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調散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

《奇效良方》:川芎茶調散

組 成 川芎(四兩) 荊芥穗(四兩) 細辛(去心.一兩) 白芷(一兩) 甘草(一兩) 羌活(一兩) 防風(去蘆.一兩半) 薄荷(蜜炙.八兩)
用 法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常服清頭目。
主 治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疼,言語聲重。
摘 錄 《奇效良方》

《中國藥典》:川芎茶調散

組 成 川芎120g 白芷60g 羌活60g 細辛30g 防風45g 薄荷240g 荊芥120g 甘草60g
制 法 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性 狀 為暗黃色的粉末;氣香,味辛、微苦。
用 法 飯後清茶沖服,一次3~6g,一日2次。
主 治 疏風止痛。用於風邪頭痛,或有惡寒,發熱,鼻塞。
宜 忌 孕婦慎服。
貯 藏 密閉,防潮。
摘 錄 《中國藥典》

《銀海精微》卷上:川芎茶調散

組 成 川芎1兩,防風1兩,羌活1兩,甘草1兩,石決明1兩,木賊1兩,石膏1兩,炒荊芥1兩,菊花1兩,薄荷葉1兩。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2-3錢,食後茶送下。
主 治 一切熱淚,眼弦濕爛。
摘 錄 《銀海精微》卷上

《醫學心悟》卷四:川芎茶調散

組 成 川芎(酒拌)1兩,荊芥1兩,白芷1兩,桔梗(炒)1兩,甘草1兩,黃芩(酒炒)1兩,川貝母(去心)1兩,黑山梔2兩。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每服2錢,食後陳松蘿細茶調下,1日3次。
主 治 通竅清熱。主鼻淵,鼻中常出濁涕,源源不斷。
摘 錄 《醫學心悟》卷四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川芎茶調散

異 名 茶調散(《世醫得效方》卷十)。
組 成 薄荷葉(不見火)240克 川芎 荊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別本作細辛去蘆30克)防風(去蘆)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爁)各60克
制 法 上藥研為細末。
用 法 每服6克,食後用茶清調下。
主 治 疏風止痛。主風邪頭痛,或偏或正,或巔頂作痛,作止無時,或見惡寒發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者。
備 注 方中川芎善治少陽經頭痛(頭項兩側痛),羌活善治太陽經頭痛(後腦、前額痛),白芷善治陽明經頭痛(眉棱、額骨痛),均為主藥;荊芥、薄荷、防風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風邪;香附行氣寬中,兼能疏風(現配方多用細辛,祛風散寒止痛),配合荊、防、薄荷,增強疏風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氣,調和諸藥,使升散不致耗氣;用茶清調服,乃取茶葉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風熱,又能監製風藥過於溫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止痛之功。 按:本方用法,《世醫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蔥白、茶清調下;用蔥涎調貼兩太陽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許,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 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川芎茶調散

組 成 薄荷葉(不見火)八兩,川芎、荊芥(去梗),各四兩。香附子(炒)八兩(別本作細辛去蘆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兩。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主 治 治丈夫、婦人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疼,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注,太陽穴疼,但是感風氣,悉皆治之。 常服清頭目。
摘 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川芎茶調散

異 名 茶調散、茶調湯、川芎茶調飲
組 成 薄荷葉(不見火)8兩,川芎4兩,荊芥(去梗)4兩,香附子(炒)8兩(別本作細辛去蘆1兩),防風(去蘆)1兩半,白芷2兩,羌活2兩,甘草(爁)2兩。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茶調散(《世醫得效方》卷十)、茶調湯(《醫方類聚》卷八十二引《經驗良方》)、川芎茶調飲(《不居集》下集卷二)。
主 治 清頭目。主偏正頭痛,傷風壯熱,肢體煩疼,風熱隱疹。
方論選錄 《醫林纂要》:薄荷辛寒,輕虛上浮,上清頭目之風熱,旁搜皮膚之濕熱,中去肝膽之虛熱,下除腸胞之血熱,此用以為君藥,所謂「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也」。荊芥辛苦溫,上行祛頭目之風,除經隧之濕,去血中之風濕鬱熱,此以佐薄荷而為臣。芎窮甘辛,行血中之氣,排筋骨之濕,上通巔頂,下徹血海,為厥陰肝經表藥;羌活苦辛,此以祛太陽之風熱;白芷辛溫,此以祛陽明之風熱;防風辛甘,緩肝補肝,以防風淫之內侵,故曰防風,其祛風不拘經絡,無所不到;細辛辛溫,達腎氣,使上行以清耳目,主治少陰頭痛;甘草以補土和中;茶葉甘苦寒,輕清上浮,能升清陽於上,而降濁陰於下,聰明耳目,開爽精神,雖非風藥,而能助諸藥,以散風除熱,清頭目。
摘 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