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四物湯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重訂嚴氏濟生方》: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側柏葉 生地黃(洗)當歸(去蘆,酒浸)川芎各30克 枳殼(去瓤,炒)荊芥穗 槐花(炒)甘草(炙)各15克
制 法 上藥哎咀。
用 法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3片,烏梅少許,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主 治 涼血疏風。治風熱侵襲血分,血滲腸間,腸風下血不止。
摘 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重訂嚴氏濟生方》: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川當歸(去蘆,酒潤,切,焙)30克 川芎30克 熟地黃(洗淨)30克 白芍藥30克 香附子(炒,去毛)45克
制 法 上藥哎咀。
用 法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如血色鮮而不止者,去熟地黃,加生地黃。
主 治 養血調經。治婦女血虛,經期落後;或突然暴下,淋瀝不止,失血過多所變生的諸證。(月經)
摘 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治疹全書》卷下引《金鏡錄》: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生地、白芍、當歸、桔梗、杏仁、桑皮、陳皮、蔞仁。
用 法 [br]渴,加麥冬;喘,加蘇子、葶藶。
主 治 疹後痰嗽不止。
摘 錄 《治疹全書》卷下引《金鏡錄》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六: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白芍藥半兩,乾薑(炒)半兩,南木香2錢半,甘草(炒)2錢半。
制 法 上銼散。
用 法 每服3錢,食前煎服。[br]若腹不痛,則無瘀血,更加人參,又能益血。
主 治 血氣不足,肢體乏力,或瘀血腹痛,或下血過多。
摘 錄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六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川芎、當歸、白芍、人參、黃耆、香附。
用 法 [br]如腹痛,加阿膠、艾葉、延胡索。
主 治 補血益氣。主經水不調,血色淡白。
摘 錄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白芍、川芎、熟地、桃仁、紅花、元胡、香附、白朮、木香、黃芩。
用 法 水調服。
主 治 婦人經行腹痛。
摘 錄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證治寶鑑》卷十一:加減四物湯

組 成 人參、甘草、茯苓、熟地黃、芍藥、川芎、當歸、天麻、黃芩、橘皮、梔子。
用 法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主 治 血虛眩暈,因於吐衄崩漏,或產後失血,脾虛不能收攝榮氣,諸血妄行,並夾風邪者。
摘 錄 《證治寶鑑》卷十一

《永類鈐方》卷二十一: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生干地黃、赤芍、川芎、當歸、防風各等分,黃芩減半。
用 法 上(口父)咀。水煎服。
主 治 丹毒。
摘 錄 《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醫學集成》卷三: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生地、白芍、歸尾、白朮、蒼朮、黃芩、黃柏、陳皮、牛膝、甘草梢。
主 治 婦人足後跟痛。
摘 錄 《醫學集成》卷三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四: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等分。
用 法 水煎服。[br]氣虛頭痛,加參、耆、白朮、甘草;發熱心煩,加芩、連、梔子;骨蒸勞熱,加知母、黃柏、黃芩、銀柴胡、地骨皮;虛勞氣弱,咳嗽喘滿,加人參、麥門冬、姜厚朴、枳殼;煩渴飲水,加石膏、知母;臍下虛冷,腰腹痛,加玄胡索、川棟子;血熱煩躁,口苦舌干,加天花粉、麥門冬、黃芩;風虛眩暈,加秦艽、羌活;嘔吐加白朮、人參、藿香、姜連;中濕身重,加蒼白朮、白茯苓;筋骨肢節疼痛,加防風、羌活;血積塊痛,加三棱、莪朮、官桂、乾漆、蘇木、紅花。
主 治 婦人血病。
摘 錄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四

《醫門八法》卷三: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身1兩(生),熟地3錢,白芍3錢(生),肉蓯蓉1錢(洗淨),火麻仁3錢,懷牛膝3錢。
主 治 滋陰養血。主年老、久病之人,陰血虧乏,津液不足,大便秘結。
摘 錄 《醫門八法》卷三

《醫方類聚》卷七十引《經驗秘方》: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四物湯半兩,龍膽草6錢,漢防己3錢。
用 法 上作1服。水1盞,煎至5-7沸,去滓,熱服。
主 治 赤眼。
摘 錄 《醫方類聚》卷七十引《經驗秘方》

《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經驗秘方》: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川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白芍藥半兩,黃芩半兩,知母半兩,香附子(微炒)半兩,生地黃1兩,蒲黃3錢(微炒),甘草2錢(炙),側柏葉(炙)半兩。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半兩,水1盞半,柏葉1片,如掌大,茅根1寸長,10餘根,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主 治 涼心肺,順氣止血。主
摘 錄 《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經驗秘方》

《醫鈔類編》卷八: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生地30克,白芍12克,當歸9克,枸杞子9克,牛膝15克,杜仲7.5克,黃柏6克,酸棗仁6克。
用 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主 治 滋陰養肝,瀉熱軟堅。主腎虛肝暴,陽旺陰衰。
摘 錄 《醫鈔類編》卷八

《醫部全錄》卷二七四: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生地、當歸、白芍、山梔、牡丹皮、貝母、知母、黃柏、陳皮、白朮、甘草、元參、麥門冬各等分。
用 法 水煎服。[br]如身熱,加地骨皮、子芩;嘔吐血,加知母、石膏,以瀉胃火;衄咳血,加茅根、黃芩,以瀉肺火;唾咯血,加梔、柏及肉桂少許,以瀉腎火;吐衄不止,加炒黑乾薑、柏葉、茜根、大小薊;便血不止,加槐花、地榆、百草霜;溺血不止,倍山梔,加車前子、小薊、黃連,俱炒焦;諸失血久,加升麻、阿膠、人參,入童便、薑汁、韭汁。
主 治 一切失血。
摘 錄 《醫部全錄》卷二七四

《葉氏女科》卷三:加減四物湯

異 名 加味四物湯
組 成 熟地黃3錢,當歸3錢,川芎1錢,白芍2錢,山梔仁(炒)1錢,柴胡1錢,牡丹皮1錢。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產後惡露不止,怒火傷肝而血不藏者;或產後血虛火燥之大便閉結。
摘 錄 《葉氏女科》卷三

《葉氏女科》卷三: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川芎1錢,當歸1錢,羌活1錢,防風1錢,香附(炒)1錢,白芷1錢,甘草1錢,蒼朮(制)7分,細辛7分。
用 法 先服加減四物湯,後服秦艽湯。[br]有汗氣虛頭痛,加白芍2錢,肉桂1錢5分,生薑3片;痰癖頭痛,加制半夏3錢,茯苓1錢,生薑3片;熱厥頭痛,加白芷3錢,石膏2錢,知母1錢,寒厥頭痛,加天麻3錢,附子1錢5分,生薑3片。
主 治 產後手足搐搦,咬牙頭痛而昏暈者。
摘 錄 《葉氏女科》卷三

《瘍科選粹》卷七: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川芎、當歸、芍藥、地黃、防風、荊芥、甘草各等分,鳳尾草1握。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一切無名瘡腫。
摘 錄 《瘍科選粹》卷七

《眼科闡微》卷三: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生地1錢5分,當歸1錢5分,川芎1錢,白芍1錢,穀精草8分,白蒺藜(炒)8分,海螵蛸8分。
用 法 水煎,熱服。[br]久病羞明,加天麻1錢。
主 治 血虛翳膜不退。
摘 錄 《眼科闡微》卷三

《衛生寶鑑》卷十八: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四物湯5錢,益元散2錢半。
用 法 上和勻,用水酒各半盞,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
主 治 婦人冷熱不調,陰陽不分,大小便相反。
摘 錄 《衛生寶鑑》卷十八

《萬氏家抄方》卷二: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芍藥、生地、茯神、酸棗仁(炒)、遠志。
用 法 水1鍾半,煎至7分,通口服。
主 治 瘦人血少,怔忡無時,但覺心跳。
摘 錄 《萬氏家抄方》卷二

《普濟方》卷三四五引《便產須知》: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川芎、生地黃、柴胡各等分。
用 法 每服3錢,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服。
主 治 產後血虛發熱,或日間明了,暮則發熱憎寒。
摘 錄 《普濟方》卷三四五引《便產須知》

《普濟方》卷二四四引《海上方》: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川當歸(洗,酒浸1宿,焙乾稱)、白芍藥、熟干地黃(洗,焙乾稱)、附子(去皮,生用)各等分。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每服3錢,水1大盞,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
主 治 腳氣流注,四肢手指腫痛,不可屈伸。
摘 錄 《普濟方》卷二四四引《海上方》

《片玉痘疹》卷三: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麥冬、紫草茸、防風、白芷、連翹、桔梗、甘草、牛蒡子、黃耆。
主 治 補血瀉火。主氣實血虛,氣至而血不至,痘疹起發,頂尖四圍乾枯無水色者。
摘 錄 《片玉痘疹》卷三

《景岳全書》卷五十七引東垣方: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8分,川芎8分,生地8分,側柏葉8分,枳殼(麩炒)4分,荊芥穗4分,槐花(炒)4分,甘草4分,地榆6分,條芩6分,防風6分,烏梅(肥者)3枚。
用 法 水2鍾,加生薑3片,煎8分,空心溫服。
主 治 腸風下血。
方論選錄 《杏苑生春》:防風、荊芥,散腸臟之風毒;當歸、川芎調血;地榆、生地、槐花、條芩涼下焦大腸之血熱,枳殼以利大腸氣;側柏葉以止血;烏梅肉收大腸血熱;甘草瀉火和藥性。
摘 錄 《景岳全書》卷五十七引東垣方

《醫宗金鑒》卷五十八:加減四物湯

組 成 人參、當歸、麥門冬(去心)、生地、梔子(炒)、白芍藥(炒)。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痘疹收靨後,血虛煩躁者。
摘 錄 《醫宗金鑒》卷五十八

《醫宗金鑒》卷七十八: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生地黃1錢,苦參1錢,牛蒡子1錢,薄荷1錢,防風1錢,當歸1錢,赤芍藥1錢,天花粉1錢,連翹1錢,荊芥穗1錢,川芎1錢。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以水2盞,煎至1盞,食後去滓溫服。
主 治 風赤瘡痍,起於兩眥,其黑睛端然無恙,惟臉邊爛而紅赤,脾經風熱上攻所致者。
摘 錄 《醫宗金鑒》卷七十八

《濟陰綱目》卷九: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白芍藥、生地黃、黃芩各等分。
制 法 上銼。
用 法 每服8錢,水煎服。
主 治 妊婦傷寒,熱極發斑,狀如錦紋者。
摘 錄 《濟陰綱目》卷九

《濟陽綱目》卷七十五: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酒洗)1錢半,芍藥(酒炒)1錢,杜仲(鹽酒炒,去系)1錢,川芎8分,香附8分,紅花(酒洗)8分,桃仁9個。
制 法 上銼。
用 法 水煎,空心服。
主 治 瘀血腰痛,日輕夜重,脈澀者。
摘 錄 《濟陽綱目》卷七十五

《嚴氏濟生方》卷四: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側柏葉1兩,生地黃(洗)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川芎1兩,枳殼(去瓤,炒)半兩,荊芥穗半兩,槐花(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用 法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生薑3片,烏梅少許,煎至7分,空心、食前去滓溫服。
主 治 腸風下血不止。
摘 錄 《嚴氏濟生方》卷四

《嚴氏濟生方》卷六: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川當歸(去蘆,酒浸,切,焙)1兩,川芎1兩,熟地黃(洗淨)1兩,白芍藥1兩,香附子(炒,去毛)1兩半。
用 法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br]如血色鮮而不止者,去熟地黃,加生地黃。
主 治 室女14天癸至,有當時未至而後至者;有卒然暴下,淋瀝不止;有若崩漏,失血過多,變生諸證者。
摘 錄 《嚴氏濟生方》卷六

《活人書》卷十九:加減四物湯

異 名 增損四物湯
組 成 當歸(切,焙)1兩,川芎1兩,熟干地黃1兩,白芍藥1兩。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增損四物湯(《朱氏集驗方》卷十)。[br]若妊婦下血,即入艾5-7葉,阿膠末1錢匕;同煎,服如前法,如因虛致熱,熱與血搏,口舌乾渴,欲飲水,加栝樓1兩,麥門冬3分;腹中刺痛,惡物不下,加當歸、芍藥各1分;血崩,加地黃、蒲黃各1兩;因熱生風,加川芎1分,柴胡半兩;身熱脈躁,頭昏項強,加柴胡、黃芩各半兩;秘澀,加大黃半兩,桃仁1分(炒);滑瀉,加桂、附各1分;發寒熱,加乾薑、牡丹皮、芍藥各1分;嘔,加白朮、人參各半兩;腹脹,加厚朴、枳實各1分;虛煩不得眠,加竹葉、人參各1分;躁,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兩;水停心下,微吐逆,加豬芩、茯苓、防己各1分;虛寒狀類傷寒、加人參、柴胡、防風各3分。
主 治 妊婦產前腹痛,及月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後,胎氣不安,產後血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
摘 錄 《活人書》卷十九

《傅青主女科》卷下: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熟地5錢(九蒸),白芍3錢(生用),當歸1兩(酒洗),川芎1錢,山梔子1錢(炒),山萸2錢(蒸,去核),山藥3錢(炒),丹皮3錢(炒)。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清胞中之火,補腎中之精。主妊婦口渴煩躁,舌上生瘡,兩唇腫裂,大便乾結,數日不通,以致血熱爍胎,腹疼小產者。
宜 忌 丹皮性極涼血,產後用之,最防陰凝之害,慎之。
摘 錄 《傅青主女科》卷下

《傅青主女科》卷上:加減四物湯

組 成 大熟地1兩(九蒸),白芍3錢(酒炒),當歸5錢(酒洗),川芎2錢(酒洗),白朮5錢(土炒),黑芥穗3錢,山萸3錢(蒸),續斷1錢,甘草1錢。
用 法 水煎服。4劑而血歸經。10劑之後,加人參3錢,再服10劑,下月行經,適可而止矣。
主 治 補血歸經。主婦女血虛,經水過多,行後復行,面色萎黃,身體倦怠,而睏乏愈甚者。
方論選錄 方中四物湯乃補血之神品,加白朮、荊芥,補中有利;加山萸、續斷,止中有行;加甘草以調和諸品,使之各得其宜。所以血足而歸經,歸經而血自靜矣。
摘 錄 《傅青主女科》卷上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加減四物湯

組 成 木香、紅花、丹皮、川芎、當歸、秦艽、香附、益母草、熟地黃。
主 治 婦人經行適來或斷,斷而復來,或5-6日,或10餘日,血滯而痛者。
方論選錄 此方四物去芍藥之酸寒,加益母草之甘平,以補血虛;佐以木香、香附以行氣開郁,紅花、丹皮以行血祛瘀,秦艽益肝膽,祛風,兼補厥陰血分不足也。
摘 錄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加減四物湯

組 成 歸尾、赤芍、川芎、生地、陳皮、半夏、人參、茯苓、乾薑、香附、白芷、柴胡、丹皮、紅花、益母草。
主 治 產後氣血虛損,陰陽不和,敗血滯於經絡所致之乍寒乍熱,日夜無度,周身骨節疼痛。
方論選錄 是方四物補血,丹皮、柴胡、益母以退寒熱;參、芩、陳、半,甘以補氣;香附行氣中之滯血;乾薑、紅花行經絡之滯血,瘀血去,寒熱自止。
摘 錄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仁術便覽》卷一:加減四物湯

組 成 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柏、黃芩、熟地各等分。
用 法 水1盞半,煎服。[br]甚者,加龜板;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黃耆。
主 治 補陰降火。主陰虛火動,此火起於九泉穴者。
摘 錄 《仁術便覽》卷一

《保命集》卷下:加減四物湯

異 名 加減羌活湯
組 成 羌活1兩,川芎1兩,防風1兩,香附子(炒)1兩,白芷1兩,石膏2兩半,細辛2錢,當歸5錢,熟地黃1兩,甘草5錢,蒼朮1兩6錢(去皮)。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加減羌活湯(《普濟方》卷三五一)。[br]如有汗者,是氣弱頭痛也,加芍藥3兩、桂1兩半,加生薑煎;如痰癖頭疼,加半夏3兩、茯苓1兩半,加生薑煎;如熱厥頭痛,又加白芷3兩,石膏3兩,知母1兩半;寒厥頭痛,加天麻3兩,附子1兩半,生薑煎。
主 治 產後血虛、痰癖、寒厥之頭痛。
摘 錄 《保命集》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