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牡丹湯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金匱要略》卷中:大黃牡丹湯

組 成 大黃12克 牡丹3克 桃仁9克。瓜子12克 芒消9克
用 法 上五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納芒消,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主 治 瀉熱破瘀,散結消腫。主腸癰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則局部有痞塊,發熱惡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黃膩,脈滑數者。
備 注 本方治症屬於熱毒蘊結於腸,氣血瘀滯不通而成。方中大黃清熱解毒,祛瘀通便;丹皮涼血散瘀為君,芒消助大黃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為臣;桃仁、丹皮活血化瘀為佐,冬瓜仁排膿散結為使。五味合用,共奏瀉熱逐瘀,散結消癰之功。
摘 錄 《金匱要略》卷中

《金匱要略》卷中:大黃牡丹湯

異 名 瓜子湯、大黃湯、大黃牡丹皮湯
組 成 大黃4兩,牡丹1兩,桃仁50個,瓜子半升,芒消3合。
用 法 瓜子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後備急方》)、大黃湯(《外科集腋》卷四)、大黃牡丹皮湯(《雜病證治新義》)。《金匱要略今釋》:盲腸闌尾之炎,當其發炎而膿未成之際,服本方則炎性滲出物隨下,其狀亦似膿。方後所云:有膿當下者,蓋指此。非謂膿成之證亦可用本方也。膿成與否,為本方與薏苡附子敗醬散之界畫,不容假借。其證候,在腫痛處之痞硬與濡軟,在寒熱與無熱,在脈之遲緊與數,學者詳焉。
主 治 瀉熱破瘀,散結消腫。排血利尿。攻下盪熱消癰,清腸消炎。抗菌消炎,增進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排除腸內積物。主腸癰初起,濕熱瘀滯,少腹腫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調,或善屈右足,牽引則痛劇,或時時發熱,身汗惡寒,舌苔薄膩而黃。現用於濕熱瘀滯的急性闌尾炎、婦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膿未成。產後惡露不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滿痛,通身浮腫,大便難者;經水不調,赤白帶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結,小便赤澀,或有水氣者。瘀血沖逆;桃核承氣湯證而小便不利;內痔、毒淋、便毒。
宜 忌 凡重型急性化膿或壞疽性闌尾炎,闌尾炎並發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膿液多者),嬰兒急性闌尾炎,妊娠闌尾炎合併瀰漫性腹膜炎,闌尾寄生蟲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方論選錄 1.《千金方衍義》:大黃下瘀血血閉;牡丹治瘀血留舍;芒消治五臟積熱,滌去蓄結,推成致新之功,較大黃尤銳;桃仁治疝瘕邪氣,下瘀血血閉之功,亦與大黃不異;甜瓜瓣,《別錄》治腹內結聚,戒潰膿血,專於開痰利氣,為內癰脈遲緊未成膿之專藥。[br]2.《醫宗金鑒》引李彣:大黃,芒消泄熱,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潰膿血。[br]3.《成方便讀》:夫腸癰之病,皆由濕熱瘀聚鬱結而成。故用大黃之苦寒行血,芒消之咸寒軟堅,蕩滌一切濕熱瘀結之毒,推之而下。桃仁入肝破血,瓜子潤肺行痰,丹皮清散血分之鬱熱,以除不盡之餘氣耳。
摘 錄 《金匱要略》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