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氣湯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傷寒論》:小承氣湯

組 成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用 法 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功 用 瀉熱通便,消痞除滿。
①《傷寒論》:微和胃氣。
②《醫統》:瀉上焦之痞熱。
③《重訂通俗傷寒論何秀山按:直下小腸結熱。
④《新急腹症學》:通里清熱,寬中行氣。
主 治 陽明腑實證,熱邪與積滯互結,潮熱譫語,大便秘結,胸腹痞滿,苔黃糙,脈滑數;或熱結旁流,下利清水;或痢疾初起,腹痛脹滿,里急後重。
①《傷寒論》: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陽明病,腹大滿不通者;陽明病,潮熱,不大便六七日;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者;厥陰病,下利譫語,有燥屎。
②《千金翼方》:霍亂,大便不通,噦數口,譫語。
③《世醫得效方》:下利赤黃,但煩飲冷,小便不利,得熱則極,心煩躁,喜渴。
④《麻疹全書》:雜病上焦痞滿不通。
⑤《衛生寶鑑·補遺》:心胸連臍腹大悶,腹中疼,坐臥不安,胃悶喘急,或腹中微滿,不大便。
⑥《醫學入門》:里症已見三四,臍腹脹滿而不甚堅硬,或胸滿潮熱不惡寒,狂言而喘,病屬小熱小實小滿者。
⑦《仁術便覽》:痢疾初發,積氣盛,腹痛難忍,或作脹悶,里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窘迫之甚。
⑧《景岳全書》:麻疹已出,便秘甚者。⑨《丹台玉案》:傷寒傳里,有痞滿實,而無燥堅者。
⑩《醫宗必讀》:失下呃逆,大便實者。
⑪《廣瘟疫論》:渴,痛在臍上及當臍,關脈滑大;邪已傳胃,舌多黃胎,腹滿而不痛;自利,按其心下至少腹無硬痛處。
⑫《醫學心悟》:邪傳少陰,口燥咽干而渴,或下利腸垢,目不明。
⑬《雜病源流犀燭》:惡寒發熱,腹滿背惡寒,邪入里;背惡寒,又潮熱,腹滿,胃中實熱。
⑭《溫病條辨》:陽明溫病,諸證(面目俱赤,語聲重濁,呼吸俱粗,大便閉,小便澀,舌苔老黃,但惡熱,不惡寒,日晡益甚)悉有而微,脈不浮者;陽明溫病,汗多譫語,舌苔老黃而干者;陽明溫病,下利譫語,陽明脈實,或滑疾者;陽明暑溫,濕氣已化,熱結獨存,口燥咽干,渴欲飲水,面目俱赤,舌燥黃,脈沉實者。
⑮《醫醇剩義》:小結胸,發熱,譫語,便硬,胸痞拒按,舌焦黃,脈實有力。
方論選錄 ①《金鏡內台方議》:證屬陽明者,皆為可下也。若大滿、大實者,屬大承氣湯。今此大熱,大便硬,未至於大實,只屬小承氣湯也。以大黃為君,而盪除邪熱;以枳實為臣,而破堅實;以厚朴為佐使,而調中除結燥也。
②《醫方考》:邪在上焦則作滿,邪在中焦則作脹,胃中實則作潮熱,陽乘於心則狂,熱干胃口則喘。枳、朴去上焦之痞滿,大黃盪胃中之實熱。此其里證雖成,病未危急,痞、滿、燥、實、堅猶未全俱,以是方主之,則氣亦順矣,故曰小承氣。
③《傷寒附翼》:夫諸病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於氣之不順,故攻積之劑,必用行氣之藥以主之。亢則害,承乃制,此承氣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氣不傷,此承氣之義也。大黃厚朴,是氣藥為臣,名小承氣。味少,性緩,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氣也,故名曰小。三物同煎,不分次第,而服只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消之峻,且遠於大黃之銳矣,故稱為微和之劑。
④《重訂通俗傷寒論何秀山按:小腸火腑,非苦不通,故君以生軍之苦寒,以滌小腸;臣以枳實之苦降,直達幽門;但苦非辛不通,故佐以厚朴之苦辛,助將軍一戰成功也。此為陽明實熱,蘊結小腸之良方。
⑤《古方選注》:承氣者,以下承上也,取法乎地,蓋地以受制為資生之道,故胃以酸苦為涌泄之機,若陽明腑實,燥屎不行,地道失矣,乃用製法以去其實。大黃厚朴,苦勝辛也,厚朴枳實,辛勝酸也,酸以勝胃氣之實,苦以化小腸之糟粕,辛以開大腸之秘結,燥屎去,地道通,陰氣承,故曰承氣。獨治胃實,故曰小。
現代研究 對血管通透性的影響 《中成藥研究》(1983;10:28):採用 125I-白蛋白放射活性測定小承氣湯對小鼠腹部血管通透性的影響。實驗結果,小承氣湯能降低小鼠腹部血管通透性,抑制異物從血循環滲出,而對血管吸收過程,本方起降低作用。
備 考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
摘 錄 傷寒論

《理傷續斷方》:小承氣湯

來 源 為《傷寒論》「大承氣湯」之異名。見該條。
摘 錄 理傷續斷方

《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小承氣湯

來 源 為《傷寒論》「調胃承氣湯"之異名。見該條。
摘 錄 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宣明論方》卷六:小承氣湯

組 成 大黃半兩厚朴三錢枳實三錢
用 法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盞,加生薑三片,煎至半盞,絞汁服,未利再服。
主 治 傷寒腹脹,大便不通,神昏譫語,脈滑;瘟疫上焦痞滿;小兒傷食,腹滿疼痛,惡食便秘。
①《宣明論方》:傷寒,若腹大滿不通;或陽明多汗,津液外出,腸胃躁熱,大便必硬而譫語,脈滑;吐下微煩,小便數,大便結;或下利譫語;自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證、柴胡證,煩心,心下結,至四五日,雖能食少者。
②《溫疫論》:瘟疫,熱邪傳里,但上焦痞滿。
③《醫宗金鑒》:小兒傷食心胃痛,食入即痛,喜飲涼水,惡食腹滿,吐酸便秘。
備 考 溫疫論》本方用:大黃五錢、厚朴一錢、枳實一錢,水、姜煎服。
摘 錄 宣明論方》卷六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小承氣湯

組 成 大黃四兩,蒸厚朴八兩,姜制枳殼二兩,麩炒,去瓤
制 法 上銼散。
用 法 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入芒消二錢匕,煎溶服。得利,止後服。
主 治 剛痙,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齘齒
摘 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小承氣湯

組 成 厚朴四兩,姜制大黃二兩,蒸枳實一兩,麩炒,去瓤
制 法 上為銼散。
用 法 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主 治 支飲胸滿。
摘 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雲岐子脈訣》:小承氣湯

組 成 生地黃黃芩山梔子仁各一兩大黃半兩
制 法 上㕮咀。
用 法 水煎一兩服。以利為度。
主 治 三陽合病,脈緊數而弦,狂言譫語,陽明實者。
摘 錄 雲岐子脈訣

《普濟方》卷四〇四:小承氣湯

組 成 大黃五錢厚朴姜制,一兩枳殼煨,三錢
用 法 上銼,糯米煎服。但令大便通潤。
主 治 痘疹後胃弱不能勝谷,謂之食蒸發搐。其人潮熱,大便酸臭,秘泄不調,或嘔吐腸痛。
摘 錄 普濟方》卷四〇四

《醫統》卷九十一:小承氣湯

組 成 大黃枳實甘草各等分
用 法 水一盞,加大棗一個,煎五分,食前溫服。
主 治 痘疹熱甚,內蘊不出,渴喘煩悶,手足心並脅下有汗,或譫語驚搐,二便秘澀者。
宜 忌 報點欲出不可服。
摘 錄 醫統》卷九十一

《銀海精微》卷上:小承氣湯

組 成 大黃薄荷杏仁蟬蛻甘草羌活天麻當歸赤芍藥防風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小兒胎風赤爛,小兒眼生翳。
摘 錄 銀海精微》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