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湯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四:麥門冬湯
組 成 | 生麥門冬(去心)3兩,萎蕤3兩,石膏(碎)3兩,生地黃汁7合,蔥白1握(和須),干葛4兩,豉心3合。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
主 治 | 乳石發,熱沖頭面,兼口乾嗽。 |
摘 錄 |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1兩,知母1兩,澤瀉1兩,甘草(炙)1兩,粳米5合,竹葉(切)1升,小麥2升。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1斗半,煮竹葉、小麥,取9升去之,納諸藥,煮取4升,去滓分服,日3夜1。 |
主 治 | 乳石發,兩鼻生瘡熱癢,內亦熱,兼頭痛。 |
摘 錄 |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三 |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生麥門冬(去心)8分,生地黃24分(碎),甘草4分(炙),薺苨6分,乾薑6分,茅根10分,香豉5合(以綿裹)。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分服之。空心、日午各1服。 |
主 治 | 乳石發動,心悶吐血。 |
摘 錄 |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八三 |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見《聖濟總錄》卷一〇八:麥門冬湯
組 成 | 甘草(炙)2兩,黃芩2兩,大黃(別浸)2兩,麥門冬(去心)2兩,芒消2兩,梔子30枚。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按:《聖濟總錄》本方用麥門冬(去心,焙)二兩,甘草(炙,銼)、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桅子仁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下芒消一錢匕,食後、臨臥溫服。 |
主 治 | 石發,腹脹頭痛,眼眶疼,先有癖實不消,或飲消下食內熱,或時時心急痛。諸石毒,眼睛疼,寒熱時作。 |
摘 錄 |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八,名見《聖濟總錄》卷一〇八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九:麥門冬湯
組 成 | 黃連半兩(去須)1兩,麥門1兩(去心)。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本方改為丸劑,名「麥冬丸」(見《濟陽綱目》)。 |
主 治 | 心脾壅熱,煩渴口乾。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九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八: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半兩(去心),土瓜根1兩,小麥1合,黃芩半兩。 |
制 法 | 上銼細和勻。 |
用 法 |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竹葉2-7片,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
主 治 | 消渴煩躁,不得眠臥。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八 |
《證治準繩·幼科》卷五: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1錢,人參1錢,甘菊1錢,赤芍藥1錢,赤茯苓1錢,升麻1錢,甘草5分,石膏3錢。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小兒癍疹,煩渴吐瀉,及痂後餘熱。 |
摘 錄 | 《證治準繩·幼科》卷五 |
《瘴瘧指南》卷下: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冬(去心)、人參、白朮、陳皮、川芎、半夏、當歸、肉桂、烏梅、大附子、甘草、茯苓(去皮)。 |
用 法 | 上加生薑3片,水煎,溫調黑神散服。 |
主 治 | 啞瘴。神清目開,大小便如常,惟全不能出聲,身熱。 |
方論選錄 | 啞瘴若神昏直視,不知人事,痰響者屬痰;神昏不知人事,不痰響,能飲食,惟不能出聲,此邪熱涌沸其血,上塞心肺之竅,故不能言也。是方用六君子緩火邪以補脾救元氣;門冬解心肺之熱;烏梅生津,以收外洩陽氣;歸、芎行散上竅之血;血得熱則行,故用桂、附之熱以行之,且能引上焦之陽下入陰分;再調黑神散以驅逐其血,血散則心肺之竅開,而聲音出矣。 |
摘 錄 | 《瘴瘧指南》卷下 |
《幼幼新書》卷十五引《醫方妙選》: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1兩,款冬花1兩,人參(去蘆頭)1兩,紫菀(洗,焙乾)1兩,桂心半兩,甘草(炙)1分。 |
制 法 | 上為細末。 |
用 法 | 入杏仁20粒,麩炒,去皮尖,細研拌勻,每服1錢,水1鍾,加生薑3片,煎至5分,去滓,令時時溫服之。 |
主 治 | 傷寒末除,咳嗽喘急。 |
摘 錄 | 《幼幼新書》卷十五引《醫方妙選》 |
《醫學正傳》卷二: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7分,桑白皮(蜜炒)7分,生地黃7分,紫菀茸5分,桔梗5分,淡竹葉5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貝母6分,天門冬7分。 |
制 法 | 上細切,作1服。 |
用 法 | 方中貝母、天門冬用量原缺,據《景岳全書》補。 |
主 治 | 諸病後,火熱乘肺,咳唾有血,胸脅脹滿,上氣喘急,羸瘦,五心煩熱,渴而煩悶。上焦熱甚而聲瘖者。 |
方論選錄 | 《證因方論集要》:天冬、麥冬能清肺熱,桑皮、紫菀能瀉肺火,生地、貝母能潤肺燥,五味能收肺氣,淡竹葉功專清心,甘、桔除熱利膈,火清而閉開矣。 |
摘 錄 | 《醫學正傳》卷二 |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冬3錢(去心),人參1錢半,生地5錢,阿膠3錢(糯粉炒),條芩1錢半(酒炒),白芍1錢半(酒炒),地骨皮3錢,甘草8分,大棗3枚。 |
用 法 | 水1斗,煮藥取3升,納清酒1升,並膠烊盡,煎取1升,溫服。[br]脾虛,加白朮。 |
主 治 | 懷妊六月,脈大滑疾者。 |
方論選錄 | 陰陽凝結,胎漸長成,宜清熱補陰以培養其母氣,麥門冬清心肺以滋津液,人參扶元氣以固胎元,生地滋陰壯水以資沖任,阿膠補陰益血以寧胎息,條芩清熱安胎,白芍斂陰和血,地骨清肌退熱,生草瀉火緩中,大棗以益脾元也。肝虛亦用雞汁煮藥,並佐以清酒,而母氣無傷,胎元無不日安日長矣。 |
摘 錄 |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
《醫方類聚》卷一五〇引《嚴氏濟生方》: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1兩,遠志(去心,甘草煮)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生地黃(洗)1兩,茯神(去木)1兩,石膏(煅)1兩,甘草(炙)半兩。 |
用 法 |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脈實極。氣衰血焦發落,好怒。唇口赤甚,言語不快,色不澤,飲食不為肌膚。 |
摘 錄 | 《醫方類聚》卷一五〇引《嚴氏濟生方》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四: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1兩,紫苑(去蘆)3分,甘草2錢半,桂枝半兩。 |
制 法 | 上為末。 |
用 法 |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以綿蘸滴兒口中,晝夜4-5遍。仍節乳哺。 |
主 治 | 初生兒10日至50日,卒得謦咳,吐乳嘔逆,暴嗽晝夜不息。 |
摘 錄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四 |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廣濟方》:麥門冬湯
組 成 | 蘆根(切)2升,苧根(切)2升,石膏6分(碎),生薑5兩,栝樓5兩,小麥2升,生麥門冬2升(去心)。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2斗,煮取6升,去滓,每服1升,渴即任意飲,未愈再作。 |
主 治 | 消渴。 |
摘 錄 |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廣濟方》 |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引《小品方》: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4分,甘草(炙)4分,枳實(炙)3分,黃苓3分,人參3分,龍骨6分。 |
用 法 | 《幼幼新書》引《嬰孺方》有茯苓三分。 |
主 治 | 少小夏月藥大下後,胃中虛熱渴。小兒夏月伏暑,吐痢過後,胃中虛熱,渴唯飲水。 |
摘 錄 | 《外台秘要》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
《外台秘要》卷六引《廣濟方》:麥門冬湯
組 成 | 生麥門各3兩(去心),青竹茹3兩,茅根5兩,甘草1兩(炙),生薑5兩,人參1兩。 |
制 法 | 上切。 |
用 法 | 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去滓,分3次溫服,如人行6-7里,進1服。不吐利。 |
主 治 | 煩熱,嘔逆不下食,食則吐出。霍亂逆滿,煩躁,眠臥不安。 |
宜 忌 | 忌海藻,菘菜。 |
摘 錄 | 《外台秘要》卷六引《廣濟方》 |
《壽世保元》卷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人參2錢,白朮1錢5分,白茯苓(去皮)3錢,陳皮2錢,半夏(姜炒)2錢,麥門冬3錢(去心),甘草8分,小茴香8分,烏梅2錢。 |
制 法 | 上銼。 |
用 法 | 加生薑5片,水煎服。 |
主 治 | 霍亂已愈,煩熱多渴,小便不利。 |
摘 錄 | 《壽世保元》卷三 |
《聖濟總錄》卷一一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旋覆花1兩半,木通(銼)1兩半,大青1兩半,茯神(去木)1兩,黃連(去須)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加生地黃汁半合,芒消末半錢匕,更煎2-3沸,食後、臨臥溫服。 |
主 治 | 目內眥成泡,3-5日間生膿汁者。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一三 |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3分,人參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銼)1分。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1分(拍破),大棗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妊娠惡阻病。心中憤悶,見食嘔吐,惡聞食氣,肢節煩疼,身體沉重,多臥黃瘦。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半夏(生薑自然汁浸1宿,切炒)半兩,貝母(炮)半兩,青橘皮(去白,焙)1分,乾薑(炮)1分,甘草(炙)1分。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加生薑3片,水1盞,慢火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通口服。 |
主 治 | 止煩渴,定咳嗽。主妊娠痰逆,不思飲食。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甘草(炙,銼)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7分,入竹瀝半合,再煎數沸,去滓溫服。 |
主 治 | 產後煩悶,或血氣不快。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熟干地黃(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芍藥(銼)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5片,大棗1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產後心虛驚悸,恍惚不安。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
《聖濟總錄》卷一六六: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黃芩(去黑心)2兩,黃耆(銼)2兩,芍藥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甘草2兩,木通(銼)2兩,桑寄生3兩,防風(去叉)3兩,人參3兩。 |
制 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
用 法 | 乳消減,即服天門冬丸。 |
主 治 | 產後乳結核,及初結作癰。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
《聖濟總錄》卷一六六:麥門冬湯
組 成 | 生麥門冬(去心)1兩半,黃耆(銼)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桑寄生1兩半,甘草(炙)3分,木通2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赤芍藥1兩半。 |
制 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本2枚,煎至8分,去滓,納乳糖1分,再煎1沸,去滓溫服。 |
主 治 | 乳腫,初覺有異。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3兩,栝樓根知母(焙)1兩,人參1兩,藜蘆(去蘆頭)1兩,龍膽半兩,粟米1合。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用3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分3次溫服。 |
主 治 | 小兒風熱壅滯,壯熱煩渴時嘔。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
《聖濟總錄》卷一六〇: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赤芍藥1兩,當歸(切,焙)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產後心虛,言語謬誤,恍惚不安。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〇 |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生干地黃(焙)3分,石膏(碎)3分,升麻3分,人參3分,知母(焙)3分,芎?3分,山梔子仁3分,小麥半升,黃耆(炙,銼)1兩,甘草(炙)1兩,枳實(麩炒)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半,前胡(去蘆頭)1兩半。 |
制 法 | 上銼,如麻豆大。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薑5片,大棗2枚(擘破),竹葉10片,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乳石發動,癰疽發背熱渴。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八三 |
《聖濟總錄》卷一〇五:麥門冬湯
異 名 | 瀉肝散、麥門冬散、玄參瀉肝散、麥冬湯 |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桔梗(銼,炒)1兩,玄參1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芒消(研)半兩。 |
制 法 | 上藥除芒消外,為粗末。 |
用 法 | 瀉肝散(《世醫得效方》卷十六)、麥門冬散(《銀海精微》卷下)、玄參瀉肝散(《證治準繩·類方》卷七)、麥冬湯(《眼科全書》卷四)。 |
主 治 | 血灌瞳人,昏澀疼痛。轆轤轉關外障。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〇五 |
《聖濟總錄》卷一〇六:麥門冬湯
異 名 | 木通湯 |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旋覆花1兩,木通(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茯神(去木)1兩,大黃(銼,炒)3分。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木通湯(原書卷一一〇)。 |
主 治 | 目睛如針刺疼痛,目系急,磣澀疼痛;倒睫拳攣,多生眵淚。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〇六 |
《聖濟總錄》卷一〇二:麥門冬湯
組 成 | 生麥門冬(去心)1兩半,萎蕤1兩半,秦皮(去粗皮)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大黃(生用)1兩,升麻1兩。 |
制 法 | 上銼,如麻豆大。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錢匕,更煎令沸,空腹溫服。 |
主 治 | 肝實熱,毒氣上熏,目赤痛癢。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〇二 |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黃連(去須)2兩,冬瓜(干者)2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
主 治 | 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小便即利。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4兩,知母(焙)3兩,凝水石1兩半,青竹茹(揉如雞子大)兩塊(碎、切)。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暴渴,煩躁飲水。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栝樓實(焙)2兩,地骨皮(洗,切)2兩,甘草(炙,銼)3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消渴後,熱毒結成癰疽。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4兩,白茯苓(去黑皮)4兩,栝樓根5兩,地骨皮5兩,甘草(炙)3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4錢匕,先以水2盞,加小麥1匙,竹葉2-7片,生薑1棗大(切),大棗2枚(劈破),同煎至1盞半,去滓下藥末,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
主 治 | 渴利。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
《聖濟總錄》卷五十八:麥門冬湯
組 成 | 生麥門冬(去心)1兩半,栝樓根3兩,茅根5兩,竹茹5兩,小麥3合,烏梅(去核)7枚。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消渴,舌干引飲。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
《聖濟總錄》卷五十八: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烏梅(去核取肉,炒)2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後溫服,1日3次。 |
主 治 | 消渴。喉干不可忍,飲水不止,腹滿急脹。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
《聖濟總錄》卷五十: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桔梗(去聲頭)5兩,甘草(炙,銼)3分。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青蒿心葉10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稍輕者,粥飲調下亦得,不拘時候。 |
主 治 | 肺癰涕唾涎沫,吐膿如粥。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 |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生用)3兩,芍藥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梔子仁5枚,石膏(碎)3兩,犀角(鎊屑)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加朴消半錢匕,食後溫服。 |
主 治 | 脾癉發黃,口甘煩渴。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龍齒半兩,玄參(洗,切)1兩,梔子仁1兩,茅根1兩,木通2兩(銼),赤芍藥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心煩躁,口乾舌澀。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石膏2兩,地骨皮2兩,桅子仁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小麥50粒,竹葉7片,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
主 治 | 心臟實熱,煩躁喘急,欲吐不出,頭目昏眩。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甘草(炙,銼)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旋覆花1兩,玄參1兩,白朮1兩,芍藥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升麻1兩,當歸(切,焙)1兩,桑根白皮(銼)1兩,胡黃連1分,熟干地黃(焙)1兩半,木香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甘草1寸,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胃熱腸寒,善食數飢,少腹脹痛。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
《聖濟總錄》卷四十九: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人參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次,不拘時候。 |
主 治 | 肺熱氣滿。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茯神(去木)1兩,菊花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 |
主 治 | 傷寒後心虛忪悸。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白朮1兩,桂(去粗皮)半兩,陳橘皮(去白,炒)1兩,甘草(炙)半兩,地骨皮(洗,焙)1兩,黃耆(銼)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1日2次。 |
主 治 | 傷寒後不解,或寒或熱,四肢瘦弱,飲食不能,胸中煩滿虛躁。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犀角屑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兩,常山(銼)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糯米81粒。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以水5盞,煎至3盞,去滓,分為5服,於發時前溫服。 |
主 治 | 瘧病,發熱煩躁,體黃,小便不利。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1兩半,升麻1兩,知母(銼,焙)1兩,甘草(炙,銼)1兩,鱉甲(醋炙,去裙襴)1兩,柴胡(去苗)1兩,前胡(去蘆頭)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梔子(去皮)半兩,蘆根(銼)半兩,烏梅肉(炒)半兩,人參3分。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桃枝5寸,柳枝5寸(銼),生薑3片,煎至8分,去滓,入石膏末半錢匕,更煎沸,未發前1-2服。 |
主 治 | 兼補心氣。主肺瘧。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
《聖濟總錄》卷三十九: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栝樓仁半兩,人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3次。 |
主 治 | 霍亂吐利不止,渴甚。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
《聖濟總錄》卷三十: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薺苨1兩,吳藍1兩,甘草(炙,銼)1兩,黃苓(去黑心)1兩,茅根1兩,生干地黃(焙)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豉100粒,同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
主 治 | 傷寒頭疼,手足煩熱,吐血不止。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 |
《聖濟總錄》卷三十: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大黃(銼,焙)半兩,防己半兩,玄參半兩,葛根半兩,木通半兩,青竹茹半兩,滑石(碎)半兩,甘草(炙,銼)1分,木香1分半。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蔥白5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
主 治 | 傷寒咽喉壅塞,小便不通;氣脹,口舌乾燥。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三十 |
《聖濟總錄》卷七十八: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1兩半,烏梅(碎)7枚。 |
用 法 | 用水2盞,煎取1盞,去滓,空心、晚食前分2次溫服。 |
主 治 | 痢兼渴。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葛根1兩,人參1兩,前胡(去蘆頭)1兩,犀角(鎊)1兩,桔梗半兩,蘆根2兩。 |
制 法 | 上銼,如麻豆大,拌令勻。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溫服。 |
主 治 | 胸間熱痰,不思食。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淡竹葉(洗,切)1握,半夏(湯洗7遍,焙)2兩,甘草(炙,銼)1兩1分。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棗大(切碎),大棗2枚(擘破),粳米半合,同煎取1盞,去滓溫服。 |
主 治 | 虛勞頓熱,口乾舌燥,欲得飲水。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黃芩(去黑心)1兩,柴胡(去苗)1兩,升麻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苦竹葉3片,煎至1盞,去滓,分2次溫,空腹、食後各1服。 |
主 治 | 骨蒸疼煩,翕翕發熱,骨節酸痛,口乾煩渴。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3兩,茯神(去木)3兩,防風(去叉)3兩,地骨皮(去土)3兩,人參2兩,龍齒2兩,遠志(去心)2兩,甘草(炙黃)2兩,羚羊角(屑)2兩,石膏2兩,紫石英1兩。 |
制 法 | 上藥各銼,如麻豆大。 |
用 法 | 曾經吐血者,服尤佳。若畏石藥,不用紫石英亦佳。 |
主 治 | 心中煩熱,唯欲露體,復之即悶煩,驚悸心忪,面無顏色,忘前失後,婦人患血風氣者,多成此疾,乃心蒸之狀。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3兩,甘草(炙,銼)2兩,半夏(湯洗去滑,炒干)3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大棗3個(去核),竹葉3片,粳米49粒,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
主 治 | 止渴。主骨蒸,唇乾口燥。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銼,炒)半兩,赤芍藥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生薑1棗大(拍破),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1日3次。 |
主 治 | 虛熱痰實,三焦痞結,煩悶壯熱,大便不通。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
《聖濟總錄》卷九十: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人參半兩,黃耆(銼,炒)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粉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小麥半合,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虛勞煩躁,夜不得眠,少氣,翕翕微熱,口乾減食。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 |
《聖濟總錄》卷九十: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乾薑(炮裂)半兩,甘草(炙,銼)3分,阿膠(炙令燥)3分,人參3分,生干地黃(焙)1兩。 |
制 法 | 上為粉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日午、夜臥各1服。 |
主 治 | 虛勞不足,內傷嘔血吐血。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 |
《聖濟總錄》卷九十: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榆白皮(銼)1兩,苦參1兩,黃連(去須)1兩,地骨皮1兩,黃芩(去黑心)1兩,龍膽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加地黃汁半合,食後頓服。 |
主 治 | 虛勞,熱氣乘心,憂懼不安,不得眠睡。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九十 |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麥門冬湯
異 名 | 千金麥門湯、麥冬湯 |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生干地黃1兩,半夏(湯洗7遍,焙乾)3分,紫苑(去苗土)3分,桔梗(炒)3分,淡竹茹3分,麻黃(去根節)3分,五味子半兩,甘草(炙)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千金麥門冬湯(《玉機微義》卷十)、麥冬湯(《嵩屋尊生》卷八。 |
主 治 | 傷寒後傷肺。咳唾有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諸病後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脅脹滿,上氣羸瘦,五心煩熱,渴而煩悶。 |
方論選錄 | 《醫鈔類編》:麥冬甘微苦寒,清心潤肺,瀉熱除煩,火退金清,痰嗽自止;桑皮甘辛而寒,下氣行水,瀉肺中火邪,火退氣寧,喘滿自除;生地瀉丙火,清燥金,血熱妄行宜涼之;麻黃肺家專藥,去榮中寒邪,風中風熱;半夏行水潤腎,亦能散血,火炎痰升,非此不除;紫苑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桔梗開提氣血,載藥上浮,入肺瀉藥,痰塞喘促,宜辛苦開之,竹葉甘寒,能除上焦風邪,煩熱咳逆喘促;五味斂肺,除熱寧嗽定喘,火熱咳嗽必用之藥;甘草入涼劑則瀉邪熱,火熱甚者以此緩之也。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2兩,甘草(炙,銼)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烏梅1個,小麥50粒,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壞病,經久不愈,潮熱不退,身體沉重,昏憒煩悶。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2兩,甘草(炙)2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栝樓根3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 |
用 法 | 每服5錢匕,加生薑1棗大(拍碎),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溫服,1日3次。 |
主 治 | 服乳石熱悶,腳氣發動,氣逆不下,飲食無味。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香白芷、半夏(湯洗去滑)、竹葉、甘草(炙)、鍾乳粉、桑白皮、紫苑(取茸)、人參各等分。 |
制 法 | 上銼散。 |
用 法 |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4片,大棗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
主 治 | 肺經受熱,上氣咳喘,咯血痰壅,溢干耳聾,泄瀉,胸脅滿痛,連肩背兩臂膊疼,息高。 |
摘 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麥門冬湯
異 名 | 麥冬湯 |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5兩,生蘆根5兩,竹茹5兩,白朮5兩,甘草(炙)2兩,茯苓2兩,橘皮3兩,人參3兩,萎蕤3兩。 |
制 法 | 上銼散。 |
用 法 | 麥冬湯(《赤水玄珠》卷十六)。 |
主 治 | 上焦伏熱,腹滿不欲食,食入胃未定,汗出,身背皆熱,或食入先吐而後下,名曰漏氣。 |
摘 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 |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2兩,升麻3兩,葛根3兩,丁香1兩半,零陵香1兩,藿香1兩。 |
用 法 |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3服,1日令盡。 |
主 治 | 癰腫始覺,其腫五色,並為發背,痛欲死,腫上加灸不愈,腹內虛悶。 |
摘 錄 |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4兩,白朮4兩,甘草1兩,牡蠣3兩,芍藥3兩,阿膠3兩,大棗20枚。 |
用 法 |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分2次服。 |
主 治 | 下血虛極。 |
方論選錄 | 《千金方衍義》:下血虛極不用參、耆,而用牡蠣以固下焦之虛脫,並用白朮以培中氣之內陷,膠、芍養血,麥門冬滋津,甘草、大棗、白朮之匡佐耳。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麥門冬湯
異 名 | 麥冬湯 |
組 成 | 麥門冬1兩,京棗20枚,竹葉(切)1升,甘草2兩。 |
用 法 | 麥冬湯(《疫疹一得》卷下)。 |
主 治 | 勞復,氣欲絕。勞復發熱。 |
方論選錄 | 《千金方衍義》:勞復氣欲絕,胃虛火乘肺也,方用麥冬滋肺,竹葉清心,甘草和中,京棗以培脾氣之耗也。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1升,人參2兩,甘草2兩,黃芩2兩,干地黃3兩,阿膠4兩,生薑6兩,大棗15枚。 |
用 法 | 本方方名,《外台秘要》引作「麥冬湯」;本方用烏雌雞煎藥,名「人參雌雞湯」(見《太平聖惠方》)。 |
主 治 | 妊娠六月,卒有所動不安,寒熱往來,腹內脹滿,身體腫,驚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產,手足煩疼。 |
宜 忌 | 忌海藻、菘菜、蕪荑。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 |
《普濟方》卷四十一引《護命》: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焙)1分,知母1分,蒲黃1分,黃芩(去黑心)1分,木通(銼)1分,升麻1分,大黃(銼,炒)3分。 |
制 法 | 上為末。 |
用 法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
主 治 | 小腸實熱,脈氣盛實,小便下血。 |
摘 錄 | 《普濟方》卷四十一引《護命》 |
《內科摘要》卷下: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2錢,防風2錢,白茯苓2錢,人參1錢。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火熱乘肺,咳唾有血。 |
摘 錄 | 《內科摘要》卷下 |
《脈因證治》卷上:麥門冬湯
組 成 | 半夏、竹茹、陳皮、茯苓、麥門冬參。 |
主 治 | 大病後虛煩,則熱不解,不得臥。 |
摘 錄 | 《脈因證治》卷上 |
《景岳全書》卷六十三引萬氏方: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1錢,葛根(去皮)1錢,升麻(去須)4分,赤芍藥(酒炒)6分,茯苓6分,炙甘草4分,石膏(煅)1錢半。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表邪內熱,咳嗽甚者。麻疹咳嗽。 |
摘 錄 | 《景岳全書》卷六十三引萬氏方 |
《金匱要略》卷上:麥門冬湯
異 名 | 麥冬湯 |
組 成 | 麥門冬7升,半夏1升,人參2兩,甘草2兩,粳米3合,大棗12枚。 |
用 法 | 麥冬湯(《蘭台軌範》卷五)。 |
主 治 | 滋養肺胃,降逆和中。止逆下氣。降火利咽。生津救燥。養胃除煩,平逆氣。主肺陰不足,咳逆上氣,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胃陰不足、氣逆嘔吐,口渴咽干。火逆上氣,咽喉不利。嘔逆,喘急。肺胃氣壅,風熱客搏,咽喉煩悶。胃中津液乾枯,虛火上炎之證。燥痰咳嗽。膈食。及沖氣上逆,夾痰血而干肺者。霍亂後,餘熱未清,神倦不飢,無苔而渴,或火升氣逆,乾咳無痰。肺虛而有熱之痿。 |
宜 忌 | 肺痿屬於虛寒者不能用本方。 |
方論選錄 | 1.《法律》:此胃中津液乾枯,虛火上炎之證,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熱轉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未思及必不可得之數,不惟無益,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孰知仲景有此妙法,於麥冬、人參、甘草、粳米、大棗大補中氣,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溫一味,其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br]2.《千金方衍義》:於竹葉石膏湯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麥門冬數倍為君,人參、甘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皆得以上注於肺,自然沃澤無虞。當知火逆上氣,皆是胃中痰氣不清,上溢肺隧,占據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用大棗通津滌飲為先,奧義全在乎此。若濁飲不除,津液不致,雖日用潤肺生津之劑,烏能建止逆下氣之績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立方之旨。[br]3.《金匱要略心典》:火熱挾飲致逆,為上氣,為咽喉不利,與表寒挾飲上逆者懸殊矣。故以麥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飲氣,人參、甘草之甘以補益中氣。蓋從外來者,其氣多實,故以攻發為急;從內生者,其氣多虛,則以補養為主也。[br]4.《古方選注》:麥門冬湯,從胃生津救燥,治虛火上氣之方。用人參、麥門冬、甘草、粳米、大棗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氣,以化兩經之燥,獨復一味半夏之辛溫,利咽止逆,通達三焦,則上氣下氣皆得寧謐,徹土綢繆,誠為扼要之法。[br]5.《血證論》:參、米、甘、棗四味,大建中氣,大生津液,胃津上輸於肺,肺清而火自平,肺調而氣自順,然未逆未上之火氣,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氣,又不可任其遲留也,故君麥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氣,火氣降則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氣自降,又並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為對症,以其潤利肺胃,故亦治膈食。又有沖氣上逆,挾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 |
摘 錄 | 《金匱要略》卷上 |
《簡明醫彀》卷三: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冬1錢,天門冬1錢,遠志1錢,當歸1錢,白芍藥1錢,生地黃1錢,人參1錢,黃耆1錢,牡丹皮1錢,阿膠1錢,藕節1錢,炙草1錢。 |
用 法 | 上作1服。用水2鍾,加生薑1片,煎1鍾,不拘時服。 |
主 治 | 思慮傷心,吐血衄血。 |
摘 錄 | 《簡明醫彀》卷三 |
《嚴氏濟生方》卷三:麥門冬湯
異 名 | 九君子湯、麥冬湯 |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1兩,橘皮(去白)1兩,半夏(湯泡7次)1兩,白茯苓1兩,白朮1兩,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小麥半合。 |
用 法 | 九君子湯(《醫學入門》卷七)、麥冬湯(《何氏濟生論》卷三)。 |
主 治 | 霍亂已愈,煩熱不解,多渴,小便不利。 |
摘 錄 | 《嚴氏濟生方》卷三 |
《嚴氏濟生方》卷七:麥門冬湯
異 名 | 竹葉湯、麥冬湯 |
組 成 | 麥冬(去心)1兩,防風1兩,茯苓(去皮)1兩,人參半兩。 |
用 法 | 竹葉湯(《普濟方》卷三三八)、麥冬湯(《丹台玉案》卷五)。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麥門冬散」。 |
主 治 | 子煩。 |
摘 錄 | 《嚴氏濟生方》卷七 |
《活幼心書》卷下: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門冬(去心)3錢,干葛3錢,人參(去蘆)2錢,赤芍藥2錢,升麻2錢,赤茯苓(去皮)2錢,甘草2錢,石膏末5錢。 |
用 法 |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煎7分,不拘時候溫服。 |
主 治 | 斑疹熱毒,頭痛煩悶,狂渴妄語。麻疹內外熱盛,色紫黑者。 |
方論選錄 | 《痘科類編釋意》:麥門、人參、甘草、干葛生津潤煩,升麻清外熱,石膏清內熱,赤芍、赤茯苓又能利濕熱,此清邪熱解煩頓之劑也。 |
摘 錄 | 《活幼心書》卷下 |
《扶壽精方》:麥門冬湯
組 成 | 黃芩、黃連。 |
用 法 | 上藥用水2盞,熬熟。外用生麥門冬3兩,去心搗爛,取自然汁半盞;將柏葉1大把,茅根1大把,搗汁拌前藥,共服1碗。又將麥門冬、柏葉、茅根滓,與前藥滓共用水3碗煎,傾出滓,將瓦罐裝此藥,時時溫服。 |
主 治 | 咳嗽。 |
摘 錄 | 《扶壽精方》 |
《痘疹傳心錄》卷十五:麥門冬湯
異 名 | 麥冬湯 |
組 成 | 當歸、芍藥、麥門冬、生地黃。 |
用 法 | 麥冬湯(《麻科活人全書》卷四)。 |
主 治 | 痘疹。便實燥渴,津液不足,血枯不榮。 |
摘 錄 | 《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
《慈幼新書》卷首:麥門冬湯
組 成 | 麥冬、黃芩、茯苓、淡竹葉。 |
主 治 | 妊娠子煩,心常驚悸。 |
摘 錄 | 《慈幼新書》卷首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