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
《伤寒论》:小承气汤
组 成 |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 |
用 法 | 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
功 用 | 泻热通便,消痞除满。 ①《伤寒论》:微和胃气。 ②《医统》:泻上焦之痞热。 ③《重订通俗伤寒论》何秀山按:直下小肠结热。 ④《新急腹症学》:通里清热,宽中行气。 |
主 治 | 阳明腑实证,热邪与积滞互结,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苔黄糙,脉滑数;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或痢疾初起,腹痛胀满,里急后重。 ①《伤寒论》: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阳明病,腹大满不通者;阳明病,潮热,不大便六七日;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者;厥阴病,下利谵语,有燥屎。 ②《千金翼方》:霍乱,大便不通,哕数口,谵语。 ③《世医得效方》:下利赤黄,但烦饮冷,小便不利,得热则极,心烦躁,喜渴。 ④《麻疹全书》:杂病上焦痞满不通。 ⑤《卫生宝鉴·补遗》:心胸连脐腹大闷,腹中疼,坐卧不安,胃闷喘急,或腹中微满,不大便。 ⑥《医学入门》:里症已见三四,脐腹胀满而不甚坚硬,或胸满潮热不恶寒,狂言而喘,病属小热小实小满者。 ⑦《仁术便览》:痢疾初发,积气盛,腹痛难忍,或作胀闷,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窘迫之甚。 ⑧《景岳全书》:麻疹已出,便秘甚者。⑨《丹台玉案》:伤寒传里,有痞满实,而无燥坚者。 ⑩《医宗必读》:失下呃逆,大便实者。 ⑪《广瘟疫论》:渴,痛在脐上及当脐,关脉滑大;邪已传胃,舌多黄胎,腹满而不痛;自利,按其心下至少腹无硬痛处。 ⑫《医学心悟》:邪传少阴,口燥咽干而渴,或下利肠垢,目不明。 ⑬《杂病源流犀烛》:恶寒发热,腹满背恶寒,邪入里;背恶寒,又潮热,腹满,胃中实热。 ⑭《温病条辨》:阳明温病,诸证(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悉有而微,脉不浮者;阳明温病,汗多谵语,舌苔老黄而干者;阳明温病,下利谵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阳明暑温,湿气已化,热结独存,口燥咽干,渴欲饮水,面目俱赤,舌燥黄,脉沉实者。 ⑮《医醇剩义》:小结胸,发热,谵语,便硬,胸痞拒按,舌焦黄,脉实有力。 |
方论选录 | ①《金镜内台方议》:证属阳明者,皆为可下也。若大满、大实者,属大承气汤。今此大热,大便硬,未至于大实,只属小承气汤也。以大黄为君,而荡除邪热;以枳实为臣,而破坚实;以厚朴为佐使,而调中除结燥也。 ②《医方考》:邪在上焦则作满,邪在中焦则作胀,胃中实则作潮热,阳乘于心则狂,热干胃口则喘。枳、朴去上焦之痞满,大黄荡胃中之实热。此其里证虽成,病未危急,痞、满、燥、实、坚犹未全俱,以是方主之,则气亦顺矣,故曰小承气。 ③《伤寒附翼》:夫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之药以主之。亢则害,承乃制,此承气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气不伤,此承气之义也。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味少,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气也,故名曰小。三物同煎,不分次第,而服只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消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矣,故称为微和之剂。 ④《重订通俗伤寒论》何秀山按:小肠火腑,非苦不通,故君以生军之苦寒,以涤小肠;臣以枳实之苦降,直达幽门;但苦非辛不通,故佐以厚朴之苦辛,助将军一战成功也。此为阳明实热,蕴结小肠之良方。 ⑤《古方选注》:承气者,以下承上也,取法乎地,盖地以受制为资生之道,故胃以酸苦为涌泄之机,若阳明腑实,燥屎不行,地道失矣,乃用制法以去其实。大黄制厚朴,苦胜辛也,厚朴制枳实,辛胜酸也,酸以胜胃气之实,苦以化小肠之糟粕,辛以开大肠之秘结,燥屎去,地道通,阴气承,故曰承气。独治胃实,故曰小。 |
现代研究 | 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3;10:28):采用 125I-白蛋白放射活性测定小承气汤对小鼠腹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小承气汤能降低小鼠腹部血管通透性,抑制异物从血循环渗出,而对血管吸收过程,本方起降低作用。 |
备 考 |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
摘 录 | 《伤寒论》 |
《理伤续断方》:小承气汤
来 源 | 为《伤寒论》“大承气汤”之异名。见该条。 |
摘 录 | 《理伤续断方》 |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小承气汤
来 源 | 为《伤寒论》“调胃承气汤"之异名。见该条。 |
摘 录 |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
《宣明论方》卷六:小承气汤
组 成 | 大黄半两,厚朴三钱,枳实三钱 |
用 法 |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绞汁服,未利再服。 |
主 治 | 伤寒腹胀,大便不通,神昏谵语,脉滑;瘟疫上焦痞满;小儿伤食,腹满疼痛,恶食便秘。 ①《宣明论方》:伤寒,若腹大满不通;或阳明多汗,津液外出,肠胃躁热,大便必硬而谵语,脉滑;吐下微烦,小便数,大便结;或下利谵语;自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证、柴胡证,烦心,心下结,至四五日,虽能食少者。 ②《温疫论》:瘟疫,热邪传里,但上焦痞满。 ③《医宗金鉴》:小儿伤食心胃痛,食入即痛,喜饮凉水,恶食腹满,吐酸便秘。 |
备 考 | 《温疫论》本方用:大黄五钱、厚朴一钱、枳实一钱,水、姜煎服。 |
摘 录 | 《宣明论方》卷六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小承气汤
组 成 | 大黄四两,蒸,厚朴八两,姜制,枳壳二两,麸炒,去瓤 |
制 法 | 上锉散。 |
用 法 | 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入芒消二钱匕,煎溶服。得利,止后服。 |
主 治 | 刚痉,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𬹼齿。 |
摘 录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小承气汤
组 成 | 厚朴四两,姜制,大黄二两,蒸,枳实一两,麸炒,去瓤 |
制 法 | 上为锉散。 |
用 法 | 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
主 治 | 支饮胸满。 |
摘 录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
《云岐子脉诀》:小承气汤
组 成 | 生地黄、黄芩、山栀子仁各一两,大黄半两 |
制 法 | 上㕮咀。 |
用 法 | 水煎一两服。以利为度。 |
主 治 | 三阳合病,脉紧数而弦,狂言谵语,阳明实者。 |
摘 录 | 《云岐子脉诀》 |
《普济方》卷四〇四:小承气汤
组 成 | 大黄五钱,厚朴姜制,一两,枳壳煨,三钱 |
用 法 | 上锉,糯米煎服。但令大便通润。 |
主 治 | 痘疹后胃弱不能胜谷,谓之食蒸发搐。其人潮热,大便酸臭,秘泄不调,或呕吐肠痛。 |
摘 录 | 《普济方》卷四〇四 |
《医统》卷九十一:小承气汤
组 成 | 大黄、枳实、甘草各等分 |
用 法 | 水一盏,加大枣一个,煎五分,食前温服。 |
主 治 | 痘疹热甚,内蕴不出,渴喘烦闷,手足心并胁下有汗,或谵语惊搐,二便秘涩者。 |
宜 忌 | 报点欲出不可服。 |
摘 录 | 《医统》卷九十一 |
《银海精微》卷上:小承气汤
组 成 | 大黄、薄荷、杏仁、蝉蜕、甘草、羌活、天麻、当归、赤芍药、防风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小儿胎风赤烂,小儿眼生翳。 |
摘 录 | 《银海精微》卷上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