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子散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四引《經驗方》,名見《嚴氏濟生方》卷三:金鈴子散

組 成 金鈴子100個(湯溫浸過,去皮;用巴豆200個捶微破,麩3升,同於銅鐺內炒金鈴子赤熟為度,放冷取出,麩、巴豆不用)。
制 法 去核,為末。
用 法 每服3錢,熱酒醋湯調下,不拘時候。
主 治 丈夫本髒氣傷,膀胱連小腸等氣。七疝,寒注下焦,小腹引外腎疼痛,大便多閉。
摘 錄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四引《經驗方》,名見《嚴氏濟生方》卷三

《朱氏集驗方》卷三:金鈴子散

組 成 川楝子1兩(淨),斑蝥14個(去頭翅足),巴豆14個(去殼並心,劈開作2片)。
制 法 上2味同川楝肉於銀石瓦器內慢火炒,令川楝肉帶微黃焦色,取去斑蝥、巴豆2藥不用,只將川楝子肉別安之一處,外用茴香3錢,重和前川楝子肉,用鹽合炒令香,並前川楝子碾為細末。
用 法 每服2錢匕,空心溫酒調下。若臟腑微利,痛即愈。病久而甚,不過3服。服後仍用安腎丸、沉香蓽澄茄散吞服,以補其虛,則其疾永不作矣。
主 治 膀胱疝氣,小腸偏墜,小腹撮痛,發則欲死,諸所不治者。
宜 忌 病退即止,不可過劑。
摘 錄 《朱氏集驗方》卷三

《重訂嚴氏濟生方》:金鈴子散

組 成 川楝子(去皮、核,取肉30克,用巴豆7枚,去殼,同炒令黃色,去巴豆)
制 法 上藥為細末。
用 法 每服6克,空腹時用熱鹽酒調服。
主 治 治七疝,寒注下焦,少腹引外腎疼痛,大便多秘。
摘 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楊氏家藏方》卷十:金鈴子散

組 成 金鈴子肉49枚(銼碎如豆大,不令研細,用巴豆49枚,去皮不令碎,與金鈴子肉同炒至金鈴子深黃色,不用巴豆),茴香1兩(炒)。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下。
主 治 膀胱疝氣,閉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
摘 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

《袖珍方》卷二引《太平聖惠方》:金鈴子散

異 名 金鈴散
組 成 金鈴子1兩,玄胡各1兩。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金鈴散(《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一)。
主 治 行氣疏肝,活血止痛。主熱厥心痛;肝氣鬱熱之胃脘,胸脅痛,疝氣疼痛;婦女經行腹痛,其痛時發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或作或止,久不愈者。二維病。肝氣鬱滯。
宜 忌 孕婦胃痛忌用,其他如膽結石及肝脈病,胃潰瘍穿孔等均非本方適應症。
方論選錄 1.《古方選注》:金鈴子散,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雷公炮炙論》云:心痛欲死,速覓延胡。潔古復以金鈴治熱厥心痛。經言:諸痛皆屬於心,而熱厥屬於肝逆,金鈴子非但泄肝,功專導去小腸膀胱之熱,引心包相火下行,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諸痛。時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雖小制,配合存神,卻有應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br]2.《謙齋醫學講稿》:本方主治肝氣肝火郁滯,脅痛,少腹脹痛。方僅兩藥,用量相等,而以金鈴子為名,說明以疏肝氣、泄肝火為主。金鈴子只能走氣分,並且偏於苦寒,配合延胡辛溫活血,亦能行氣止痛。[br]3.《方劑學》:本方所治諸痛,乃由肝鬱氣滯,氣鬱化火所致。方中用金鈴子疏肝氣,泄肝火,為君藥。玄胡行氣活血,為臣使藥。二藥相配,氣行血暢,疼痛自止,為氣鬱血滯而致諸痛的常用基本方劑。
摘 錄 《袖珍方》卷二引《太平聖惠方》

《萬氏女科》卷三:金鈴子散

組 成 川楝(去核)1錢,小茴(炒)1錢,破故紙1錢,桂心1錢,木香(汁)1錢。
用 法 加生薑為引,入木香汁,水煎。食前熱服。
主 治 產時寒氣客於子門,入於小腹;或坐臥不謹,使風冷之氣,乘虛而入,此疝也。但不能脹,且無形影。
摘 錄 《萬氏女科》卷三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金鈴子散

組 成 金鈴子 玄胡索各30克
制 法 上藥為細末。
用 法 每服9克,酒調下。
主 治 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治肝氣不舒,氣鬱化火,致患心腹脅肋諸痛,或發或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現用於潰瘍病,肝炎,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膽道蛔蟲症等屬於肝鬱氣滯偏熱者。
宜 忌 孕婦慎用。
備 注 方中金鈴子疏肝氣,泄肝火,延胡索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二味相配,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使肝火得清,氣機通暢,則諸痛自愈。
摘 錄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