《普济方》卷二〇六引《指南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绍兴续添方):二陈汤
组 成 | 半夏汤洗七次,五两,橘红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
用 法 | 上㕮咀。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
功 用 |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①《玉机微义》:祛痰和中。 ②《外科发挥》:和中理气,健脾胃,消痰,进饮食。 ③《证治汇补》:健脾燥湿,顺气和中化痰,安胃气,降逆气。 |
主 治 | 湿痰为患,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头痛眩晕,心悸嘈杂,或咳嗽痰多者。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②《女科百问》:妊娠恶阻,产后饮食不进。 ③《仁斋直指方论》:气郁痰多眩晕,及酒食所伤眩晕;食疟,诸疟。 ④《世医得效方》:咳嗽呕痰;痰壅吐食。 ⑤《金匮钩玄》:关格有痰,以本方吐之,吐中便有降。 ⑥《外科发挥》:臀痈,流注。 ⑦《医方考》:中风风盛痰壅。 ⑧《仁术便览》:上中下一身之痰。 ⑨《景岳全书》:疡痈,中脘停痰。 ⑩《济阳纲目》:痰多小便不通,用此探吐。 ⑪《证治宝鉴》:痰嘈,痰多气滞,似饥非饥,不喜食者,或兼恶心,脉象必滑;呃有痰声而脉滑者。 ⑫《古今名医方论》:肥盛之人,湿痰为患,喘嗽,胀满。 ⑬《证治汇补》:心痛,腹痛;膏粱太过,脾胃湿热遗精;脾胃湿痰下注而淋。 ⑭《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妇人月水准信,因痰闭子宫而不受胎者。 ⑮《医方简义》:子眩。 |
临证举例 | ①气厥 《名医类案》:倪维德治一妇病气厥,哭笑不常,人以为鬼祟所凭,倪诊脉俱沉,胃脘必有积,有所积必作疼,递以二陈汤导之,吐痰升许而愈。此盖积痰类祟也。 ②咬牙 《岳美中医案集》:咬牙一证,多见于小儿虫积,成年人则很少见。友人一子,25岁,每夜入睡后,即上下齿相切磋,震震有声,可闻于户外,同屋之人,往往惊醒。因切其脉滑象显露,望其体,肥壮面色光亮,断为痰饮蓄于中焦,足阳明之脉入上齿,痰阻经络,滞碍气机,或导致咬牙。为拟二陈汤加焦荷叶以燥湿化痰,水煎服十剂。服五剂后,咬牙声即减少。十剂后,同屋之人已不复闻其齿牙相击声了。嘱再服数剂,以巩固疗效。 ③夜咳 《浙江中医杂志》(1981;1:36):舒某,男,教师,1980年3月31日初诊,干咳痰滞,胸闷已三月,昼轻夜甚,苔薄白,脉弦滑,予二陈汤加当归,五剂后诸症大减,原方续服五剂而愈。 |
备 考 | 本方改为丸剂,名“二陈丸”(见《饲鹤亭集方》)。 |
摘 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绍兴续添方) |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二陈汤
组 成 |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玄参、升麻、桔梗、天花粉、牛蒡子研、连翘、当归、生地黄、赤芍药、黄连、白术、黄芩、青皮、紫苏梗、山栀仁 |
主 治 | 弄舌喉风,哑不能言,舌出,常将手拿者。 |
摘 录 |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
《万病回春》卷三:二陈汤
组 成 | 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苍术米泔制、砂仁、山药炒、车前、木通 、厚朴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
制 法 | 上药锉一剂。 |
用 法 | 用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灯草一团,水煎,温服。滑泻不止,灸百会一穴,天枢二穴,中脘一穴,气海一穴。 |
主 治 | 痰泻。 |
加 减 | 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渴,加干葛、乌梅;呕哕恶心,加藿香、乌梅、半夏;夏月加炒黄连、白扁豆;冬月加煨干姜。 |
摘 录 | 《万病回春》卷三 |
《万病回春》卷三:二陈汤
组 成 | 陈皮、半夏姜炒、茯苓去皮、甘草、加人参、白术、竹茹、砂仁、山栀炒、麦门冬去心,各等分,乌梅一个 |
制 法 | 上锉一剂。 |
用 法 | 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不拘时候,徐徐温服。 |
主 治 | 痰火呕吐。 |
备 考 |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清热二陈汤”。 |
摘 录 | 《万病回春》卷三 |
《万病回春》卷四:二陈汤
组 成 | 茯苓去皮、南星姜制、陈皮、瓜蒌仁、枳实麸炒、桔梗、栀子、半夏、黄芩各一钱,甘草三分,木香五分,研,辰砂为末,五分 |
制 法 | 上锉一剂。 |
用 法 | 加生姜三片,水煎,临服入竹沥、姜汁,磨木香,调辰砂末服。 |
主 治 | 一切痫病。 |
摘 录 | 《万病回春》卷四 |
《万病回春》卷四:二陈汤
组 成 | 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枳壳麸炒、牛膝去芦、猪苓、木通、山栀、麦门冬去心、车前子、黄柏酒炒,各等分,甘草减半 |
制 法 | 上锉一剂。 |
用 法 | 加灯心一团,水煎,空心服。 |
主 治 | 咳喘,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
摘 录 | 《万病回春》卷四 |
《诚书》卷八:二陈汤
组 成 | 半夏炮,去脐、枳实炒、酸枣仁炒、陈皮各二钱,茯苓五钱,甘草炙,一钱 |
用 法 | 上药加生姜、大枣、竹茹一撮,水煎服。 |
主 治 | 小儿惊悸烦痰。 |
摘 录 | 《诚书》卷八 |
《嵩崖尊生全书》卷七:二陈汤
组 成 |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干葛、青皮 |
主 治 | 酒厥。 |
摘 录 | 《嵩崖尊生全书》卷七 |
《外科全生集》卷四:二陈汤
组 成 | 橘红五钱,半夏二钱,白芥子炒,二钱,研,茯苓一钱,生甘草三分 |
用 法 | 加阳和丸,同煎服。 |
主 治 | 流注初起,皮色不异,唯肿唯疼,虽身体发热,内未作脓。 |
摘 录 | 《外科全生集》卷四 |
《种痘新书》卷十二:二陈汤
组 成 | 陈皮、茯苓、法夏、甘草、桔梗、黄芩炒,各等分 |
用 法 | 水煎服。感风寒,加生姜为引。 |
主 治 | 痰涎咳嗽。 |
摘 录 | 《种痘新书》卷十二 |
《古今医彻》卷一:二陈汤
组 成 | 苏子一钱半,焙,研,半夏、茯苓、陈皮、杜仲盐水炒,各一钱,甘草三分,炙,前胡、桔梗各一钱,杏仁一钱,汤泡,去皮尖 |
用 法 | 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
主 治 | 伤寒夹痰,寒热往来,脉滑而喘逆者。 |
加 减 | 如有火,加瓜蒌霜。 |
摘 录 | 《古今医彻》卷一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