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毒散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3年8月20日 (日) 00:34 由 鹿野耕云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種痘新書》卷四:敗毒散

組 成 升麻4分,干葛4分,紫蘇4分,川芎4分,防風4分,荊芥4分,前胡6分,桔梗6分,枳殼6分,牛蒡2錢,連翹2錢,蟲退3分,山楂1錢,木香3分,白芷5分,地骨皮5分(又方去干葛,加紫草)。
主 治 解毒定痛。主痘瘡毒氣壅盛而腹痛者,其痛稍緩,有作有止,頻頻叫痛,在臍以下痛,或連腰而痛,面赤唇紫,手足不冷。
摘 錄 《種痘新書》卷四

《種痘新書》卷十二:敗毒散

組 成 升麻6分,干葛5分,川芎4分,羌活4分,防風4分,荊芥4分,前胡8分,薄荷5分,桔梗5分,枳殼5分,牛蒡8分,蟬蛻3分,山楂6分,甘草3分,地骨皮7分(一方去干葛,加紫草)。
用 法 蔥、生薑為引,水煎,熱服。[br]熱甚者,加柴胡、木通、連翹;夏加香藿;冬加麻黃;瀉,加豬苓、澤瀉。
主 治 痘初發,壯熱毒盛。
摘 錄 《種痘新書》卷十二

《治疹全書》卷上:敗毒散

組 成 麻黃、桔梗、前胡、柴胡、羌活、防風、荊芥、薄荷、天麻、枳殼、川芎、骨皮、蔥白。
主 治 疹不起。
摘 錄 《治疹全書》卷上

《症因脈治》卷四:敗毒散

組 成 羌活、獨活、川芎、荊芥、防風、前胡、柴胡、桔梗、陳皮、甘草。
主 治 發表。主暑濕腹痛,腸中作響,痛瀉交作,寒熱脈伏,或寒熱脈浮大。
摘 錄 《症因脈治》卷四

《症因脈治》卷四:敗毒散

組 成 人參、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陳皮、桔梗。
用 法 [br]無汗,加防風;胸滿,去人參,加枳殼。
主 治 辛溫散表。主風寒濕痢,身痛,發熱,脈浮緊。
摘 錄 《症因脈治》卷四

《古今醫統大全》卷九十一:敗毒散

組 成 人參、桔梗、甘草、柴胡、荊芥、防風、陳皮各等分、牛蒡子加倍。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每服1錢,水1盞,煎4分,去滓,食後溫服。
主 治 痘瘡壯熱,已出未快,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摘 錄 《古今醫統大全》卷九十一

《眼科全書》卷四:敗毒散

組 成 大黃、荊芥、牛蒡子、蔓荊子、甘草。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積血年久,脾胃壅熱,瞼生風粟外障。胞瞼風粟,如麻如米,甚如楊梅之狀,摩擦瞳仁,黑睛有翳,久久漸昏,流淚不止。
宜 忌 忌食動風、動血之物。
摘 錄 《眼科全書》卷四

《宣明論方》卷十五:敗毒散

組 成 大黃、黃藥子、紫河車、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1錢,如發熱,冷水送下;如發寒,煎生薑、瓜蔞湯同調下。
主 治 男子往來寒熱,婦人產後骨蒸血暈。
摘 錄 《宣明論方》卷十五

《仙拈集》卷一:敗毒散

組 成 防風、荊芥、羌活、前胡、升麻、干葛、赤芍、桔梗、川芎、白芷、牛蒡子、甘草。
用 法 加生薑、蔥,水煎,熱服。出汗。
主 治 天行時疫,頭面腫大,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憎寒壯熱,四時瘟疫。
摘 錄 《仙拈集》卷一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敗毒散

組 成 石膏(煅)1兩,寒水石(煅)1兩,花粉5錢,白芷5錢,紫河車草3錢。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7錢,老酒服至醉為妙。
主 治 喉以上腫痛,頭大如斗,面合眼縫。
摘 錄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八:敗毒散

組 成 白芍藥1分,甘草(炙)1分,雄黃(醋煮,水飛)1分。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1字或半錢,蜜水調下,不拘時候。
主 治 小兒瘡疹熱盛,心神煩躁。
摘 錄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八

《衛濟寶書》卷下:敗毒散

組 成 麻黃1兩1分(去節),白朮1兩,蒼朮1兩,荊芥1兩,甘草3分(炙),大黃半兩,薄荷(生花者)1分,黃芩半兩。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2錢,水1盞,蔥白3寸,煎至8分,不拘時候。
主 治 去毒濁。主癰疽已破者。
摘 錄 《衛濟寶書》卷下

《萬氏家抄方》卷六:敗毒散

組 成 人參、枳殼、前胡、甘草、陳皮、川芎、薄荷、地骨皮、羌活、獨活、柴胡、升麻、麻黃、葛根、連翹、防風。
用 法 加生薑3片,水煎服。[br]熱甚發厥,加膽星、葶藶、天麻、黃芩,化下抱龍丸。
主 治 瘄疹大行時,發熱,咳嗽,氣急,在疑似之間者。
摘 錄 《萬氏家抄方》卷六

《外科真詮》卷上:敗毒散

組 成 防風1錢,前胡1錢,元參2錢,公英5錢,生地3錢,銀花2錢,甲珠1片,赤芍1錢5分,連翹1錢,甘草7分。
用 法 野菊根5錢為引。無菊根,用烏桕根白皮亦可。二者俱無,宜用菊花2錢代之。[br]便實,加大黃2錢。
主 治 疔瘡。
摘 錄 《外科真詮》卷上

《外科啟玄》卷十二:敗毒散

異 名 敗毒散瘰湯
組 成 人參、當歸、厚朴(姜制,炒)、桔梗、白芷、肉桂、防風、黃耆、粉草各等分。
用 法 敗毒散瘰湯(《洞天奧旨》卷十五)。
主 治 四種瘰癧。
摘 錄 《外科啟玄》卷十二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小兒藥證直決》:敗毒散

組 成 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甘草、生薑、薄荷
用 法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6克),水一盞,加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現代用法:作湯劑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若正氣未虛,而表寒較甚者,去人參,加荊芥、防風以祛風散寒;氣虛明顯者,可重用人參,或加黃芪以益氣補虛;濕滯肌表經絡,肢體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膿血、里急後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氣和血止痛。
主 治 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痢疾、過敏性皮炎、濕疹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氣虛者。)
宜 忌 本方多辛溫香燥之品,若是暑溫、濕熱蒸迫腸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誤用。若非外感風寒濕邪,寒熱無汗者,亦不宜服。(方中藥物多為辛溫香燥之品,外感風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若時疫、濕溫、濕熱蘊結腸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備 注 (1)本方是一首益氣解表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肢體酸痛,無汗,脈浮按之無力為辨證要點。
來 源 虛人而感風寒濕邪,邪正交爭於肌腠之間,正虛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壯熱而無汗,頭項強痛,肢體酸痛。風寒犯肺,肺氣不宣,故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苔白膩,脈浮而濡,正是風寒兼濕之證。所以治當益氣解表,散寒祛濕。方中羌活、獨活並為君藥,辛溫發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風寒濕邪。川芎行血祛風;柴胡辛散解肌,並為臣藥,助羌活、獨活祛外邪,止疼痛。枳殼降氣,桔梗開肺,前胡祛痰,茯苓滲濕,並為佐藥,利肺氣,除痰濕,止咳嗽。甘草調和諸藥,兼以益氣和中。生薑、薄荷,發散風寒,皆是佐使之品。配以小量人參補氣,使正氣足則鼓邪外出,一汗而風寒濕皆去,亦是佐藥之意。

本方原為小兒而設,因小兒元氣未充,故用小量人參,補其元氣,正如《醫方考》曰:「培其正氣,散其邪毒,故曰敗毒。」後世推廣用於年老、產後、大病後尚未復元,以及素體虛弱而感風寒濕邪,見表寒證者,往往多效。喻昌也認為:「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驅之。惟元氣大旺者,外邪始乘藥勢而出。若元氣素弱之人,藥雖外行,氣從中餒(nei),輕者半出不出,留連為困,重者隨元氣縮入,發熱無休。……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涌而出,群非補養虛弱之意也。」(《寓意草》)喻氏不僅常用本方治時疫初起,並用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還從表出而愈,稱為「逆流挽舟」之法。 本方證系正氣素虛,又感風寒濕邪。風寒濕邪襲於肌表,衛陽被遏,正邪交爭,故見憎寒壯熱、無汗;客於肢體、骨節、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頭項強痛、肢體酸痛;風寒犯肺,肺氣鬱而不宣,津液聚而不布,故咳嗽有痰、鼻塞聲重、胸膈痞悶;舌苔白膩,脈浮按之無力,正是虛人外感風寒兼濕之徵。治當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方中羌活、獨活發散風寒,除濕止痛,羌活長於祛上部風寒濕邪,獨活長於祛下部風寒濕邪,合而用之,為通治一身風寒濕邪的常用組合,共為君藥。川芎行氣活血,井能祛風;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氣,二藥既可助君藥解表逐邪,又可行氣活血加強宣痹止痛之力,俱為臣藥。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殼苦溫,理氣寬中,與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暢通氣機、寬胸利膈的常用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滲濕以消痰,皆為佐藥。生薑、薄荷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調和藥性,兼以益氣和中,共為佐使之品。方中人參亦屬佐藥,用之益氣以扶其正,一則助正氣以鼓邪外出,並寓防邪復入之義;二則令全方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綜觀全方,用羌獨活、芎、柴、枳、桔、前等與參、苓、草相配,構成邪正兼顧,祛邪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藥得祛邪藥則補不滯邪,無閉門留寇之弊;祛邪藥得扶正藥則解表不傷正,相輔相成。

喻嘉言用本方治療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氣疏通,里滯亦除,其痢自止。此種治法,稱為「逆流挽舟」法。
摘 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小兒藥證直決》

《嵩崖尊生全書》卷十:敗毒散

組 成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茯苓、川芎、干葛、甘草、桔梗。
主 治 感冒聲啞,咳嗽。
摘 錄 《嵩崖尊生全書》卷十

《攝生眾妙方》卷八:敗毒散

組 成 黃柏1兩,黃連1兩,川烏2錢。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用冷水調成膏,攤在腫處,頻以水潤之,其腫自消。
主 治 疔瘡走動者。
摘 錄 《攝生眾妙方》卷八

《攝生眾妙方》卷八:敗毒散

組 成 當歸尾5錢,白芷1兩,防風1兩(去蘆),大黃5錢,羌活1兩,甘草1兩,蜂房1兩,連翹1兩,金銀花1兩,川山甲2兩(生用)。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每服3錢,重甚用4錢,以好酒調下。[br]腫毒痛甚,加乳香、沒藥、血竭、皂角刺各1錢。
主 治 一切無名腫毒。
摘 錄 《攝生眾妙方》卷八

《仁端錄》卷十四:敗毒散

組 成 蟬蛻、牛蒡、荊芥、桔梗、葛根、升麻、紫蘇、川芎、羌活、薄荷、前胡、枳殼、山楂、青皮、甘草。
主 治 心臟熱毒所發之夾膚疹,痘疹初出時,膚如湯沸,疱點鮮紅成片,現沒無定者。
摘 錄 《仁端錄》卷十四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敗毒散

組 成 桔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藥、獨活、柴胡、甘草各等分。
制 法 上銼。
用 法 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2片,煎至6分,不拘時候服。
主 治 小兒丹毒初發,遊走遍體,燥悶腹脹,啼哭。
摘 錄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片玉心書》卷五:敗毒散

組 成 荊芥、防風、連翹、枳殼、升麻、薄荷葉、羌活、獨活、桔梗、干葛、木通、金銀花、黃芩、川芎、甘草、山梔子。
用 法 上腫,加蔥3莖;下腫;加燈心1握、生薑3片為引,水煎服。
主 治 遍身瘡疥,因淋洗塗搽,逼毒歸內而腹脹輕者。
摘 錄 《片玉心書》卷五

《明醫指掌》卷六:敗毒散

組 成 羌活1錢(去蘆),獨活1錢(去蘆),柴胡1錢(去毛),前胡1錢(去蘆),枳殼(炒)8分,茯苓8分(去皮),川芎7分,甘草5分(炙),桔梗8分(去蘆)。
用 法 《醫方集解》有薄荷少許;《疫疹一得》以蔥為引。
主 治 髒毒協寒便血,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風痰及時疫,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口瘡,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
摘 錄 《明醫指掌》卷六

《濟陽綱目》卷九十五:敗毒散

組 成 木鱉子1錢,山梔1錢,連翹1錢,當歸1錢,芍藥1錢,川芎1錢,甘草1錢,熟地黃1錢,防風1錢,金銀花1錢,荊芥1錢,陳皮1錢,枳殼1錢,全蠍1錢,穿山甲1錢,僵蠶1錢,蟬蛻1錢,皂角子1錢,朴消、蜈蚣1條(去頭腳),大黃3錢。
制 法 上銼。
用 法 水煎,空心服。少刻下瀉糞則效。
主 治 痔漏。
摘 錄 《濟陽綱目》卷九十五

《萬病回春》卷七:敗毒散

組 成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茯苓(去皮)、桔梗(去蘆)、川芎、枳殼(去瓤,炒)、天麻、全蠍(去毒)、僵蠶(炒)、白附子(煨)、地骨皮各等分,甘草減半。
制 法 上銼1劑。
用 法 加生薑3片,水煎服。
主 治 急驚風初起,發熱,手足搐搦,上宮天吊,角弓反張,並一切感冒風寒,頭疼發熱,咳嗽喘息,鼻塞聲重,及瘡疹欲出發搐。
摘 錄 《萬病回春》卷七

《綱目拾遺》卷九引《家寶方》:敗毒散

組 成 琉璃(陳年破損者)1個,楝樹子4兩,舊發網巾1頂,鳳凰衣49個,三七1錢,敗龜版(炙)5個。
制 法 上為細末。
用 法 每服5分,槐樹子湯送下。
主 治 新久腫毒,癰疽,發背,疔瘡。
摘 錄 《綱目拾遺》卷九引《家寶方》

《痘疹定論》卷四:敗毒散

組 成 生地黃1錢5分,丹皮7分,柴胡7分,桔梗8分,薄荷5分,連翹8分(去心),牛蒡子8分(炒,研),黃柏5分(蜜水炒),天花粉8分,黃芩7分(酒炒),黑參8分,赤芍5分,金銀花8分,甘草3分(生,去皮)。
用 法 《麻科活人全書》有射干,赤芍,無白芍。
主 治 清胃利咽。主疹後口臭、口瘡、唇爛,兼咽喉疼痛。
摘 錄 《痘疹定論》卷四

《痘麻紺珠》卷十六:敗毒散

組 成 人參、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甘草、川芎、獨活、桔梗、枳殼、陳皮。
用 法 加生薑、大棗為引。
主 治 解毒。主痘瘡邪盛,紅點未見之前熱甚者。
摘 錄 《痘麻紺珠》卷十六

《痘科辨要》卷十:敗毒散

組 成 前胡、柴胡、獨活、天麻、地骨皮、薄荷、甘草。
用 法 加生薑,水煎服。
主 治 痘初發,在疑似之間者。
摘 錄 《痘科辨要》卷十

《慈航集》卷下:敗毒散

組 成 桔梗3錢,生甘草1錢5分,白僵蠶3錢(炒),羌活1錢5分,牛蒡子3錢(研),薄荷8分,片薑黃2錢,蟬蛻2錢,焦楂3錢,枳殼1錢5分(炒),荊芥1錢5分,防風1錢5分。
用 法 加煨姜2片,連須蔥頭3個,水煎服。小兒半服。初病1服,蓋暖出汗,即松其半,再1服,去其8分。[br]大便結燥,加制軍3錢,去羌活。
主 治 熱毒積於陽明,風寒客於肌表,蝦蟆瘟初起,兩腮腫硬,惡寒,耳底抽痛。
摘 錄 《慈航集》卷下

《博濟方》卷三:敗毒散

組 成 槐花(炒)、白礬(燒及8分許,存性)各等分(是生時秤)。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1錢,加烏梅1個,水1盞,煎6分,去滓溫服。
主 治 脾毒下血,臟腑疼痛,頻往圊廁,後重里結。
摘 錄 《博濟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