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湯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3年8月20日 (日) 00:08 由 鹿野耕云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症因脈治》卷四:建中湯

組 成 桂枝、飴糖、甘草、生薑、白芍藥。
用 法 [br]原書治上證,加防風;胸前飽悶,加砂仁、木香以行甘甜之滯;有寒,加炮姜。
主 治 風氣腹痛,脈遲者。
摘 錄 《症因脈治》卷四

《幼幼集成》卷六:建中湯

組 成 柳楊桂、白芍藥、當歸身、炙黃耆、炙甘草。
用 法 加生薑、大棗為引,水煎,熱服。
主 治 痘後陽虛自汗,醒着而出者。
摘 錄 《幼幼集成》卷六

《易簡方》:建中湯

組 成 官桂3分,白芍藥1兩半,甘草半兩。
用 法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br]婦人血痛、男子心腹痛,心腹疼痛甚者,加遠志半兩。
主 治 脾胃不和.腹痛泄瀉,表虛自汗。
宜 忌 飲酒人不喜甘者,不宜服之。
方論選錄 《醫家心法》:此屬肝虛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故用芍藥之酸,甘草之甘,此甲已化土也。再加肉桂,補肝之子,益土之母,以培其生化之源。
摘 錄 《易簡方》

《醫略六書》卷三十:建中湯

組 成 當歸3錢,赤芍1錢半,肉桂1錢半。
用 法 水煎,去滓溫服。[br]無汗,加炒黑荊芥;腹痛,加炒焦砂糖。
主 治 產後血虧挾滯,營氣不能布護,寒氣得以傷之,直入沖任而惡寒汗出,發熱不休。脈緊細澀者。
方論選錄 方中當歸養營血以榮沖任,赤芍瀉滯血以行血脈,肉桂溫經暖血以散寒邪也。無汗加黑荊,為和血疏邪之用,腹痛加焦糖,乃去宿緩中之方。水煎溫服,俾滯血化而新血生,則營衛調和而沖任之寒邪無不外解。
摘 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杏苑生春》卷七:建中湯

組 成 黃耆1錢5分,遠志1錢5分,當歸5分,澤瀉5分,人參5分,白芍5分,龍骨5分,甘草(炙)5分。
用 法 上(口父)咀。用生薑5片,水煎,空心服。
主 治 脾風傳腎,小腹痛熱,出白液,名曰蠱。
摘 錄 《杏苑生春》卷七

《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刪繁方》:建中湯

組 成 黃耆3兩,芍藥3兩,甘草(炙)2兩,桂心3兩,生薑6兩,半夏5兩(洗),大棗12個(擘),飴糖10兩。
制 法 上切。
用 法 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次服。
主 治 補氣。主肺虛損不足。
宜 忌 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生蔥。
摘 錄 《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刪繁方》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建中湯

組 成 黃耆(銼)1兩,遠志(去心)1兩,芍藥1兩,龍骨1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每用6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個(擘破),同煎至1盞,去滓,下飴糖少許,分溫2服,空腹日午各一。
主 治 五勞七傷,小腹拘急,臍下膨脹,兩脅脹滿,腰脊引痛,鼻口乾燥,目視(目巟目巟),忽忽不樂,胸中氣逆,不下飲食,莖中痛,小便赤黃而有餘瀝,夜夢失精,驚恐虛乏。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建中湯

組 成 黃耆 芍藥各6克 桂(去粗皮)人參 當歸(切,焙)各3克
制 法 上藥五味,銼如麻豆大。
用 法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薑4克(劈碎)、大棗2枚(擘破),煎至100毫升,去滓,下餳7.5克,攪令消,溫服,一日三次。 若失精,加龍骨、白薇各30克。
主 治 治虛勞,下焦虛冷,不渴,小便自利。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太平聖惠方》卷九:建中湯

組 成 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白芍藥1兩,桔梗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白朮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制 法 上為散。
用 法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 治 傷寒2日,心中悸而煩者。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九

《慎齋遺書》卷七:建中湯

組 成 前胡1錢,細辛1錢,當歸1錢,白芍1錢,人參1錢,橘紅1錢,桂心1錢,麥冬1錢,黃耆1錢,白茯苓1錢,炙甘草1錢,半夏7分,生薑3片,大棗2個。
用 法 不拘時服。
主 治 生氣血,退虛熱。主勞證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
摘 錄 《慎齋遺書》卷七

《傷寒大白》卷二:建中湯

組 成 白芍藥、桂枝、甘草。
用 法 [br]氣虛,加人參、白朮;血虛,加當歸、黃耆。
主 治 陽虛眩暈;肝脾血分虛寒腹痛。
摘 錄 《傷寒大白》卷二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建中湯

組 成 生薑5兩,芍藥5兩,干地黃5兩,甘草5兩,芎?5兩,大棗30個。
用 法 上(口父)咀。以水6升漬1宿,明旦復以水5升合煮,取3升,分3服。藥入四肢百脈似醉狀,是效。無生薑,酒漬乾薑2兩1宿用之。
主 治 五勞七傷,虛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則目眩,腹中懸急而有絕傷,外引四肢。
摘 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建中湯

組 成 膠飴半斤,黃耆3兩,乾薑3兩,當歸3兩,大棗15個,附子1兩,人參2兩,半夏2兩,橘皮2兩,芍藥2兩,甘草2兩。
用 法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半,湯成下膠飴烊沸,分4服。
主 治 五勞七傷,小腹急痛,膀胱虛滿,手足逆冷,食飲苦吐,酸痰嘔逆,泄下少氣,目眩耳聾,口焦,小便自利。
方論選錄 《千金方衍義》:小建中為諸建中之母,本桂枝湯表藥,藉膠飴之甘溫入脾通津,大建中氣,即傷寒榮氣不足,尺脈不至,虛勞之腹痛里急,陽澀陰弦,咸可用為前導,溫中而兼疏表氣,扶陽而不礙陰虛,以桂枝達表,芍藥安中,甘草和胃,大棗通脾,生薑散邪,膠飴資津,共襄建中之功也。加黃耆名黃耆建中,則偏助衛氣,以治下元虧損,夢中失精,煩熱悸衄等病。此治五勞七傷,則於黃耆建中方內加當歸,合內補建中,大補榮血,以附子易桂心,峻溫腎氣;以乾薑易生薑,專力溫中;又加人參輔黃耆、甘草,保合元神;更加半夏、橘皮,開泄痰氣,並行大棗、膠飴之滯也。
摘 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建中湯

組 成 人參2兩,甘草2兩,桂心2兩,茯苓2兩,當歸2兩,黃耆3兩,龍骨3兩,麥門冬3兩,大棗30個,芍藥4兩,附子1兩,生地黃1斤,生薑6兩,厚朴1兩,飴糖8兩。
用 法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附子湯」。[br]咳者,加生薑1倍。
主 治 虛損少氣,腹脹內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不能飲食,寒熱頭痛,手足逆冷,大小便難,或復下痢口乾,夢中泄精,或時吐逆恍惚,面色枯瘁,又復微腫,百節疼酸。
方論選錄 《千金方衍義》:用黃耆建中參入當歸、參、附峻補元陽,兼培榮氣,加門冬、地黃以滋津液,厚朴、茯苓以泄滯氣,龍骨以收耗散之精。
摘 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普濟方》卷二〇五引《博濟方》:建中湯

組 成 草豆蔻(去皮)1兩,神曲(炒)1兩,麥糵(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炙香熟)1兩,乾薑(炮)1兩,茴香子(炒)半兩,木香半兩。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每服3錢,加生薑3片,大棗2個(擘破)水1盞,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1方為末,入鹽煎湯下,空心常服。
主 治 膈氣,宿食不消,胸膈痞滿,心腹脹痛,陰陽不和,臍腹撮痛。
摘 錄 《普濟方》卷二〇五引《博濟方》

《活幼心法》卷四:建中湯

組 成 人參2錢,蜜炙黃耆3錢,白朮1錢5分,當歸身1錢5分,大川芎8分,大附子(制)1錢,乾薑(炒帶黑色)1錢,肉桂1錢,炙甘草1錢,丁香5分。
用 法 加生薑1片,同煎。溫服。1服立止,甚者不過2服。
主 治 真氣外發而內虛寒,痘收時寒戰咬牙者。
摘 錄 《活幼心法》卷四

《扁鵲心書·神方》:建中湯

組 成 附子(炮)2兩,白朮(土炒)2兩,芍藥(酒炒)4兩,甘草(炒)1兩,乾薑(炒)1兩,草果(去殼,炒)1兩。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每服5錢,水煎,熱服。
主 治 久發瘧疾,髒胃虛弱,胸膈腹中飽悶痞塊,兩脅連心痛,四肢沉重,發熱。泄瀉,羸瘦。
摘 錄 《扁鵲心書·神方》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建中湯

組 成 生薑 芍藥 干地黃 甘草 芎藭各15克 大棗30枚
制 法 上藥六味,哎咀。
用 法 以水600毫升漬一宿,明晨再以500毫升水合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藥入四肢百脈似醉狀是效。
主 治 治五勞七傷,虛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則目眩。
摘 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