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黃湯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1年10月30日 (六) 23:33 由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醫學正傳》卷二引東垣方:二黃湯

組 成 黃芩(酒制炒)黃連(酒制炒)生甘草各等分
制 法 上藥細切。
用 法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溫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粘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消等分,食後時時少與。如未已,只服前藥,取大便通利,病邪追則停服。 陽明口渴,加石膏、干葛;少陽口渴,加瓜蔞根;陽明引經,加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引經,加甘草、荊芥、防風;頭痛,加酒芩;身痛,加羌活、桂枝、防風、芍藥。
主 治 瀉實火,解熱毒。主上焦火盛,頭面腫大,目赤腫痛,心胸煩熱、咽喉、口舌火盛及生瘡毒等證。
摘 錄 《醫學正傳》卷二引東垣方

《瘍科遺編》卷下:二黃湯

組 成 黃連、黃芩、荊芥、薄荷、連翹、土貝、粘子、甘草、赤芍、柴胡、黑梔子各等分。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小兒走馬牙疳,皮色不易,堅硬不潰之證。
摘 錄 《瘍科遺編》卷下

《外科真詮》卷下:二黃湯

組 成 黃耆1兩,大黃1兩,人參1兩,茯苓1兩,當歸1兩,遠志3錢,石膏1兩,銀花1兩,山甲2錢(炒),皂刺2錢,甘草2錢。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楊梅痘,形如赤豆,嵌於肉內,堅硬如鐵。
摘 錄 《外科真詮》卷下

《聖濟總錄》卷一〇六:二黃湯

組 成 大黃(銼,炒)4兩,芍藥5兩,細辛(去苗葉)4兩,甘草(炙)4兩,黃芩(去黑心)2兩。
制 法 上藥銼如麻豆。
用 法 每用5錢匕,水2盞,煎取1盞,去滓,食後溫服,每日3次。
主 治 兩目暴熱痛。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一〇六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黃湯

組 成 大黃(銼,炒)1兩半,芒消(研細)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7枚,甘草(炙、銼)半兩。
制 法 上5味,除芒消外,為粗散。
用 法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入芒消半錢匕,煎1-2沸,食後、臨臥溫服。
主 治 虙瘕,大便秘。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二黃湯

組 成 麻黃(去根節)1兩,大黃(銼,炒)1兩,栝樓根1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主 治 傷寒後變成瘧,口乾煩渴。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二黃湯

組 成 生干地黃(焙)1兩,蒲黃1兩。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竹葉7片,煎7分,去滓放冷,食後細呷。
主 治 吐血不止。
摘 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二黃湯

組 成 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14枚,甘草(炙,銼)半兩。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下芒消半錢匕,去滓,分溫2服,空心、日午各1。
主 治 骨極,膀胱不通,大小便閉塞,面色枯黑,耳虛鳴,煩熱。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二黃湯

組 成 大黃(銼,炒)半兩,黃芩(去黑心)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3分,大青半兩。
制 法 上為粗末。
用 法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主 治 傷寒天行熱病,毒氣盛,生豌豆疱瘡,煩躁迷悶。
摘 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普濟方》卷三八五引胡洽方:二黃湯

組 成 大黃4分,黃芩4分,甘草3分(炙),細辛2分。
用 法 此方小兒數服不癇。[br]着驚,加鈎藤2分。
主 治 溫壯。
摘 錄 《普濟方》卷三八五引胡洽方

《普濟方》卷二一二:二黃湯

組 成 黃連、黃柏各半。
制 法 上羅勻。
用 法 用醇醋3升,煮取1升半,分再服。
主 治 下血日夜七八十行,赤痢,並一切痢。
摘 錄 《普濟方》卷二一二

《急救仙方》卷三:二黃湯

組 成 黃連半兩,茯苓半兩,大黃2兩(煨),甘草、朴消。
制 法 上為末。
用 法 方中黃連、甘草、朴消用量原缺。
主 治 目暴赤腫熱痛。
摘 錄 《急救仙方》卷三

《辨證錄》卷七:二黃湯

組 成 澤瀉2錢,車前子5錢,大黃2錢,檳榔2錢,滑石2錢,黃連1錢,甘草5分。
用 法 水煎服。
主 治 夏秋之間,先瀉後痢,腹中疼痛,後重之極,不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飲水,小便艱澀,小腸作脹。
摘 錄 《辨證錄》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