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經丸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見《醫方類聚》卷二一〇引《新效方》:固經丸

異 名 樗白固經丸
組 成 黃芩(炒)1兩,白芍(炒)1兩,龜版(炙)1兩,黃柏(炒)3錢,椿樹根皮7錢半,香附子2錢半。
制 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樗白固經丸(《簡明醫彀》卷七)。方中椿根皮,《證治準繩·女科》作「樗根皮」。
主 治 滋陰清熱,固經止帶。主婦人經水過多。陰虛血熱,月經先期,量多,色紫黑,赤白帶下。
方論選錄 《醫方集解》:此足少陰、厥陰藥也。經多不止者,陰虛不足以制胞絡之火,故越其常度也;崩中漏下者,虛而挾熱也;紫黑成塊者,火極似水也。黃芩清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龜版、芍藥滋陰而養血,皆壯水以制陽光也;香附辛以散郁,樗皮澀以止脫。
摘 錄 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見《醫方類聚》卷二一〇引《新效方》

《中國藥典》:固經丸

組 成 黃柏(鹽炒)300g 黃芩(酒炒)200g 椿皮(炒)150g 香附(醋制)150g 白芍(炒)300g 龜甲(制)400g
制 法 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性 狀 為米黃色的水丸;味苦。
用 法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主 治 滋陰清熱,固經止帶。用於陰虛血熱,月經先期,經血量多、色紫黑,赤白帶下。
貯 藏 密閉,防潮。
摘 錄 《中國藥典》

《醫略六書》卷三十:固經丸

組 成 附子1兩半(鹽水炒黑),艾葉1兩半(醋炒黑),當歸3兩(醋炒),血餘3兩(炙炭),赤石脂3兩(醋煅)。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用 法 每服2-3錢,烏梅煎湯送下。
主 治 產後陽虛崩脫,脈細者。
方論選錄 產後陽氣虛陷,不能吸血歸髒,故暴崩勢脫,危迫莫甚。附子補火回陽,石脂澀血固脫,艾炭止血燥濕,當歸引血歸經,血餘炭止血以定暴崩也。蜜丸以緩之,烏梅以收之,務使火暖陽回,則經氣秘密,而血不復下,何有暴崩勢脫危迫若斯哉!
摘 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醫級》卷九:固經丸

組 成 黃耆3兩,當歸2兩,白芍2兩,黃芩2兩,黃櫱2兩,生地4兩,龜版(炙)4兩,香附2兩(童便炒),樗皮2兩。
制 法 上為末,酒為丸。
用 法 每服3錢,白滾湯送下。
主 治 婦人陰虛火動爍陰,經水過多,潮熱眩暈,燥渴盜汗。
摘 錄 《醫級》卷九

《萬病回春》卷六:固經丸

組 成 黃柏(酒浸,炒)1兩,香附(炒)1兩,山梔(炒黑)2兩,苦參5錢,白朮(去蘆)7錢半,白芍(酒炒)7錢半,山茱萸(酒蒸,去核)5錢,椿根皮(酒炒)5錢,貝母(去心)2錢,乾薑(炒)2錢,敗龜版(酒炙)2兩。
制 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80丸,空心白滾水送下。
主 治 濕熱帶下。
摘 錄 《萬病回春》卷六

《產育寶慶集》卷上:固經丸

組 成 艾葉半兩,赤石脂半兩,補骨脂(炒)半兩,木賊半兩,附子1枚(炮,去皮臍)。
制 法 上為末,陳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主 治 溫澀固脫,以暖下元。主婦人產臥傷耗經絡,未得平復,而勞役損動,以致血暴崩下,淋漓不止;或因咸酸不節,傷蠢榮衛,氣衰血弱,變為崩中,甚則肝經損壞,小腹滿痛。
摘 錄 《產育寶慶集》卷上

《仁術便覽》卷四:固經丸

組 成 黃芩1兩,龜版1兩,白芍1兩,樗根皮7錢半,黃柏3錢(炒),香附2錢半,生地3錢,白朮(炒)5錢。
制 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
用 法 空心服50-70丸。
主 治 婦人經水過多,淋漓不止。
摘 錄 《仁術便覽》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