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白朮散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種痘新書》卷四:參苓白朮散

組 成 白朮1錢,人參5分,茯苓5分,苡仁5分,蓮子5分,山楂5分,神曲5分,肉蔻(去油)4分,訶子(煨,用肉)4分,陳皮4分,白芍5分,木香2分,炙草2分。
主 治 健脾去積。主痘瘡虛泄。小便清利,其糞或白或黑,或飲食不化,其氣腥,其泄則滑溜自下而無聲者。
摘 錄 《種痘新書》卷四

《中國藥典》:參苓白朮散

組 成 人參100g 茯苓100g 白朮(炒)100g 山藥100g 白扁豆(炒)75g 蓮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制 法 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性 狀 為黃色至灰黃色的粉末;氣香,味甜。
用 法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主 治 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貯 藏 密閉,防潮。
摘 錄 《中國藥典》

《幼科指南》卷下:參苓白朮散

組 成 人參1錢半,白朮1錢半,白扁豆(薑汁炒)1錢半,白茯苓1錢半,山藥1錢半,甘草1錢,桔梗1錢,苡米1錢,蓮肉(去心)1錢,川芎1錢,當歸1錢。
制 法 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
用 法 米飲送下。
主 治 小兒脾胃久虛,不能轉運,無以榮其氣,或胎中受毒,臟腑蓄水,以致手足極細,項小骨高,尻削體瘦,肚大臍實,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名曰哺露。
摘 錄 《幼科指南》卷下

《嬰童百問》卷二:參苓白朮散

異 名 和中散
組 成 扁豆(炒)2錢,人參2錢,茯苓2錢,白朮(土炒)2錢,甘草(炙)2錢,山藥2錢,米仁1錢,砂仁1錢,蓮肉1錢,桔梗1錢,天麻5分,藿香5分。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2錢,棗湯送下。
主 治 急驚下後和氣助胃。主
摘 錄 《嬰童百問》卷二

《醫學心悟》卷六:參苓白朮散

組 成 人參1兩,茯苓(蒸)2兩,山藥(炒)2錢,苡仁(炒)2錢,扁豆(炒)2錢,蓮肉(去心,炒)2錢,砂仁1兩,神曲(炒黑)5錢,甘草(炒)5錢,白朮4兩(陳土炒),陳皮1兩(微炒)。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每用3錢,開水送下。
主 治 健脾養胃。主癰疽脾虛者。
摘 錄 《醫學心悟》卷六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苓白朮散

組 成 蓮子肉(去皮)、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炒令深黃色),各一斤。白扁豆(薑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參(去蘆)、甘草(炒)、白朮、山藥,各二斤。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每服二錢,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
主 治 冶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 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摘 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片玉痘疹》卷五:參苓白朮散

組 成 人參、白朮(去油炒)、白茯苓、粉草、山楂肉、陳皮、桔梗、木香、枳殼(炒)。
用 法 上用水一盞,砂仁1個(捶碎),為引,煎服,不拘時候。
主 治 痘瘡,脾胃氣弱不能消食。
摘 錄 《片玉痘疹》卷五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參苓白朮散

異 名 白朮調元散、參術飲、白朮散
組 成 蓮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縮砂仁1斤,桔梗(炒令深黃色)1斤,白扁豆(薑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白茯苓2斤,人參(去蘆)2斤,甘草(炒)2斤,白朮2斤,山藥2斤。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白朮調元散(《痘疹全集》卷十三)、參術飲(《張氏醫通》卷十六)、白朮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本方改為丸劑,名「參苓白朮丸」(見《醫林繩墨大全》;改為膏劑,名「參苓白朮膏」(見《雜病源流犀燭》)。
主 治 健脾益氣,和胃滲濕。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吐或瀉,胸脘悶脹,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
方論選錄 1.《醫方考》:脾胃喜甘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是方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朮、茯苓、山藥、蓮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於地道矣。[br]2.《馮氏錦囊·雜症》: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東垣曰:脾胃虛則百病生,調理中州,其首務也。脾悅甘,故用人參、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朮、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蓮肉益心;土惡水,故用山藥治腎;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氣於地道,而無否塞之憂也。
摘 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己任編》卷三:參苓白朮散

組 成 人參、茯苓、白朮、米仁、山藥、扁豆、芡實、砂仁、桔梗、川連、甘草(一方有葛根)。
主 治 小兒疳症,頭大肚大,筋青,四肢獨細。
摘 錄 《己任編》卷三

《萬病回春》卷三:參苓白朮散

組 成 人參、白朮(去蘆)、茯苓(去皮)、山藥(炒)、砂仁(研)、藿香、陳皮、乾薑(炒)、蓮肉(去心皮)、訶子(煨)、肉蔻(煨、去油)、甘草(炙)各等分。
制 法 上銼1劑。
用 法 本方方名,《東醫寶鑑·內景篇》引作「參苓蓮術散」。[br]嘔噦噁心,加半夏、烏梅;元氣虛脫,昏倦,加黃耆、升麻少許,去砂仁、藿香;飽悶,加厚朴,去肉蔻、訶子;小水短澀,加木通、車前,去乾薑;瀉甚不止,加炒蒼朮、烏梅、熟附子少許。
主 治 氣虛泄瀉。
摘 錄 《萬病回春》卷三

《鎬京直指》:參苓白朮散

組 成 東洋參2錢(米炒),白茯苓3錢,煨肉果1錢5分,炒薏苡5錢,炒車前3錢,仙居術2錢(炒),淮山藥3錢,冬瓜子3錢,桔梗1錢,炒谷芽5錢。
制 法 上為末服。
主 治 久瀉傷脾胃,氣虛脈弱,飲食不化。
摘 錄 《鎬京直指》

《馮氏錦囊·痘疹》卷十四:參苓白朮散

組 成 人參、白朮、茯苓、炙草、干葛、木香、藿香、麥冬。
用 法 《種痘新書》有炙耆。
主 治 痘已靨未靨,身熱不退,煩渴不止。
摘 錄 《馮氏錦囊·痘疹》卷十四

《誠書》卷八:參苓白朮散

組 成 人參、白朮(炒)、茯苓、甘草、陳皮、厚朴、肉桂、澤瀉、訶子肉、扁豆(炒)、肉豆蔻(面裹煨)。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米湯調服。
主 治 小兒驚風。久吐、久瀉、久痢、久熱之後,目陷無神,唇燥煩渴,厥,掌中熱。
摘 錄 《誠書》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