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丸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延年秘錄》:地榆丸
組 成 | 地榆6兩(炙),赤石脂7分,厚朴6分,白朮5分,乾薑6兩,龍骨7分,黃連10分,當歸5分,熟艾5分,烏梅肉6分,甘草4分(炙)。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丸,加至25丸,飲送下,1日2次。 |
主 治 | 冷痢。不消食,腹中脹痛,氣滿不能食。 |
摘 錄 |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延年秘錄》 |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地榆丸
組 成 | 地榆1兩,草豆蔻3枚(炮,去皮),黃耆(銼)1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
制 法 |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 |
用 法 | 1-2歲兒每服10丸,草節湯送下,日3次。 |
主 治 | 小兒腸虛腹脹,瀉血不止。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地榆丸
組 成 | 地榆1兩,龍骨半兩,赤石脂半兩,無食子(炮)半兩,熟艾(微炒)半兩,黃柏(去粗皮)3分,橡實殼(炒)1兩半。 |
制 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久痢不止。大便不禁。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
《普濟方》卷九十七:地榆丸
組 成 | 大川烏頭(鹽炒,不得過熟,去皮臍尖)1兩,甜參1兩,地榆1兩,麝香1分(別研,入前4味中拌令勻)。 |
制 法 | 上為末,5味同搗,煉白蜜5兩和為丸,如梧桐子大,以瓷盒密封貯之。 |
用 法 | 本方用法雲「五味同搗」,而實際組成僅四味,疑脫。 |
主 治 | 風氣攻注、榮衛壅滯,四肢疼痛無力,漸成癱瘓。 |
摘 錄 | 《普濟方》卷九十七 |
《普濟方》卷二〇七:地榆丸
組 成 | 地榆(微炒)當歸(微炒)阿膠(糯米炒)黃連(去須)訶子肉(炒)木香(曬乾)烏梅肉各15克 |
制 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 法 | 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陳米湯下,每日二至三次。 |
主 治 | 主赤白痢疾。 |
備 注 | 本方原名"地榆散",與劑型不符,現據《證治準繩·類方》卷六改。 |
摘 錄 | 《普濟方》卷二〇七 |
《片玉心書》卷五:地榆丸
組 成 | 防風、烏梅肉、枳殼、阿膠、甘草(炙)、荊芥穗、黃連、生地、當歸身、槐花、白朮、伏龍肝、地榆。 |
制 法 | 水為丸。 |
用 法 | 陳米飲送下。 |
主 治 | 小兒時常糞後出血不止。 |
摘 錄 | 《片玉心書》卷五 |
《明醫指掌》卷六:地榆丸
組 成 | 白朮半兩,黃柏(炒)2錢,生地黃2錢,白芍藥2錢,地榆2錢,黃芩(炒)2錢,香附2錢。 |
制 法 | 上為末,蒸餅為丸。 |
用 法 | 口服。 |
主 治 | 髒毒挾濕者。 |
摘 錄 | 《明醫指掌》卷六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