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两,大青1两,川升麻1两,石膏1两,栀子仁半两,川朴消2两。 |
制 法 | 上为散。 |
用 法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半,加豆豉50粒,葱白2茎,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稍利为度。 |
主 治 | 伤寒脏腑壅毒,不得宣疏,肌肤发斑。 |
摘 录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三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3两,川升麻2两,甘草2两(生,锉),石膏5两,蔷薇根3两(锉)。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以水5大盏,煎至2大盏去滓,冷含漱口,良久吐却,每日10余次即愈。 |
主 治 | 饮食失度,乳石发动,毒热上攻口舌生疮。 |
摘 录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二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一: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葳蕤1分,玄参1分,犀角屑1分。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温分为2服,每日3-4次。 |
主 治 | 5岁以下小儿肝脏热毒,目生丁翳。 |
摘 录 |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
方出《普济本事方》卷十,名见《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黄芩汤
异 名 | 黄芩散、子芩散 |
组 成 | 黄芩。 |
制 法 | 上为细末。 |
用 法 | 黄芩散(《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四)、子芩散(《济阴纲目》卷八)。 |
主 治 | 阳乘阴,天暑地热,经水沸溢,崩中下血。 |
宜 忌 | 脾胃虚不宜用。 |
摘 录 | 方出《普济本事方》卷十,名见《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 |
《竹林女科》卷一:黄芩汤
异 名 | 黄芩散 |
组 成 | 黄芩6分,川归1钱,川芎8分,天花粉7分,知母(酒炒)7分,苍术7分,白芍7分(一方有甘草7分,无苍术、白芍)。 |
用 法 | 黄芩散(《女科秘要》卷三)。 |
主 治 | 妇人血气俱虚,经来如猪肝水,五心烦热,腰腹疼痛,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
摘 录 | 《竹林女科》卷一 |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当归、芍药、熟地、柴胡、木通、川芎。 |
主 治 | 妇人产后乳蒸,发热,乳汁不通 |
摘 录 |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
《幼幼新书》卷十引《婴孺方》:黄芩汤
异 名 | 黄芩散 |
组 成 | 黄芩5分,钩藤3分,蛇蜕皮1寸(炙),甘草2分(炙),芒消1分,大黄4分,牛黄(大豆大)3粒(汤成纳之)。 |
用 法 | 黄芩散(《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
主 治 | 小儿温壮,服细辛汤得下后,热不愈,口中疮,兼惊。 |
摘 录 | 《幼幼新书》卷十引《婴孺方》 |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婴孺方》: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半夏(洗)1两,干姜1两,柴胡3两,大枣10个(去核)。 |
用 法 | 上切。以水3升,煮1升,为3服。[br]烦,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子半个,当归2两,龙骨2两,栝楼根2两;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1两,茯苓2两;表证不解,去人参,加桂心2两微发汗;得病7-8日不解,结热在内,往来寒热,加黄连2两,芒消半两。 |
主 治 | 少小中风,往来寒热,胸胁满,嘿嘿烦心,喜呕,不欲食。 |
摘 录 |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婴孺方》 |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8分,泽泻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汤去皮尖)6分,猪苓(去皮柴)6分,泽漆叶4分。 |
用 法 | 以水5升,煮取1升半,4-5岁儿为3服,1-2岁服2合。 |
主 治 | 小儿肿满。小儿痫愈后血气尚虚,而热在皮肤,与气相搏,通身头面皆肿。 |
摘 录 |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 |
《医学正印》卷下: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2钱,白术2钱,麦门冬2钱,芍药2钱,甘草2钱,人参2钱,茯苓2钱,阿胶2钱,生姜3片,大枣2枚(一方有当归、川芎2钱,无黄芩、生姜)。 |
制 法 | 上锉。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妇人妊娠3月,卒惊恐忧愁嗔怒喜。顿仆,动于经脉,腹满,脐苦痛;或腰背痛,卒有所下。 |
摘 录 | 《医学正印》卷下 |
《医心方》卷二十引张仲景方:黄芩汤
组 成 | 栀子2两,香豉3升,黄芩2两。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绵裹,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以衣覆卧,亦应有汗。 |
主 治 | 散发动,腹内切痛。 |
摘 录 | 《医心方》卷二十引张仲景方 |
《医心方》卷二十五引《深师方》: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两,甘皮6铢,人参1两,干地黄6铢,甘草半两(炙),大枣5枚(去核)。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3升,煮取1升,绞去滓,200日儿每服半合,300日儿每服1合,每日2次。 |
主 治 | 除热止变蒸。主少小辈变蒸时服药下后,有朝夕热,吐利。 |
摘 录 | 《医心方》卷二十五引《深师方》 |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黄芩汤
异 名 | 黄芩芍药汤、芍药黄芩汤、黄芩甘草汤 |
组 成 | 黄芩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黄芩芍药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芍药黄芩汤(《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引东垣方)、黄芩甘草汤(《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
主 治 | 阳明病发热脉浮,口干鼻燥,衄血,及挟热下痢,寒热胁痛,疹疮不出。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衄也;阳明脉浮,发热,口鼻中燥,能食者,亦衄。引钱氏方,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挟热作疹疮不出,烦躁不得眠。 |
摘 录 |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
《宣明论方》卷十一:黄芩汤
组 成 | 白术、黄芩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加水2盏,当归1根,同煎至1盏,稍温服。 |
主 治 | 妇人孕胎不安。 |
摘 录 | 《宣明论方》卷十一 |
《万氏家抄方》卷六:黄芩汤
组 成 | 赤芍、黄芩、黄连、生地、木通、枳壳、甘草、归尾、人参。 |
用 法 | 水煎,调天水散服。 |
主 治 | 麻疹下利,里急后重。 |
摘 录 | 《万氏家抄方》卷六 |
《万病回春》卷五: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 山栀 桔梗 麦门冬(去心)当归 生地黄 干葛 人参 天花粉 白芍各等分 乌梅1个 |
制 法 | 上药锉为一剂。 |
用 法 | 水煎,食后频服。 |
主 治 | 清热生津。治上消渴证。 |
摘 录 | 《万病回春》卷五 |
《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 桂心各9克 茯苓12克 前胡24克 半夏9克(洗) |
制 法 | 上五味,切。 |
用 法 | 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间食生姜粥。以小便畅利为愈。 |
主 治 | 治伤寒六七日,发汗不解,呕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
宜 忌 | 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生葱、醋物。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
《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3两,桂心3两,茯苓4两,前胡8两,半夏半升(洗)。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分为6服,白日3次,夜晚3次,间食生姜粥,小便利为愈。 |
主 治 | 伤寒6-7日,发汗不解,呕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
宜 忌 | 忌羊肉、饧、生葱、酢物。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
《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3两,栀子仁3两,芍药3两,豉1升(绵裹)。 |
用 法 | 上药加水6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服。 |
主 治 | 天行5-6日,头痛,骨节疼痛,腰痛,兼痢。 |
宜 忌 | 忌蒜、热面等5日。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 |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黄芩汤
组 成 | 当归2分,黄芩2分,芎?2分,大黄2分,矾石2分,黄连1分,雄黄2分。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5升,煮取4升,洗疮,每日3次。 |
主 治 | 妇人阴中生疮。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 |
《外台秘要》卷六引《伤寒论》: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3两,人参3两,桂心2两,大枣12枚,半夏半升(洗),干姜3两。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7升,煮取3升,温分3服。 |
主 治 | 干呕下利。 |
宜 忌 | 忌羊肉、饧、生葱。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六引《伤寒论》 |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两,黄连1两,甘草(炙)1两,黄柏1两。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3升,煎取1升,含之,冷吐取愈。 |
主 治 | 口疮,喉咽中塞痛,食不得入。 |
摘 录 |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 |
《外科真诠》卷上: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钱,白芍1钱,洋参1钱,麦冬1钱5分,川贝1钱,桑皮1钱5分,连翘1钱5分,桔梗1钱,薄荷7分,甘草5分。 |
主 治 | 鼻疽。 |
摘 录 | 《外科真诠》卷上 |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2两,木通(锉)2两,黄连(去须)2两,地骨皮1两半,萎蕤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
主 治 | 花翳。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半两,白术(锉,炒)半两,白芍药(锉,炒)半两,黄耆(锉)1两,人参1两,山芋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加糯米半合,葱白3寸(细切),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
主 治 | 妊娠惊胎,胎动不安,时时转易。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柏叶(焙)半两,蒲黄(微炒)半两,艾叶(炒)1分,生干地黄(焙)2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
主 治 | 妇人经血暴下,兼带下赤白不止。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半,升麻1两半,黄连(去须)1两,芎?1两,大黄1两,甘草(炙,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羚羊角(镑)半两。 |
制 法 | 上锉细。 |
用 法 | 每用1两,以水5盏,煎至3盏,去滓,下芒消半两搅匀,以故帛3两,重浸药汁,温搨患处数10遍,早、晚用之。以愈为度。 |
主 治 | 丹毒痈疽始发,焮热浸淫长大。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2两,麻黄(去根节)1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石膏(碎)半两,芍药半两,杏仁10枚(汤去皮尖双仁,炒)。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3片,煎至3分,去滓温服。 |
主 治 | 小儿伤寒,体热面赤,口干,或咳嗽。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瞿麦(取穗)1两,当归(切,焙)1两,冬葵子(炒)1两,木通(锉)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日3次。 |
主 治 | 产后小便不通。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圆小者)1两,甘草(炙,锉)1两,桑寄生(锉)1两,防风(去叉)1两,木通(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芍药1两,黄耆(锉)1两,大黄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产后乳初觉有核,渐发热痛,累日不退,欲成痈。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
《圣济总录》卷一六〇: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芍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大黄(锉,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1分,干姜(炮裂)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虻虫(去翅足,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令黄色)半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术1两半,芒消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酒共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
主 治 | 产后腹中满痛,血露不尽。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〇 |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3分,升麻3分,射干3分,木通(锉)3分,甘草(炙,锉)半两,犀角(镑)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细细温呷。 |
主 治 | 喉痹,胸满,噎塞不通。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半,升麻1两,木通(锉)1两,芍药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柴胡(去苗)1两,羚羊角(镑)1两,石膏(碎)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
主 治 | 风热客于肺经,上搏咽喉,气壅肿痛,语声不出。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
《圣济总录》卷一二〇: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1两,当归(切,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蛇床子(炒)1两,桂心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以酸浆2盏,煎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 |
主 治 | 齿龈肿痛及虫蚀。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〇 |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2两,甘草(炙,锉)2两,大黄(锉,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栀子仁40枚。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下芒消1钱匕,再煎2-3沸,温服,早晨、晚后各1次。 |
主 治 | 先有癖实不消,或饮酒食肉所致乳石发,腹胀头痛,时苦心急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3两,石膏(碎)5两,甘草(炙,锉)2两,升麻2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放冷,用漱口,1日10次;喉咽有疮,稍稍咽之。 |
主 治 | 食饮失度,乳石发,口中发疮。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分,麻黄(去根节)1分,秦艽(去苗土)1分,升麻1分,大黄(锉,炒)半两,防风(去叉)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下朴消末半钱匕,去滓,空心分温2服,晚再服。 |
主 治 | 小儿丹毒遍身。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半两,栀子仁半两,玄参半两,升麻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黄耆(锉)半两,连翘蓝叶半两,甘草半两,木香半两,芎?半两,犀角屑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3分,去滓温服。 |
主 治 | 小儿痈疮,烦热疼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
《圣济总录》卷一八〇: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半两,青葙子半两,大黄(锉,炒)半两,蜀漆1两,甘草(炙)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5-6岁儿每服1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食后服,每日2次。 |
主 治 | 小儿脑热,鼻干燥,常闭目。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〇 |
《圣济总录》卷一〇五: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木通(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萎蕤1两,甘草(微炙,锉)山栀子仁1两,生干地黄1两,芒消1钱匕(汤成下)。 |
制 法 | 上除芒消外,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2盏,煎取1盏,去滓,入芒消,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
主 治 | 风热目赤痛,赤脉贯黑睛生翳。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〇五 |
《圣济总录》卷一〇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3分,大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决明子(炒)半两,地骨皮1两半,木通(锉)3分,秦艽(去苗土)3分,大黄(锉,炒)1两半,甘草(炙)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马牙消半钱匕,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
主 治 | 目赤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〇三 |
《圣济总录》卷一〇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萎蕤1两半,木通1两半,甘草(炙)1两半。 |
制 法 | 上锉,如麻子大。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地黄汁半合,芒消1钱匕,再煎取沸,去滓,食后良久分温2服。 |
主 治 | 热毒攻眼,小毗偏赤。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〇三 |
《圣济总录》卷一〇七:黄芩汤
异 名 | 泻心汤 |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1两,桔梗(炒)1两,知母(焙)1两,玄参1两半,马兜铃1两半,防风(去叉)2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泻心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
主 治 | 眼风牵。痛如针刺,视物不能回顾。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而致外障,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渐生障翳,遮满相牵。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〇七 |
《圣济总录》卷一〇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2两,大黄(锉,炒)2两,栀子仁1两,豉(炒)3合。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
主 治 | 丹石发动,发热,心腹胀满,小便赤,大便难,胸中烦躁,目赤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〇八 |
《圣济总录》卷一〇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2两,黄连(去须)2两,木通(锉)2两,柴胡(去苗)2两,赤芍药2两,地骨皮1两半,山栀子仁1两半,萎蕤2两半,大黄(蒸过,切,炒)2两半,甘草(炙,锉)2两半,石膏6两半。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取7分,去滓,入朴消半钱匕,食后良久温服,1日2次。 |
主 治 | 白膜晕赤侵黑睛生翳,横冲瞳人,成丁翳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一〇八 |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栝楼根1两,栀子仁1两,石膏(碎)1两,淡竹叶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脾胃热极而致消中,消谷引食,化为小便。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贝母(去心)、升麻、玄参、麦门冬(去心,焙)、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桔梗(去芦头,炒)、牡丹(去心)、木香、胡黄连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心热恍惚,烦躁面赤,小便涩。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3分,赤芍药3分,甘草(炙)半两,石膏(碎)2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胃气实热,口舌干燥,头痛烦渴。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黄耆(锉)1两,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土)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栀子仁1两,甘草(炙,锉),升麻半两,地骨皮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
主 治 | 肺脏热实,涕唾稠粘,喉咽不利。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
《圣济总录》卷十四: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2两,白茯苓(去黑心)2两,淡竹茹3分,羚羊角(镑)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石膏(碎,研)3两。 |
制 法 | 上药各为末。 |
用 法 | 每服6钱匕,以水2盏,煎取1盏半,去滓,下朴消1钱匕,食后分3服,如人行4-5里1服。 |
主 治 | 风邪,心热,神不安。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十四 |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青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升麻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3-5次。 |
主 治 | 伤寒后毒气上攻,咽喉疮痛,口疮,烦躁头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
《圣济总录》卷三十: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3分,山栀子仁半两,远志(去心)1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连(去须)3分,竹茹3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
主 治 | 伤寒吐血,心神烦闷。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半两,黄连(去须,炒)半两。 |
制 法 | 上锉细。 |
用 法 | 以水2盏,煎取1盏,去滓,空心、日晚乘热服。 |
主 治 | 蛊毒痢。如鹅鸭肝,腹痛不可忍。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3分(去黑心),石膏(碎)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柏(去粗皮,锉)半两,女蒌半两,栝楼根(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榉皮(去粗皮,锉)3分,淡竹叶3分(切)。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未止再服。 |
主 治 | 下痢。脏腑虚,烦躁,渴不止。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3分,芍药1两半。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
主 治 | 胆黄。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
《圣济总录》卷六十: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3分,石膏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锉)半两,葛根(锉)半两,五加皮(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柴胡(去苗)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
主 治 | 胃中热盛,食已如饥,唇燥口干。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六十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2两,赤芍药3两,白茅根3两,大黄(生用)3两,瞿麦穗1两半。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朴消末半钱匕,更煎2沸,空心温服。 |
主 治 | 大小便不通。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2两,阿胶(炒燥)2两,甘草(炙,锉)2两,柏叶1把(锉)。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地黄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
主 治 | 小便出血。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大黄(锉,炒)1两,赤芍药2两,生地黄(切,焙)1两,甘草(炙,锉)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食后分温2服。 |
主 治 | 精极。目视不明,齿焦发落,身体虚热。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山栀子仁1两,大黄(锉,醋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 |
主 治 | 伤寒5日,口干,头痛,大便涩。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3分,大黄(锉,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土瓜根半两,赤茯芩(去黑皮)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
主 治 | 伤寒后烦热,大便不利,心腹胀满。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山栀子仁1两,甘草(炙)1两,马牙消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除胃内瘀热。主伤寒发斑,烦躁。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射干1两,黄连(去须,炒)3分,甘草(炙,锉)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青竹茹半两,知母(焙)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
主 治 | 伤寒不发汗,后变成狐惑,脉数,无热微烦,目赤,但欲眠睡,咽干不能食。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两,茵陈蒿1两,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龙胆半两,犀角(镑)1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不拘时候温服。 |
主 治 | 内消折热。主伤寒发黄,或先服利药未愈者。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
《圣济总录》卷二十: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秦艽(去苗土)1分,葛根(锉)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分,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赤茯芩(去黑皮)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6钱匕,以水、酒各1盏,加大枣2枚(劈破)、生姜1枣大(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白日2次,夜晚1次。 |
主 治 | 周痹,身体不仁。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 |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干漆(炒令烟出)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黄)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7遍,同生姜捣作饼子,晒干)半两,葛根(锉)半两,干青蒿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分。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匕,先用水2盏,加小麦、乌梅、生姜各少许,煎5-7沸,去小麦等,入药末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热劳。心忪肌热,夜有盗汗,面黄肌瘦,饮食减少,骨节酸痛。 |
摘 录 |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半两,薤白1握,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豉1合,石膏1两(捣碎),麦门冬半两(去心),粟米半两,生姜半两。 |
制 法 | 上锉细。 |
用 法 | 都以水3大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为3服,不拘时候温服。 |
主 治 | 乳石发动,心躁烦热,痰饮呕逆,不下饮食。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 |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两,白芷1两,川大黄3两,栝楼根1两,甘草1两,当归1两。 |
制 法 | 上锉细。 |
用 法 | 以水7升,煮至3升,去滓,以故帛榅汤,更番揭患处。 |
主 治 | 发背不消。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
《太平圣惠方》卷九: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两,桂心1两,赤茯苓1两,前胡2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伤寒6日,发汗不解,呕逆,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
摘 录 | 《太平圣惠方》卷九 |
《伤寒总病论》卷三:黄芩汤
异 名 | 黄芩一物汤(《仁斋直指》卷十六)。 |
组 成 | 黄芩12克 |
制 法 | 哎咀。 |
用 法 | 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
主 治 | 清热止血。治鼻衄,吐血,下血,妇人漏下血不止。 |
摘 录 | 《伤寒总病论》卷三 |
《伤寒微旨论》卷上: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甘草、山栀子、芍药、厚朴、英粉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脉力差软,住服。[br]若大便溏,去栀子,加葛根等分;若立春以后、立夏以前见证者,去栀子、芍药,加柴胡(去苗)等分。 |
主 治 | 病人阴阳气俱实,两手三部脉沉数,按之至骨,有力而不断,口燥咽干而渴,时时发热冒闷。 |
摘 录 | 《伤寒微旨论》卷上 |
《伤寒论》:黄芩汤
异 名 | 黄芩芍药汤(《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一)。 |
组 成 | 黄芩6克 芍药6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
用 法 | 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二服。 |
主 治 |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
备 注 | 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
摘 录 | 《伤寒论》 |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引靳邵方: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2两,枳实(炙)2两,栀子14枚(擘),括楼1两,厚朴(炙)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 |
用 法 |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3服。 |
主 治 | 石发,身如火烧。 |
摘 录 |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引靳邵方 |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2两,栀子14枚(擘),葱白1握,豉1升(绵裹)。 |
用 法 |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豉3沸,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2服;不止,更为之。 |
主 治 | 虚石发,内有客热,胸中痞,外有风湿不解,肌中急挛。 |
摘 录 |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 |
《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护命》: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1分,石膏(研)1分,茵陈藁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锉,炒)1分,牡丹皮1分,荆芥穗1分,栀子仁1分,麻黄(去根节)半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
主 治 | 伤寒头痛不止。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护命》 |
《普济方》卷一三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3两,人参3两,干姜3两,桔梗1两,大枣13枚,半夏半升。 |
用 法 | 以水7升,煎取3升,温分3服。 |
主 治 | 干呕下利。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一三八 |
《普济方》卷三九七: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3分,艾叶半两(炒),当归3分(锉,炒)。 |
制 法 | 上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钱,水1小盏,加薤白3寸,豉50粒,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小儿血痢不止,肌体黄瘦,腹痛,不能饮食。 |
摘 录 | 《普济方》卷三九七 |
《普济方》卷六十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荜茇各等分。 |
制 法 | 上为末。 |
用 法 | 煎汤漱口。 |
主 治 | 咽喉肿疼,口疮。 |
摘 录 | 《普济方》卷六十三 |
《普济方》卷二一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芍药、苦参、甘草、当归、蜀椒、甘松、猪胆2枚,青黛2两,雄黄2两,豉2两,东引桃根1两,葱白1两,盐1合,麝香半两。 |
制 法 | 上为细末。 |
用 法 | 方中黄芩至甘松等七味用量原缺。 |
主 治 | 疳湿。不能食,身转心热脚冷,百节疼痛。 |
宜 忌 | 七日忌冷、毒物;但是油腻、酱、乳、醋,三十日忌之。 |
摘 录 | 《普济方》卷二一三 |
《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去黑心)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分,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3分,羌活(去芦)3分,人参3分,升麻3分,桔梗(炒)3分,黄连(去须)半分,蛤蚧(酥炙)半两。 |
制 法 | 上药治下筛。 |
用 法 | 每服3钱,水1盏,煎5沸,去滓,先宜吃解上焦散子,食后、临卧服;未愈,更服葶苈丸。 |
主 治 | 上焦壅热,久患肺与喘急,喉中作声,不能起动。 |
摘 录 | 《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 |
《普济方》卷二七四:黄芩汤
组 成 | 栀子仁半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2两。 |
制 法 | 上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空心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
主 治 | 表热实,身体生疮,或发疮疖,大小便不利。 |
摘 录 | 《普济方》卷二七四 |
《普济方》卷二七八: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瓜蒌、甘草。 |
用 法 | 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
主 治 | 汗后余毒,颊肿痛。 |
摘 录 | 《普济方》卷二七八 |
《片玉痘疹》卷十一:黄芩汤
组 成 | 条芩(酒洗)、黄连(酒洗)、当归、川芎、甘草、木通、木香、赤芍。 |
用 法 | 先用调胃承气汤以彻其毒,后用本方。[br]久不止者,加升麻;腹痛者,加酒大黄。 |
主 治 | 调阴阳。主痘后气血虚不能胜积,故利脓血,肠鸣作痛,里急后重;或因痘出之后,饮水太过,水停作泄,热毒乘虚入里,便下脓血。 |
摘 录 | 《片玉痘疹》卷十一 |
《女科百问》卷下: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两,人参1两,阿胶1两(炒碎),当归半两(炒干),吴茱萸1分(洗7次,焙干,微炒)。 |
用 法 |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8分,去滓,食前服。[br]如觉大段不安,加乌梅1两。 |
主 治 | 养胎。主 |
摘 录 | 《女科百问》卷下 |
《麻症集成》卷三: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赤芍、枳壳、当归、甘草、黄连、生地、木通、槟榔、木香。 |
主 治 | 麻症火滞气秘,里急后重。 |
摘 录 | 《麻症集成》卷三 |
《严氏济生方》卷一:黄芩汤
组 成 | 泽泻、栀子仁、黄芩、麦门冬(去心)、木通、生干地黄、黄连(去须)、甘草(炙)各等分。 |
用 法 |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主 治 | 心劳实热,口疮,心烦腹满,小便不利。心肺蕴热,咽痛膈闷,小便淋浊不利。 |
摘 录 | 《严氏济生方》卷一 |
《万病回春》卷五: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山栀、桔梗、麦门冬(去心)、当归、生地黄、干葛、人参、天花粉、白芍各等分,乌梅1个。 |
制 法 | 上锉1剂。 |
用 法 | 食远频服。 |
主 治 | 上焦渴症,饮水多而食少。 |
摘 录 | 《万病回春》卷五 |
《万病回春》卷二: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1钱,山栀1钱,桔梗1钱,芍药1钱,桑白皮1钱,麦门冬1钱,荆芥1钱,薄荷1钱,连翘1钱,甘草3分。 |
制 法 | 上锉1剂。 |
用 法 | 水煎,食后服。 |
主 治 | 肺火咳嗽,吐血、痰血、鼻血,咽喉肿痛干燥生疮,或鼻孔干燥生疮,或鼻肿痛,右寸脉洪数。 |
摘 录 | 《万病回春》卷二 |
《镐京直指》卷二:黄芩汤
组 成 | 炒黄芩2钱,葛根2钱,赤苓3钱,炒车前3钱,炒川连1钱,炒栀子2钱,通草1钱,泽泻3钱。 |
主 治 | 表邪转里,协热下利,利色红黄,粪似鸭溏。 |
摘 录 | 《镐京直指》卷二 |
《痘疹全书》卷下:黄芩汤
组 成 | 黄连、黄芩(条实者)、当归、川芎、人参、木香、青皮、枳壳、槟榔、甘草。 |
用 法 | 水煎,调益元散服。 |
主 治 | 疹前曾有泄痢,未用清解,至疹后变为休息痢,赤白,里急后重,昼夜无度。 |
摘 录 | 《痘疹全书》卷下 |
《世医得效方》卷十四: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白术、缩砂、当归各等分。 |
制 法 | 上锉散。 |
用 法 | 每服3钱,加水1盏半煎,温服。 |
主 治 | 胎孕不安。 |
摘 录 | 《世医得效方》卷十四 |
《赤水玄珠》卷二十:黄芩汤
组 成 | 黄芩5分,川归4分,侧柏叶4分,蒲黄4分,艾叶1分,生地2钱半,伏龙肝2钱。 |
用 法 | 加生姜3片,水煎服。 |
主 治 | 经血不止。 |
摘 录 | 《赤水玄珠》卷二十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