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丸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3年8月20日 (日) 00:00 由 鹿野耕云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文本替换 - 替换“|注意=”为“|宜忌=”)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聖濟總錄》卷一二〇: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半兩,白芷半兩,升麻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赤芍藥半兩,柴胡(去苗)1兩,生干地黃(焙)1兩半,大黃(銼,炒)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芎窮半兩,知母(焙)半兩,萎蕤半兩,檳榔(銼)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甘菊花半兩,藁本(去苗土)半兩,牽牛子(炒)半兩,馬牙消(研)半兩,犀角屑半兩,胡黃連1兩,甘草(炙)1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眼30丸,食後、夜臥熟水送下。以利為度。
主 治 風襲齒齦,腫痛有血。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〇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6兩,牛膝6兩,菟絲子(焙)6兩,枳殼(去瓤,麩炒)6兩,遠志(去心)6兩,熟干地黃6兩。
制 法 上使酒浸3日,焙乾為末,用浸藥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主 治 補血氣。主風濕。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1兩,龍膽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銼)1兩,山梔子(去皮)1兩,鱉甲(醋浸,炙黃)1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兩。
制 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丸,食後米飲送下,1日2次。
主 治 骨蒸羸瘦,經久不愈,邪熱留連。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1兩半,白檳榔(煨,銼)1兩半,桔梗(炒)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茯神(去木)1兩,百合1兩,訶黎勒(煨,取皮)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熟干地黃(焙)2兩,赤芍藥2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20丸,空心煎黃耆湯送下,日3次。
主 治 虛勞咳嗽喘滿,食少脅痛,時發寒熱。
摘 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一: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5兩,生干地黃5兩,牛膝3兩(去苗),覆盆子3兩,黃耆3兩(銼),五味子3兩,桃仁4兩(去皮尖雙仁,別研如膏),菟絲子4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蒺藜子4兩(微炒去刺)。
制 法 上為末,下桃仁,攪使相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本方能令髭發終身不白,但黑潤而巳;黃者經六十日變黑;已白者服百日如漆。
主 治 益氣血,烏髭發,堅牙齒,益筋力。主
宜 忌 忌食蒜、牛肉、生蔥、蘿蔔等。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一

《太平聖惠方》卷四: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3分,柴胡1兩(去苗),子芩1兩,生干地黃1兩,麻黃根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犀角屑半兩,知母1兩,川升麻1兩,牡蠣粉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30丸,煎淡竹葉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 治 心臟壅滯,或時煩熱,頻多汗出。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半兩,龍膽2分(去蘆頭),子芩2分,紫參半兩,黃耆半兩(銼),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木香1分,豬苓1分(去黑皮),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細研)。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用 法 每服5丸,以溫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為效。
主 治 因奶熱所致小兒脊疳,漸漸黃瘦,以手指擊之,背如鼓響,脊骨高。
摘 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

《奇效良方》卷六十: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黃耆、桑白皮、山梔子、馬兜鈴各等分。
制 法 上為細末,甘草膏為丸,如芡實大。
用 法 每服1丸,食後噙化。
主 治 肺熱口臭,口中如膠,舌干發渴,小便多。
摘 錄 《奇效良方》卷六十

《普濟方》卷三八三:地骨皮丸

組 成 地骨皮1分,龍膽1分,黃芩(去黑心)1分,枳殼(去瓤,麩炒)1分,木香1分,赤芍藥1分,豬苓(去黑皮)1分,海蛤(研)1分,紫參(研)半兩,大黃(銼,炒)半兩,郁李仁(炒,研)1兩1分。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用 法 每服5-7丸,溫湯送下。微利即止。
主 治 小兒疳瀉不定,黃瘦不思食。
摘 錄 《普濟方》卷三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