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補陰丸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證治準繩·傷寒》卷七:加味補陰丸

組 成 黃柏(鹽酒拌炒)4兩,熟地黃2兩,知母(鹽酒拌炒)2兩,敗龜版(醋炙)2兩,虎脛骨1兩,鎖陽(醋炙)1兩,白芍藥(酒炒)1兩,當歸(酒浸)1兩,川牛膝(酒洗)1兩,杜仲(醋炙去絲)1兩,砂仁1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入豬脊髓5條,共搗和成,石臼內杵千餘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丸,空心淡鹽酒或鹽湯送下。[br]若冬月大寒,加乾薑(炮)5錢。
主 治 病後陰虛,精血不足,四肢少力,心神不寧,夜夢遺精,或虛熱盜汗,飲食進少,不為肌肉,身體羸弱,面色青黃而無血色。
摘 錄 《證治準繩·傷寒》卷七

《醫學入門》卷七:加味補陰丸

組 成 黃柏4兩,知母4兩,牛膝3兩,杜仲3兩,巴戟3兩,熟地3兩,山茱萸3兩,蓯蓉2兩,白茯苓2兩,枸杞2兩,遠志2兩,山藥2兩,鹿茸2兩,龜版2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80丸,空心鹽湯送下。
主 治 扶下弱,補陰虛,瀉陰火。主
摘 錄 《醫學入門》卷七

《醫鈔類編》卷五:加味補陰丸

組 成 黃柏、知母(俱酒炒)、敗龜版(酥炙)、側柏葉、枸杞、五味子、杜仲(薑汁炒斷絲)、砂仁各等分,炙草減半。
制 法 豬脊髓和地黃膏為丸。
用 法 口服。
主 治 腎陰虛,腰脊痛。
摘 錄 《醫鈔類編》卷五

《攝生眾妙方》卷二:加味補陰丸

組 成 甘州枸杞(鹽酒炒)2兩,知母(鹽酒炒)2兩,黃柏(鹽酒炒褐色)3兩,生地黃(酒洗)1兩,熟地黃(酒洗過,薑汁炒)2兩,天門冬(去心)1兩5錢,麥門冬(去心)7錢,干山藥(微炒)1兩,杜仲(薑汁炒去絲)2兩,牛膝(去蘆,酒洗)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山茱萸(去核)1兩,瑣陽(酥炙)1兩5錢(大便軟者去5錢),菟絲子(酒浸1宿,炒,取末)1兩,人參(去蘆)7錢。
制 法 上為細末。用好白朮與前藥末相等為咀,用銅鍋熬,先以水6大碗,熬至1碗取出聽用;再以水5碗,熬至1碗取出聽用;再以水4碗,熬至1碗,通前共水連渣以淨袋濾過,文武火熬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7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主 治 補養。主
宜 忌 忌食白蘿蔔,諸血。
摘 錄 《攝生眾妙方》卷二

《傷寒全生集》卷四:加味補陰丸

組 成 熟地、生地、麥冬、五味、當歸、川芎、白朮、黃耆、黃柏、知母、白芍、山藥、砂仁、茯神。
制 法 煉蜜為丸。
用 法 鹽湯送下。[br]冬月,加乾薑;夢遺,加牡蠣、蛤粉、瑣陽;腰腿骨酸無力,加虎脛骨、敗龜版、杜仲。
主 治 傷寒愈後,心血不足,陰虛發熱,四肢無力,倦怠,眼昏耳聾,神氣不寧,或夜夢遺精,或作寒熱盜汗,飲食無味,不生肌肉,身體羸瘦,面色青黃。
摘 錄 《傷寒全生集》卷四

《仁術便覽》卷三:加味補陰丸

組 成 黃柏(鹽酒炒)3兩,北五味子1兩,知母(去毛,鹽水炒)3兩,人參(去蘆)1兩半,龜版(酥炙)3兩,枸杞(去萼)3兩,天冬(去心)2兩,瑣陽(酥炙)2兩,白芍(酒炒)1兩半,當歸(酒洗)1兩半,牛膝(飯上蒸)2兩,杜仲(姜炒絲盡)2兩,故紙(酒炒)1兩,沉香5錢,熟地5兩(熱酒浸透,另搗),乾薑(炒紫)2錢,山茱萸肉1兩半。
制 法 上為末,煉蜜和豬脊髓3條,小棗30枚(去皮核),共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10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冬月酒送亦可。
主 治 虛損。
宜 忌 忌白蘿蔔、牛肉、魚腥。
摘 錄 《仁術便覽》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