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腎丸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3年8月20日 (日) 00:07 由 鹿野耕云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朱氏集驗方》卷九:安腎丸

組 成 大安腎丸半斤,磁石1兩(醋煅),石菖蒲1兩,羌活1兩。
制 法 上為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組成中大安腎丸,原作「安腎丸」,據《普濟方》改。
主 治 虛弱耳聾。
摘 錄 《朱氏集驗方》卷九

《張氏醫通》卷十三:安腎丸

組 成 肉桂1兩5錢,川烏頭(炮)1兩5錢,白蒺藜(炒,去刺)4兩8錢,巴戟天(去骨)4兩8錢,薯蕷(薑汁炒)4兩8錢,茯苓4兩8錢,石斛(酒炒)4兩8錢,川萆薢(炒)4兩8錢,白朮4兩8錢,肉蓯蓉(酒浸去腐)4兩8錢,補骨脂(炒)4兩8錢。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70丸,空腹以鹽湯送下,臨臥以溫酒送下。
主 治 腎虛風襲,下體痿弱疼痛,不能起立。
方論選錄 腎臟為風寒所襲,所以不安,故用烏頭、蒺藜祛風散寒之劑,風去則腎自安,原無事於溫補也;其他桂、苓、術、薢、脂、戟、蓯、斛,雖日兼理脾腎,而實從事乎祛濕利水,只緣醉飽入房,汗隨風蔽,所以肢體沉重,非藉疏通溝洫,病必不除,因仿佛地黃飲子而為製劑,彼用地黃、菖、志,冬、味、萸、附,以交心腎之氣;此用蒺藜、術、蕷、骨脂、烏頭,以祛坎陷之風,與崔氏八味丸迥乎不同也。
摘 錄 《張氏醫通》卷十三

《杏苑生春》卷六:安腎丸

組 成 青鹽1兩(另研),鹿茸5錢,柏子仁5錢,石斛5錢,川烏5錢,黑附子(炮)5錢,巴戟5錢,肉桂5錢,菟絲子5錢,韭子5錢,肉蓯蓉5錢,胡蘆巴5錢,杜仲(薑汁拌炒)5錢,遠志5錢,石棗(酒蒸去核)5錢,破故紙5錢,赤石脂(煅)5錢,茯苓5錢,茯神5錢,川楝子肉(酒蒸)5錢,蒼朮5錢,川椒5錢,茴香(酒炒)5錢。
制 法 上為末,用山藥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81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主 治 腎虛氣不歸元,咳嗽動引百骸,自覺從臍下逆奔而上者。
摘 錄 《杏苑生春》卷六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安腎丸

組 成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500克 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 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 白朮 破故紙各1.5千克
制 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小腸氣者,用炒茴香鹽酒送下。
主 治 壯陽益腎。腎經積冷,下元虛憊,目暗耳鳴,四肢無力,夜夢遺精,小便頻數,臍腹撮痛,食少體瘦,驚恐健忘,大便溏瀉。
摘 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安腎丸

組 成 補骨脂(炒)葫蘆巴(炒)茴香(炒)川楝(炒)續斷(炒)各90克 桃仁(麩炒,去皮、尖,別研)杏仁(如上法)山藥(炒,切)茯苓各60克
制 法 上藥研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
主 治 腎虛腰痛,陽事不舉,耳鳴口乾,面色黧黑,耳輪焦枯。
摘 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安腎丸

組 成 補骨脂3兩(炒),葫蘆巴3兩(炒),茴香3兩(炒),川楝3兩(炒),續斷3兩(炒),桃仁2兩(麩炒,去皮尖,別研),杏仁2兩(如上法),山藥2兩(炒,切),茯苓2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主 治 腎虛牙痛,耳鳴口乾,面色黧黑,耳輪焦枯,腰痛,膝骨痛,囊汗,陽事不舉。
摘 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普濟方》卷二二七:安腎丸

組 成 川烏3兩(面炒,去皮),川萆薢3兩,茴香3兩(炒),杜仲3兩(醋浸,炒),蜀椒3兩(去目,炒),當歸3兩,木瓜3兩,柏子仁3兩,菟絲子3兩(酒浸),熟地黃3兩(酒浸),川楝子3兩半(杏核),澤瀉2兩,遠志2兩(甘草煮,去核),川巴戟2兩(紫者,去心,酒浸),牛膝2兩(酒浸),肉蓯蓉2兩(酒浸,炒),胡蘆巴2兩(酒浸,炒),山茱萸2兩(去核,炒),白茯苓2兩(去皮),蛇床子2兩,破故紙4兩(炒),蒼朮5兩(米泔浸,去皮,茅山者佳)。
制 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50-60丸,空心、食前以鹽湯送下,溫酒亦得,每日2次。
主 治 補腎鎮精,壯陽,補虛損,暖腰膝,縮小便,澀精溫中,去痰止嘔吐,暖下元,定心氣,消食止渴,長肌肉,除莖中寒及熱疼,逐寒濕及諸冷痹,去一切風,添精益髓,去腰膝冷,益顏色,破癥結,開胃進食,明目。主男子諸風,五勞七傷,顏色枯朽,手足不隨,語言蹇澀,口眼歪斜,筋脈攣急,腰腳疼痛,元髒虛冷,面色青黑,腹脅脹滿,下痢泄精,夜夢鬼交,驚悸健忘,骨髓傷敗,未老陽事不興,胃冷精流,陰囊濕癢,膀胱疝氣,小腸下部脾胃俱弱,癥結痰飲,霍亂吐瀉,轉筋不止,胸膈逆氣,不進飲食。
摘 錄 《普濟方》卷二二七

《馬培之醫案》:安腎丸

組 成 鹿角霜3錢,焦白朮1錢半,肉桂3分,當歸2錢,川續斷1錢半,獨活8分,懷牛膝5錢,大生地3錢,菟絲子5錢,巴戟肉1錢半,紅棗3個,桑枝3錢。
主 治 腎虛脊駝,足痿疼痛。
摘 錄 《馬培之醫案》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紹興續添方):安腎丸

組 成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6兩,川烏(炮,去皮臍)16兩,桃仁(麩炒)48兩,白蒺藜(炒去刺)48兩,巴戟(去心)48兩,山藥48兩,茯苓(去皮)48兩,肉蓯蓉(酒浸,炙)48兩,石斛(去根,炙)48兩,萆薢48兩,白朮48兩,破故紙48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3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或鹽湯送下;小腸氣,炒茴香鹽酒下。
主 治 補元陽,益腎氣。主腎經久積陰寒,膀胱虛冷,下元衰憊,耳重唇焦,腰腿腫疼,臍腹撮痛,兩脅刺脹,小腹堅疼,下部濕癢,夜夢遺精,恍惚多驚,皮膚乾燥,面無光澤,口淡無味,不思飲食,大便溏泄,小便滑數,精神不爽,事多健忘。
摘 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紹興續添方)

《嚴氏濟生方》卷五:安腎丸

組 成 肉蓯蓉(酒浸,焙)、石斛(去根)、桃仁(麩炒)、破故紙(炒)、白朮、干山藥(銼,炒)、白蒺藜(炒去刺)、川烏(炮,去皮臍)、川萆薢、川巴戟(去心)各等分。
制 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7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主 治 虛熱,牙齒浮腫疼痛。
方論選錄 《古方選注》:肉蓯蓉、巴戟、川烏安腎之陽,萆薢堅腎之陰,石斛清腎中浮游之火,桃仁、蒺藜補肝以安相火,白朮、山藥健脾以鎮濁陰。
摘 錄 《嚴氏濟生方》卷五

《洪氏集驗方》卷三:安腎丸

組 成 熟干地黃(洗淨,焙乾)1兩,牡丹皮半兩,附子(炮,去皮尖)半兩,金釵石斛半兩,破故紙(炒)半兩,山藥半兩,肉桂半兩(去皮秤),白蒺藜(炒,去刺)半兩,巴戟天(去心稱)1兩,肉蓯蓉(酒浸1宿)1兩(切,焙),白茯苓半兩(去皮秤),澤瀉(微炒)半兩,萆薢半兩,白朮半兩。
制 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40丸,食前、空心以溫酒或鹽湯送下。
主 治 本氣怯弱,筋骨無力,或時疼痛。
摘 錄 《洪氏集驗方》卷三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安腎丸

異 名 三味安腎丸
組 成 破故紙、茴香子、乳香(要真者,不得真者則不如不用,以沒藥代之)。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用 法 三味安腎丸(《醫學入門》卷七)。
主 治 久患氣證,氣不歸元;因腎不收氣,喘症已服流氣化痰諸法不效。
摘 錄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赤水玄珠》卷三:安腎丸

組 成 青鹽(炒)1兩,補骨脂(鹽水炒)1兩,山藥1兩,石斛1兩,白茯苓1兩,菟絲子(酒炒)1兩,巴戟(去心)1兩,杜仲(薑汁炒)1兩,肉蓯蓉(酒浸)2兩,白蒺藜(炒)2兩。
制 法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70-8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主 治 固精補陽。主腎虛牙齒豁落,隱痛。
摘 錄 《赤水玄珠》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