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2年7月5日 (二) 14:07 由 入我相思门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金匱要略方論》
2012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本

基本信息
別名《金匱要略》、《金匱玉函要略方論》
作者張仲景
類型金匱要略本文
成書年代東漢
篇卷數卷數:三卷
版本元後至元六年(1340)鄧珍本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徐鎔本(見《古今醫統正脈全書》)
萬曆二十七年趙開美本(見《仲景全書》)
嘉靖年間(1522- 1566)俞橋本
日本仿明俞橋本
1955年、1963年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金匱要略方論》三卷。簡稱《金匱要略》《金匱》,又名《金匱方論》《金匱玉函要略方論》·張機(字仲景)撰著,·王熙(字叔和)編次,·林億等校訂。

簡介

東漢建安年間(196-220)張仲景著成《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十卷論傷寒,六卷論雜病。因兵燹,書多散佚。至西晉,王叔和曾作搜集、編次,歷唐至宋,卷帙和內容已非原貌。後人僅見《傷寒論》十卷,雜病六卷已佚,但其中許多內容記載於《脈經》,部分內容為《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書所引用。北宋仁宗時(1023-1063),翰林學士王洙於館閣蠹簡中得《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則辨傷寒,中則論雜病,下則載其方,並療婦人」,乃《傷寒雜病論》之節本。一經發現,即「錄而傳之士流",且「以對方證對者施之於人,其效若神」。嘉祐二年(1057), 官府專設「校正醫書局",召集林億等校正古醫籍,並於熙寧間(1068- 1077)陸續刊行。因《傷寒論》已有王叔和編次本,故林億等將《金匱玉函要略方》之上卷刪去,僅留中、下卷,又以下卷方劑分列諸證之下,遂編為上、中、下三卷。並采它書所載的仲景方與後世效方,分類附載於每篇之末,以廣其法,從而自成一書,依舊名曰《金匱方論》。

內容

全書共二十五篇。按病分篇,如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等為篇名。自第一至十篇為上卷,第十一至十九篇為中卷,第二十至二十五篇為下卷。其首篇(「臟腑經絡先後病")為全書總論,對疾病的病因、病機、預後、診斷、預防、治療作原則性的指示,具有綱領性意義;第二至十七篇為內科疾病,包括中風虛勞胸痹痰飲黃疸水氣等三十多種病證的辨證論治;第十八篇論述腸癰等外科疾病;第十九篇討論陰狐疝氣、蛔蟲等病;第二十至二十二篇專論惡阻、腹痛、髒躁等婦產科病證二十多種;末後三篇為雜療方和食物禁忌。共載六百零八節條文,所及病證六十餘種,方劑二百六十二首。

影響評價

全書以《內經》理論為指導,總結了東漢以前醫家和作者的臨床經驗,理論聯繫實際,開創了內傷雜病辨證論治的體系,對後世臨床醫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古今醫家對其推崇備至,朱丹溪謂:「仲景諸方,實萬世醫門之規矩準繩也,後世欲為方圓平直者,必於是而取則焉。」徐靈胎評曰:「其論皆本於《內經》,而神明變化之;其用藥悉本於《神農本草》,而融會貫通之;其方則皆上古聖人曆代相傳之經方,仲景間有隨證加減之法;其脈亦皆《內經》及歷代相傳之真訣;其治病無不精確周到,無一毫游移參錯之處,實能洞見本源,審察毫.....真乃醫方之經也。」被公認為中醫經典著作之一、「方書之祖"。書中如小建中湯鱉甲煎圓大黃䗪蟲丸酸棗湯麥門冬湯栝蔞薤白半夏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腎氣圓大黃牡丹湯溫經湯等,皆為歷來醫家所常用,為治療雜病的典範。

流傳版本

現存元後至元六年(1340)鄧珍本、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徐鎔本(見《古今醫統正脈全書》)、萬曆二十七年趙開美本(見《仲景全書》)、嘉靖年間(1522- 1566)俞橋本、日本仿明俞橋本等。通行本為1955年、1963年商務印書館鉛印本,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全文閱讀

  • 點擊鏈接可以跳轉至相應頁面。

Template:金匱要略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