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丸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奇效良方》:麻仁丸

組 成 枳殼(麩炒)、白檳榔(煨.半生)、菟絲子(酒浸.別研)、山藥、防風、山茱萸(去核)、肉桂(去皮)、車前子,各一兩半。木香,羌活,各一兩。郁李仁(去皮.研)、大黃(半蒸.伴生)、麻仁(研),各四兩。
制 法 上為細末,入別研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水臨臥服之。
主 治 順三焦,和五臟,潤腸胃,除風氣,治冷熱壅結,津液耗少,大便閉難或不通。若年高氣弱及有風之人,大便秘澀者宜服。
摘 錄 《奇效良方》

方出《肘後備急方》卷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麻仁丸

組 成 大麻子1升(搗),黃柏2兩(末)。
制 法 上以煉蜜為丸。
用 法 《普濟方》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粒,含化。
主 治 連月飲酒,喉咽爛,舌上生瘡。
摘 錄 方出《肘後備急方》卷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五三:麻仁丸

組 成 大麻仁1升,黃芩2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用 法 含之。
主 治 連月飲酒,咽喉爛,舌上生瘡。
摘 錄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五三

《中國藥典》:麻仁丸

組 成 火麻仁200g 苦杏仁100g 大黃200g 枳實(炒)200g 厚朴(姜制)100g 白芍(炒)200g
制 法 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其餘大黃等四味粉碎成細粉,再與火麻仁、苦杏仁摻研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0~40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90~11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 狀 為黃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用 法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主 治 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規 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貯 藏 密封。
摘 錄 《中國藥典》

《醫略六書》卷二十五:麻仁丸

組 成 麻仁3兩,杏仁2兩(去皮),桃仁2兩,枳實1兩半(炒),郁李仁3兩,當歸3兩,大黃3兩,厚朴1兩半,白芍2兩(酒炒)。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用 法 每服3錢,白湯送下。
主 治 氣滯血燥,大便不通,小腹脹滿。
方論選錄 氣滯於胃,血燥於腸,津液不得傳送大府,故大便不通,小腹脹滿焉。生麻仁潤燥滑腸,制大黃潤腸開結;厚朴散氣寬脹,桃仁破瘀血潤燥,郁李仁潤腸散結,扁杏仁潤燥降氣;當歸養血榮腸胃,枳實破氣宣壅滯,白芍藥斂陰血以致津液也。蜜丸湯下,俾血潤氣行,則津液流通,而大府自潤,傳送有權,焉有大便燥閉,小腹脹滿乎?
摘 錄 《醫略六書》卷二十五

《楊氏家藏方》卷四:麻仁丸

組 成 麻仁1兩(別研),杏仁(去皮尖,麩炒)2錢半,枳實(去瓤,麩炒)半兩,白芍藥半兩,黑牽牛1兩7錢半(微炒)。
制 法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丸,食前溫熟水送下。
主 治 大便秘澀。
摘 錄 《楊氏家藏方》卷四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麻仁丸

組 成 大麻仁(研)2兩,木香3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大黃(銼,炒)1兩,惡實(炒)1兩,甘草(炙)半兩。
制 法 上除麻仁外,為末,入麻仁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丸,溫水送下。未效,加至30丸。
主 治 乳石發動,癰腫發背,及臟腑澀滯。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麻仁丸

組 成 大麻仁(研如膏)1兩半,大黃(銼,炒)1兩半,葛根(銼)1兩半,桑根白皮(銼)1兩1分,芒硝(生鐵銚子內炒干,紙裹,黃土內窨1宿,研)1兩1分。
制 法 上三味為末,與芒硝、麻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丸,空心煎粟米飲送下,至晚再服。
主 治 腹內壅閉,大便不通,氣喘息促。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八:麻仁丸

組 成 大麻仁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川芒消1兩,檳榔1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空心以生薑湯送下,晚再服之。
主 治 大便難,五臟氣壅,三焦不和,熱結秘澀。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八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麻仁丸

組 成 大麻仁3兩,羚羊角屑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芎?1兩,木香1兩,鱉甲2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獨活2兩,檳榔2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尖,微炒),牽牛子2兩半(一半微炒,一半生用)。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食前以溫水送下。以利為度。
主 治 大腸風熱秘澀,氣壅悶。
宜 忌 忌莧菜。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麻仁丸

組 成 大麻仁2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木香半兩,檳榔1兩,柴胡1兩(去苗)。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主 治 虛勞氣壅,大便秘澀,四肢煩疼。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

《傷科補要》卷三:麻仁丸

組 成 歸尾、大黃、麻仁、羌活、桃仁。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用 法 白湯送下。
主 治 潤腸養血。主血燥便閉。
摘 錄 《傷科補要》卷三

《儒門事親》卷十二:麻仁丸

組 成 郁李仁(去皮,另搗)火麻仁(另搗)各60克 大黃60克(半生、半熟)檳榔15克 干山藥 防風(去蘆)枳殼(炒,去瓤)各23克 羌活 木香各17克
制 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30丸,食後用溫開水送下。
主 治 治大便澀滯不通。
摘 錄 《儒門事親》卷十二

《靈驗良方匯編》卷下:麻仁丸

組 成 麻仁、人參、枳殼、杏仁。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用 法 米飲送下。
主 治 產後去血過多,津液枯竭,不能傳送,大便秘結。
摘 錄 《靈驗良方匯編》卷下

《景岳全書》卷五十五:麻仁丸

組 成 芝麻4兩(研,取汁),杏仁4兩(去皮尖,研如泥),大黃5兩,山梔10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入麻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丸,食前白湯送下。
主 治 大便秘結,胃實能食,小便熱赤者。
摘 錄 《景岳全書》卷五十五

《潔古家珍》:麻仁丸

組 成 枳殼(麩炒,去瓤)、川芎各等分,麻仁泥子減半。
制 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食前溫水送下。
主 治 風秘,大便不通。
摘 錄 《潔古家珍》

《產育寶慶集》卷上:麻仁丸

組 成 麻仁(研)枳殼(炙)人參 大黃各15克
制 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空腹時用溫開水送下20丸。大便未通可加丸數。
主 治 治產後氣虛津傷,大便秘澀。
摘 錄 《產育寶慶集》卷上

《博濟方》卷一:麻仁丸

組 成 麻仁120克(先以溫水浴後,懸在井中五日,令生芽,日曬,退皮取仁)大黃120克(半蒸,半生)白檳榔30克(半生,半煨)山茱萸45克 薯蕷45克 官桂(去皮)45克 車前子 枳殼(麩炒)防風各45克 羌活45克 木香60克 菟絲子45克 郁李仁120克
制 法 上十三味,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15~20丸,臨臥時用溫開水送下。
主 治 理氣疏風,潤腸通便。治風寒積滯內阻,三焦不和,胸膈滿悶,大便秘澀。
摘 錄 《博濟方》卷一

《博濟方》卷二:麻仁丸

組 成 麻仁4兩(先以溫水浴,懸在井中5日,令生芽,日曬,退皮取仁),大黃4兩(2兩蒸,2兩生用),白檳榔1兩(半煨半生),山茱萸1兩半,薯蕷1兩半,官桂(去皮)1兩半,車前子1兩半,枳殼(麩炒)1兩半,防風1兩半,羌活1兩半,木香2兩,菟絲子1兩半(酒浸1宿後,炒黃),郁李仁4兩。
制 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15-20丸,臨臥溫水送下。
主 治 順三焦,和五臟,潤腸胃,除風氣。主三焦不和,臟腑虛冷,胸膈疰悶,大便秘澀。
摘 錄 《博濟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