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丸
《朱氏集驗方》卷六: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芍藥(炒)、白雞冠花(炒)、陳槐花(炒)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細末,青蒿根煮汁為丸。 |
用 法 | 米飲。送下。 |
主 治 | 酒毒下血。 |
摘 錄 | 《朱氏集驗方》卷六 |
《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15g,川芍7.5g,白芍9g,生地3g,熟地9g,防風6g,白芥子6g,荊芥6g,首烏12g,玉竹12g,黃耆15g,甘草3g。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丸9g。 |
用 法 | 早、晚各服1丸。 |
主 治 | 養血潤燥,益氣祛風。主慢性蕁麻疹,銀屑病,瘙癢症,皮膚乾裂,皮膚痿縮等。 |
摘 錄 | 《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 |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嬰孺方》: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3分,人參3分,芍藥3分,芎3分,甘草4分。 |
制 法 | 上為末,乳汁和。 |
用 法 | 先食服麻子大1丸,日3次。未知,加之。 |
主 治 | 小兒胎寒,大便青,不能食。 |
摘 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嬰孺方》 |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當歸丸
組 成 | 蒼朮8兩(米泔浸1宿,炒黃),陳橘皮(去白)6兩,前胡4兩,荊芥穗3兩,高良姜3兩(炒),蓬莪朮3兩(銼碎,醋炒),當歸(洗,焙)3兩,干熟地黃(洗,焙)3兩,白芍藥2兩半,蒲黃2兩(紙上炒),乾薑2兩(炮),甘草2兩(炙),劉寄奴2兩,澤蘭葉2兩,木香1兩半。 |
制 法 |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空心服5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 |
主 治 | 婦人脾虛血弱,沖任不和,腹脅刺痛,月事不通,赤日帶下,腰腳酸疼,四肢無力,上攻頭目,致多昏暈,時發寒熱,多困少食;產前傷冷,胎氣不安;產後血虛,腹脅(??)痛;及一切血氣之疾。 |
摘 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
《袖珍方》卷一引《嚴氏濟生方》: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去蘆,酒浸)1兩,芍藥1兩,附子(炮)1兩,白朮1兩,乾薑(炮)1兩,厚朴(姜制)1兩,阿膠(蛤粉炒)1兩,烏梅肉2兩。 |
制 法 |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按:《杏苑生春》引《嚴氏濟生方》有炙草七錢。 |
主 治 | 補中散寒,收澀止脫,行滯氣,厚腸胃。主下焦虛寒,下痢純白,或滑利不禁,腹痛不止,手足冷者。 |
摘 錄 | 《袖珍方》卷一引《嚴氏濟生方》 |
《魏氏家藏方》卷十:當歸丸
組 成 | 赤石脂(煅,別研)、當歸(去蘆,酒浸1宿)、牡丹皮、人參(去蘆)、延胡索(蛤粉炒)、白朮(炒)、白芍藥、甘草(炒)、白茯苓(去皮)、白薇(去蘆)、川芎、白芷(炒)、藁本(去土)、官桂(去粗皮,不見火)、沒藥(別研)、乳香(別研)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
用 法 | 每服1丸,食前溫酒化下。 |
主 治 | 婦人氣血俱虛,經候過多,羸瘦,全不思食,身體倦疼。 |
摘 錄 | 《魏氏家藏方》卷十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四: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去蘆)、芍藥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米飲湯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小兒腸胃冷襲而痛,啼哭不休。 |
摘 錄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四 |
《衛生寶鑑》卷十八: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半兩,川芎半兩,赤芍藥半兩,廣茂半兩,熟地黃半兩,京三棱半兩,神曲2錢半,百草霜2錢半。 |
制 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前用溫水送下;溫酒亦得。 |
主 治 | 婦人經血不調,血積證。 |
摘 錄 | 《衛生寶鑑》卷十八 |
《外台秘要》卷七引深師方:當歸丸
組 成 | 桔梗2分,葶藶子(熬)5分,藜蘆(炙)2分,厚朴(炙)5分,杏仁50個(去尖皮),附子(炮)5分,桂心3分,人參3分,沙參3分,特生礜石1兩(燒半,日)。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丸,以飲送下,日3次。稍加之。 |
主 治 | 心腹勞強,寒疝邪氣往來,堅固結聚,苦寒煩悁,不得臥,夜苦汗出,大便堅,小便不利,流飲在腹中,食不生肌。 |
宜 忌 | 忌豬肉、生蔥、冷水。 |
摘 錄 | 《外台秘要》卷七引深師方 |
《外科理例·附方》: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半兩,大黃3分,桂心3錢,赤芍藥2錢,葶藶2錢,人參1錢,甘遂半錢。 |
制 法 |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
用 法 | 每服1丸,空心米飲化下。 |
主 治 | 行血利水通大便。主腰疽,因水濕所觸,經水不行而致腫痛者。 |
摘 錄 | 《外科理例·附方》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22.5克(銼,微炒)人參22.5克(去蘆頭)白芍藥15克 芎藭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白朮15克 |
制 法 |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 |
用 法 | 每服5丸,米湯送下,日三服;三歲以上酌加量服之。 |
主 治 | 主小兒冷熱不調,大便青黃,心腹多痛,或腹中氣滿,或時嘔逆,不欲乳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2兩,檳榔(生銼)1兩,赤芍藥1兩,牡丹皮1兩,延胡索1兩。 |
制 法 |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30丸,空心溫酒送下,日晚再服。 |
主 治 | 室女氣血不和,月水欲來,先攻少腹刺痛。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1兩半,鱉甲(去裙襴,醋炙)1兩,琥珀(研)1兩,芎?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黃,研)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水蛭(糯米炒令焦)1兩,虎杖半兩,桂(去粗皮)半兩,大黃(1半生,1半炒)半兩,柴胡(去苗)半兩,虻蟲(炒令色黃)2分,牡丹皮2分,麝香(研)半分。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空心用薄荷酒送下;烏梅湯下亦得。 |
主 治 | 婦人風勞氣疾,經脈不通,漸加羸瘦,不思飲食,心腹脹滿,遍身疼痛。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1兩,乾漆(炒煙出)半兩,芎?半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溫酒送下。 |
主 治 | 室女月水不通。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2兩半,芍藥1兩,地榆(炙,銼)1兩,卷柏(用葉)1兩,桂(去粗皮)1兩,白龍骨(煅)1兩,鹿茸(酒浸,去毛,炙)1兩,人參1兩,蒲黃(炒)1兩,阿膠(炙燥)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石斛(去根)1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熟干地黃(焙)3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30丸,溫酒送下,日3次。 |
主 治 | 婦人月水不斷,或多或少,四肢煩倦,身體瘦悴。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1兩,延胡索1兩,沒藥(研)3分,麒麟竭3分,硇砂(研)3分。 |
制 法 | 上為末,合研勻,用狗膽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加至20丸,醋湯或溫酒送下。 |
主 治 | 婦人虛冷血氣,及血積隱隱(??)痛,血塊攻築疼痛。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半兩,芍藥半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半兩,大黃(煨,銼)半兩,乾薑(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牡丹皮半兩,芎?半兩,虻蟲(糯米炒)70個,水蛭(糯米炒)70個,桂(去粗皮)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1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
主 治 | 婦人血積臍下結塊,痛如錐刺,或下赤白,月水不調,腰背痛。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
《聖濟總錄》卷一五〇:當歸丸
異 名 | 當歸沒藥丸、當歸靈沒丸 |
組 成 | 當歸(切,焙)1兩,沒藥(研)半兩,五靈脂(銼)1兩。 |
制 法 |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當歸沒藥丸(《婦人良方》卷四)、當歸靈沒丸(《醫級》卷九)。 |
主 治 | 婦人血風血氣,腹脅刺痛,不思飲食,筋攣骨痹,手足麻木,皮膚瘙癢。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五〇 |
《聖濟總錄》卷一三二: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4兩,青鹽2兩。 |
制 法 | 先以水洗當歸,乘潤用青鹽滲遍,擱在高處,三日取下,去鹽,以當歸暴干為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
主 治 | 一切風刺。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分,附子1個(炮裂,去皮臍),杏仁12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狼毒(銼,炒)半分,巴豆20個(去皮心,研爛,出油盡),豉(微炒)1分,細辛(去苗葉)1分。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和杵,以瓷器盛之,每用旋丸。 |
用 法 | 未滿百日兒,服如麻子大1丸,溫水送下,1-2歲兒2丸,早晨只1服。以利為度。 |
主 治 | 小兒胎寒並治諸癇證。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銼,炒)1兩半,白朮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桂(去粗皮)3分,人參3分,桑根白皮(銼)1兩,乾薑(炮)1兩,細辛(去苗葉)1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日3次。 |
主 治 | 產後血痢,結澀(??)痛;利後諸疾不減。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2兩,生干地黃(焙)2兩,澤蘭(取葉)2兩,防風(去叉)1兩,黃耆(銼)1兩,續斷1兩,桂(去粗皮)1兩,人參1兩半,地骨皮1兩半,芍藥1兩半。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溫酒或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產後血氣不調,日漸羸瘦,肢節煩疼,面無顏色。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1兩,白朮2兩,楝實(煨,取肉)1兩,乾薑(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木香半兩。 |
制 法 |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空心。食前艾湯送下,日3次。 |
主 治 | 腎中寒,臍腹冷疼,腰脅拘急。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
《聖濟總錄》卷七十五: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3分,黃連(去須,炒)3分,烏梅肉(炒干)半兩,阿膠(炙燥)半兩。 |
制 法 | 上為末。熔蠟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空心溫粥飲送下。日午再服。 |
主 治 | 白膿及諸痢。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七十五 |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當歸丸
異 名 | 神效丸 |
組 成 | 當歸(銼,炒)1兩,黃連(去須)1兩,烏梅(去核,焙)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末,以生蒜汁和,眾手丸如梧桐子大,焙乾。 |
用 法 | 神效丸(《袖珍方》卷一)。 |
主 治 | 休息痢。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
《聖濟總錄》卷七十八: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半兩,胡椒(炒)1兩,黃連(去須)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阿膠(炙燥)1兩(別為末),乾薑(炮)1兩半。 |
制 法 | 上除阿膠外,為末,用好醋調阿膠為膏和劑,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前橘皮湯送下。 |
主 治 | 冷痢里急後重。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半兩,大黃(銼,炒)1分,乾薑(炮裂)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玄參半兩,芍藥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細辛(去苗葉)1分,人參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黃芩(去黑心)1分。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溫酒送下,日3次。 |
主 治 | 虛勞,脾胃不調,寒熱羸瘦,飲食不消,不長肌肉。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
《聖濟總錄》卷八: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杜仲(去粗皮,炙)、丹參、郁李仁(去皮尖雙仁)、赤芍藥,石斛(去根)3分,牛膝(酒浸,切,炮)1兩,酸棗仁1兩,防風(去叉)1兩,檳榔(煨,銼)各1兩,萆薢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30丸,空心溫酒送下。 |
主 治 | 中風,腰腳不隨,骨節酸疼,筋脈拘急,行履稍難。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八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1兩(銼,微炒),赤茯苓3分,枳實1兩(麩炒微黃),桂心3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巴豆10個(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
制 法 | 上為末,入巴豆令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
用 法 | 每服2丸,食前粥飲送下。以利為度。 |
主 治 | 留飲宿食,心下伏痛,四肢煩疼。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2兩(銼,微炒),硇砂1兩半(別研),桂心1兩,沒藥1兩,蓬莪朮2兩。 |
制 法 | 上為末,用好醋1大盞,銀器內,以慢火熬硇砂成膏,入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空心及晚食前醋湯送下。 |
主 治 | 婦人血氣不和,心腹冷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1兩半(銼,微炒),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琥珀半兩,牡丹半兩,桃仁1兩(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庵閭子半兩,牛膝半兩(去苗),赤芍藥半兩,芎?半兩,桂心半兩,虻蟲3分(炒微黃,去翅足),水蛙3分(炒令黃)。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空心熱酒送下。 |
主 治 | 婦人經絡澀滯,致有瘀血在髒,結聚欲成症塊。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三: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1兩(銼,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白朮3分,胡椒半兩,訶黎勒皮3分,檳榔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蓽撥半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
主 治 | 婦人帶下五色,腹痛,羸瘦食少。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2兩(銼,微炒),琥珀1兩,庵閭子1兩,益母草半兩,吳茱萸1兩(湯浸7遍,炒令黃),桂心1兩,秦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兩(去苗),水蛭半兩(炒微黃),芎?1兩,延胡索1兩,沒藥1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食前溫酒送下。 |
主 治 | 婦人月水每來,臍下(??)痛,如錐刀所刺,及腰背疼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半兩(銼,微炒),黃連1分(去須,微炒),龍骨1分,人參1分(去蘆頭),沒石子2個(微煨),鹿角灰1分,豆豉1分(炒微焦)。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以粥飲研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小兒赤白痢,腹痛不止。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3分(銼,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白芍藥2分,芎?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半兩。 |
制 法 | 上為末,以麵糊和丸,如麻子大。 |
用 法 | 每服5丸,以粥引送下,日3次;3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
主 治 | 小兒黃疸。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 |
《儒門事親》卷十二: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香附子(炒)、杜蒺藜、芍藥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小豆大。 |
用 法 | 先以涌泄,再用本方。 |
主 治 | 濕痹,腰腳大不伸,傴僂蹩躄而行。 |
摘 錄 | 《儒門事親》卷十二 |
《全生指迷方》卷三: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3兩(銼碎),水蛭(好者,炒)30個,桃仁(去皮尖)30個(炒,研)。 |
制 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粒,以酒送下。未知,加至30粒。 |
主 治 | 留血滯於腰間,致血瀝腰痛,痛如錐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脈澀者。 |
摘 錄 | 《全生指迷方》卷三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當歸丸
異 名 | 黑丸、蜀椒丸 |
組 成 | 當歸9銖,吳茱萸(1作杏仁)半兩,蜀椒半兩,細辛18銖,乾薑18銖,附子18銖,狼毒9銖,豉7合,巴豆10個。 |
制 法 | 上九味,搗八種下篩,稱藥末令足,研巴豆如膏,稍稍納末,搗令相得,蜜和,桑杯盛,蒸5升米飯下,出,搗一千杵。 |
用 法 | 黑丸(原書同卷)、蜀椒丸(《聖濟總錄》卷一七七)。《聖濟總錄》本方用法:一月兒服如黍米大一丸,早晨、晚後各一服;一歲兒兩丸;三歲至五歲兒服五丸,並用米飲送下。 |
主 治 | 小兒胎寒(??)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亦治水癖。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
《備急千金要方》卷四: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2兩,葶藶2兩,附子2兩,吳茱萸2兩,大黃2兩,黃芩1兩半,桂心1兩半,乾薑1兩半,牡丹1兩半,芎?1兩半,細辛1兩6銖,秦椒1兩6銖,柴胡1兩6銖,厚朴1兩6銖,牡蒙(1方無)1兩,甘草1兩,虻蟲50個,水蛭50個。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空心、以酒送下,日2次。 |
主 治 | 女人臍下癥結刺痛,如蟲所齧,及如錐刀所刺,或赤白帶下十二疾,腰背疼痛,月水或在月前,或在月後。 |
宜 忌 | 有胎勿服之。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
《備急千金要方》卷四: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4兩,芎?4兩,虻蟲1兩,烏頭1兩,丹參1兩,乾漆1兩,人參2兩,牡蠣2兩,土瓜根2兩,水蛭2兩,桃仁50個。 |
制 法 | 上為末,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丸,以酒送下,日3次。 |
主 治 | 婦人腰腹痛,月水不通利。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8兩,天雄6兩,乾薑8兩,酸棗仁8兩,黃耆7兩,地骨皮7兩,芎?6兩,干地黃6兩,桂心5兩,防風5兩,附子5兩,白朮5兩,甘草4兩,厚朴4兩,秦艽4兩,大棗20個,吳茱萸5合,秦椒葉4兩。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40丸,以酒送下,日2次。 |
主 治 | 補脾安胃,調氣止痛。主脾虛寒,身重不舉,言音沉鼓,厲風傷痛,便利無度。 |
摘 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
《普濟方》卷三五一: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銼,微炒)1兩,芎?1兩,赤芍藥1兩,苦楝子1兩,硇砂(細研)1兩,蒲黃半兩。 |
制 法 | 上為末,以醋熬硇砂如餳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產後腹痛。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五一 |
《普濟方》卷三三五引《養生必用》:當歸丸
組 成 | 人參3兩,當歸3兩,大黃(濕紙裹,3升米下蒸米熟,去紙切,焙)3兩,桂心3兩,瞿麥穗3兩,赤芍藥3兩,白茯苓3兩,葶藶(炒黃,研)1分。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15丸,加至20丸,空心米飲送下。 |
主 治 | 血分。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三五引《養生必用》 |
《普濟方》卷三三二引《嚴氏濟生方》: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半兩,赤芍藥半兩,川芎半兩,熟地黃半兩,黃耆半兩,京三棱半兩,神曲2錢半,百草霜2錢半。 |
制 法 |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食前水送下。 |
主 治 | 婦人月經不調,血積證。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三二引《嚴氏濟生方》 |
《普濟方》卷三九七: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切,焙)半兩,黃連(去須)1分,龍骨1分,人參1分,無食子(炮)2個,鹿角(鎊)1分,豉(焙)1分。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
用 法 | 空心、午後每服50丸,溫米飲送下。 |
主 治 | 小兒赤白痢不止,腹痛。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九七 |
《普濟方》卷三二二: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2兩,石斛(去根)2兩,柏子仁2兩,紫石英(煅,醋淬7次)2兩,鹿茸2兩,鱉甲(醋災)2兩,卷柏葉1兩,川牛膝(酒洗)1兩半。 |
制 法 | 上和前藥末,膏子為丸服。 |
用 法 | 口服。[br]虛寒者,加炮附子2兩;咳嗽者,加紫菀茸2兩。 |
主 治 | 婦人血海虛損,榮衛不足,多至潮熱心煩,口乾喜冷,腹脅刺痛,腰腿疼痛,痰多喘嗽,驚悸怔忡,經候不調,或閉斷不通。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二二 |
《普濟方》卷二八〇:當歸丸
組 成 | 何首烏8兩,草烏4兩,苦參8兩,赤土3錢半,荊芥4兩。 |
制 法 |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本方名當歸丸,但方中無當歸,疑脫。 |
主 治 | 諸般瘡疥。 |
摘 錄 | 《普濟方》卷二八〇 |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半兩,黃連1錢半(炒),大黃2錢半,甘草(炙)1錢,紫草3錢。 |
制 法 | 先以當歸、紫草熬成膏,以下三味研為細末,以膏和為丸,如胡椒大。 |
用 法 | 3歲以下兒服10丸,7-8歲兒服20丸,食前米飲送下,漸加,以和為度。 |
主 治 | 痘疹大便堅,三五日不通者。 |
摘 錄 |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
《世醫得效方》卷十六:當歸丸
組 成 | 生犀半兩,人參半兩,白朮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木香半兩,茯苓半兩,丁香半兩,牛膝(酒炒)半兩,蓯蓉半兩,天麻半兩,腦麝少許。 |
制 法 | 上為末,好酒3升,生羊膽1個,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麝香酒送下。 |
主 治 | 頭疼腦虛,眼目昏蒙。 |
摘 錄 | 《世醫得效方》卷十六 |
《癍論萃英》引張元素方: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半兩,甘草1錢,黃連2錢半,大黃2錢半。 |
制 法 | 先將當歸熬膏子,入藥末3味為丸。 |
用 法 | 《醫學正傳》本方用法:上先以當歸熬成膏子,以下三味研為細末,以膏和為丸,如胡椒大。三歲以下兒10丸,7-8歲兒20丸,食前清米飲送下。漸加至以利為度。 |
主 治 | 癍疹、痘疹、疥癬等病熱滯中阻,大便秘結者。 |
摘 錄 | 《癍論萃英》引張元素方 |
《是齋百一選方》卷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三〇九:當歸丸
組 成 | 當歸、赤芍藥、川椒(去目)、敗龜殼、千金藤、骨碎補、川芎(並生用)、乳香(研)、虎骨(慢火炮黃)、沒藥(研)、自然銅(火煅通紅,醋淬3次)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細末,煉好黃蠟為丸,如彈子大。 |
用 法 | 每服1丸,筋傷骨折用無灰酒半升入藥,以東南柳枝攪勻同煎3-5沸,空心熱服。50以上不過10服,旬日如舊;50以下不過5服。 |
主 治 | 接骨定疼。主打撲傷損,筋傷骨折。 |
摘 錄 | 《是齋百一選方》卷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三〇九 |
《是齋百一選方》卷十九引滁州丁醫方:當歸丸
組 成 | 芫花(未開者,及時採取,曬乾摘去枝梗)。 |
制 法 | 用和談米醋或康醋浸藥面上,醋高一指,隔宿取出控起,帶醋於鐵銚內以慢火炒之,不住手攪拌,水脈斷即以碗器蓋之,候冷傾出,着底焦者不用,洗過銚子揩淨再炒香熟,焙乾為細末,卻以先浸藥醋打硬糊為丸,如粟米大。 |
用 法 | 本方名當歸丸,但方中無當歸,疑誤。 |
主 治 | 小兒積滯,腸脹食傷等疾。 |
宜 忌 | 忌甘草。 |
摘 錄 | 《是齋百一選方》卷十九引滁州丁醫方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