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金匱方論/《新編金匱方論》鄧珍序
< 新编金匮方论
首頁 | 《金匱要略》 | |
無 | 漢·張仲景 | 下一篇▶ |
《新編金匱方論》鄧珍序[1]
聖人設醫道,以濟夭枉,俾天下萬世,人盡天年,博施濟眾,仁不可加矣。其後繼聖開學,造極精妙[2],著於時,名於後者,和緩扁倉之外,亦不多見,信斯道之難明也與。
漢長沙太守張仲景,以穎特之資,徑造閫奧,於是採摭群書,作《傷寒卒病論方》,合十六卷。以淑[3]後學,遵而用之,困蘇廢起,莫不應效若神。跡其功在天下,猶水火谷粟然[4]。是其書可有而不可無者也。惜乎後之傳者,止得十卷,而六卷則亡之。宋翰林學士王洙,偶得雜病方三卷於蠹簡中,名曰《金匱方論》,即其書也。豐城之劍,不終埋沒,何其幸耶!林億等奉旨校正,並板行於世。今之傳者,復失三卷,豈非世無和氏,而至寶委[5]倫於荊石與!仆幼嗜醫書,旁索群隱,乃獲於盱之丘氏,遂得與前十卷表里相資,學之者動免掣肘。鳴呼!張茂先[6]嘗言,神物終當有合,是書也,安知不有所待,而合顯於今也。故不敢秘,特勒諸梓,與四方共之。由是張氏之學不遺,軒轅之道昭著,林林總總,壽域同躋,豈曰小補之哉。
無 | 下一篇▶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