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丸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於 2021年10月31日 (日) 00:10 由 imported>入我相思门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育嬰秘訣》卷二:大補丸

組 成 黃耆(炙)2錢,人參2錢,白朮2錢,白茯苓2錢,甘草(炙)2錢,當歸(酒洗)2錢,川芎2錢,白芍(酒炒)2錢,半夏(泡)2錢,陳皮2錢,川烏(炮)3分。
制 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
用 法 薑湯送下。更灸曲池、三里、絕骨、肩髃各二七壯;若口眼逆向一邊者,灸頰車穴,左灸右,右灸左。
主 治 補脾行痰。主脾胃虛弱,痰涎流注經絡,癱病在右,手足緩而不能舉。
摘 錄 《育嬰秘訣》卷二

《醫宗金鑒》卷四十五:大補丸

組 成 天冬(去心)麥冬(去心)菖蒲 茯苓 人參 益智仁 枸杞子 地骨皮 遠志肉
制 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空腹時用酒送下3O丸。
主 治 主婦人瘦弱,血少不能受孕者。(不孕)
摘 錄 《醫宗金鑒》卷四十五

《醫學集成》卷三:大補丸

組 成 黃耆、人參、焦術、熟地、當歸、文蛤。
制 法 上為末,為丸服。
用 法 外用附子研末,口津作餅如錢厚,貼患處,灸至微熟又另換,以直至肉平為度,隨用補藥作膏貼。
主 治 痔瘡日久成漏。
摘 錄 《醫學集成》卷三

《宣明論方》卷十二:大補丸

組 成 陳韭子半兩,陳蘿蔔子(以上炒)半兩,蕤仁(去皮)半兩,川山甲7片(用酒炙),麝香少許。
制 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用 法 每服1丸,食前、空心溫酒送下。
主 治 男子脾腎不足,不問久新者。
摘 錄 《宣明論方》卷十二

《萬氏家抄方》卷四:大補丸

組 成 赤何首烏(大者)4兩(用黑豆拌蒸),白何首烏(大者)4兩(用黑豆拌蒸),人參2兩,黃耆3兩(蜜炙),白朮2兩(炒),白茯苓3兩,當歸4兩(酒洗),熟地4兩(酒蒸),白芍2兩(酒炒),牛膝2兩(酒洗),杜仲2兩(去皮,酒炒去絲),山茱萸(去核)2兩,五味子1兩,白龍骨(煅)1兩,菟絲子4兩(酒煮,炒),石蓮肉(去殼淨)2兩,陳皮2兩,黃柏4兩(鹽、酒炒),胡桃肉3兩,知母2兩(鹽、酒炒),虎脛骨2兩(酥炙),龜版2兩(酥炙)。
制 法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每服100丸,空心鹽湯送下。
主 治 烏鬚髮,補腰腎,固元陽,生血氣。主
摘 錄 《萬氏家抄方》卷四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大補丸

異 名 蓯蓉大補丸
組 成 木香(炮)10兩,附子(炮,去皮臍)10兩,茴香(炒)10兩,蓯蓉(酒浸)10兩,川椒(炒去汗)10兩,桃仁(炒,去皮尖)5兩,葫蘆巴5兩,牛膝(酒浸)5兩,巴戟(去心)5兩,五味子5兩,黃耆5兩,白蒺藜(炒,去刺)5兩,澤瀉5兩,羌活2兩,檳榔2兩,天麻2兩,川芎2兩,桂心2兩。
制 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 法 蓯蓉大補丸(《局方》卷五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主 治 元髒虛憊,血氣不足,白濁遺泄,自汗自利,口苦舌干,四肢羸瘦;及婦人諸虛。
摘 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丹溪心法》卷三:大補丸

組 成 川黃柏(炒褐色)。
制 法 水為丸服。
用 法 《景岳全書》本方用法:米粥為丸,血虛,四物湯送下;氣虛,四君子湯送下。《張氏醫通》本方用法: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空心醇酒下。如服之不應,每斤加厚肉桂一兩。
主 治 去腎經火,燥下焦濕,去陰火。主陰火亢極,足脛疼熱,筋骨軟,不能久立,及婦人火郁發熱。
摘 錄 《丹溪心法》卷三

《丹溪心法》卷三:大補丸

異 名 大補陰丸(《醫學正傳》卷三)、補陰丸(《明醫指掌》卷六)。
組 成 黃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各120克熟地黃(酒蒸)龜版(酥炙)各180克
制 法 上藥為末,用豬脊髓煉蜜為丸。
用 法 每服70丸,空腹肘用鹽開水送下。
主 治 滋陰除火。主肝腎陰虛,由虛生熱。骨蒸潮熱,盜汗,足股疼熱,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
備 注 方中黃柏、知母苦寒瀉火,熟地大補腎陰,龜版、豬脊髓屬血肉之品,填精益髓。諸藥合用,補陰與瀉火併重,且瀉火可存陰,滋陰可制火,共收滋陰降火之效。
摘 錄 《丹溪心法》卷三

《丹溪心法》卷二:大補丸

組 成 川黃柏(炒褐色)
制 法 上藥研末,水泛為丸。
用 法 每次3~6克,氣虛以補氣藥送下,血虛以補血藥送下。並不單用。
主 治 去腎經火,燥下焦濕。主筋骨軟。
摘 錄 《丹溪心法》卷二