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散: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二四:二白散|组成=[[白芷]]、[[白蔹]]各一份 |
{{方剂|方名=《圣济总录》卷一二四:二白散|组成=[[白芷]]、[[白蔹]]<sub>各一份</sub>|制法=上为散。|用法=每服一钱匕,水调下。|主治=诸鲠。|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
||
{{方剂|方名=《杨氏家藏方》卷十三:二白散|组成=[[寒水石]] |
{{方剂|方名=《杨氏家藏方》卷十三:二白散|组成=[[寒水石]]<sub>火烧赤,放冷,研</sub>、[[白滑石]]<sub>各等分</sub>|制法=上为末。|用法=用新绵揾药扑疮口,频用。|主治=[[痔漏]],脓汁逗留,疼痛不止。|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
||
{{方剂|方名=《外科大成》卷三:二白散|组成=[[铅粉]]一两 |
{{方剂|方名=《外科大成》卷三:二白散|组成=[[铅粉]]<sub>一两,水调摊碗内,艾熏五至七次,以粉黄色为度</sub>,[[轻粉]]<sub>一两</sub>|制法=上为末。|用法=用麻油炸槐枝稍枯,去滓取油,调敷患处。|主治=黄水、[[头炼]]、[[眉炼]],耳蚀、羊胡子、燕窠、脓窠等疮。|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
||
{{方剂|方名=《外科大成》卷四:二白散|组成=[[南星]]、[[贝母]]各等分 |
{{方剂|方名=《外科大成》卷四:二白散|组成=[[南星]]、[[贝母]]<sub>各等分</sub>|制法=上为末。|用法=用[[鸡子]]清和米醋调敷。|功用=散结消肿。|主治=[[痰核]]。|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
||
{{方剂|方名=《辨证录》卷八:二白散|组成=[[山药]]、[[芡实]]各等分 |
{{方剂|方名=《辨证录》卷八:二白散|组成=[[山药]]、[[芡实]]<sub>各等分,约各四斤</sub>,[[万年青]]<sub>四大片</sub>|制法=各炒,磨为细末,入白糖一斤。|用法=滚水调服。|主治=[[脾痨]],胸前饱闷,食不消化,吐痰不已,时时溏泻,肚痛腹胀,空则雷鸣,唇口焦干,毛发干耸,面色黄黑,微微短气,怯难接续,便如黑汁,痰似绿脓。|方论选录=[[山药]]、[[芡实]]二味既能健脾,尤能补肾,脾肾兼治,所以奏功。况[[万年青]]杀虫于无形,入之于二味之中,虫亦不知其何以消灭于无迹也,此方不特单治[[脾痨]],但不可责其近功耳。若加入[[人参]]二两以助胃气,则胃气更健,脾气尤易援耳。|临证举例=[[脾痨]] 一妇人得此症,脉又细数。余劝其单服二白散,遇饥即用,无论数次。头一日即服五大碗。约五月,每日如此,脾气渐服渐愈,竟得不死。问其前后所服几何,约百斤也。|摘录=《[[辨证录]]》卷八}} |
||
{{方剂|方名=《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二白散|组成=[[白石脂]]一两,[[白蔹]]一两,[[苦杏仁]]一两 |
{{方剂|方名=《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二白散|组成=[[白石脂]]<sub>一两</sub>,[[白蔹]]<sub>一两</sub>,[[苦杏仁]]<sub>一两</sub>|用法=用鸡蛋清调药,外涂。|功用=祛湿,散风,化瘀。|主治=[[痤疮]]([[肺风]][[粉刺]]),[[酒渣鼻]]。|宜忌=慎勿入目。|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2023年8月19日 (六) 23:48的最新版本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二白散
组 成 | 白芷、白蔹各一份 |
制 法 | 上为散。 |
用 法 | 每服一钱匕,水调下。 |
主 治 | 诸鲠。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二白散
组 成 | 寒水石火烧赤,放冷,研、白滑石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用新绵揾药扑疮口,频用。 |
主 治 | 痔漏,脓汁逗留,疼痛不止。 |
摘 录 |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
《外科大成》卷三:二白散
组 成 | 铅粉一两,水调摊碗内,艾熏五至七次,以粉黄色为度,轻粉一两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用麻油炸槐枝稍枯,去滓取油,调敷患处。 |
主 治 | 黄水、头炼、眉炼,耳蚀、羊胡子、燕窠、脓窠等疮。 |
摘 录 | 《外科大成》卷三 |
《外科大成》卷四:二白散
组 成 | 南星、贝母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用鸡子清和米醋调敷。 |
功 用 | 散结消肿。 |
主 治 | 痰核。 |
摘 录 | 《外科大成》卷四 |
《辨证录》卷八:二白散
组 成 | 山药、芡实各等分,约各四斤,万年青四大片 |
制 法 | 各炒,磨为细末,入白糖一斤。 |
用 法 | 滚水调服。 |
主 治 | 脾痨,胸前饱闷,食不消化,吐痰不已,时时溏泻,肚痛腹胀,空则雷鸣,唇口焦干,毛发干耸,面色黄黑,微微短气,怯难接续,便如黑汁,痰似绿脓。 |
方论选录 | 山药、芡实二味既能健脾,尤能补肾,脾肾兼治,所以奏功。况万年青杀虫于无形,入之于二味之中,虫亦不知其何以消灭于无迹也,此方不特单治脾痨,但不可责其近功耳。若加入人参二两以助胃气,则胃气更健,脾气尤易援耳。 |
临证举例 | 脾痨 一妇人得此症,脉又细数。余劝其单服二白散,遇饥即用,无论数次。头一日即服五大碗。约五月,每日如此,脾气渐服渐愈,竟得不死。问其前后所服几何,约百斤也。 |
摘 录 | 《辨证录》卷八 |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二白散
组 成 | 白石脂一两,白蔹一两,苦杏仁一两 |
用 法 | 用鸡蛋清调药,外涂。 |
功 用 | 祛湿,散风,化瘀。 |
主 治 | 痤疮(肺风粉刺),酒渣鼻。 |
宜 忌 | 慎勿入目。 |
摘 录 |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