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散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三: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漢防己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大小便通利為效。 |
主 治 | 水氣遍身浮腫,按之沒指,心腹氣脹,大小便澀。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三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〇五: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桂心半兩,桑根白皮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粟米一茶匙,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氣噎,心膈壅塞,不能下食。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名見《普濟方》卷二〇五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川升麻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知母1兩,犀角屑3分,木香3分,前胡3分(去蘆頭),石膏1兩半,旋覆花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紫蘇莖葉1兩,檳榔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薑汁半分,煎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瘴毒腳氣,胸膈氣不通,乍寒乍熱,頭痛心煩,不下飲食。 |
摘 錄 |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六 |
《治痘全書》卷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苦竹葉、淡豆豉、赤茯苓、大青、升麻、桔梗、梔子仁、甘草。 |
用 法 | 為散服。 |
主 治 | 咳嗽喘急。 |
摘 錄 | 《治痘全書》卷十四 |
《楊氏家藏方》卷十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去皮)1兩,半夏(湯洗7遍)1兩,陳橘皮(去白)1兩,桔梗(去蘆頭)1兩,熟干地黃(洗,焙)1兩,白朮3分,川芎3分,人參(去蘆頭)3分,赤芍藥3分,旋覆花半兩,甘草(炙)半兩。 |
制 法 | 上(口父)咀。 |
用 法 |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妊娠惡阻,心胸煩悶,頭暈噁心,四肢昏倦,嘔吐痰水,惡聞食氣。 |
摘 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
《衛生寶鑑》卷十八: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去皮)、葵子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末。 |
用 法 | 每服2錢,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妊娠小便不利,及水腫,灑灑惡寒,動轉筋痛。 |
摘 錄 | 《衛生寶鑑》卷十八 |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為《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八「葵子散」之異名:赤茯苓散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為《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八「葵子散」之異名 |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牽牛子(炒)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3分,陳橘皮(去白,炒)3分,甘草(炙)3分。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2錢匕,如茶點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服石人水氣內積,面腫。 |
摘 錄 | 《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一: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白朮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1兩(銼,微炒),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痰癖,胸中臍下強滿嘔逆,不思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一: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柴胡1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朮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旋覆花半兩,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檳榔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痰飲乾嘔,食不消化,及脾胃氣膈。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牽牛子2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4次。 |
主 治 | 頭面身體卒浮腫。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2兩,桂心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大腹皮1兩半(銼),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1兩(銼),細辛1兩,前胡1兩(去蘆頭)。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4次。 |
主 治 | 大腹水腫,大便澀,氣滿悶。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訶黎勒皮3分,龍腦1錢(細研),人參3分(去蘆頭)。 |
制 法 | 上為細散,加龍腦,研令勻。 |
用 法 | 每服1錢,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
主 治 | 胸膈氣壅滯,暴渴不止。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赤茯苓散
異 名 | 赤茯苓湯 |
組 成 | 赤茯苓1兩,紫蘇子1兩,白朮1兩,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木香3分,檳榔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赤茯苓湯(《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
主 治 | 消渴後,頭面腳膝浮腫,胃虛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時吐逆。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栝樓根1兩,黃芩1兩,麥門冬1兩(去心),生干地黃1兩,知母1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小麥半合,淡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脾胃中熱,引飲水漿,煩渴不止。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當歸半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鬼箭羽3分,桂心3分,生干地黃半兩,川升麻3分,木香半兩,芎?半兩,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 |
主 治 | 屍疰。發作無時,心胸痛,喘息急。屍疰,喘急,氣上沖,傍攻兩脅。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六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八:赤茯苓散
異 名 | 茯苓湯 |
組 成 | 赤茯苓1兩,滑石2兩,石韋1兩(去毛),瞿麥1兩,蒲黃1兩,葵子1兩,榆白皮1兩(銼)。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茯苓湯(《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
主 治 | 小便卒淋,水道中澀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半,桑根白皮1兩半(銼),枳實1兩(麩炒微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1兩(去蘆頭),木香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射干3分,大腹皮1兩(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膈氣,咽喉噎塞,心胸滿悶,不下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桂心3兩,大腹皮1兩(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半兩,木通3分(銼),旋覆花半兩,前胡1兩(去蘆頭),檳榔1兩,訶黎勒皮2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膈氣,痰結氣滯,不思飲食,肩背壅悶,四肢煩疼。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桂心1兩,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1兩,蓬莪朮1兩,大黃1兩(銼碎,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5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膈氣壅滯攻心,胸中連肩背痛,日夜不止。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 |
《太平聖惠方》卷五: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旋覆花3分,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細辛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蔓荊子3分,桔梗3分(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脾臟風壅,胸膈痰滯,多吐稠涎,不能下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 |
《太平聖惠方》卷五: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白朮3分,桔梗3分(去蘆頭),檳榔半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熔於,微炒),木香半兩,沉香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枳實1分(麩炒微黃)。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
主 治 | 脾臟冷氣,胸膈不利,腹內虛鳴,少思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 |
《太平聖惠方》卷五: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犀角屑3分,羌活3分,麥門冬3分(去心),蔓荊子3分,石膏3兩,甘菊花3分,人參3分(去蘆頭),黃耆3分(銼),防風3分(去蘆頭),羚羊角屑2分,遠志2分(去心),前胡3分(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脾臟中風語澀,四肢難舉,智意不安,心膈煩熱,頭目昏悶。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五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桑根白皮3分(銼),紫蘇莖葉3分,漢防己半兩,羚羊角屑半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檳榔1兩,木香半兩,紅雪2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茯苓散」。 |
主 治 | 腳氣,腫滿入小腹,相引兩脅,妨悶,膀胱里急,停積宿水,不得宣通,時復心昏如醉。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貝母1兩(煨微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參1兩(去蘆頭)。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咳嗽忽不順,嘔吐不下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參3分(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紫蘇莖葉3分,桂心半兩,白朮3分,檳榔1兩,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上氣腹脹滿,不下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3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白朮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上氣嘔吐,胸脅滿悶,不思飲食,心神虛煩。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桂心半兩,紫蘇莖葉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訶黎勒皮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細辛半兩,厚朴3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紫菀3分(洗去苗土),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久上氣,心膈不利,吃食全微,咳嗽不止。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赤茯苓散
異 名 | 七氣湯 |
組 成 | 赤茯苓2兩半,大腹皮半兩(銼),檳榔半兩,桂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高良姜半兩(銼),訶黎勒皮1兩,牽牛子1兩(微炒)。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七氣湯(《普濟方》卷一七一)。 |
主 治 | 奔豚氣,從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脹壅悶,胸中短氣,坐臥不安。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四:赤茯苓散
異 名 | 赤茯苓湯 |
組 成 | 赤茯苓3分,麥門冬(去心)3分,赤芍藥3分,檳榔3分,生干地黃3分,木通(銼)3分,黃芩3分,甘草2分(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赤茯苓湯(《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
主 治 | 小腸實熱,頭面赤,汗多出,小腹不利。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 |
《太平聖惠方》卷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麥門冬1兩(去心),木通3分(銼),川升麻3分,葳蕤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菀3分(去苗土),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子芩1兩。 |
制 法 | 上為細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心氣實熱,煩悶不安。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四 |
《太平聖惠方》卷十一: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赤芍藥1兩,半夏1兩(湯浸洗7遍去滑),細辛3分,桂心3分,五味子1兩,訶黎勒子1兩,桑根白皮1兩半(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方中訶黎勒子,《普濟方》作「訶黎勒皮」。 |
主 治 | 傷寒,胸脅虛脹,上氣咽燥,脈浮者,心下有水氣。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十一: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朮1兩,五味子1兩,木香1兩,桔梗(去蘆頭)1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1兩。 |
制 法 | 上為細散。 |
用 法 | 每服2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生薑,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食毒,腹脹虛鳴,不能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五: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赤芍藥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大腹皮半兩(銼),百合1兩,紫蘇莖葉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時氣,氣壅上沖,心腹痞滿,坐臥不安。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五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五: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栝樓根1兩,麥門冬1兩(去心),生干地黃1兩,知母半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小麥50粒,淡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時氣胃熱口乾,煩躁,渴不止。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五 |
《太平聖惠方》卷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大腹子3分,桑根白皮1兩半(銼),紫蘇莖葉3分,百合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羚羊角屑3分,漢防己3分。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後腳氣上攻,煩滿,及腳膝疼腫。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十三: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麥門冬3分(去心),百合1兩,知母1兩,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百合證,頭不痛,但覺頭眩,漸漸惡寒。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十三: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木通(銼)1兩,黃芩1兩,川芒消1兩,瞿麥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得利為度。 |
主 治 | 傷寒小便不通,臍腹妨悶,心神煩躁。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十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半兩,前胡3分(去蘆頭),白鮮皮1兩,瞿麥1兩,子芩半兩,梔子仁半兩,滑石2兩,川升麻3分,木通1兩半(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時氣,有時寒熱,四肢沉重,口不知味,胸中噦塞,小便不通。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六 |
《太平聖惠方》卷十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澤瀉1兩,桂心1兩,葛根(銼)1兩,石膏2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時氣頭痛,雖自時時有汗,煩渴不止。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六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二: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去蘆頭),桔梗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高良姜1兩(銼),檳榔3分。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卒心腹痛,脹滿不下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二: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朮1兩,澤瀉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桔梗1分(去蘆頭),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參3分(去蘆頭)。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心腹痞滿,兩脅下急,不能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二: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紫蘇莖葉3分,桔梗3分(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檳榔3分,麥門冬3分(去心),前胡3分(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半兩(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咳嗽,心膈壅悶,肩背煩疼,四肢少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十八: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赤芍藥1兩,葵子1兩,瞿麥1兩,木通1兩(銼),川芒消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蔥白2莖,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熱病,小便不通,心神煩躁,小腹滿悶。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十: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半,牡蠣1兩(燒為粉),龍骨1兩半,黃芩1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先以水2大盞,加羊心1枚,煮令熟,去羊心,次入藥5錢,生薑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分2次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心臟虛熱,譫語恍惚不定。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十 |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一: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2兩,甘草2兩(炙微赤,銼),紫菀1兩(去苗土),白前3分,前胡1兩(去蘆頭),旋覆花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骨蒸肺痿,心胸滿悶,咳嗽涎唾,不欲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一: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柴胡1兩半(去苗),地骨皮3分,鱉甲1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桑根白皮1兩(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半兩,川朴消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骨蒸煩熱,四肢疼痛,背膊壅悶。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一 |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八: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澤瀉1兩,柴胡1兩(去苗),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漢防己1兩,豬苓1兩(去黑皮),麥門冬1兩(去心),桑根白皮1兩(銼),犀角屑1兩,紫蘇莖葉1兩,檳榔1兩半,子芩1兩,木通1兩(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差半分,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乳石發動,心神煩躁悶亂,身體面目浮腫,喘促坐臥不得。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2兩,訶黎勒皮2兩,木香半兩,當歸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檳榔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虛勞上氣,胸中逆滿,不下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 |
《太平聖惠方》卷三: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黃耆1兩(銼),子芩3分,酸棗仁半兩(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1兩,葳蕤3分,麻黃1兩(去根節),芎?3分,獨活半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淡竹葉3-7片,同煎至5分,去滓,入荊瀝半合,更煎1-2沸,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肝臟中風,氣壅語澀,四肢拘急。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三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五:赤茯苓散
異 名 | 赤茯苓湯 |
組 成 | 赤茯苓1兩,白朮半兩,黃芩3分,旋覆花半兩,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通3分(銼)。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赤茯苓湯(《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
主 治 | 妊娠身體浮腫,心腹急滿,小便澀滯。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五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五: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半,前胡1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白朮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大腹皮1兩(銼),檳榔1兩,紫蘇莖葉1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妊娠腹脅脹滿,心胸痰逆,見食即吐,漸加羸瘦。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五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桑寄生1兩,知母1兩,百合1兩,麥門冬(去心)1兩,川升麻1兩,人參(去蘆頭)1兩,柴胡(去苗)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甜竹茹1分,生薑半分,薤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妊娠心煩,頭項疼痛,不思飲食,手足多熱。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前胡1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白朮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紫蘇葉1兩,大腹皮半兩(銼),人參10兩(去蘆頭)。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妊娠心胸支滿,痰逆,不思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紫蘇葉半兩,黃耆2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柴胡1兩(去苗),大腹皮半兩(銼),前胡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妊娠心膈氣壅滯,煩躁,口乾食少。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白朮1兩,麥門冬(去心)1兩,人參(去蘆頭)1兩,黃耆(銼)1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妊娠10月,傷寒煩熱,吐逆,不欲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桑寄生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蔓荊子1兩,防風3分(去蘆頭),刺薊3分。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妊娠4-5月,頭重耳鳴,時時腹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六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葵根1兩,桂心1兩,石韋(去毛)1兩,赤芍藥1兩,琥珀1兩,木通(銼)1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蔥白2莖,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婦人氣淋、冷淋,小便澀。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防風(去蘆頭)1兩,人參(去蘆頭)1兩,當歸(銼碎,微炒)1兩,白芷1兩,白朮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木香1兩,赤芍藥1兩,細辛1兩,羌活1兩,芎?1兩,生干地黃1兩,羚羊角屑半兩,桂心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甘菊花半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婦人血風勞氣,心胸壅滯,積痰不散,時攻頭目旋眩,嘔吐煩熱,四肢拘急疼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柴胡1兩(去苗),麥門冬1兩(去心),人參3分(去蘆頭),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香3分,白朮3分,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瞿麥3分,赤芍藥3分,當歸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婦人骨蒸及勞血等疾,面色黃瘦,四肢無力,煩疼,痰壅涕唾稠粘,不思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 |
《太平聖惠方》卷七: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子芩3分,桑螵蛸3分(微炒),漢防己1分,羚羊角屑3分,射干半兩,川升麻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瞿麥1兩,大青2分,木通3分(銼)。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膀胱實熱,腹脹,小便不通,口舌乾燥,咽腫不利。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七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漢防己1兩,桑根白皮半兩(銼),豬苓1兩(去黑皮),澤漆1兩,木通1兩(銼),檳榔1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利為效。 |
主 治 | 婦人水氣,身體浮腫,喘息微促,小便不利。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木通1兩(銼),紫蘇莖葉1兩,牛膝1兩(去苗),木香半兩,防葵半兩,檳榔1兩,桂心半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芍藥半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方中防葵,《普濟方》作「防己」。 |
主 治 | 婦人腳氣腫滿,腹內妨悶,月水不通,四肢疼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蔓荊子半兩,細辛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白朮半兩,前胡1兩(去蘆頭),枇杷葉2分(拭去毛,炙微黃),芎?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防風半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婦人風痰,心胸不利,頭目昏重,時欲嘔吐,不下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赤芍藥3分,桂心半兩,檳榔1兩,桑根白皮3分(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郁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微炒),牽牛子3分(微炒)。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婦人血分,腹脅鼓脹,四肢浮腫,肩背壅悶。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芎?1兩,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細辛1兩,梔子仁1兩,獨活1兩,乾薑3分(炮裂,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石膏2兩,羚羊角屑1兩,麻黃1兩(去根節)。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婦人中風,身如角弓反張,心胸壅悶,言語謇澀。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漢防己1兩,桑根白皮半兩(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檳榔1兩,木通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紫蘇莖葉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婦人水氣,身體浮腫,喘息微促,小便不利。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川大黃1兩半,犀角屑3分,枳實3分(麩炒微黃),麥門冬1兩(去心),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石膏1兩,丹參半兩,檳榔1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大腸實熱,頭痛目眩,驚狂,喉痹,胸脅滿悶,手足煩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 |
《太平聖惠方》卷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漢防己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檳榔3分,柴胡1兩(去苗),紫蘇莖葉1分,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黃色),桑根白皮1兩(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肺氣攻注,遍身虛腫,按之沒指,心氣滯,大小便澀,狀如水氣。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 |
《太平聖惠方》卷六: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石膏1兩,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旋覆花半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桑根白皮1兩(銼),紫菀1兩(洗去苗土),麻黃1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肺臟壅熱,喘逆胸滿,仰息不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六 |
《太平聖惠方》卷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赤芍藥半兩,白朮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傷寒病3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嘔者,屬少陰病證。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九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豬苓1兩(去黑皮),當歸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1兩,大麻仁1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虛勞小便不利,氣攻腹內,妨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芎?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五味子半兩,木香半兩,當歸3分,柴胡1兩(去苗),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桂心3分,枳殼半兩(銼炒微黃,去瓤),白朮1兩,赤芍藥1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虛勞,身體背膊疼痛,心膈妨悶,不欲飲食,食則腹脹,坐臥不安,口苦頭痛,手足無力。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二: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防風3分(去蘆頭),甘菊花3分,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麻黃半兩(去根節),細辛半兩,芎?半兩,杜若3分,前胡3分(去蘆頭),白朮3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頭風,目眩暈悶,起即欲倒,不下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二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3分(去蘆頭),丁香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黃耆3分(銼),白朮3分,五味子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訶黎勒皮3分,桂心半兩。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虛勞胸膈氣滿,嘔逆,不納飲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紫菀3兩(洗去苗土),白朮半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當歸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鱉甲3分(塗醋炙微黃,去裙襴),桂心半兩,檳榔半兩。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3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
主 治 | 虛勞積聚,心胸壅悶,喘急氣促,不能飲食,四肢瘦弱。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赤茯苓散
異 名 | 赤茯苓湯 |
組 成 | 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梔子仁1分,大青半兩,川升麻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赤茯苓湯(《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
主 治 | 小兒疹痘瘡出後,咳嗽脅痛,吃食不下。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川朴消半兩,旋覆花1分。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2錢,以水一小盞,加生薑如蓮子大,煎至5分,去滓服。 |
主 治 | 小兒痰實壅悶,時復嘔吐,不欲乳食。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分,木通(銼)1分,人參(去蘆頭)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枳實(麩炒微黃)1分,當歸(銼,微炒)1分,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小兒心胸氣壅,脹滿虛熱,不能乳食,大小腸氣滯。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半兩,龍齒半兩,黃芩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鈎藤半兩,玄參半兩,石膏半兩,川升麻3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加竹葉7片,煎至5分,去滓服。 |
主 治 | 小兒心熱多驚,睡中狂語,煩悶。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八: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川升麻1分,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桔梗1分(去蘆頭),貝母半兩(煨令微黃)。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1錢,以水一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4次。 |
主 治 | 小兒水氣腫滿,喘咳不止。 |
摘 錄 |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八 |
《普濟方》卷一九三引《經驗良方》: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錢,桑白皮1錢,貝母1錢,升麻半錢,甘草半錢,桔梗(微炒)半錢,杏仁半錢,甜葶藶(炒)半錢。 |
制 法 | 上(口父)咀。 |
用 法 | 每服3錢,水1盞,煎6分服,小兒作3服。 |
主 治 | 大人、小兒水氣腫滿,喘咳不止。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一九三引《經驗良方》 |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醫方大成》:赤茯苓散
組 成 | 人參、白朮、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
制 法 | 上為散。 |
用 法 | 每服4錢,水1盞煎服。 |
主 治 | 心經伏暑,小便赤濁。 |
摘 錄 |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醫方大成》 |
《普濟方》卷二八五引《太平聖惠方》: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1兩,甜瓜子2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芒消半兩,桃仁1兩(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牡丹1兩半。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水一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4次。 |
主 治 | 腸癰,小腹牢強,按之痛,小便不利,時有汗出,惡寒脈遲,未成膿。 |
摘 錄 | 《普濟方》卷二八五引《太平聖惠方》 |
《雞峰普濟方》卷十八: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3分,細辛3分,半夏3分,藁本3分,蔓荊子1兩,旋覆花1兩,防風1兩,芎?1兩,枳殼1兩,甘草1兩,人參1兩半,前胡1兩半,羌活1兩半,天麻2兩,菊花半兩。 |
制 法 | 上為細末。 |
用 法 |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風虛痰飲,頭痛噁心。 |
摘 錄 | 《雞峰普濟方》卷十八 |
《傳信適用方》卷一:赤茯苓散
組 成 | 赤茯苓(去黑皮)3分,當歸(去苗,洗,切,焙乾)3分,木香半兩,桂心(去粗皮,不見火)3分,白朮1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赤芍藥1兩,柴胡(去苗,洗)半兩,黃耆半兩(炙),鱉甲(醋炙,去裙)3分,五味子(揀淨)半兩,桔梗(銼,炒)半兩,芎?半兩,橘紅半兩,甘草半兩(炒)。 |
制 法 | 上為粗散。 |
用 法 |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候。 |
主 治 | 陰陽俱虛,經絡凝澀,氣血不和,身體疼痛,背膊勞倦,手足無力。 |
摘 錄 | 《傳信適用方》卷一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