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中益氣湯
《醫略六書》卷三十:調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1錢半,黃耆3錢(飴糖炒),茅術1錢半(炒),於術1錢半(炒),升麻3分(醋炒),柴胡5分(醋炒),茯苓3錢,木香1錢半,炙草8分。 |
用 法 | 水煎去滓,溫服。 |
主 治 | 產後勞倦泄瀉,脈軟緩澀者。 |
摘 錄 | 《醫略六書》卷三十 |
《醫略六書》卷二十:調中益氣湯
組 成 | 人參1錢半,黃炙(蜜炙)3錢,白朮(炒)1錢半,蒼朮(炒)1錢,當歸2錢,白芷1錢,升麻5分,柴胡5分,陳皮1錢半,甘草5分。 |
用 法 | 水煎去滓,溫服。 |
主 治 | 中虛濕伏,抑遏清陽,惡寒終日不罷,脈緩弱者。 |
摘 錄 | 《醫略六書》卷二十 |
《嵩崖尊生全書》卷六:調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1錢,人參5分,蒼朮5分,陳皮5分,升麻3分,炙甘草3分,柴胡3分,黃柏3分,木香3分,當歸5分,白朮5分,白芍5分。 |
主 治 | 病後耳鳴耳聾。 |
摘 錄 | 《嵩崖尊生全書》卷六 |
《脾胃論》卷中:調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3克 人參(去蘆頭,有嗽者去之)甘草 蒼朮各1.5克 柴胡 橘皮(如腹中氣不得運轉,更加3克)升麻各0.6克 木香0.3~0.6克 |
制 法 | 上藥銼麻豆大,都作一服。 |
用 法 | 水6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滓,空腹時帶熱服之。寧心絕思,藥必神效。 |
主 治 | 益氣健脾,和中祛濕。主腸胃虛弱,濕阻氣滯,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身體倦怠,大便泄瀉,肢節煩疼者。 |
摘 錄 | 《脾胃論》卷中 |
《萬病回春》卷五:調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6分,人參6分,甘草(炙)6分,蒼朮(米泔浸,炒)6分,川芎6分,升麻3分,柴胡3分,陳皮3分,黃柏(酒炒)3分,蔓荊子3分,當歸6分,細辛2分。 |
制 法 | 上銼1劑。 |
用 法 | 水煎服。 |
主 治 | 氣血兩虛之頭痛。 |
摘 錄 | 《萬病回春》卷五 |
《東垣試效方》卷一:調中益氣湯
組 成 | 黃耆1錢,人參(去蘆)半錢,甘草(炙)半錢,陳皮2分,五味子7粒,芍藥3分,白朮5分,當歸5分,升麻2分,柴胡2分。 |
用 法 |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br]如下元陰火蒸蒸發,燥熱者,加生地黃2分;如咳嗽,加5味子10粒;腹中氣不轉運者,更加陳皮3分、木香2分;身體沉重,雖小便數多,加茯苓2錢、蒼朮1錢、澤瀉半錢,黃柏3分;如胃氣不和,加湯洗姜制半夏5分;痰厥頭疼,加半夏;如夏月,須加白芍藥3分,以補肺氣不足;如春夏腹疼,尤宜加芍藥;惡熱燥渴而腹疼者,更加白芍藥半錢;嚴寒腹疼,加中桂2錢;如冬月腹疼,不可用芍藥,以太寒故也,只加乾薑2分,或加半夏4分(姜制)。 |
主 治 | 因饑飽勞役,損傷脾胃,元氣不足。其脈弦或洪緩而沉,按之無力,中之下,時得一澀。其證身體沉重,四肢倦懶,百節煩疼,胸滿短氣,膈咽不通,心煩不安,耳鳴耳聾,目有瘀肉,熱壅如火,視物昏花,口中沃沫,飲食失味,怠墮嗜臥,忽肥忽瘦,溺色變,或清利而數,或上飲下便,或夏月飧泄,腹中虛痛,不思飲食。 |
摘 錄 | 《東垣試效方》卷一 |
中医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本站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免责声明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