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當歸散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金匱要略》卷上:赤小豆當歸散

異 名 赤小豆散(《醫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當歸赤小豆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組 成 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當歸30克
制 法 上二味,杵為散。
用 法 漿水調服2克,日三服。
主 治 清熱利濕,和營解毒。主濕熱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後便者。
備 注 本方用赤小豆滲濕清熱,解毒排膿,當歸活血,去瘀生新,漿水清涼解毒。共奏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之功。 方中當歸原無用量,現據《醫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補。
摘 錄 《金匱要略》卷上

《金匱要略》卷上:赤小豆當歸散

異 名 赤小豆散、當歸赤小豆散、赤小豆湯、赤豆當歸湯
組 成 赤小豆3升(浸令芽出,曬乾),當歸3兩。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赤小豆散(《醫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當歸赤小豆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赤小豆湯(《嵩崖尊生全書》卷八)、赤豆當歸湯(《中國醫學大辭典》)。本方方名,《玉機微義》引作「赤豆當歸散」。方中當歸用量原缺,據《備急千金要方》補。
主 治 排膿血,除濕熱。主傷寒狐惑;下血,先血後便;腸癰便膿。
方論選錄 ①《金匱玉函經二注》:凡脈數則發熱而煩。此熱在血,不在榮衛,故不發熱,但微煩爾。汗出者,以血病不與衛和,血病則惡煩,故欲默,衛不和則陽陷,故欲臥;腠理因開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鳩眼者,熱血循脈炎上,注見於目也;7-8日目四眥黑者,其血凝蓄,則色變成黑也。若能食膿已成者,濕熱之邪散漫,則毒血流,傷其中和之氣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結成膿,胃氣無擾,故能食也。用赤豆、當歸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排膿,補血脈,用之為君;當歸補血、生新去陳為佐;漿水味酸,解熱療煩,入血為輔使也。②《沈注金匱要略》:用赤小豆去濕清熱,而解毒排膿;當歸活血養正,以驅血中之風;漿水屬陰,引歸、豆入陰,驅邪為使。斯治風濕流於腸胃而設,非狐惑之方也。③《千金方衍義》:方以赤小豆清熱利水,且浸令芽出,以發越蘊積之毒,佐當歸司經血之權,使不致於散漫也。至於先便後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腸流入大腸熱毒之源,見證雖異,而主治則同也。
摘 錄 《金匱要略》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