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瀉肝湯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5分(酒炒),人參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黃連5分(炒),梔子5分(炒),知母5分,黃芩7分,柴胡1錢,五味子3分。 |
用 法 | 水煎、溫服。 |
主 治 | 暴怒傷肝而動火,產戶不閉者。 |
摘 錄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三 |
《治疹全書》卷下: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膽草、山梔(炒)、知母(鹽水炒)、黃連(酒炒)、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黃芩、麥冬、元參。 |
主 治 | 瀉肝化痰。主急驚風。 |
摘 錄 | 《治疹全書》卷下 |
《症因脈治》卷一: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山梔、知母、麥冬、甘草。 |
用 法 | [br]元氣虛,加人參;血虛,加當歸、白芍藥;大便結,加大黃;氣結,加青皮。 |
主 治 | 外感齒痛,身發寒熱,痛連頭目,甚則攻注牙齦,腫痛作膿,屬肝經積熱者。 |
摘 錄 | 《症因脈治》卷一 |
《症因脈治》卷一: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知母、川連、人參、麥冬、天門冬、山梔、黃芩、甘草、柴胡。 |
主 治 | 肝熱舌音不清,身熱口燥,面色多紅,二便赤澀,神智昏沉,語言不便,脈左關弦數;肝火刑金,肺熱身腫,喘咳煩滿,不得仰臥,喘息倚肩,身首皆腫,小便赤澀;木火乘脾,積熱酸軟,四肢煩疼,時或重滯,手足心時冷時熱,或發熱如瘧,時或清爽,時或倦怠,時或身重,如負重物,小便黃赤,大便乍難乍易,脈多弦數;燥火腹痛,目黃便赤,痛連小腹;熱積腹痛,脈左關洪數。 |
摘 錄 | 《症因脈治》卷一 |
《症因脈治》卷四: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黃連、山梔、黃芩、柴胡、青皮、龍膽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當歸、白芍藥。 |
主 治 | 積熱泄瀉,發熱口渴,肚腹皮熱,時或疼痛,小便赤澀,瀉下黃沫,肛門重滯,時結時瀉,脈左關數。 |
摘 錄 | 《症因脈治》卷四 |
《症因脈治》卷四: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柴胡、黃芩、山梔、知母、麥冬、黃連、人參、膽草、甘草、大黃。 |
主 治 | 肝火五更泄瀉,脅肋常痛,痛連小腹,夜多不寐,脈左關洪大。 |
摘 錄 | 《症因脈治》卷四 |
《症因脈治》卷三: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膽草、柴胡、黃芩、山梔、連翹、知母、麥冬、川連、人參、甘草。 |
主 治 | 肝火腹脹,目睛黃,兩脅痛,小腹脹急,或攻刺作痛,或左邊脹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脈左關弦數。 |
摘 錄 | 《症因脈治》卷三 |
《醫學傳燈》卷下: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連翹、生地、黃芩、黃連、山梔、歸尾、甘草、澤瀉、車前子、木通、大黃。 |
主 治 | 水疝。 |
摘 錄 | 《醫學傳燈》卷下 |
《古今醫統大全》卷六十: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根1錢,酒黃柏1錢,防風根2錢,麻黃根2錢,蒼朮5分,豬苓3分,澤瀉3分,藁本2分,紅花2分,當歸2分,黃芩5分,炙甘草3分。 |
用 法 |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煎,稍熱服。 |
主 治 | 尿黃,臊臭淋瀝,兩丸如水,汗浸兩胯,陰頭亦冷。 |
宜 忌 | 忌酒。面。 |
摘 錄 | 《古今醫統大全》卷六十 |
《醫略六書》卷二十一: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1錢,軟柴胡5分,小青皮1錢半(炒),懷生地5錢,車前子3錢(炒),全當歸2錢,黑山梔1錢半(炒),鮮生薑1片。 |
用 法 | 水煎,去滓溫服。 |
主 治 | 肝膽火逆,面腫連頤,脈數者。 |
方論選錄 | 惱怒傷肝,肝膽火逆,而濕熱不消,循經徹絡,故面腫漫連兩頤焉。生地滋陰以降膽火,膽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氣平逆,柴胡泄熱疏肝,山梔降屈曲之火,車前子利濕熱之氣,當歸活血養肝,生薑散郁退腫焉。水煎溫服,使火降氣平,則濕熱自化,而面腫連頤無不退矣。此清熱利水之劑,為肝膽火逆頤腫之專方。 |
摘 錄 | 《醫略六書》卷二十一 |
《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龍膽瀉肝湯
異 名 | 瀉肝湯 |
組 成 | 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
用 法 | 瀉肝湯(《類證治裁》卷四)。本方改為丸劑,名「龍膽瀉肝丸」(見《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
主 治 | 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主肝膽火盛之脅痛,口苦目赤,耳腫耳聾;肝膽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小便淋濁,尿血,帶下等。 |
方論選錄 | 1.《醫方集解》:此足厥陰、少陽藥也。龍膽瀉厥陰之熱,柴胡平少陽之熱,黃芩、梔子清肺與三焦之熱以佐之,澤瀉瀉腎經之濕,木通、車前瀉小腸、膀胱之濕以佐之,然皆苦寒下瀉之藥,故用歸,地以養血而補肝,用甘草以緩中而不傷腸胃,為臣使也。[br]2.《重訂通俗傷寒論》:肝為風木之髒,內寄膽府相火,凡肝氣有餘,發生膽火者,症多口苦脅痛,耳聾耳腫,陰濕陰癢,尿血赤淋,甚則筋痿陰痛。故以膽、通、梔、芩純苦瀉肝為君;然火旺者陰必虛,故又臣以鮮地、生甘,甘涼潤燥,救肝陰以緩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輕清疏氣,歸須辛潤舒絡;使以澤瀉、車前咸潤達下,引肝膽實火從小便而去。此為涼肝瀉火,導赤救陰之良方。然惟肝膽實火熾盛,陰液未涸,脈弦數,舌紫赤,苔黃膩者,始為恰合。[br]3.《醫宗金鑒》:脅痛口苦,耳聾耳腫,乃膽經之為病也;筋痿陰濕,熱癢陰腫,白濁溲血,乃肝經之為病也。故用龍膽草瀉肝膽之火,以柴胡為肝使,以甘草緩肝急,佐以芩、梔、通、澤、車前輩大利前陰,使諸濕熱有所從出也。然皆瀉肝之品,若使病盡去,恐肝亦傷矣,故又加當歸、生地補血以養肝。蓋肝為藏血之髒,補血即所以補肝也。而妙在瀉肝之劑,反作補肝之藥,寓有戰勝撫綏之義矣。[br]4.《成方便讀》:夫相火寄於肝膽,其性易動,動則猖狂莫制,挾身中素有之濕濁,擾攘下焦,則為種種諸證。或其人肝陰不足,相火素強,正值六淫濕火司令之時,內外相引,其氣並居,則肝膽所過之經界,所主之筋脈,亦皆為患矣。故以龍膽草大苦大寒,大瀉肝膽之濕火;肝膽屬木,木喜條達,邪火抑鬱,則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膽之氣,更以黃芩清上,山梔導下,佐之以木通、車前、澤瀉,引邪熱從小腸、膀胱而出;古人治病,瀉邪必兼顧正,否則邪去正傷,恐犯藥過病所之弊,故以歸、地養肝血,甘草緩中氣,且協和各藥,使苦寒之性不傷胃氣耳。[br]5.《謙齋醫學講稿》:本方以龍膽為君,配合黃芩、山梔瀉肝膽實火;木通、車前、澤瀉清熱利濕,用生地、當歸防其火盛傷陰,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經疏氣,總的功能是苦寒直折,瀉肝火而清利下焦濕熱。故治脅痛、口苦、目赤、耳聾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瀝,陰腫陰癢等濕熱下注之證。 |
摘 錄 | 《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醫鈔類編》卷二十二: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膽草1錢,連翹1錢,生地1錢,澤瀉1錢,車前仁5分,木通5分,黃芩5分,當歸5分,梔仁5分,甘草(生)5分,大黃(生用)2錢。 |
用 法 | 方中甘草以上藥物用量原缺。 |
主 治 | 纏腰火丹,色紅赤者。 |
摘 錄 | 《醫鈔類編》卷二十二 |
《瘍科選粹》卷四: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柴胡、青皮、龍膽草、山梔、大黃、白芍藥、木通、連翹、黃連、滑石各等分。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主 治 | 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下疳懸癰,腫焮作痛,小便澀滯,或婦人陰瘡癢痛,或男子陰挺腫脹,或出膿水;濕熱下疳,腫痛尿澀,及莖縮縱,癢痛,出白津。 |
摘 錄 | 《瘍科選粹》卷四 |
《羊毛溫證論》: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3錢,黃芩2錢,山梔子2錢,木通1錢,車前1錢,銀柴胡1錢,甘草1錢,當歸2錢,生地黃5錢。 |
用 法 | 水煎,去滓,下黃蜜3錢,和勻,溫服。[br]如伏邪未盡,加蟬蛻7枚,僵蠶2錢。 |
主 治 | 溫邪病退,餘毒留於肝腎,脅痛耳聾,口苦咽干,筋痿陰汗,陰囊腫痛,白濁便血,忽寒忽熱。 |
摘 錄 | 《羊毛溫證論》 |
《驗方新編》卷十一: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1錢半(酒炒),歸尾1錢半,黃芩1錢(酒炒),澤瀉1錢,木通1錢,車前子1錢,生地1錢(酒炒),生甘草1錢。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肝膽經實火、濕熱,脅痛、耳聾。 |
摘 錄 | 《驗方新編》卷十一 |
《溫熱經解》: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1錢半,酒芩1錢,澤瀉1錢,生地6錢,北柴胡3分,車前子1錢,青皮7分,黑山梔1錢,甘草1錢。 |
主 治 | 火邪傷人,耳聾目瞑者。 |
摘 錄 | 《溫熱經解》 |
《外科正宗》卷三: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1錢,連翹1錢,生地黃1錢,澤瀉1錢,車前子5分,木通5分,歸尾5分,山梔5分,甘草5分,黃連5分,黃芩5分。 |
用 法 | 水2鍾,煎8分,食前服。[br]便秘,加大黃2錢。 |
主 治 | 肝經濕熱,玉莖患瘡,或便毒、懸癰,小便赤澀,或久潰爛不愈;又治陰囊腫痛,紅熱甚者。纏腰火丹,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 |
摘 錄 | 《外科正宗》卷三 |
《外科全生集》卷四: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2錢,歸尾2錢,銀花1錢半,花粉1錢半,連翹1錢半,黃芩1錢半,丹皮1錢,防風1錢,木通1錢,知母1錢,甘草1錢。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瀉肝火,解毒。主牙癰,肝經濕熱,小便赤澀,或囊癰下疳,便毒楊梅。 |
摘 錄 | 《外科全生集》卷四 |
《傷寒大白》卷三: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麥門冬、陳膽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梔。 |
主 治 | 肝膽有火,目不能合;膽涎沃心,目不得瞑。 |
摘 錄 | 《傷寒大白》卷三 |
《傷寒大白》卷二: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膽草、柴胡、黃芩、山梔、川連、知母、麥冬、人參、甘草。 |
主 治 | 肝經血室伏火,而施泄下血。 |
摘 錄 | 《傷寒大白》卷二 |
《麻症集成》卷四: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膽草、赤芍、歸尾、川芎、蒙花、黃芩、決明、蟬蛻、荊芥、甘草。 |
主 治 | 肝火,目赤痛。 |
摘 錄 | 《麻症集成》卷四 |
《羅氏會約醫鏡》卷四: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酒炒)1錢,天冬1錢,麥冬1錢,甘草1錢,黃連1錢,黃芩1錢半,柴胡1錢半,山梔1錢,知母1錢,五味3分。 |
用 法 | 水煎,熱服。 |
主 治 | 筋疝。 |
摘 錄 | 《羅氏會約醫鏡》卷四 |
《東醫寶鑑》卷四引《入門》:龍膽瀉肝湯
組 成 | 龍膽草1錢,柴胡1錢,澤瀉1錢,木通5分,車前子5分,赤茯苓5分,生地黃5分,當歸5分,酒拌山梔仁5分,黃芩5分,甘草5分。 |
制 法 | 上銼,作1帖。 |
用 法 | 水煎,空心服。 |
主 治 | 肝臟濕熱,男子陰挺腫脹,婦人陰挺瘡瘍,或陰莖濕癢,出膿水,此因酒得之。 |
摘 錄 | 《東醫寶鑑》卷四引《入門》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